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醫療機構應儲備充足的防護物資,包括眼罩

2020-12-22 大河財立方

大河財立方消息1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

指南要求,醫療機構應當規範消毒、隔離和防護工作,儲備質量合格、數量充足的防護物資,如消毒產品和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隔離衣、眼罩等防護用品,確保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到位。在嚴格落實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強化接觸傳播、飛沫傳播和空氣傳播的感染防控。

附: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

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有效降低新型冠狀病毒在醫療機構內的傳播風險,規範醫務人員行為,特制定本技術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醫療機構應當嚴格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480號),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學特點,結合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和診療條件等,建立預警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

(二)開展全員培訓。依據崗位職責確定針對不同人員的培訓內容,尤其是對高風險科室如發熱門診、內科門診、兒科門診、急診、ICU和呼吸病房的醫務人員要重點培訓,使其熟練掌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識、方法與技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早控制。

(三)做好醫務人員防護。醫療機構應當規範消毒、隔離和防護工作,儲備質量合格、數量充足的防護物資,如消毒產品和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隔離衣、眼罩等防護用品,確保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到位。在嚴格落實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強化接觸傳播、飛沫傳播和空氣傳播的感染防控。正確選擇和佩戴口罩、手衛生是感染防控的關鍵措施。

(四)關注醫務人員健康。醫療機構應當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和班次安排,避免醫務人員過度勞累。提供營養膳食,增強醫務人員免疫力。針對崗位特點和風險評估結果,開展主動健康監測,包括體溫和呼吸系統症狀等。採取多種措施,保障醫務人員健康地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五)加強感染監測。做好早期預警預報,加強對感染防控工作的監督與指導,發現隱患,及時改進。發現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時,應當按照有關要求及時報告,並在2小時內上報信息,做好相應處置工作。

(六)做好清潔消毒管理。按照《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加強診療環境的通風,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進行空氣消毒,也可配備循環風空氣消毒設備。嚴格執行《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做好診療環境(空氣、物體表面、地面等)、醫療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潔消毒,嚴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洩物、嘔吐物的處理,嚴格終末消毒。

(七)加強患者就診管理。醫療機構應當做好就診患者的管理,儘量減少患者的擁擠,以減少醫院感染的風險。發現疑似或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時,依法採取隔離或者控制傳播措施,並按照規定對患者的陪同人員和其他密切接觸人員採取醫學觀察及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不具備救治能力的,及時將患者轉診到具備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診療。

(八)加強患者教育。醫療機構應當積極開展就診患者及其陪同人員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知識,指導其正確洗手、咳嗽禮儀、醫學觀察和居家隔離等。

(九)加強感染暴發管理。嚴格落實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各項規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發的風險。增強敏感性,一旦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疑似暴發或暴發後,醫療機構必須按照規定及時報告,並依據相關標準和流程,啟動應急預案,配合做好調查處置工作。

(十)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或疑似患者產生的醫療廢物,納入感染性醫療廢物管理,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進行規範處置。

二、重點部門管理

(一)發熱門診。

1.發熱門診建築布局和工作流程應當符合《醫院隔離技術規範》等有關要求。

2.留觀室或搶救室加強通風;如使用機械通風,應當控制氣流方向,由清潔側流向汙染側。

3.配備符合要求、數量充足的醫務人員防護用品,發熱門診出入口應當設有速幹手消毒劑等手衛生設施。

4.醫務人員開展診療工作應當執行標準預防。要正確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後應當進行洗手或手衛生消毒。進出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嚴格按照《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見附件)要求,正確穿脫防護用品。

5.醫務人員應當掌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特徵,按照診療規範進行患者篩查,對疑似或確診患者立即採取隔離措施並及時報告。

6.患者轉出後按《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進行終末處理。

7.醫療機構應當為患者及陪同人員提供口罩並指導其正確佩戴。

(二)急診。

1.落實預檢分診制度,引導發熱患者至發熱門診就診,制定並完善重症患者的轉出、救治應急預案並嚴格執行。

2.合理設置隔離區域,滿足疑似或確診患者就地隔離和救治的需要。

3.醫務人員嚴格執行預防措施,做好個人防護和診療環境的管理。實施急診氣管插管等感染性職業暴露風險較高的診療措施時,應當按照接治確診患者的要求採取預防措施。

4.診療區域應當保持良好的通風並定時清潔消毒。

5.採取設置等候區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三)普通病區(房)。

1.應當設置應急隔離病室,用於疑似或確診患者的隔離與救治,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及流程,備有充足的應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消毒和防護用品。

2.病區(房)內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按規範要求實施及時有效隔離、救治和轉診。

3.疑似或確診患者宜專人診療與護理,限制無關醫務人員的出入,原則上不探視;有條件的可以安置在負壓病房。

4.不具備救治條件的非定點醫院,應當及時轉到有隔離和救治能力的定點醫院。等候轉診期間對患者採取有效的隔離和救治措施。

5.患者轉出後按《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對其接觸環境進行終末處理。

(四)收治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區(房)。

1.建築布局和工作流程應當符合《醫院隔離技術規範》等有關要求,並配備符合要求、數量合適的醫務人員防護用品。設置負壓病區(房)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相關要求實施規範管理。

2.對疑似或確診患者應當及時採取隔離措施,疑似患者和確診患者應當分開安置;疑似患者進行單間隔離,經病原學確診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採取接觸隔離、飛沫隔離和空氣隔離等措施。具體措施包括:

(1)進出隔離病房,應當嚴格執行《醫院隔離技術規範》《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正確實施手衛生及穿脫防護用品。

(2)應當制定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製作流程圖和配置穿衣鏡。配備熟練感染防控技術的人員督導醫務人員防護用品的穿脫,防止汙染。

(3)用於診療疑似或確診患者的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及護理物品應當專人專用。若條件有限,不能保障醫療器具專人專用時,每次使用後應當進行規範的清潔和消毒。

4.重症患者應當收治在重症監護病房或者具備監護和搶救條件的病室,收治重症患者的監護病房或者具備監護和搶救條件的病室不得收治其他患者。

5.嚴格探視制度,原則上不設陪護。若患者病情危重等特殊情況必須探視的,探視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做好個人防護。

6.按照《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規定,進行空氣淨化。

三、醫務人員防護

(一)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應當強化標準預防措施的落實,做好診區、病區(房)的通風管理,嚴格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要求,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必要時戴乳膠手套。

(二)採取飛沫隔離、接觸隔離和空氣隔離防護措施,根據不同情形,做到以下防護。

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嘔吐物及汙染物品時: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後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戴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穿防滲隔離衣。

3.為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實施可能產生氣溶膠的操作(如氣管插管、無創通氣、氣管切開,心肺復甦,插管前手動通氣和支氣管鏡檢查等)時:(1)採取空氣隔離措施;(2)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並進行密閉性能檢測;(3)眼部防護(如護目鏡或面罩);(4)穿防體液滲入的長袖隔離衣,戴手套;(5)操作應當在通風良好的房間內進行;(6)房間中人數限制在患者所需護理和支持的最低數量。

(三)醫務人員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四)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汙染時應當及時更換。

(五)正確使用防護用品,戴手套前應當洗手,脫去手套或隔離服後應當立即流動水洗手。

(六)嚴格執行銳器傷防範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後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按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要求進行清潔與消毒。

四、加強患者管理

(一)對疑似或確診患者及時進行隔離,並按照指定規範路線由專人引導進入隔離區。

(二)患者進入病區前更換患者服,個人物品及換下的衣服集中消毒處理後,存放於指定地點由醫療機構統一保管。

(三)指導患者正確選擇、佩戴口罩,正確實施咳嗽禮儀和手衛生。

(四)加強對患者探視或陪護人員的管理。

(五)對被隔離的患者,原則上其活動限制在隔離病房內,減少患者的移動和轉換病房,若確需離開隔離病房或隔離區域時,應當採取相應措施如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對其他患者和環境造成汙染。

(六)疑似或確診患者出院、轉院時,應當更換乾淨衣服後方可離開,按《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對其接觸環境進行終末消毒。

(七)疑似或確診患者死亡的,對屍體應當及時進行處理。處理方法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0.5%過氧乙酸棉球或紗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門等所有開放通道;用雙層布單包裹屍體,裝入雙層屍體袋中,由專用車輛直接送至指定地點火化。患者住院期間使用的個人物品經消毒後方可隨患者或家屬帶回家。

附件: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

一、醫務人員進入隔離病區穿戴防護用品程序

(一)醫務人員通過員工專用通道進入清潔區,認真洗手後依次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帽子或布帽、換工作鞋襪,有條件的可以更換刷手衣褲。

(二)在進入潛在汙染區前穿工作服,手部皮膚有破損或疑似有損傷者戴手套進入潛在汙染區。

(三)在進入汙染區前,脫工作服換穿防護服或者隔離衣,加戴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共穿戴兩層帽子、口罩)、防護眼鏡、手套、鞋套。

二、醫務人員離開隔離病區脫摘防護用品程序

(一)醫務人員離開汙染區前,應當先消毒雙手,依次脫摘防護眼鏡、外層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和外層一次性帽子、防護服或者隔離衣、鞋套、手套等物品,分置於專用容器中,再次消毒手,進入潛在汙染區,換穿工作服。

(二)離開潛在汙染區進入清潔區前,先洗手與手消毒,脫工作服,洗手和手消毒。

(三)離開清潔區前,洗手與手消毒,摘去裡層一次性帽子或布帽、裡層醫用防護口罩,沐浴更衣,並進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潔。

(四)每次接觸患者後立即進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五)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或者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汙染時應當立即更換。

(六)下班前應當進行個人衛生處置,並注意呼吸道與黏膜的防護。

責編: 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

相關焦點

  • 防護物資充足嗎?——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回應...
    防護物資充足嗎?——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回應疫情防護三問  編者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總動員齊心協力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當前仍處在疫情防控關鍵期,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焦點熱點問題,新華社「民生直通車」欄目自28日起推出「同心戰『疫』」專欄,通過採訪權威部門和專家,回應百姓關切。
  • 臨滄市物資儲備充足供應充分價格平穩
    臨滄市採取多項措施保障市場供應,城鄉各超市的糧油、生鮮蔬菜供應充足。圖為市民在金泰百貨選購新鮮蔬菜。阮海燕 攝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臨滄市各級各部門立足工作職能,採取強有力的保障措施,確保群眾生活物資和應急物資有效供給,全市呈現物資儲備充足、供應充分、價格平穩的良好態勢。
  • 國家衛健委:確保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到位,避免他們過度勞累
    剛剛,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印發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的通知》,其中提出確保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到位,同時醫療機構應當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和班次安排,避免醫務人員過度勞累。
  • 寧夏:防疫物資儲備仍很短缺,口罩等防護物資正陸續調往區內
    積極協調國家有關部委和兄弟省份,多渠道籌措防控應急物資。截至1月31日,共調撥口罩26萬隻、測溫儀和溫度計5500多個、防護眼罩1800多個,防護服2000多套,消毒液4萬瓶,動員區內5家消毒液生產企業擴大生產。馬金元說:「當前寧夏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疫情防控態勢基本形成。
  • 愛沙尼亞設立國家物資儲備中心
    愛沙尼亞經濟事務和通信部已通過一項法案,將在該部行設立一個名為「愛沙尼亞物資儲備中心」的新的國家機構,從2021年7月起開始負責管理國家的物資儲備。液體燃料、個人防護裝備、藥品、獸藥、解毒劑、醫療用品、食品和基本必需品的採購、儲存、質量控制、更新和分發等職能將集中在愛沙尼亞物資儲備中心。
  • 255箱3M口罩,40箱醫用防護服,世界健康基金會捐贈首批醫療物資抵瓊
    2月5日中午1時40分,由世界健康基金會(Project HOPE)通過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向海南捐贈的首批抗疫醫療物資,由上海空運至海口,並轉交給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統一調配。此次運抵海南的這批醫療物資中,包括255箱3M口罩,40箱醫用防護服,共計690公斤。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把物資保障作為當務之急,拓寬渠道、廣開門路籌措醫療物資,確保疫情防控物資儲備充足。
  • 重慶建立應急醫療物資儲備管理制度 藥品疫苗口罩均在列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0日17時訊(首席記者黃宇)今(20)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政府網獲悉,《重慶市應急醫療物資儲備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已印發並實施。
  • 湖北物資供應是否充足、買不到口罩怎麼辦……答案在這裡
    國家出手了!截至2月2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7205例,累計死亡病例361例。新型肺炎疫情牽動人心,各界在關心疫情的同時,也在關心湖北省的物資供應是否充足?買不到口罩怎麼辦?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 石家莊市防護物資儲備達80個品規 醫用防護口罩(N95)60萬隻
    人民網石家莊1月6日電 (田巧梅)「全市防護物資儲備達到80個品規,規模達到2.5億元。其中,儲備醫用防護服18.3萬件、隔離衣30萬件、醫用外科口罩945萬隻、醫用防護口罩(N95)60萬隻,以及一批醫用耗材。全市消殺用品庫存充足,能夠保障防疫需求。」
  • 國家衛健委:加強疫情期間醫用防護用品管理工作
    中國網財經2月4日訊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為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合理有效使用醫用防護用品,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疫情期間醫用防護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就加強醫療機構疫情期間醫用防護用品管理提出具體要求。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嚴格糧食和物資儲備執法督查工作!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嚴格糧食和物資儲備執法督查工作! 2021-01-09來源: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網站   當下,在國內口糧安全保障無虞的宏觀鏡像下,糧食儲備設施、管理機制等積弊帶來的隱患仍時有爆破。除了糧食安全,國家在糧食儲備安全和管理上面在過去一年同樣是出重拳、下狠手!
  • 物資不足:日本政府允許醫療機構用雨衣代替防護服 可循環使用
    【來源:海外網】圖源:日本新聞網 【海外網4月16日|戰疫全時區】據日本TBS電視臺16日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擴大,日本不少醫療機構出現了防護服等醫療物資嚴重不足的情況。對此,日本厚生勞動省16日向全國各自治體發出通知,允許醫療機構用雨衣來代替防護服使用。 據報導,近來,日本醫療機構一次性防護服和口罩等物資不足的問題日益嚴重。此前,大阪市長松井一郎就曾呼籲市民提供雨衣等來代替防護服。 日本厚生勞動省此次在通知中稱,作為醫療檢查使用的防護服和護目鏡等「允許破例進行再次使用」。
  • 廣西擴大核酸檢測範圍 對重點人群「應檢盡檢」 對其他人群「願檢...
    繼續落實「早治療」措施,定點醫院不撤銷,隔離病區不縮減,備足留觀床位,保留各級專家組建制,保持工作梯隊編組,隨時能夠進實驗室、進隔離區;疾控機構、醫療機構要充足儲備藥品、試劑、防護用品。加強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治癒出院後,繼續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4天。
  • 青島迎來新的衛健委主任:醫學專業,是位博士
    薄濤在醫療衛生領域取得的成績相當不錯。曾榮獲國家衛生部結核病工作先進個人、衛生部脊髓灰質炎消滅先進工作者、青島市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先進個人、青島市十佳青年衛生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榮獲三等功兩次。擔任中國衛生政策與技術經濟評價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持和參與國家、省、市課題14項。出版著作4部,發表專業文獻57篇。
  • 廣西擴大核酸檢測範圍,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其他人群「願檢盡檢」
    繼續落實「早治療」措施,定點醫院不撤銷,隔離病區不縮減,備足留觀床位,保留各級專家組建制,保持工作梯隊編組,隨時能夠進實驗室、進隔離區;疾控機構、醫療機構要充足儲備藥品、試劑、防護用品。加強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治癒出院後,繼續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4天。二、繼續落實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防控措施(一)做好重點場所防控。
  • 國家衛健委:對全部到醫院人員進行體溫檢測
    通知指出,近期,全國各地正在集中醫療資源全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許多醫療機構承擔了繁重的醫療救治任務。2020年春節假期過後,各地醫療機構特別是大型醫療機構將迎來群眾日常就診高峰,工作任務將更加艱巨。
  • 寄醫療物資將被重罰
    鑑於這種情況,澳洲政府聯合邊防部隊下令:將嚴厲打擊從澳洲往海外郵寄口罩,洗手液等其他醫療物資!一經發現,最高將面臨5年牢獄之災!日前,澳洲內政部長Peter Dutton發出聲明,政府將通過邊防部隊及聯邦警察的協助,嚴查任何從澳洲向海外別國寄送有關新冠疫情醫療物資的行為!
  • 市場供應充足應急儲備充分
    加強供應點等人員密集場所疫情防控和供應保障情況監督檢查,做好購物分流、體溫檢測、通風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啟動疫情防控應急物資及人員運輸管理,加強物流組織和促進線上線下有機結合,支持電商物流配送企業提高配送能力;引導企業在符合防疫要求前提下,採取無接觸配送方式,保障物流配送渠道暢通。第一時間與供應商、各大批發市場、商超及儲備企業進行對接,確保貨源穩定充足。
  • 國家衛健委:做好醫務人員感染的防控 手消毒不能代替洗手
    2月4日,國家衛健委在北京舉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主題日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醫療救治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針對疫情高發地區的防護物資保證情況及醫護人員支援和防護情況進行了回應。
  • 「每一件防護用品都來之不易!」醫用物資的「找貨」日常
    原標題:「每一件防護用品都來之不易!」醫用物資的「找貨」日常「剛聯繫了1.6萬個口罩,中間有變化,沒戲了」「已經拉上貨往回走了,又有變化,拿不回來」「義大利有一批N95口罩,但不是醫用的」……這是延慶區醫用物資保障組成員梁士猛的溝通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