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達達集團IPO招股書,一年支付騎手薪酬超26億元,如何「負重前行...

2020-12-17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陳克遠 每經編輯:王麗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海妮 攝

獨立上市,達達集團終於走到了這一步。

北京時間5月13日,達達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F-1招股文件,計劃以「DADA」為交易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隨著此次招股書的提交,達達集團此前鮮有披露的經營數據隨之曝光。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收入近三年持續高速增長,其中2018年、2019年同比增速均為雙位數,2020年一季度淨收入同比增速更是達到109.13%。

需要注意的是,達達集團在招股書中也披露,公司自成立以來至今仍然處於虧損狀態。但可以看到,其虧損幅度近年來已有所收窄。在2019年、2020年第一季度,達達集團歸屬於股東淨虧損分別同比減少11.08和17.21%。

實際上,早在今年1月,業內就有達達集團將赴美IPO的消息傳出,彼時達達集團回應稱,不予置評。但多位行業分析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都表示,達達集團上市勢在必行。

不過,不得不提的是,達達集團選擇在此時登陸美股市場似乎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在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後,境外資本對中概股誠信狀況的產生集體焦慮,且有不少中概股遭遇質疑和做空。在此背景下,達達集團為何還要「頂風」而行?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達達集團赴美IPO背後,是瞄準本地即時配送、本地即時零售兩大戰場龍頭地位的野心

達達經營數據首曝光,服務收入佔比超99%

對於達達集團上市的消息,此前業內早有預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曾報導,2019年12月,當時的「新達達」宣布更名為「達達集團」,並由此明確了集團旗下本地即時配送平臺「達達快送」、本地即時零售平臺「京東到家」兩條業務主線。彼時就有分析指出,這可能是達達集團上市在即的信號。

如今,隨著此次招股書的提交,此前行業的預測成真,而此前一直低調的達達集團也終於向外界展示了他近年來的經營成績單。

根據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收入水平近三年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2017-2019年,達達集團分別實現淨收入12.18億元、19.22億元、31.00億元,2018年、2019年的淨收入分別實現同比增長57.80%和61.29%。在2020年第一季度,達達集團實現淨收入11.00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5.26億元同比增長109.13%。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克遠 製圖

從淨收入的具體構成來看,達達集團招股書顯示,集團主要由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提供各種服務來產生收入,其中包括最後一公裡和市區內交付服務、將消費者和零售商聯繫起來的市場服務以及向品牌所有者的廣告和營銷服務。

具體反映在招股書上,2017-2019年,達達集團的服務收入在淨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96.6%、95.7%、98.6%,銷售商品產生的收入在淨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3.4%、4.3%、1.4%。在2020年第一季度達達集團服務收入、銷售商品收入在淨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99.1%、0.9%。

就此而言,商品銷售收入在達達集團的整體收入佔比中微乎其微,而這似乎也驗證了此前達達集團創始人兼CEO蒯佳祺對外強調的,達達集團定位是同城速遞和零售賦能開放平臺的角色。

另外,通過招股書也能看到,近年來達達集團也在持續優化自身的業務模型。以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在整體集團淨收入中的佔比情況而言,2017-2019年,達達快送實現的收入在整體淨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71.4%、57.8%、64.4%;京東到家實現的收入在整體淨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28.6%、42.2%、35.6%。2020年第一季度,達達快送、京東到家在整體淨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53.8%和46.2%,兩條業務主線在集團整體淨收入中的佔比越發平衡。

此外,達達集團在招股書中也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達達快送已覆蓋2400餘個縣區市,京東到家覆蓋700餘個縣區市。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個月裡,達達快送平臺上共有超過63.4萬名騎手交付了8.21億份訂單,京東到家平臺上則有2760萬活躍消費者,實現GMV157.24億元。

從達達到達達集團,背後明星「董事會」

隨著招股書曝光,達達集團迎來了繼此前收購京東到家、京東和沃爾瑪注資後的又一高光時刻。

公開資料顯示,達達最初只是從事物流眾包生意的同城即時配送平臺,於2014年上線。在達達與京東到家合併之前,達達共完成了4輪融資,分別是來自紅杉資本中國的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數千萬元的B輪融資;1億美元的C輪融資;以及3億美元的D輪融資。

此後,2016年4月,達達收購京東到家合併為達達-京東到家。同年10月,達達-京東到家與沃爾瑪達成戰略合作,獲得沃爾瑪5000萬美元投資。2018年8月,達達-京東到家又完成新一輪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沃爾瑪和京東。

在一系列的資金注入與股權合作後,達達從單純的同城即時配送平臺拓展為「本地即時零售平臺+本地即時配送平臺」兩條業務主線的業務模型,並在2019年12月完成了達達集團的更名。

這進一步反映在當前達達集團具體的股權分配上,根據達達集團招股書,IPO前達達集團創始人兼CEO蒯佳祺持有8.3%的股份,聯合創始人兼CTO楊駿持股1.7%;而京東集團則持有47.4%的股份,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沃爾瑪和DST分別持有10.5%、9.9%和8.7%的股份。

此外,招股書中還顯示,在董事會名單中,蒯佳祺將在上市後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及CEO,董事還包括達達集團聯合創始人及CTO楊駿,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京東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及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及京東零售集團CFO許冉、沃爾瑪中國總裁及CEO朱曉靜、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周逵。

與零售巨頭的密切業務合作與股權合作帶動了達達集團的業績提升。達達集團招股書顯示,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和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個月中,集團淨收入的56.7%,49.1%,50.5%和37.8%分別來自提供給JD Group的服務;沃爾瑪集團於2018年8月成為達達集團的關聯方後,在2018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個月中,集團淨收入的4.6%、13.0%和14.9%來自於沃爾瑪集團。

但也有分析認為,達達集團的收入來源過度集中於京東和沃爾瑪集團等相關關聯方,有可能存在潛在風險。

達達集團在招股書中也提出,集團的淨收入中很大一部分來自相對較少的客戶,包括京東集團,沃爾瑪集團和永輝,這可能會對業務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儘管達達集團已經計劃擴大和多樣化其客戶群,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希望依靠主要客戶,其中一些也是集團的主要戰略投資者,包括京東集團和沃爾瑪集團。

對此,快遞專業人士徐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就當前達達集團與京東、沃爾瑪的合作關係而言,可能由此引發的風險較小。尤其是在京東作為達達集團最大股東,沃爾瑪在達達集團的淨收入來源佔比逐步擴大的情況下,作為達達集團的合作方也能從中獲益。就此而言,達達集團在交易和服務的穩定性以及可持續性上都有一定的保障。

成立以來連續虧損,達達距離盈利還有多久?

在看到達達集團搶眼的「明星」董事會以及高速增長的收入水平的同時,也能注意到,當前的達達集團仍處於虧損狀態。

根據招股書,2017-2019年,達達集團歸屬於股東的淨虧損分別為14.49億元、18.78億元、16.70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達達集團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虧損2.79億元,同比減少17.21%。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克遠 製圖

對此,達達集團在招股書中表示,集團自成立以來,每年都從經營活動中招致淨虧損和負現金流量,並預計將來有可能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能力或正現金流量。

同時達達集團還在招股書中提出,隨著集團期望增強按需交付能力,開發和推出新的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擴大現有市場的客戶群並打入新市場,並繼續進行投資和創新技術基礎設施,集團的成本和費用在未來可能會增加。另外,這些投入的成本可能會高於集團預期,也可能不會增加集團的收入或業務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達達集團的成本構成中,運營成本為達達集團的主要支出。根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經營數據,達達集團運營成本、銷售成本、行政支出、研發成本、其他營業費用分別為28.46億元、14.15億元、2.81億元、3.34億元、0.50億元,運營成本在該年度整體費用與支出中的佔比為57.79%。

另外,達達集團在招股書中也提出,該集團的運營成本主要包括支付給騎手交付訂單的報酬和獎勵、外包交付機構收取的費用、支付渠道收取的交易費、提供客戶所需的費用和騎乘者護理服務或外部客戶服務提供商收取的服務費等。其中,支付給騎手的薪酬和激勵措施是運營和支持成本中最大的組成部分,2017年為15.26億元,2018年為19.18億元,2019年為26.79億元,而在2019年一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這一成本分別為4.58億元和8.75億元。

達達集團預計,隨著集團繼續擴展業務,車手成本以及運營和支持成本還將會增加。

實際上,就整體盈利能力來說,雖然達達集團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也可以看到,自2019年以來,達達集團的虧損幅度已經開始收窄。若按照達達集團調整後的虧損水平計算,刨除股份酬金支出、業務收購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算入企業收購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的稅收影響,達達集團2020年一季度調整後淨虧損為1.93億元,同比2019年同期的2.76億元減少了30.07%。

而對於何時能夠實現盈利,達達集團在招股書中表示,集團能否實現盈利取決於能否改善企業的市場地位和形象,持續擴展在線平臺,維持有競爭力的價格,以及提高集團的運營效率和獲得融資的能力。

中概股回歸潮,達達為何「頂風」而行?

除了關注達達集團自身的經營情況,在達達集團提交招股書後,同時讓外界關注的是,為何達達集團要選擇在此時登陸美股市場。

眾所周知的是,在渾水做空報告揭露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後,又有不少中概股遭遇了質疑和做空。正因如此,有分析認為,達達集團選擇在此時赴美上市需要有一定的把握,尤其目前達達集團還是一家虧損企業,內外原因影響下都可能降低其估值。

實際上,對於達達集團選擇此時赴美上市,可能是早已定下的日程。早在今年1月,就曾有媒體報導,達達集團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秘密遞表,最快於2020年上半年正式掛牌上市。但最終這一消息未被坐實。

而另一方面,聚焦國內的即時配送和即時零售市場,隨著市場競爭的越發激烈,達達集團上市似乎也需要加快步伐。

根據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比達諮詢發布的《2019年第1季度中國即時配送市場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市場格局來看,蜂鳥配送、達達集團、美團配送的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28.4%、25.6%和24.8%。

以《報告》呈現的市場份額佔比而言,三大平臺的用戶覆蓋率合計超過70%,但彼此間份額佔比差距不大,進一步表現出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但在外界看來,對於達達集團而言,這樣的成果並不能算是滿意。

「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併後,瞄準的是行業龍頭,這樣的成果只能說是不及預期。」快遞專家趙小敏曾如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而也可以看到的是,近年來美團、餓了麼在餐飲配送市場佔據絕對份額後,如今也在逐步進行品類的橫向拓展。尤其是在2019年,美團在2019年5月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分別針對便利店、傳統商超、近場零售、寫字樓等不同場景,部署運力網絡模式;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口碑2019年6月宣布即時物流品牌「蜂鳥」獨立,並表示將在未來3年建立2萬個全數位化即配站。

可以看到,聚焦於本地即時配送市場的競爭正變得越發激烈,而湧入到賽道中的玩家也都是行業巨頭。這也就如,趙小敏此前所說,基於當前的商業環境,通過IPO融資是達達集團獲取資金、並進一步擴充規模的最優路徑。

而此次達達集團提交的招股書也提及,該集團此次暫定籌資額為1億美元,IPO資金將主要用於投資技術和研發、實施營銷計劃和擴大用戶群,以及一般企業目的。

而對於中概股回歸潮下,達達集團最終又將受到怎樣的影響。在徐勇看來,國外資本對中概股的疑慮,對於達達集團的估值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達達集團也有著一定的優勢。尤其是考慮到達達集團與京東、沃爾瑪的股權關係和業務合作關係,後兩者對前者都將起到信用背書、減少質疑的積極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騎手成本居高不下 達達"負重"衝擊即時配送第一股
    如何從白熱化競爭格局中脫穎而出?這「三宗累」成為了懸在達達集團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騎手成本居高不下  達達集團還處於成長初期。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近三年收入持續高速增長,2017-2019年,達達集團的淨收入分別為12.18億元、19.22億元和31億元;2020年一季度,達達集團的淨收入為11億元,同比增長109.13%。
  • 達達要IPO了,京東站「C位」-虎嗅網
    這次招股書也顯示,而京東到家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過去一年裡,GMV同比增長92%至157.24億,活躍用戶數量達2760萬,訂單量達1.347億;今年第一季度京東到家的淨收入同比增長154%,GMV激增172.3%達55.62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GMV的三分之一,活躍用戶也從去年同期的1040萬增長至1650萬,客單價同比增長58.4%,同期,達達集團公司淨收入同比大增
  • 達達遞交赴美上市招股書,騎手成本高企尚難盈利
    「兩條腿走路」的達達集團業績增長迅猛。招股書顯示,2019年達達集團實現收入31.00億元,營收增速較上一年的57.80%上漲至61.29%。其中來自「達達快送」的收入為19.97億元,同比上漲79.74%;來自「京東到家」的收入為11.03億元,同比增長46.29%。
  • 達達集團因運營成本高三年虧損近50億 平均每單給騎手2.76元
    不過對於投資者而言,達達集團持續虧損的配送業務以及對於大客戶的高度依賴,正在成為公司未來發展中兩個無法忽視的風險點。圖片截自達達集團招股書三年虧損超50億元,騎手費用居高不下達達集團的收入主要來自於服務收入以及商品銷售收入。
  • 達達(京東到家)遞交美國IPO招股書 外賣戰事白熱化
    此前頻傳赴美上市的達達集團,已於5月12日正式向美國SEC遞交IPO招股書,擬融資至多1億美元,承銷商為高盛、美銀美林和Jefferies。不過分析認為這僅是留位費(placeholder),最終規模可能在5億美元左右。
  • 京東旗下達達赴美上市擬募資1億美元,過半收入來自京東、沃爾瑪
    南都記者獲悉,美國東部時間5月12日,達達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個月中,達達超過63.4萬名活躍的騎手交付了8.22億份訂單;京東到家2760萬活躍消費者貢獻了1.347億訂單,GMV達157.24億。
  • 達達集團遞交赴美IPO招股書,收入主要來自京東和沃爾瑪
    不過,達達也在招股書中表示,預計將繼續增強按需交付能力,開發和推出新的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擴大現有市場的客戶基礎並滲透到新市場,並繼續投資和創新技術基礎設施,因此短期內將增加成本,實現盈利還需要時間。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的淨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少數幾家客戶,包括京東集團、沃爾瑪集團和永輝。
  • 達達左腳赴美上市 右腳掛著「三宗累」
    在拼殺激烈的即時配送領域,達達先圓了資本夢,但距離真的衝出競爭對手的重圍成為領跑者,或許仍長路漫漫。5月13日,達達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所(SEC)遞交招股說明書,計劃以「DADA」為交易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募集最多1億美元資金。上市對於達達集團而言,只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如何從白熱化競爭格局中脫穎而出?如何讓實現降本增效?人力成本高企的破解方法是什麼?
  • 達達集團「騎手眾包」模式存管理隱患 持續虧損「最後一公裡」何時...
    中國網科技9月7日訊(記者 解絢)「即時零售第一股」達達集團近日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這也是達達集團上市以來發布的首份財務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3.23億元,同比增長93.1%;非通用會計準則下的淨虧損為3.9億元,同比上年4.5億元虧損有所收窄。
  • ...獨家專訪達達集團蒯佳祺:美股市場如何講好「即時零售」故事?
    在蒯佳祺看來,瑞幸的風波只能算是「個案」,而達達集團之所以做出上市的決定,是因為當時集團旗下的達達快送業務在營利性上已經有明顯的提升,而京東到家業務的發展也有著穩健的表現。根據此前達達集團披露的招股書,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個月裡面,京東到家的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92.0%,達到157.24億元,共計2760萬活躍用戶在此期間貢獻了1.347億訂單。
  • 達達沒有傲嬌的資本
    就算蒯佳祺不說,外界也能從達達集團招股書中全方位審視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在我看來,達達集團面臨的隱憂遠多於利好,上市短暫高興一陣子就得了,高興過後仍要思考未來之路如何走得穩當。2016年4月,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併,合併前一年在線外賣行業激戰正酣,彼時在紅杉資本掌門人沈南鵬的撮合下,餓了麼將訂單大量外包給達達,但隨著自建物流體系蜂鳥的成立,達達訂單量驟降,直接失去近80%的業務。與京東到家合併後,便不再成為外賣配送的主力軍,轉而重點發力商超配送,在京東助力下,搭建從大賣場、便利店到精品超市的多類型、全業態商超矩陣。
  • 京東、沃爾瑪將達達集團送上了納斯達克
    達達集團以「佔位符」的方式暫定募資規模為1億美元,未來將發生變化,高盛亞洲、美銀證券和傑富瑞擔任聯席主承銷商。在招股書中暫未透露發行價格區間、發行量等信息。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首次公開募股募集到的資金將主要用於:投資技術和研發、實施營銷計劃和擴大用戶群,以及一般的企業目的。
  • 達達真正的對手:閃送還是美團外賣?
    文 | Dolphin海豚智庫 韓驍5月13日,達達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所SEC遞交了招股書,將以「DADA」為交易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募集最多1億美元資金。年均具有30萬億規模的中國第一消費產業,在達達中長期的市場發展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招股書的內容首先,靠山選的好,一年吃到飽。在2019年,達達一半的收入由京東提供,京東+沃爾瑪提供的收入佔到了總收入的六成。其次,營收相對單一。從招股書上來看,達達的收入主要包含兩部分:一是服務收入,主要來自於配送服務和京東到家平臺收傭、營銷服務等。
  • 中國最大網際網路包工頭,美團餓了麼騎手、滴滴司機都來自它
    對平臺方而言,趣活幫助美團、餓了麼等合作平臺完成餐飲配送服務,外賣平臺則向其支付服務費,由趣活向勞動者支付酬金。  在配送員的具體運作下,趣活將旗下的騎手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中的騎手僅在一個固定的區域內派送外賣。每個小組配備一個配送站及一名管理者,管理者能夠看到所管理的騎手所在的位置,調度轄區內的騎手並掌控騎手的工作表現。
  • 達達難走盈利路:市佔不足5%,一半收入靠京東
    其中,京東和沃爾瑪作為達達集團IPO基石投資者,分別認購416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 從財報角度來看,投資者最關心達達未來的盈利與發展。在淨利潤方面,目前達達集團仍處於虧損中,虧損的主要原因來自於運營成本,即支付給騎手的訂單報酬與獎勵持續增加。
  • 達達赴美上市,大股東京東貢獻一半收入,盈利之路還有多遠
    而對達達來說,目前需要快速擺脫的怪圈是:在業務仍需極速擴張的同時,如何避免增長越多虧損越多?其中,京東和沃爾瑪作為達達集團IPO基石投資者,分別認購416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從財報角度來看,投資者最關心達達未來的盈利與發展。在淨利潤方面,目前達達集團仍處於虧損中,虧損的主要原因來自於運營成本,即支付給騎手的訂單報酬與獎勵持續增加。
  • 復盤達達發家史:「即時零售第一股」走過怎樣的路?
    到店的核心是支付,屬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天下;到家的核心是物流,特點在於即時性,如果配送由商家自行解決,成本的確很高。於是,在紅杉資本的支持下,蒯佳祺創辦了「達達」,以眾包的形式為O2O電商做配送,並在投資方紅杉的牽線下,達達獲得和餓了麼接觸的機會。
  • 達達赴美IPO:與京東深度捆綁,疫情下淨收入大增
    5月13日,達達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所(SEC)遞交招股書,計劃以DADA為代碼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此次IPO募集資金額度為1億美元,承銷商分別為高盛、美銀證券和傑富瑞。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去年淨收入達31億元,但淨虧損達17億元;因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淨收入同比大增108.9%至近11億元,但淨虧損達2.793億元。
  • 達達集團登錄納斯達克 上市首日微跌0.06%
    【TechWeb】 6 月 6 日消息,達達集團周五登陸納斯達克,首日開盤後漲幅一度超15%。截至周五收盤,達達股價報收於15. 99 美元,微跌0.06%,總市值約34. 97 億美元。
  • 中概即時零售第一股達達集團(DADA.US)登陸納斯達克 上市首日收跌0...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達達集團(DADA.US)周五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開盤不久漲幅一度突破15.6%之後逐步回吐,最終收報15.99美元,微幅收跌0.06%。作為達達集團IPO基石投資者,京東(09618)和沃爾瑪(WMT.US)此次分別認購416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此前招股書就已顯示,京東和沃爾瑪既是達達的主要戰略投資者。截至今年5月招股書發布時,京東和沃爾瑪分別持有公司股份的51.4%和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