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村書記白天吃泡麵,晚上躲車裡睡覺,村民還沒意見?

2020-12-26 衝鋒號

疫情期間,這位村書記白天吃著泡麵,晚上總是躲進車裡睡覺,村民為啥還沒意見?

書記有擔當 村民才安康

——記安徽省太和縣稅鎮鎮孫樓村黨總支書記徐彥東

安徽省太和縣稅鎮鎮孫樓村與界首市接壤,全村2200多戶6697口人,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長年在外打工。到了己亥年末,打工人員紛紛回村,正當人們準備好年貨,過一個祥和的春節時,一場疫情席捲而來,讓沒有心理準備的人們有點猝不及防。更讓村書記徐彥東想不到的是,一下子從湖北武漢回來20多人,但出乎意料的還有一位村民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回來後有31位密切接觸者,18人是本村村民,這給孫樓村增加了防控難度和壓力。面對如此巨大的疫情防控壓力,徐彥東率黨支部一班人,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自己帶頭衝在「疫」線,敢於叫響「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口號,調動支部成員的積極性,合理分工,實行「雙包」工作責任制,率全村黨員幹部打了一場孫樓村抗擊疫情保衛戰。

構築疫情防控安全網 關口前移及早防範

湖北省武漢市疫情發生後,徐彥東密切關注疫情動向,未雨綢繆,在別人準備過年貨時,他提前購買一批口罩、泡麵和酒精等物品。臘月29,他參加完稅鎮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後,回到村,召集村兩委班子,在第一時間召開疫情防控工作緊急會議,傳達和部署上級疫情防控會議精神,動員全村廣大黨員幹部迅速行動起來。同時成立了由自己任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制定了孫樓村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在他的組織下,該村宣傳引導、入戶排查、居家隔離、設置勸返點等疫情防控工作緊張而有序地同步展開。

徐彥東臨危不亂,精心組織,衝在疫情防控最前沿,靠前指揮,每天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10多個小時。廣泛發動全民參與,織密聯防聯控網。為了讓村民能夠認清疫情防控工作形勢,引起高度重視,徐彥東建了防疫微信群,讓那些有文化,有責任心的村民代表加入群。通過建立防疫群,更好地把上級精神和疫情形勢通報給村民,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此後,徐彥東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在群裡囑咐村民代表關注村民做好個人防護、勤洗手、戴口罩、不串門、不聚餐。雖工作繁忙,但徐彥東和村民一樣在卡口輪流值班,一天3頓都是盒飯。

為了更好地切斷傳播途徑,每個自然村每天進行3次消毒,還關閉了村裡的浴池和大小商店。村裡的醒目位置,都懸掛橫幅 、張貼宣傳海報;利用流動宣傳車每天進村入戶不間斷播放疫情防控知識;組織黨員和志願者每天進村入戶,挨家挨戶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向村民發放一封公開信,給軍烈屬家庭和困難群眾送去口罩、溫度計及消毒液等物資,引導和教育群眾堅定信心、科學防控,戰勝疫情。徐彥東每天組織村兩委幹部和孫樓村志願者及黨員代表對全村農戶逐戶上門登記、上門告知、上門宣傳,做到村不漏戶、戶戶不漏人,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期間「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確保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嚴密做好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堅決做到「防輸入」。實現了戶戶走訪,凝聚起了全村黨員群眾的力量,構築起了一張疫情防控安全網。

重點排查決不漏掉一戶 堅決隔離與確診患者密切接觸人員

孫樓村共排查出來從武漢返鄉的村民20人, 徐彥東一一上門積極向他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相關措施,但也有個別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認為村裡疫情防控搞過了頭,宣傳條幅被扯掉,張貼的宣傳通告也被撕去。徐彥東耐心做說服動員工作,最終贏得了對方的理解和支持後,對其採取了居家隔離措施,在其家門口張貼告知牌,通知村醫每天上門兩次給該隔離人員測量體溫,由徐彥東負總責,實行由抽調的鎮幹部、村幹部、村醫「三包一」管控到位。20名居家隔離人員在14天隔離期滿後,經村衛生室醫生對其兩次檢查身體一切正常後解除對其隔離。徐彥東將黨旗懸掛在疫情防控的所有卡點上,就是時刻提醒自己,時刻提醒奮戰在一線的村幹部,責任在肩,黨員就要迎難而上,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為黨旗增輝添彩。

1月30日,小徐寨發生一例確診病例,村民徐某系武漢返鄉人員。該患者曾於1月22日至1月28日期間,曾到孫樓村參加喜宴、聚餐、拜年等多項活動,與孫樓村17名居民密切接觸。之前,村裡在對武漢返鄉人員進行排查時,卻沒有見到回村的徐某,問他的左右鄰居和親戚,都不知道徐某去向,後來在城關鎮找到了他。

針對徐某接觸人員多,活動範圍大等情況,徐彥東立刻把人員分成五組,詳細調查徐某密切接觸者,做出對與確診患者密切接觸人員進行包保,勸導他們居家隔離的決定,並準備口罩、酒精消毒液、體溫計等防疫用品,冒著被病毒傳染的風險,親自送到這些人家中,指導他們消毒防控知識。其中徐之獻、徐之亮兩戶由於年齡較大,徐彥東書記擔心他們不會使用消毒用品,每天早晚都親自到他們家中幫助消毒。由於與這些人員密切接觸,徐彥東書記擔心隨身會攜帶病毒,可能會傳染同事與家人,半個多月,他都是白天在車上吃泡麵、晚上在車上睡覺。最終,17名與確診患者徐某密切接觸人員無一人感染,徐彥東書記高興地說:「只要群眾們平安無事,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

過問村民的事,顧不上家中事

從疫情防控工作進入緊張階段開始,徐彥東就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衝在最前沿。徐彥東說,近期如果不是我們村有20多人從武漢返鄉,再加上有一例確診病例,我們的神經都不會繃得這樣緊,當前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新的階段,「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是當前工作重點,「內防擴散、外防輸入」是當前工作重心,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確保有密切接觸史的群眾不發生新冠病毒肺炎,更要確保沒有一例疑似患者發生。疫情防控期間,徐彥東剛滿月的小孫子夜間哭鬧不止,還伴有嘔吐,奶水溢出症狀,妻子打電話讓徐彥東回家帶孫子去醫院檢查,他在電話裡告訴妻子,我正在防控崗位,離不開。無奈的妻子只好半夜抱著孫子去醫院看病。

徐彥東只顧忙於村裡的工作,家裡的大小事都交給妻子,人也累出了病。一天夜裡,她起來為孫子衝奶粉,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差點兒摔全,可把家人嚇壞了。電話打給徐彥東,他只在電話裡安慰了一下妻子,說,照顧好自己,我不能在這個時候擅自離開崗位。

封村期間,一次晚上9點多鐘,小徐寨自然村史磊兩歲大的女兒突然肚子疼,由於防控嚴密,村民不得隨意外出,史磊打電話給徐彥東,接到電話,徐書記立刻開車來到史磊家,帶上孩子,在家人的陪同上,來到稅鎮衛生院診治,因為鎮衛生院在疫情期間,暫停接收病人,徐彥東立刻開車把孩子送到太和縣皖北醫院就診。

大事面前看擔當,危險時刻受考驗。徐彥東也患有患有心梗、腦梗、高血壓、高血脂等多種疾病,心臟內還下有3個支架,每天都要吞下大把的藥物。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全村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他冒著風險,與確診病例和從武漢返鄉隔離人員「密切」接觸,關鍵時刻,書寫出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的愛民情懷與對黨忠誠,防控期間,有過不少委屈,也有過很多誤解,但徐彥東的工作熱情和打贏防疫戰爭勝利的決心從不動搖。曾被評為「太和好人」「阜陽好人」的徐彥東,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捐款5000元,在他的影響下,全村171名黨員共計捐款32130元,群眾捐款48003元,全部按照要求用於防疫工作。

近期,疫情防控工作趨向平緩,徐書記防疫工作不鬆懈,扶貧工作不放手,把春耕春種工作安排的合理有序。村民說:我們有這樣敢於擔當的好書記,他就是我們心中的榜樣。

作者:李芳

相關焦點

  • 推遲婚期的「泡麵書記」
    「韓書記,啥時候結婚啊,全村人可等著喝喜酒呢?別光顧著給村裡忙前忙後了,自己的事兒也得上點心,身體也要注意,別老吃方便麵了。」10月21日,中國吉林網在安圖縣石門鎮榆樹川村採訪駐村第一書記韓秉辰時,過路村民對韓書記的「婚事」格外上心。
  • 他20天吃60桶泡麵只為這事
    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從入村那天起,楊元科按「防輸入不漏一人、重點人員排查管控不漏一人」的要求,深入走訪排查,準確掌握重點人信息,做好登記造冊、跟蹤隨訪、健康監測等工作,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總是第一時間入戶核查,做到全覆蓋、無死角、不漏人。由於白天村裡大部分人要去蔬菜溫棚區幹活,楊元科索性直接到溫棚區採集信息,田間地頭、村民炕頭都成了辦公地點。
  • 「「第一書記」徵稿選登74」「田書記」的進村趕考路
    在村民眼裡,他是整日奔波在為民路上的「費鞋書記」;在村幹部眼裡,他是敢幹會幹的「實幹書記」;在鎮幹部眼裡,他是有想法有思路的「點子書記」......他就是陝西省華陰市鳳城村第一書記田戰省。田戰省給村民傳授修剪花椒苗的方法。2017年4月,田戰省被華陰市水務局選派到鳳城村擔任第一書記。
  • 太陽石村「第一書記」的意見箱
    太陽石村「第一書記」的意見箱2016-08-18 23:40:55 來源:四川在線 編輯:劉波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郝勇)「2組的潘玉全說他家豬圈房子的瓦掉了好幾塊,現在房頂開了天窗,讓我們幫忙蓋下瓦……」8月14日8時30分,嶽池縣喬家鎮太陽石村村主任餘映沛拿著剛從「第一書記」意見箱裡取出的一張紙條,念給該村
  • 睡在沙發上的村書記
    司馬臺村是一個搬遷新村,緊鄰古北水鎮景區,全村一半以上經營民宿,村內人員較為複雜,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司馬臺村黨支部書記王得國24小時駐守在村內,吃泡麵、睡沙發,村裡人開玩笑說他是「睡在沙發上的書記。」
  • 孝義后庄村:修好進村路提升村民幸福感
    現在重新修成柏油路後,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我的小鋪子,客流量也明顯增多了,這都是村「兩委」為村民們創造的良好出行環境。」 12月9日上午,孝義市兌鎮鎮后庄村經營菸酒店的劉太敏看著如今平坦寬敞的柏油路高興地說道。前不久,順利完成施工任務並投入使用的后庄村進村路段。
  • 「中醫藥扶貧」「點子書記」黃瑩駐村幫扶記
    有了實體廠房,村民們對自己的企業和產業信心更足了。田間地頭,種植黃芪的村民們有了奔頭;廠房裡,進行藥材初加工的貧困群眾有了就業渠道。「戶戶有資產,家家成股東,齊心協力奔小康」,中所村的標語寫進了現實。村幹部張會計對這兩年中所村的變化感受最深。黃瑩駐村前,年近60的張會計還只能打著算盤、捧著厚厚的帳本一點點記帳,看到電腦就發愁。
  • 貴州有位90後駐村第一書記,村民喚她「霧中小仙女」
    便一頭扎進似乎要伴隨高坪村生生世世的濃密霧氣裡。趙美榮離開後,大家先後散去。偌大個辦公室,只剩倪妮一個人。駐村幹部吃住都在村委會,她自然要留守。倪妮本想到隔壁廚間弄點東西吃,卻發現,早餐吃得晚,肚子還不餓。索性坐下來,繼續梳理高坪村的新發展思路。趙美榮口中的「鬼天氣」瞬間浮上她的腦門。
  • 王施程:讓村民心服口服的「娃娃書記」
    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2017年還是個典型的產業空白村,通過3年時間,這裡的移民們不但住進了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磚瓦房,還走上了產業興旺的脫貧致富路,這一切都離不開潤豐村黨支部「娃娃書記」王施程的辛勤付出。 2017年10月,當時26歲的王施程調到了潤豐村工作。
  • 第一書記在俺村|郭文東:「他把心掏給了村民」
    他們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帶領村民改變村子落後面貌,奔波忙碌尋找致富項目,請來專家傳授技藝,用心用力抓好基層組織建設。今起,河北日報推出《第一書記在俺村》專欄,從不同側面展現他們勇於擔當、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跡,為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油鼓勁。
  • 第一書記|肖麗:做村委、村民、企業和政府的紐帶
    2018年3月,擔任從化良口米埗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的肖麗剛來米埗村沒多久,一位區領導來巡視,問一個經常在村裡轉悠的大爺認不認識肖麗,大爺搖搖頭。「所以最開始,別的活我都不幹,我就天天在村裡轉。」新上任的第一書記每天都在村子裡走訪,兩個月後,村裡兩個片區,70戶左右的人家,誰家有開民宿的意願,誰家有老人高血壓……肖麗都了如指掌。
  • 石家莊小果莊村4000多村民異地隔離 村書記:撤離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在過去的十天時間裡,路強每天只睡兩個小時,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4000多村民「大撤離」上。河北石家莊這輪疫情中,首例確診患者系藁城區增村鎮小果莊村一名61歲的女子。她曾於2020年12月28日乘坐本村包用車輛到附近飯店參加婚禮,1月2日被確診。自此,隨著不斷出現的病例,小果莊村開始處於風口浪尖,並成為河北疫情防控的「關鍵」。
  • 赤水鎮沙洲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錦鉅為村民解難題、送溫暖
    赤水鎮沙洲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錦鉅為村民解難題、送溫暖成為村民的貼心人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陳錦鉅不僅幫助農戶銷售灰皮冬瓜,疫情期間,他還第一時間奔赴沙洲村參與防疫工作,並通過多種渠道,為沙洲村籌措了超1000個醫用口罩和消毒酒精、洗手液,助力抗疫。在駐村工作中,陳錦鉅積極為村民出思路、解難題、送溫暖,成為當地村民的貼心人。
  • 十萬大山裡的潛心耕耘者——記廣西石化駐村第一書記陳作文
    接下來兩年裡,他又靠親戚朋友借款,繼續擴大養殖規模,還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經常上山尋找野蜂蜜,以此增加收入來源。陳作文看到劉戰的勤勞努力,也經常主動幫他「帶貨」,推銷野蜂蜜和賣一些雞鴨等。現在劉戰不僅養豬,還新建了2000多平米的養雞場,開始規模化養雞。「沒想到陳書記說的是對的!」劉戰用他的勤勞奔上了脫貧致富的小康之路。此外,村裡還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 託縣紀委監委駐村第一書記段通樂駐村戰「疫」紀實
    2018年9月,段通樂被選派到西大圪達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木訥的他沒有向領導和群眾訴說「豪言壯志」,但在《民情日誌》中默默寫到「組織上選派我,是對我的信任,我將為西大圪達村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西大圪達村總戶數110戶,總人口369人,由於外出務工等因素,常住人口為280人,段通樂到西大圪達村的第一件事—查看戶籍信息,掌握村裡人的基本情況。隨後便開始「走街串巷」,逐一入戶調研,把自己當作「村裡人」,了解家長裡短,掌握村民真實的生活狀態。針對村中的9戶低保戶,段通樂積極為其爭取救濟物資。有外出的年輕人回村,他更是第一時間去「家訪」,詢問其對村裡建設的意見。
  • 「好人故事「匯」」李紹山:用生命堅守初心的駐村書記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畢節市赫章縣白果街道月亮洞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紹山的故事。2020年5月15日清晨,赫章縣白果街道月亮洞村委會的高音喇叭突然失去聲音,駐村幹部車陽松也沒有聽到「車哥,快來吃早餐」的呼喚聲。月亮洞村群山靜默,萬物寂靜……時間定格在上午9點47分。
  • 「蒲扇」書記回村「探親」
    根據四川省脫貧攻堅領導辦公室的通知,內江市東興區開展駐村幫扶「大回訪」工作。東興區椑木鎮金子村原駐村第一書記聞瀚,就是「回訪」隊伍中其中一員,因為在駐村期間,長期手拿一把蒲扇,於是被村民親切稱為「蒲扇」書記。
  • 大山裡的「阿娥書記」
    大山裡的「阿娥書記」客家新聞網 趙眾 李宗萍 記者黃梓倩依山而建的公路崎嶇蜿蜒,大巴車在大山深處穿行十幾公裡,大轉彎一個接一個……近日,記者抵達山清水秀的龍南縣夾湖鄉花樹村,卻被當地村民告知村支書「阿娥」在兩公裡外的幫貧困戶收割稻穀。
  • 山東臨沂最美「第一書記」季敏:村民把感激的話刻在葫蘆上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雲蒙湖生態區北太平社區位於雲蒙湖南岸,是臨沂水源地保護區,由北太平村、大石龍村、小石龍村三個村組成,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77人,屬於庫區貧困村。2016年3月,山東省臨沂市園林局幹部季敏被派駐到北太平社區擔任第一書記,扛起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重任。2017年6月當選臨沂市最美第一書記。
  • 【壹點頭條】「草莓書記」變身「鮮花書記」 ,他帶村民走上「芬芳...
    大力發展草莓種植省定貧困村摘帽了泗水縣聖水峪鎮南仲都村,南靠九奇山,東臨龍灣湖,村內石路蜿蜒,曲徑通幽,道路兩側古樹林立,環境優美。初冬時節,村內柏油路上車來車往,草莓採摘園裡笑聲陣陣,花卉大棚裡各種綠植引人注目,處處展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