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集團因運營成本高三年虧損近50億 平均每單給騎手2.76元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5日電(吳亦涵)5月13日,達達集團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遞交F-1招股文件,計劃以「DADA」為證券代碼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達達集團表示,此次發行的主要目的是為公司股票創造一個公開市場,以使所有股東受益,並能夠通過向有才能的員工提供股票激勵措施來保留他們。根據計劃,募集的資金將被達達集團用於擴大公司的業務運營、包括投資技術和研發、實施營銷計劃以擴大用戶群,以及補充運營資金等一般企業用途等。

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旗下有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兩大核心業務平臺。分別對應即時配送業務以及即時零售業務。如果此番達達集團成功在美股上市,也將成為即時零售領域的第一股。不過對於投資者而言,達達集團持續虧損的配送業務以及對於大客戶的高度依賴,正在成為公司未來發展中兩個無法忽視的風險點。

圖片截自達達集團招股書

三年虧損超50億元,騎手費用居高不下

達達集團的收入主要來自於服務收入以及商品銷售收入。其中最重要的是服務收入,該部分的收入佔總營收比重常年在95%以上,該比例到了2020年一季度更是上升至99.1%。服務收入包括了向物流公司(主要是京東)、B端商家及個人提供的同城配送服務以及向京東到家平臺商家收取的佣金、配送服務、在線營銷服務等。

整體來看,公司的營業收入近三年一直維持著高速的增長,2018、2019年、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增速分別達到57.8%、61.3%、108.9%。

不過,儘管營收保持增長,但公司卻一直難以擺脫虧損的狀態,2017年、2018年、2019年,達達集團淨虧損分別為14.49億元、18.78億元、16.70億元,三年虧損近50億元。而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仍繼續虧損,金額為2.79億元。

造成達達集團虧損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高居不下的運營成本,2017年-2019年三年間,達達集團在運營及支出方面的成本分別為15.93億元、20.44億元、28.46億元。而其中最主要的支出是付給騎手的訂單報酬和獎勵,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達達集團支付給騎手的成本分別為15.267億元、19.183億元和26.791億元,年年佔據運營成本的90%以上。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十二個月中,達達集團共有超過634000名活躍的騎手集體交付了8.22億份訂單,中新經緯根據其年報計算發現,同時間段公司支付給騎手的成本達到22.72億元,也就是說,近一年來達達集團支付給騎手每份訂單的平均金額為2.76元。

需要提到的是,目前達達集團主要採取的是眾包運營模式,公司的騎手團隊主要由兼職眾包人員以及外包機構的一些騎手組成。這種模式在幫助達達集團得以實現迅速擴張的同時,也存在著兩點隱患。

一方面,由於大部分騎手並非達達集團的員工,因此公司對騎手的管理,監督和控制相對有限,達達集團亦指出,公司可能無法對其騎乘質量進行適當的管理,監督和控制,騎手在配送過程中發生的一些違規行為,或將影響公司的聲譽。

另一方面,從目前來看,多數騎手和達達集團之間,並沒有存在直接的僱傭關係,但是事實上騎手確實是在為達達集團提供服務。因此達達集團也指出,如果相關法律法規有所變化,騎手被重新分類為公司的員工,那麼公司將需要向騎手支付包括員工福利、社會保障金、住房公積金在內的大量額外費用。

對於高居不下的騎手成本問題,達達集團指出,公司將主要致力於通過提高交付效率來降低這一部分的成本,採取的措施包括如開發調度系統來為騎手計算最佳交付路線以及開發自動定價系統來合理計算每個交貨訂單的費用等方法。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對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目前的即時物流市場,呈現出美團外賣、蜂鳥配送、達達、點我達等多頭競爭的格局,除了外賣市場能形成高頻剛需服務和收益,其他業務都還處於投入擴張期,業務流並不穩定。「而即時配送企業要實現盈利,一是要從長尾市場裡挖掘價值,長尾覆蓋越寬,獲利可能越大;二是服務客戶附加值越高,收益率越高。前一個需要佔據超級入口,才能實現長尾的寬度覆蓋,後一個則更需與B端商家形成穩定協同,才能獲得更大價值。」

營收依賴大客戶,達達集團能否走出「溫室」?

除了運營成本過高導致公司持續虧損之外,從收入結構來看,達達集團還存在營收依賴大客戶的狀況。

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與京東集團以及沃爾瑪集團兩家主要客戶。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第一季度,京東帶來的收入在達達集團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是49.1%、50.5%和37.8%;沃爾瑪帶來的收入佔比分別為4.6%、13%和14.9%。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與沃爾瑪還均是達達集團的戰略投資者及股東,截至招股書發布之日,京東集團和沃爾瑪集團分別持有公司約47.4%和9.9%的股權。

從某種程度上看,背靠京東和沃爾瑪,使得達達獲得了更加穩定的訂單和收入來源。「達達集團所負責的即時配送業務是物流服務鏈下遊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強弱要看大動脈導流能力。達達上遊的京東集團提供了超級流量入口,對於達達有一定的業務導流和品牌溢出效應。」楊達卿說道。

但是從整個即時配送市場來看,達達集團並不是唯一一家背後有「靠山」的企業,目前,市場普遍將蜂鳥配送、美團配送和達達配送視為第一梯隊。而在這三家公司之後,順豐同城也正在持續發力。

比達諮詢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即時配送平臺訂單量市場份額排名中,蜂鳥配送、達達集團、美團配送分據前三,為27.7%、27.2%以及25.4%。但在APP的月活用戶數和品牌的用戶認知度層面上,達達集團均不如蜂鳥配送和美團配送。

在楊達卿看來,比起美團和蜂鳥背後均依託的是全場景本地生活服務流量入口,達達背後的京東業務強在網購消費,在全場景生活消費服務上相對較弱。不過未來隨著京東生態開放及進軍社交電商,或在業務上能夠給予達達更多導流。

「從市場看,即時物流企業也需要服務產品多元化,才能走出對傳統大客戶的依賴。達達集團未來也需要尋求生態自立,而這應該是漸進式調整的過程,從當下來看,與連鎖超市等小企業客戶合作,是改變公司對京東、沃爾瑪等大客戶的必然選擇。」楊達卿說道

來源:中新經緯

相關焦點

  • 騎手成本居高不下 達達"負重"衝擊即時配送第一股
    這「三宗累」成為了懸在達達集團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騎手成本居高不下  達達集團還處於成長初期。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近三年收入持續高速增長,2017-2019年,達達集團的淨收入分別為12.18億元、19.22億元和31億元;2020年一季度,達達集團的淨收入為11億元,同比增長109.13%。
  • 達達集團「騎手眾包」模式存管理隱患 持續虧損「最後一公裡」何時...
    中國網科技9月7日訊(記者 解絢)「即時零售第一股」達達集團近日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這也是達達集團上市以來發布的首份財務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3.23億元,同比增長93.1%;非通用會計準則下的淨虧損為3.9億元,同比上年4.5億元虧損有所收窄。
  • 拆解達達集團IPO招股書,一年支付騎手薪酬超26億元,如何「負重前行...
    在達達與京東到家合併之前,達達共完成了4輪融資,分別是來自紅杉資本中國的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數千萬元的B輪融資;1億美元的C輪融資;以及3億美元的D輪融資。此後,2016年4月,達達收購京東到家合併為達達-京東到家。同年10月,達達-京東到家與沃爾瑪達成戰略合作,獲得沃爾瑪5000萬美元投資。
  • 達達遞交赴美上市招股書,騎手成本高企尚難盈利
    5月13日,達達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文件,擬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以股票代碼「DADA」募集資金1億美元。圖源:銳景創意據悉,達達集團聯席主承銷商為高盛、美銀證券和傑富瑞集團,IPO資金將主要用於投資技術和研發、實施營銷計劃和擴大用戶群以及一般企業目的。
  • 達達難走盈利路:市佔不足5%,一半收入靠京東
    其中,京東和沃爾瑪作為達達集團IPO基石投資者,分別認購416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 從財報角度來看,投資者最關心達達未來的盈利與發展。在淨利潤方面,目前達達集團仍處於虧損中,虧損的主要原因來自於運營成本,即支付給騎手的訂單報酬與獎勵持續增加。
  • 達達赴美上市,大股東京東貢獻一半收入,盈利之路還有多遠
    其中,京東和沃爾瑪作為達達集團IPO基石投資者,分別認購416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從財報角度來看,投資者最關心達達未來的盈利與發展。在淨利潤方面,目前達達集團仍處於虧損中,虧損的主要原因來自於運營成本,即支付給騎手的訂單報酬與獎勵持續增加。
  • 京東旗下達達赴美上市擬募資1億美元,過半收入來自京東、沃爾瑪
    據招股書信息,達達集團在2017-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的淨收入,分別達到12億元、19億元(同比增57.8%)、31億元(同比增61.3%)、11億元(同比增109%);同期,淨虧損約為14億元、19億、17億、2.793億元,整體趨向收窄。
  • 達達左腳赴美上市 右腳掛著「三宗累」
    這「三宗累贅」成為了一把又一把懸在達達集團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騎手成本居高不下達達集團還處於成長初期。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收入近三年持續高速增長,2017年至2019年,達達集團的淨收入分別為12.18億元、19.22億元和31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達達集團的淨收入為11.00億元,同比增長109.13%。
  • 騎手吐槽達達快送「躺著掙錢」:強制派單 拒接一單扣2元
    「專享訂單」變成「強制派單」,拒絕接單,騎手將被配送平臺罰款。近日,同城速遞平臺達達快送的騎手向新民晚報962555新聞熱線反映,工作中打開達達APP,平臺常常自動彈出專享訂單,當這些訂單與騎手當前的路線不順路時,有的騎手自然會選擇不接單。然而,這拒絕接單的代價就是一單罰款2元。
  • 京東、沃爾瑪將達達集團送上了納斯達克
    達達集團由達達和京東到家兩個運營主體組成,2019年12月由「達達--京東到家」正式更名為「達達集團」。2017年至2019年,達達集團的淨收入分別為12.2億元、19.2億元和31.0億元;淨虧損分別為14.5億元、18.8億元、16.7億元,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在於運營所需成本較大。2017年至2019年,達達在運營及支持方面的成本分別為15.93億元、20.44億元、28.46億元。
  • ...獨家專訪達達集團蒯佳祺:美股市場如何講好「即時零售」故事?
    二問成立以來連續虧損,何時扭虧?「客戶增長、成本下降,對盈利有信心」實際上,對於達達集團此時上市的原因,外界也有諸多猜測,其中就包括其對於充裕資金需求的考量。根據達達集團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達達集團近三年的收入水平持續高速增長。
  • 達達要IPO了,京東站「C位」-虎嗅網
    108.9%至近11億元。招股書也顯示,在2017年至2019年的淨收入分別為12億、19億和31億元;淨虧損分別為14億元、19億元和17億元。今年第一季度歲淨收入因疫情增加,但淨虧損還是有著2.793億元。 達達虧損的最大原因和曾經的美團一樣:騎手的支出高居不下。
  • 北京地鐵運營「帳本」:平均每人次成本7.82元
    北京公共運輸運營商亮「帳本」:地鐵每人次運營成本7.82元 近日,包括北京地鐵運營、京港地鐵、軌道運營、北京公交和北京公交有軌電車公司在內的五大公共運輸運營單位公布了2019年的成本費用。記者注意到,除首都機場線、大興機場線外,北京地鐵三大運營商負責運營的19條地鐵線運營成本費用達到162.43億元,乘客進站量達到20.77億人次。照此計算,19條地鐵線平均每人次的運營成本7.82元。
  • 達達集團遞交赴美IPO招股書,收入主要來自京東和沃爾瑪
    達達集團的最終籌資額目前尚未確定,用作「佔位符」的暫定籌資額為1億美元。據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收入近三年持續高速增長,尤其2019年下半年實現加速增長,同比增速達90%,2020年一季度收入增速進一步提升至109%。
  • 復盤達達發家史:「即時零售第一股」走過怎樣的路?
    合併後,京東集團以2億美元現金獲得新公司47%的股份並成為單一最大股東,新公司包含即時配送和超市到家兩大業務,原達達CEO蒯佳祺出任新達達CEO,原京東到家總裁王志軍出任新達達總裁。據了解,在和達達進行合併後,京東到家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一半。
  • 消息稱達達集團計劃增發股份價格定為每股50美元,京東為大股東
    12月3日消息,據知情人士稱,達達集團向潛在的投資者表示,計劃將增發股份價格定在每股50美元,較其周三收盤價53.60美元折讓6.7%。知情人士表示,將在周四晚些時候確定發行價格。以該價格,達達集團將籌集4.5億美元。
  • 左手京東到家,右手沃爾瑪,本地派送達達集團1小時使命必達
    本地即時零售市場開拓者達達平臺作為達達集團的前身,成立於2014年,最初的主營業務為本地商戶提供同城即時配送服務,主要產品包括供商家使用的發單APP和供騎手使用的達達APP。截止到2019年,達達集團營收規模達到31.0億元,活躍用戶數在2440萬人左右,活躍商家數超過8.9萬家;達達快送活躍騎手數達63.4萬人,訂單量達7.5億件,日均訂單量峰值超過920萬件。
  • 中概即時零售第一股達達集團(DADA.US)登陸納斯達克 上市首日收跌0...
    此次達達上市發行美國存託股票(ADS)由此前計劃的1650萬股增至2000萬股,每ADS代表4股普通股,發行價為16美元,處於計劃發行價區間15到17美元的中端,IPO融資3.2億美元。如承銷商全額行使「綠鞋機制」進行超額配售,達達的IPO募資規模約在3.68億美元。公司市值在35億到40億美元。
  • 達達快送,騎手們很很很受傷
    >平臺1單仍要扣2元達達快送騎手們左右為難騎手們心裡好苦入夥時協議說「自願搶單」入了夥然而,這不接單的代價就是一單罰款2元。不少騎手質疑,達達平臺告訴騎手「不會強制派單」,但目前針對專享訂單的「不接就罰」規則,顯然與達達平臺宣稱的「自願接單」背道而馳。每天狂奔來的血汗錢,真是「躺」著都被扣!
  • 達達集團Q3:京東到家GMV同比增長103% 達達快送日配送破千萬單
    財報顯示,達達集團三季度營收為13.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5.5%,超出市場預期。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12個月內,達達快送配送訂單量為10億單。京東到家平臺總交易額(GMV)為2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2.9%。本季度,達達集團營收遠超市場預期,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核心業績指標均實現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