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數位化轉型重在「硬軟體系」相濟

2020-12-26 中國財經時報網

本報記者 邢 萌

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變著金融業業態。銀證保發力在前,信託緊跟其後。金融科技被視為推動行業數位化的有力武器。

金融科技是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當前,半數以上的信託公司將信息科技建設作為戰略規劃中的重要內容。其中極具代表性的雲南信託以「用科技讓金融更簡單」為公司使命,近年來對於信息科技建設投入達數千萬元,致力於成為「卓越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

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信託布局金融科技有哪些潛力?應如何理解信託數位化轉型?雲南信託是如何布局金融科技的?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雲南信託總裁舒廣。

加強信息科技建設 已成信託公司共識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於金融行業造成一定衝擊,信託公司正常經營發展面臨挑戰,存續信託資產質量承壓,新業務的營銷也受到影響。

不過,在舒廣看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信託轉型、促進了行業數位化進程。

「疫情雖然階段性地影響了信託展業,但不會改變全行業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轉型方向。」舒廣認為,疫情期間信託業加大了紓困民營企業、為實體經濟輸血的力度,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截至三季度末,全行業直接投入實體經濟(不含房地產業)的信託資產餘額13.14萬億元,佔全部信託資產餘額的62.97%,其中投向小微企業的信託資產餘額2.41萬億元。

舒廣表示,今年以來,服務信託的整體規模增長,家族信託、慈善信託、股權投資、資產證券化等領域數據喜人,充分說明了行業發展並未受疫情嚴重影響。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疫情,信託數位化進程提速,增強了遠程辦公、網上簽約、在線財富管理等服務。

在信息科技建設中,信託公司存在營業網點少、流量優勢弱、獲客渠道窄且成本高、客戶體驗不強等劣勢。近年來,加強信息科技建設已成為信託公司的共識,投入金額逐年增多。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信託業投入信息化建設的金額約9億元,2017年超過11億元,去年該數據突破15億元,平均每家公司投入1746.89萬元,約60%的公司投入超過1000萬元。

舒廣表示,68家信託公司中,目前有半數以上都把信息科技建設作為戰略規劃中的重要內容。但想要有所突破,需要把握長期規劃與短期效益,整體布局與業務發展節奏,自主研發與外包管控,系統化、規範化、安全化與效率之間的平衡。

「信託科技化會選擇不同於其他金融機構的發展路徑,重點不完全在於比拼投入的資金和人力絕對值,而是要看相應的投入能否匹配行業屬性,能否承載自身當前發展階段的個性化需求。」他進一步強調。

信託數位化轉型重在「硬軟體系」相濟

科技賦能轉型,一直是雲南信託秉承的發展戰略。

據介紹,早在2018年,雲南信託就提出了「用科技讓金融更簡單」的使命和「成為卓越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的願景。舒廣表示,這些使命和願景,某種程度上是雲南信託「雲戰略」的體現,意味著公司邁入了科技賦能轉型的新階段。

「最近幾年,公司投入了數千萬元資金,在軟硬體方面推進信託智能化。」舒廣對記者介紹說,在業務和客戶服務層面,搭建了(普惠金融)普惠星辰IT風控系統、伽利略AI資產配置系統、財富管理在線服務系統、證券交易系統、供應鏈金融系統、股權管理系統等;在運營層面,推出了智能徵信查詢系統、智能合規(麒麟)系統、智能招聘系統、智能輿情分析系統、飛蛛系統(兩大帳務PRA機器人)、債券綜合業務系統以及稅務、人力績效、反洗錢、資金申報、監管數據報送等一系列中後臺科技應用。僅在今年,公司就有15項IT系統獲得軟體著作權登記。

舒廣表示,科技賦能的點點滴滴已經滲透、體現在數十個系統、近200個內外部科技項目之中,給公司注入了科技文化基因,歷練了一支具有較強科技意識和科技服務能力的隊伍,逾百人的專業科技服務團隊中包含了約40位IT技術人員以及數十位緊密配合IT的業務人員。

「除自主研發外,我們還與招行、螞蟻集團開展了區塊鏈合作,賦能ABS、供應鏈金融、汽車金融、消費金融等業務,部分項目已經順利落地。事實上,以上任何一個細分領域都將直面百億元、千億元的潛在市場規模,可能直擊千千萬萬家企業、長尾個體客群的痛點(融資難、融資貴、缺乏徵信記錄等問題)。利用科技來完善信託在這些領域的服務,符合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能為全行業的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持續增添活力。」舒廣進一步表示。

基於多年對金融科技的布局,舒廣對於信託數位化轉型有著非同一般的理解。

「信託數位化轉型不光是在技術層面『上馬』某一批以硬體體系為主的系統,還需要綜合權衡觀念共識、科技文化氛圍、人才結構、資金限度、機制磨合乃至人員與系統的交互,對系統的熟悉度、迭代意識和創新能力,這些多為『軟體』體系。」舒廣表示。

舒廣認為,一般來說,實際業務的發展需求首先成為反推中後臺進行流程再造的外部壓力,之後,組織內將逐漸產生內生自驅力,推動前中後臺之間的良性互促關係,經反覆實踐、校準,加之時間沉澱,最終,一個個嵌入了科技基因的新型業務模式會「潤物細無聲」地重構。整個過程,需要對整體戰略的規劃布局、局部策略的優先選擇、不同板塊的節奏安排、組織架構和機制的搭配、成本投入與效能評估的權重把控等事項,做經常性的復盤思考。

科技是消費金融發揮普惠功能的「關鍵武器」

目前,金融科技在信託中的應用體現在促進信託業務拓展、優化信託公司管理兩個方面。

舒廣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從橫向看,金融科技可觸及資金端和資產端的具體前臺業務與服務,以及風控、運營等中後臺幾乎全鏈條環節;從縱向看,可覆蓋消費金融、財富管理、家族信託、慈善信託、資產證券化、供應鏈金融、證券投資信託、股權投資等諸多垂直業務板塊。

具體到雲南信託消費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上,金融科技已成不可或缺的要素。

「科技是幫助信託公司真正發揮消費金融普惠功能的關鍵武器,我們希望科技能幫助金融與實體產業、民生服務深入融合。」舒廣強調,消費金融具有小額、分散、高頻交易等特點,完全是「無科技不金融」,如果科技缺位,則完全不能滿足基礎化運作需求;消費金融藉助科技力量,可以建立風控策略、反欺詐模型,提高風險定價能力,有利於提升運營效率,拓展服務邊界,降低觸達和服務廣大客群的成本。

記者獲悉,雲南信託2015年開始醞釀消費金融業務,為了擴大普惠服務半徑,2018年基於實踐自主研發了普惠星辰IT系統,支撐線上線下簽約及大量資產信息的錄入,而且,雲南信託是國內第一批少數幾家擁有央行個人徵信接口的信託公司之一,依託這一優勢,該系統可對借款人信息進行多維度風險識別,能與多家外部機構實現業務系統對接,滿足了7×24小時放款的業務需求。目前雲南信託普惠金融累計服務人群超過1000萬人。

此外,舒廣認為,「信託公司應該在財富管理領域加碼科技服務,提升客戶體驗,這是信託參與泛資管激烈競爭的標配。雲南信託在財富管理領域注重線上線下結合,依託2018年自主開發的線上平臺(財富管理在線服務系統),可實現線上認購、雙錄、籤約、投資者教育等多重功能。」

對於未來信託公司應如何做,舒廣舉例說,在財富管理的重要板塊——家族信託方面,信託公司可探索基於大數據的智能客服,應用到客戶分層、客戶全面畫像、客戶需求洞察等方面,加以一鍵自動化資產配置、估值服務,真正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

相關焦點

  • 信託數位化轉型重在「硬軟體系」相濟——專訪雲南信託總裁舒廣
    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信託布局金融科技有哪些潛力?應如何理解信託數位化轉型?雲南信託是如何布局金融科技的?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雲南信託總裁舒廣。加強信息科技建設已成信託公司共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於金融行業造成一定衝擊,信託公司正常經營發展面臨挑戰,存續信託資產質量承壓,新業務的營銷也受到影響。不過,在舒廣看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信託轉型、促進了行業數位化進程。
  • 信託業轉型大潮下 長安信託如何「擦亮」自身品牌
    在推行事業部制改革的同時,長安信託還持續研究業務創新模式,有序引導業務轉型。早在2018年,長安信託在緊緊圍繞「嚴守監管風險底線,夯實科技治理基礎,制定科學發展規劃,提升科技資產質效」原則下,以金融科技助力公司數位化轉型為目標,制定了《長安信託信息系統發展三年規劃》,以「四幹精神」作為指導思想,厚積薄發,開啟數字金融時代金融科技動力新引擎。
  • 中國信託業協會舉辦「轉型發展期信託公司風險防控」線上主題沙龍...
    為助力行業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支持信託公司進一步提高風險應對和防控能力,中國信託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於2020年11月26日以線上方式舉辦「轉型發展期信託公司風險防控」主題沙龍活動。
  • 諾亞三季報:加速標準化轉型,開啟數位化升級
    三季報顯示,諾亞2021年將秉持以客戶為中心,並在渠道、產品、合規、平臺四大方面實現數位化改造,包括圍繞「3K」(KYC、KYP、KYA)體系打造數位化平臺,展開數字認證,構建投顧合作網絡等一系列動作。
  • 打造行業領先的數位化經營體系 助力上海數位化轉型 中國太保與...
    原標題:打造行業領先的數位化經營體系 助力上海數位化轉型 中國太保與阿里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 報告:功能全面、服務專業的現代信託體系是中國信託行業演進方向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中國證券報記者12月3日獲悉,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聯合畢馬威中國日前發布《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中國信託行業發展趨勢和戰略轉型研究報告》。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一:數位化轉型的基本認識與參考架構
    組織(企業)是一個創造、傳遞、支持和獲取價值的系統,每一項數位化轉型活動都應圍繞價值效益展開,數位化轉型在根本上是要推動其價值體系優化、創新和重構,不斷創造新價值,打造新動能。對於以組織(企業)為基本單元的其他經濟活動,這一點也同樣適用,其價值體系沒有得到優化、創新和重構,不能稱之為成功轉型。
  • 餘曉暉: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應用是硬道理
    過去兩年尤其是今年以來,在助力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方面,工業網際網路發揮了積極作用,其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賦能者的角色得到進一步彰顯。「應用場景不斷豐富,解決問題能力不斷提升,生命力不斷增強。」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的成長,餘曉暉給予高度肯定。他同時表示,解密這一全新產業的發展邏輯,發揮好工業網際網路的賦能價值,應重在一個「實」字。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五:數位化轉型戰略
    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組織邏輯和體系變革,全面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數位化轉型化解不確定性,是當前戰略轉型核心。 開展數位化轉型,首要任務就是要制定數位化轉型戰略,並將其作為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數據驅動的理念、方法和機制根植於發展戰略全局,圍繞企業總體發展戰略提出的願景、目標、業務生態藍圖等大的戰略方向,系統設計數位化轉型戰略,提出數位化轉型的目標、方向、舉措、資源需求等。
  • 長安信託榮獲2020中國金融機構金牌榜•金龍獎 「年度最佳科技...
    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憑藉在「信息科技治理體系建設」、「金融科技複合型人才培養」、「業務開展線上化以及經營管理數據化」、「信託數位化能力建設」、「系統處理智能化提升」等多項任務中的紮實工作成果,從眾多參評機構中脫穎而出,榮獲「年度最佳科技賦能信託公司」榮譽。
  • 十年匠心打磨「財富+」 五礦信託再獲殊榮
    五礦信託財富管理中心副總經理賈若起代表公司領獎財富管理擁抱數位化轉型回顧今年,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中國經濟仍呈現較強韌性和復甦能力。根據《中國私人銀行發展報告(2020)暨中國財富管理行業風險管理白皮書》顯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資產管理規模超百萬億元,增速為全球之最。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二:數位化轉型的三大類價值效益
    圖1 企業已進入以價值為導向的數位化轉型關鍵期 當前,數字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不僅引發了生產方式的轉變,也深刻改變了企業的業務體系和價值模式。企業可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賦能作用,通過數位化轉型實現值體系優化、創新、重構,不斷提升存量業務,實現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質量提高的同時,不斷獲取日益個性化、動態化的價值和新的增量空間,實現新的高質量發展。 價值效益是企業開展業務活動所創造且可度量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及效益的結果,它既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出發點,也是數位化轉型的落腳點。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四:數位化轉型的五個發展階段
    數位化轉型共分為五個發展階段:初始級發展階段、單元級發展階段、流程級發展階段、網絡級發展階段、生態級發展階段。 數據是數位化轉型的關鍵驅動要素,不同發展階段的組織在獲取、開發和利用數據方面,總體呈現出由局部到全局、由內到外、由淺到深、由封閉到開放的趨勢和特徵。
  • 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探討——數位化浪潮方興未艾,轉型已迫在眉睫
    ,並根據數位化轉型的需要進行全面重構,才能在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以及完成轉型之後,真正能實現高效協同運轉。 3、重構符合數位化轉型所需的組織結構。傳統企業的組織結構多數都是金字塔式的,這樣有利於決策指令的上傳下達;但數位化轉型之後的企業可能需要扁平化的組織管理模式,用以確保各生產環節的高效協同工作。 4、建立新的運營及管理體系。
  • 打造行業領先的數位化經營體系,助力上海數位化轉型,中國太保與...
    12月14日,中國太保與阿里巴巴集團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在前期雲計算、安全、專屬釘釘等合作基礎上,雙方將圍繞深度參與2035年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設及城市數位化轉型進程,進一步開展包括集團級數據中臺建設、核心資料庫建設等在內的多層次、多領域深度合作。
  • 數位化轉型與智能製造,概念異與同
    數位化轉型重在技術,根在業務,但可能毀於管理。數位化轉型可以擴展到涵蓋了我們今天大部分熱門的概念,比如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孿生…這些技術/理念是製造企業在推進數位化轉型時需要根據企業的痛點、重點、難點而因地制宜考慮的手段、工具、路徑、方法…數位化轉型以數位化為核心,但僅僅依靠應用一些數位化技術難以確保最後的成功。
  • 光大信託董事長閆桂軍:資金信託業務轉型發展要留足時間和空間
    資金信託業務規模很大,對其監管不能一蹴而就,要給資金信託業務的轉型發展留足時間和空間,我們認為至少需要3-5年的過渡空間。  近年來,面臨強監管和深度轉型的信託業,因風險事件頻發、利潤增速持續下滑等問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2019年全行業的信託資產規模和利潤總額繼續下降。  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也有部分信託公司實現逆勢發展。
  • 陳坤瑛:大數據時代全媒傳播體系 助力企業品牌戰略數位化轉型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秘書長陳坤瑛,就技術、內容、全媒體、導向與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提升企業品牌戰略數位化轉型展開探討。以技術為支撐 搭建品牌新傳播模式媒體融合是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媒體變革,從「為我所用」的跟跑轉向「自主創新」的領跑。
  • PRT皮卡丘交易所布局新賽道 賦能實體產業數位化轉型
    與此同時,以區塊鏈為核心的數字金融世界反而愈發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各個行業都開始關注經濟的數位化轉型,以求在新時代契機下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PRT皮卡丘交易所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秉承著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產業的初心,依託其技術優勢和在金融行業、地產行業的深耕,為傳統房地產行業的鏈上運行和通證化改造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打造賦能實體經濟的鏈上產權交易所。
  • 克麗緹娜數位化轉型案例分析|數位化浪潮
    根據2019年發布的《美妝行業數位化轉型生態評估及轉型框架白皮書》顯示,目前雖然外資品牌在數位化量化評估分數上領先於民族品牌,但其中珀萊雅、克麗緹娜、伽藍等民族品牌表現突出,在不同方面對數位化轉型探索並取得成果。在傳統零售行業遭受全面衝擊的情況下,克麗緹娜卻能保持不斷增長,至今已在全球開設了4500家美容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