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有云:「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真正偉大的戰將,其實並不在於殺死了多少敵人,攻佔了敵人多少土地,而是在於戰爭所應有的目的。畢竟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武將決不能為了戰爭而戰爭,為了殺人而殺人。
雖說「慈不掌兵」,但並不意味著戰將就不應有人性。孟子曾有言:「仁者無敵。」自古以來,真正偉大的戰將,往往都是雄心與仁心兼具。有雄心,就會對抵抗的敵人毫不容情;有仁心,就往往能儘量保全已經交出武器敵人的性命,從而達到攻心的效果。而開國元勳粟裕大將,便是這樣雄心與仁心兼備的絕世戰將。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消滅敵人最多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華野和中野密切配合,連續殲滅包圍並殲滅黃百韜、黃維、杜聿明三大集團。而戰役的主要指揮者粟裕,可謂居功至偉,他所指揮的軍隊取得了80%以上的戰果。他善於抓住戰機、勇猛穿插,以60萬人圍殲80萬人。戰後,甚至連史達林也感到不可思議:
「60萬殲滅80萬,簡直是個奇蹟。」
淮海戰役主要分三個階段。從1948年11月6日至22日,粟裕帶領華野大破黃百韜,取得了全勝。隨後在11月25日,黃維兵團10餘萬人被中野圍困於雙堆積一帶。
眼看黃維集團即將迎來末日,坐鎮徐州的杜聿明集團已經有如驚弓之鳥。11月30日,杜聿明集團終於決定出逃,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等部以及地方黨政機關、後方人員約20萬人,沿徐州、蕭縣至永城公路蜂擁而逃。
粟裕得到杜聿明集團出逃的決定後,立即派遣10縱、2縱、11縱、13縱分路突擊、迂迴包抄,在敵人逃跑的路上布下了天羅地網。
各部接到命令後,展現了令人敬佩的執行力,他們冒著敵機的轟炸,雷厲風行、廢寢忘食、日夜兼程,採取多層多路尾後追擊的方式,最終將杜聿明集團的20萬大軍層層堵死。
如果杜聿明率領全軍奮力突圍,未必就沒有生機。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一貫喜歡「瞎指揮」的蔣介石又犯下昏招。原來在12月3日上午,蔣介石得知黃維兵團正面壓力減小,解放軍一部後撤,誤以為解放軍因傷亡過大而後撤。而杜聿明集團也已經撤出了是非之地——徐州。
一貫喜歡賭博的蔣介石,又做起了解救黃維兵團的春秋大夢。於是,蔣介石派空軍向杜聿明投下自己的手令,命令他立即協同由蚌埠北進的李延年兵團南北夾擊,以解黃維兵團之圍。
對於當時的局勢,杜聿明非常清醒。如今解放軍兵力雄厚、火力強大,且在北面布下了天羅地網。如果貿然北進,而不是走為上策,就一定會落入華野和中野的包圍網。到時候別說拯救黃維兵團,即使自己也會全軍覆沒。
然而攝於蔣介石的淫威,杜聿明還是決定南下救援。畢竟如果堅持己見,黃維兵團必遭覆滅,蔣介石必然遷怒於己。到時候交由軍法部審判,那可就不好看了。反正江山是蔣介石的,出了什麼問題,都應由他自己負責。
於是杜聿明按照蔣介石的規定,調整部署,採取東、西、北三面掩護,向東南突擊的戰法。
然而粟裕早就料到蔣介石有這一招,於是他在灘溪口、馬莊一帶預設層層陣地。其後,粟裕採取南面、西面堵擊,北面、東面突擊的戰法,盡力壓縮敵人。最終,各支部隊鐵壁合攏,於12月4日拂曉,將杜聿明集團全部圍困在陳官莊、青龍集、李石林等地區。
到了這時,杜聿明才知道後悔。如果當時他秉承「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恐怕早就全師而還了。但如今,20萬大軍身陷重圍,說什麼都晚了。於是在12月6日,杜聿明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突圍行動。但在解放軍的奮力阻擊下,最終以慘敗而告終。
杜聿明集團到達陳官莊附近時,老百姓早就因為恐懼而逃亡一空,連一粒糧食也沒給他留下。20萬大軍每天的消耗,簡直猶如天文數字一般。
剛被包圍時,蔣介石為了拯救自己的嫡系部隊,命令空軍不惜一切代價維持杜聿明集團的生存。根據需要,必須每天出動120架次,空投糧食肉類食品240噸、彈藥和其他物資160噸才能滿足需要。然而國民黨不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人,既沒有那麼多空軍,也沒有那麼多物資。
一開始,空軍的投送還能勉強滿足需求。但是12月18日之後,陳官莊雨雪交加、天氣惡劣,空投開始大打折扣。加之包圍圈越來越小,國民黨空軍唯恐我軍射擊而不敢低飛,因此在1000米高空便順風投下,最終落到我軍陣地上。
僅僅10天後,杜聿明集團的糧食便已告罄,陷入了崩潰的地步,真正的地獄終於降臨了。為了搶奪空投的糧食,國民黨各部像餓狼一樣到處奔跑、到處搶糧,相互廝殺、相互毆鬥。只有是有空投箱的地方,便必然有如同爆豆一般的槍聲。
沒有糧食,國民黨軍只好殺掉牲口,為了燒火做飯,國民黨軍只好拆了房子。餓極了,就吃野草、樹皮、麥苗和騾馬皮。到了後來,許多國民黨士兵已經餓到槍都拿不動的地步。
然而國民黨軍人還不是最慘的,最可憐的是跟隨軍隊盲目出逃的徐州男女學生、市民、地主之類的難民隊伍。他們不在編制之內,連最少量的口糧也沒有。最終,邱清泉將男子編入部隊。而那些女學生和其他婦女們,只能充當臨時太太。
在空投場附近的田地裡,挖了一個個洞穴,用降落傘作為頂棚。內中便是國民黨軍官和「臨時太太」的居所,是逼良為娼的所在地。
在陳官莊,有路子的人不僅餓不死,反而能發一筆橫財。有權有勢的軍官們,利用貪汙、巧取來的食物、大餅和罐頭,信口開河地換取人家的貴重之物,賺得盆滿缽滿。而這些醜惡的現象,不僅預示著陳官莊國民黨軍的結局,也預示著蔣家王朝的末日。
而反觀我軍那邊,卻是另一幅景象。對於杜聿明集團,粟裕採取了圍而不打的政策,部隊就地修築堡壘,只作防禦,不作進攻。
與此同時,我軍陣營熱鬧了起來。根據華東局和華野的部署,120萬民工不斷將糧食、彈藥送至前線。指戰員們,每人可以分到豬肉1斤,香菸5包。在老百姓的幫助下,80萬斤豬肉很快便送到了前線,讓前線將士們過了一個好年。
人心向背,決定著戰爭的勝負。被俘國民黨將領楊伯濤曾回憶:
「經過幾十裡的行程……呈現出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支援解放軍作戰的偉大場面。路上我們經過一些集鎮,茅屋土舍,死寂無人。而這時不僅家家有人,戶戶炊煙,而且鋪面上有賣饅頭、花生和菸酒的……還有一輛輛大車從面前經過,有的車上裝載著宰好刮淨的大肥豬,想是犒勞解放軍的。而我們帶著隊伍經過這裡時,連一根豬毛都看不見……」
解放軍足食足軍,國民黨軍饑寒交迫。按說,粟裕理應將口子收得更緊,餓死更多國民黨軍,到時候再進行進攻,恐怕會更加順利。當年白起將45萬趙軍圍困於長平,就是這麼幹的。
然而粟裕畢竟是粟裕,即使面對最兇惡的敵人,他也展現出了偉大的仁者精神和人道主義。因為粟裕明白,內戰是為了解放人民。國民黨的普通官兵,何嘗不是人民的子弟,他們僅僅只是誤入歧途而已。解放軍的目的並不是殺害他們,而是感化他們、解放他們,讓他們幡然悔悟,最終為人民服務。
因此在保持軍事壓力的同時,粟裕又展開了政治攻勢。於是他下令,將傳單、宣傳品用六零炮打到敵人陣地上;有時候,戰士們會趁著夜色,將食品、香菸送到敵人陣地上。
過年時,粟裕又下令戰士們將幾口宰好的大肥豬送給前方的國軍官兵。而剖開豬肚子,裡面裝滿了宣傳品。
就這樣,飢餓的國民黨官兵不斷越過陣地向我軍投誠,開始是零星的,以後便越來越多,整班、整排甚至整連的國民黨士兵開始紛紛越過戰壕,向我軍投誠。很多國軍士兵一衝到我軍陣地就暈倒了,實在是太餓了。
由於投誠的人實在太多,甚至李彌都哀嘆道:
「要秘密向師、團、營長說明,士兵願意到共軍那裡去,就隨他去吧,吃飽了回來也好,不回來也好,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帶武器。」
從1948年12月16日到1949年1月5日,相繼投誠的國民黨士兵已經達到1.4萬之多。這些投誠的士兵大部分成為了「解放戰士」,調轉槍口立功贖罪。
除此之外,粟裕還對包圍圈內的難民網開一面。四縱和十縱在包圍圈東面的青龍集開了一個放人的口子,設上了幾層火力網。漸漸的,一千多名老百姓、學生、傷員和姨太太脫離了苦海。其中,有些國民黨官員、軍官假扮老百姓,也想混出去。但最終,大多都被我軍官兵識別並俘虜。
按說,粟裕給被圍敵軍送糧食和豬肉,是有可能增加敵人實力以及自己進攻難度的。然而粟裕有著強烈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行動不僅能儘量保住敵人的性命,而且能讓他們棄暗投明,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相比於當年屠殺40萬戰俘的白起,粟裕實在高明太多了。
1949年1月2日,北方平津戰役已經接近尾聲。而華野經過多日的休整,可謂是士氣旺盛、兵精糧足、體力充沛。於是在當天,粟裕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1月6日15點30分,華野的總攻打響了。各縱隊和特縱集中優勢炮火,將敵人陣地打成了一片火海。在我軍強大的攻勢面前,困餓無比、士氣低落的國民黨軍根本無力抵抗。在解放軍「繳槍不殺」的呼聲中,整師整團的國民黨軍放下了武器。在戰鬥中,邱清泉被擊斃,李彌和杜聿明相繼被俘。杜聿明20萬大軍,就此全軍覆沒。
清點戰場後,杜聿明集團傷亡約176000人,而華野僅傷亡17870人。相比於圍殲黃百韜兵團,我軍此戰的傷亡可謂輕微。因此淮海戰役第三階段是「收穫最大和消耗最小的一個階段。」而粟裕一系列巧妙的攻心戰術,可謂是居功至偉。
淮海戰役結束後,國民黨在中原和華東的精銳部隊損失殆盡,我軍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蔣介石的統治中心——武漢、上海、南京已經處於我軍的直接威脅之下。人民的勝利,已經不可逆轉了。
而粟裕所在的華野,被改編為第三野戰軍。淮海戰役前,華野大約有36萬軍隊。而戰役結束後,數量已經增長到58萬,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剛剛投誠的國民黨軍士兵。在後來渡江戰役中,他們奮勇殺敵、悍不畏死,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而粟裕對他們的攻心和感化,可謂是功不可沒的。
勇哉!智哉!偉哉!仁哉!足智多謀、戰功卓著的粟裕大將,人民永遠懷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