梅關古道,一關分南北,一腳跨兩省

2020-12-16 朝夕生活視野

梅關古道一關分南北,一腳跨兩省。一直都想著用腳去丈量下這條千古的驛道,這條古時的海上絲綢之路。

從秦時開鑿羊腸山道,到唐天寶年間張九齡奉旨擴寬至今日的模樣。

千百年來,這裡留下了張九齡,湯顯祖,王陽明,蘇東坡,陳毅元帥等風雲人物的故事。

因東坡謫惠州,故錄東坡遺詩已記之。1094年夏,蘇胖子貶嶺南途經梅關,留《贈嶺上老人》詩:鶴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親手栽/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一個心灰意冷的胖子!

古道旁有東坡樹為證,另外古木參天,楓香王有1400年的樹齡。千年古楓環封雲寺如將軍般疊立,狀元樹也婆娑在古道旁向人訴說。

1101年春,東坡先生北歸至梅關村,有《贈嶺上梅》詩:梅花開盡雜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要回家了,心花怒放的就差醉舞了。

北歸和南遷時的心情真是兩重天呀!梅嶺雄關,千古一關,一關分開南北天!

一直都想著用腳去丈量下這條千古的驛道,這條古時的海上絲綢之路。1101年春,東坡先生北歸至梅關村,有《贈嶺上梅》詩:梅花開盡雜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要回家了,心花怒放的就差醉舞了。

千百年來,這裡留下了張九齡,湯顯祖,王陽明,蘇東坡,陳毅元帥等風雲人物的故事。1094年夏,蘇胖子貶嶺南途經梅關,古道旁有東坡樹為證,另外古木參天,楓香王有1400年的樹齡。千年古楓環封雲寺如將軍般疊立,狀元樹也婆娑在古道旁向人訴說。北歸和南遷時的心情真是兩重天呀!梅嶺雄關,千古一關,一關分開南北天!

相關焦點

  • 梅關古道,嶺南第一關
    位於粵北的南雄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梅關古道,這裡是賞梅的好地方,步移景換,步步沁心。而蜚聲海內外的珠璣古巷呈現悠久博大的祠堂文化,浸潤其中,可了解廣府文化的來龍去脈。圖說:梅關古道 來源:網絡古道梅花 南枝落北枝開梅關古道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相傳由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這裡是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嶺南第一關」。
  • 韶關南雄梅關古道有這樣一個歷史?
    南雄市在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贛南地區,自古以來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粵贛邊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衝、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全市總面積2326.18平方公裡,1個街道、1個園區、17個鎮,239個村(居)委會,戶籍人口48.59萬。南雄市還是廣東省「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林業生態縣」。接下來就是旅遊景點啦。
  • 梅關古道一個太值得去的地方!讓你熱血沸騰!
    從石頭上的字您就應該知道這一腳踏江兩廣東兩省的地方是哪裡了吧?對,是梅關古道的最高點,隨便你往哪下都是省與省的交界點了。我們這十多戶外隊友此行目的三個,一是參觀梅關古道,二是爬山累了晚上泡鄉村免費野溫泉、三是去南雄看銀杏。
  • 廣東省南雄市旅遊攻略之南雄梅關古道
    回到話題,今天小編帶你們去雲遊韶關,重走梅關古道。不出省就想看景的廣東人你們可以準備起來了。市內特色旅遊景點頗多,有梅關古道、磯珠古巷、古銀杏群等。當地特產有板鴨、銀杏、嶺南鵝王等。小編這次介紹的梅關古道,是古代和近代中原與嶺南的來往路線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
  • 南雄|滿地金黃銀杏的「帽子峰」,還有賞梅好去處的「梅關」
    梅關古道是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餘縣城10公裡,距南雄市區30公裡。門票是40元/人/次。梅關,古稱秦關,自秦漢以來,就是當時溝通中原與嶺南、貫通珠江與長江兩大水系的五條最主要通道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公元前214年攻取嶺南,築起梅關這道險要關隘,打開了溝通中原南北的通道,就是起初的梅關古道。
  • 梅關古道+梅花+小鄉村,寒冬時粵北遊玩三部曲,城市人喜愛!
    這次阿鍾計劃去韶關的目的只有兩個:一是到古道賞梅,追尋古代的絲綢之路的蹤跡;二是寒冬時節在曾經住過的小客棧裡重溫閒情的時光,再一次回味探尋客棧所在的小村。阿鍾從廣州駕車出發,行駛將近5個小時,到達了梅關古道入口。梅關古道在韶關市的南雄的梅嶺,與江西接壤。從南雄到江西大餘縣的客車會經過梅關古道,沒有駕車的遊客可以考慮到南雄,再轉乘客車。
  • 爬梅關古道,泡野溫泉,看銀杏黃
    坪田鎮境內有一大片叢生千年銀杏林,2000多株銀杏樹中,樹齡最長的有1680多年,樹齡最短的也有二三百年。成了南雄獨特一景:古銀杏群落。第1,從大餘方向爬到梅關古道 2,晚上住在有野溫泉的村子農家樂泡免費溫泉,3,到南雄去看銀杏黃,這就是我們的掃黃計劃。非常完美。 四臺車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其中還有個漂亮美女開的白色現代車,我開始懷疑她的技術能否在大山的彎道上來去自由?我們如期到達大餘梅關古道下面。
  • 《牡丹亭》中「望斷梅關」,四百年後夢回梅關
    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嶺南名相張九齡上書朝廷,稱大庾嶺古道「嶺東路廢,人苦峻極」,請求新開大庾嶺路,得到唐玄宗允準。工程耗時一年多,一條寬達一丈、長數十裡的梅關新路——也就是如今的梅關古道——呈現在世人面前。
  • 黃藹北作品——老南安梅關
    城樓前的關卡,宛似那低垂的羅幕一簾簾,遮掩住了翠碧色的夏意,掩映來了荒漠的寒林一重重。冷酷凌冽的寒稜,將薄紗般的煙靄給隱隱約約地映照在素娟那樣的蜿蜒石徑上。梅花,綻放在淺顯的冬日裡,香氣蕩漾著。
  • 贛州大餘梅關景區行走簡記
    古驛道入口 我的大學室友是大餘人,在大學期間,多次聽他說到梅關古道;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工作,多位韶關的同事也介紹過,便有些神往,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終於成行! 還未到達梅關,卻有一片在建的廣場之上,大片梅林映入眼帘,梅花盛開,香氣撲鼻,美不勝收!這個時候才覺得,只有一部單眼相機才能拍下她們的美!
  • 溫州有一村,「一步跨兩省」!
    其實捋直了就一句話:兩省都有車頭村,相鄰之村「跨」兩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溪為界,浙閩兩省一步之遙。溪上的小石橋,因此被村民命名為「連心橋」。彭溪鎮黨委書記董敢介紹,兩省車頭村的跨省聯盟合作,是從2018年警務聯動起步的。2019年,兩省的車頭村黨支部籤署了共建協議,兩個村的每月主題黨日一起開,有什麼重要事情,大家一起商量。同時,兩村還互派村幹部到對方村中掛職,方便隨時交流解決民生問題。
  • 梅嶺古道與珠璣巷的傳說
    梅嶺古道與珠璣巷是中原文化向嶺南輻射的集散點,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交融之地。嶺南人文歷史以及風俗習尚不但與中原地區有乾絲萬縷的關係,而且,許多直接源發於中原文化。廣東人都自稱自己的祖宗來自珠璣巷。梅嶺頂部,兩峰夾峙,猶如一道關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為梅關。現存關樓建於宋朝嘉佑年間,古樸雄偉。北面門額署有「南粵雄關」四字,南面則書有「嶺南第一關」字樣,北側豎有「梅嶺」石碑一塊,為清朝康熙年間南雄知州張鳳翔所立。梅嶺設關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
  • 重回南雄故事現場《牡丹亭》尋夢古梅關
    湯顯祖途經南雄古梅關,遇見的景色無一不對其創作有影響。梅嶺,是五嶺(南嶺山脈)之首的大庾嶺一段,故梅嶺又稱大庾嶺。 今天從南雄市區到梅嶺20多公裡路上,在梅關古道兩旁處處是梅花樹,尤其是梅嶺更是名副其實的「梅園」由此,詩文中的梅花、梅嶺與嶺南,常有三位一體的象徵意義,在其詩作中以梅嶺、梅花、韶陽表徵嶺南之意明顯,表達了他對嶺南的眷戀之情。這些文化意象融入了湯顯祖對《牡丹亭》的創作全過程,讓他「庾嶺歸來筆有神」。
  • 江西廣東交界處的古道,有著千年的悠久歷史,被稱「嶺南第一關」
    文/匯潮旅遊說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人生不要猶豫,想去哪就去哪古驛道,是我國古代的主要陸上運輸通道,一些商業,軍事都會用到,可以說是非常的重要的存在,相當於現在我們聽到的國道一般,像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還有杭徽驛道等等,有很多,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一處位於江西和廣東交界處的一個古驛道
  • 江西大餘梅嶺古道,有「嶺南第一關」的美譽,風景優美卻少有人知
    江西大餘梅嶺古道,有「嶺南第一關」的美譽,風景優美卻少有人知,說起大餘縣,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哪裡,它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西南,章江上遊地帶,距贛州市約70公裡,筆者也是第一次去大餘縣,牡丹亭、梅關以及古驛道都去過,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古驛道,即梅嶺古道。
  • 2021年1月1日起,珠璣古巷、梅關古道景區對全國人民警察...
    為感恩和回饋人民警察對廣大人民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珠璣古巷、梅關古道景區率先推出對全國警察實施免門票政策!    圖文來源:南雄旅遊公司    前往南雄路線指引  線路(一):  自駕遊的朋友:
  • 梅關古道上貴妃悲壯故事,廣東南雄珠璣古巷貴妃塔
    梅關珠璣巷古道成為古代江南通往嶺南的繁華商道,直到1936年粵漢鐵路修建通車,這裡才繁華落盡。清道光四年(1824年)戴錫綸編纂的《直隸南雄州志》載:「珠璣巷得名,始於唐張昌。昌之先,為南雄敬宗巷孝義門人。其始祖轍,生子興,七世同堂。敬宗寶曆元年,朝聞其孝義,賜興珠璣絛環以旌之,避敬宗廟諱,改所居為珠璣巷。」
  • 黑吉兩省牽手共同保護兩江一河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黑吉兩省牽手共同保護兩江一河&nbsp&nbsp&nbsp&nbsp近日,黑龍江和吉林兩省以各自河長制辦公室為平臺,建立跨省流域治理保護工作協調合作機制,著力加強跨省松花江、嫩江、綏芬河流域生態治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