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的畫像這兩天在中國的社交網絡上刷屏了。不過,此梅姨非彼梅姨,不是遠在歐洲的英國前首相德蕾莎·梅伊,而是一個涉嫌拐賣兒童的人販子。
文 | 辛省志 張思考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梅姨」事件。
「梅姨」事件來龍去脈
2019年11月18日,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網上流傳的「梅姨」第2張畫像並非官方公布的消息,發布方ccser「不是公安機關官方權威平臺」。
廣東增城警方2016年抓獲幾名涉嫌拐賣兒童的犯罪嫌疑人,其中有人供出「梅姨」是其下家,是專門介紹「買家」的「中間人」。2017年6月,增城警方發布公告,向公眾徵集「梅姨」的線索,公告中還貼出了一張「梅姨」的模擬畫像。但是「梅姨」的行蹤一直沒有被發現。2019年11月13日,增城警方發布通報,稱尋回兩名當年拐賣案中的兒童。這再次把犯罪嫌疑人「梅姨」拉回到公眾的視野。「梅姨新畫像」也開始在社交平臺上廣泛傳播。
儘管公安部稱流傳的「梅姨」畫像有誤,廣東公安廳也沒有組織對「梅姨」二次畫像,但是畫像的作者、退休的「畫像神探」林宇輝證實其是受廣東增城公安部門邀請畫出了網傳的黑白素描畫像,廣東省公安廳的官方微博也曾經在2019年10月份在其官方自媒體平臺上發布過這張黑白畫像。
「梅姨」刷屏
「梅姨」之所以能刷屏,是因為拐賣兒童這件事戳中了網友的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保護兒童利益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與兒童有關的話題是網際網路上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尤其是拐賣兒童、虐童等兒童受到傷害的事件。年輕的父母對自己孩子無比憐愛,讓他們對其他孩子的遭遇感同身受,加之也擔心同樣的事情可能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這讓他們更加關注兒童有關的話題,希望大環境能夠改變,包括自己孩子在內的孩子們能少受傷害。
拐賣兒童罪大惡極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由於少子化等原因,現在一個家庭通常只有一兩個孩子,這些孩子成為中國家庭最寶貝的人。一旦一個兒童被拐賣,一個家庭可能就被毀了。正因為如此,一個涉嫌拐賣多名兒童的嫌疑人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隨時可能再次作案,這讓無數的網友為之憤怒和擔憂。於是「梅姨」就刷屏了。
兒童失蹤(包括自行走失和被拐賣等)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有不少社會組織致力於幫助失蹤兒童及其親屬尋親,各種社會力量也積極參與其中。官方也加大了打拐和尋人力度。
刑法修正案九加大了對收買兒童的打擊力度,收買行為一律將被追究刑事責任。2016年5月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開發的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團圓」系統)正式上線。這一系統已經接入了25家中國主要的新媒體和移動應用,警方接到兒童失蹤信息並核實後將有關信息輸入系統,系統將在一定範圍內通過接入的移動應用發布失蹤兒童信息,呼籲用戶注意並提供線索。團圓系統被稱為中國版的安珀警報(美國的失蹤兒童緊急警報系統)。由於中國極高的智慧型手機擁有率,這一系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據公安部門數據,截至2019年6月,團圓系統上線3年來,共發布走失兒童信息3978條,找回3901名失蹤兒童,找回率達98%。團圓系統還開發了跨年齡段的人臉比對黑科技,能夠通過兒童被拐賣時的照片與現在的照片對比而識別出同一個人。
「梅姨」刷屏,是網民們對拐賣兒童這一天人共憤的行為的自然反應,是民意的反映。公安部門在闢謠的同時,也應該加大力度破案,早日抓獲「梅姨」,讓拐賣兒童者受到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