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哲:壽險的根基——追求「細心」與「毅力」的「工匠精神」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10月17日,2020中國平安個人客戶經理暨高峰英雄會在井岡山落下帷幕。基於改革年的大背景,此次平安人壽高峰會高度聚焦壽險改革,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和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分別在致信和講話中,加以強調。

據了解,這次平安人壽的「高峰會」,因參加深圳特區40周年的紀念活動,馬明哲雖未到場,卻親手寫了一封致「高峰英雄」代理人的長信《不忘初心,25年再出發》。信中,馬明哲指出,壽險改革,改到深處是文化!他殷殷叮囑隊伍「不忘愛與責任的初心,而實現初心與使命的根基,在於追求細心與毅力的工匠精神。」

改革的兩面,為何一面主張「科技變革」,另一面又要求回歸「工匠精神」?這是基於壽險的行業特殊性。壽險業傳承百年,人是根本,壽險代理人是連接公司與客戶的橋梁,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客戶的印象與最終選擇。險企的產品、渠道、策略等「硬體」可以通過科技優化、升級、「走捷徑」,但代理人隊伍的思想理念、專業素養,卻無捷徑可走,必須在公司強大且一致的文化沉浸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或許,這就是為何馬明哲在強力推動壽險數位化營銷變革的同時,著重強調文化上回歸「工匠精神」,抓好「細節」和「毅力」。

「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但做不好」的生意

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規模的壽險市場。但相比歐美等成熟市場,中國壽險業的滲透率仍然偏低,大眾口碑不一。提起保險,不少人還是會聯想「騷擾」、「騙子」、「一錘子買賣」等不好的代名詞,處於「黃金時代」的中國壽險業似乎仍存在急功近利、粗放經營的短板。

據內部人士透露,多年前馬明哲就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和調研,並提出壽險經營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但做不好」的生意。馬明哲認為,包括平安在內的不少壽險企業,雖然已經逐步學習並構建了發達保險經濟體在經營方面的骨架和脈絡,但更深層次的血肉靈魂,還未能在中國市場紮根,更未廣泛被代理人認同、理解和踐行。

追求價值、品質的文化理念、管理體系,就是壽險業的血肉與靈魂,也是馬明哲認為最「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但做不好」的地方。文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制度保障之外,更需要靠人的主觀能動性去認同和實踐。因此,文化軟實力最難以建立,也是大多數企業在競爭力上的短板。但馬明哲「刀刃向內」,提出平安壽險改革除了改革模式、經營、產品、渠道,最核心的是改革文化。「要樹立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細緻入微的『工匠精神』,以客戶至上為榮,以急功近利為恥,以誠信服務為榮,以浮躁冒進為恥,以精細管理為榮,以簡單粗放為恥。」馬明哲在高峰會致信中這樣要求。

工匠精神,是近幾年熱度不減的高頻詞,中央領導人也多次在講話中強調要弘揚工匠精神,激勵廣大企業和個人「以工匠精神謀創新求轉型」。為什麼「工匠精神」對於當下中國這麼重要?這讓人聯想幾年前廣受討論的「中國為何無法獨立生產原子筆筆頭」。區區原子筆筆頭,怎麼就難住了工業大國?就在於其生產對精確度的要求極高,必須把直徑只有0.5mm的球珠打磨得足夠圓才能書寫流暢,背後其實是對細心和毅力的追求,是對長期、可持續的品質經營的堅守。

工匠精神重在「細節」、「毅力」和「集體堅持」

壽險經營如何堅守「工匠精神」?有一個行業流傳的小故事。1996年,馬明哲去臺灣向彼時高速發展的臺灣壽險業取經時,國華人壽老董事長張貞松曾告誡他,壽險很難做得好!唯一正確的方法是一層一層悉心經營,每一層都需要極大的耐心。馬明哲悟出,壽險經營是1變2、2變4、4變8……如同金字塔般累積和聚變,其中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立刻導致雪崩般的坍塌。而要把每一層做紮實、讓整個金字塔持久穩固,唯有做到三點,「細節」、「毅力」和「集體堅持」。

一位平安高管回憶,馬明哲在工作交流中,常分享其對壽險經營文化的思考,並歸納為三個核心要素。

一是細節。壽險經營,從招募一位代理人到促成其賣出保單、成為王牌代理人,中間要經歷數十乃至上百個流程與動作;一份壽險新產品,從研發到銷售直至獲得市場認可,也要經歷若干程序與步驟。只有這數十、上百個細節都到位,才有可能達成營銷目標。

二是毅力。壽險的流程再造、細節優化、管理精細,每個環節的精益求精,都需要十年磨一劍的耐心和毅力。比如代理人產能,這是一個結果指標,其達成要基於代理人增員率、留存率、活動率、鑽石人力比等多個指標的達成,而這些指標的背後,又需要招聘、培訓、管理等數十上百個工作環節的支持。每一個指標的改善,每一步工作質量的提升,都需要毅力和耐力。

三是集體堅持。每家壽險公司的代理人規模多達數十萬人至上百萬,所有人的動作到位才能促成公司整體穩健經營。反之,任何一人、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堤潰蟻孔、氣洩鋒芒」。這類事件在行業發展歷程中也曾發生過,嚴重時甚至可能動搖一家壽險公司的事業根基。此三點就是馬明哲所強調的壽險「工匠精神」,也是當前平安壽險改革中,文化重塑的核心。

在高峰會致信中,馬明哲引導隊伍反思:「我們不斷捫心自問,對事業的忠誠、對客戶的熱忱,是否在困難面前讓步了,是否在利益面前動搖了,是否在成績面前放鬆了?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否真正為客戶送上了愛與保障,讓客戶幼有所教,病有所醫,業有所成,老有所養?」

據了解,圍繞文化重塑,平安壽險改革梳理了8大類、10餘層、共500多個問題,通過優化流程機制、加強隊伍管理、強化科技賦能,夯實壽險經營的底座,增強代理人隊伍對「細節」、「毅力」的堅持,與「急功近利」、「短期主義」等不良文化做對抗。

馬明哲曾表示,改革不是吃快餐!問題的解決、整體流程的再造、隊伍文化的重塑必定是場鏖戰,並叮囑隊伍,務要堅定決心,久久為功。

形成「拿不走」的文化優勢

對於企業文化是「虛」是「實」,體現多大價值,每家企業可能觀點不一。但在平安,企業文化建設始終列為核心工作之一,文化也與戰略、人才一起,作為馬明哲主抓的三項核心工作之一

《平安心語》中《形成「拿不走的優勢」》一文中寫到,可口可樂一位前總裁表示,如果有一天公司倒閉了,只要還有「可口可樂」這個商標,這家有100多年歷史的公司就能起死回生。這論證了顯赫的品牌價值對一家公司的重要性。但馬明哲更進一步闡釋,品牌的背後是文化,如果只保留商標,失去了讓可口可樂公司成為百年老店的優秀文化,也許公司頂多只能「迴光返照」一段時間;而如果從根上保留了文化,即使公司改名為「開口可樂」或「口口可樂」,終有一天還會東山再起。

所以,他認為:一個組織、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歸根結底是文化的競爭力,產品可以被複製、人才可以被「挖腳」、制度可以被套用,惟有企業的文化和精神是無法模仿的。這也解答了馬明哲和平安為何如此重視文化建設,倡導「工匠精神」的文化建設為何被列為平安壽險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

在高峰會致信的結尾,馬明哲引用了毛澤東主席1965年重上井岡山的賦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借這句詩,馬明哲激勵壽險隊伍,並言期待「談笑凱歌還」的勝利消息。轉型突破、進擊高峰的平安壽險將交出怎樣的答卷,我們拭目以待。

周一帆/文

相關焦點

  • 深圳40年| 蛇口精神傳承者,馬明哲的無止之境
    深圳,把機遇給與了一代又一代的前來闖蕩的年輕人,他們成長、壯大、實現宏圖偉業,同時,他們的經歷也凝聚成特有的「深圳企業家精神」,在大時代的蒼穹下熠熠生輝。公司創始人充滿企業家精神,對創辦一家基業常青的大公司的興趣遠勝於積累個人財富的欲望;追求卓越、創新、超越,永不滿足;注重可持續發展,注重專業化經營,注重承擔社會者責任,走光明正大的正道。這些打著蛇口烙印的公司的成功,既有企業家精神的作用,也拜蛇口的新理念、新機制、新文化所賜。
  • 平安三十而立,解碼馬明哲的成功之道
    這些難有先例的成就背後,體現的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現代公司治理、以馬明哲為代表的企業家精神和職業經理人群體專業能力的綜合效應。一浪又一浪,似乎滅頂之災隨時而至,馬明哲晚上要靠三片安眠藥才能入睡,那是他精神上最受打擊的時候。但他咬牙堅持,扛了下來,不僅沒有絲毫的退縮,而且從2008年後,平安的經營發展得更快、更紮實。
  • 深蹲起跳:中國平安(02318)的壽險改革
    「儘管改革的難度前所未有,改革的深度行業罕見,我們依然充滿信心」,馬明哲在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中這樣寫道。這時,就更需要明確壽險改革的初心。在中期報告中,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特意對壽險改革進行了專門闡述,在他看來,改革首先要明確問題出在哪裡。
  • 25年再出發,平安壽險改革進入深水期,代理人隊伍是成功的關鍵?
    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相信,此次壽險改革,必將成為一場引領世界百年壽險銷售和經營的革命。改革有可能傷筋動骨,帶來一些疼痛,但不能因為一時之痛,就不敢推進改革。只有勇於攻堅克難,敢於經歷痛苦和磨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改革,才能與時俱進。眼下,這場改革已經到了深水期。
  • 工匠精神是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 | 長江評論
    長江網評論員周劼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製造業裡常說的一句話叫做「工程師畫龍,技師點睛」,很形象地反映出工匠的作用。
  • 長江評論|工匠精神是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
    長江網評論員周劼  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製造業裡常說的一句話叫做「工程師畫龍,技師點睛」,很形象地反映出工匠的作用。
  • 平安人壽突然換帥 壽險改革棋至中盤
    此次高層調整與目前平安的壽險改革有密切關聯。「為了加強公司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深化壽險改革,實現數據化經營模式的創新突破。」平安人壽如是解釋此次人事調整。楊錚此番執掌平安人壽,可能讓平安壽險改革產生新的變數。2019年11月22日,中國平安發布公告稱,陸敏接替李源祥出任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分管保險業務及個人綜合金融業務。同年11月,平安宣布啟動壽險改革,馬明哲親自掛帥改革小組組長,副組長則是陸敏。壽險改革是平安人壽的主戰場。
  • 了不起的匠人,工匠精神做出極致的產品
    這部分的手工勞動者普遍持有「精益求精且極其認真的工作精神」,因此「匠人文化」在某種程度上促使日本走向繁榮與發達。  如今手工製品逐漸被機械製造所替代,但消費者對品位的追求卻從「大眾所趨」轉向「獨特精益」。「工匠出品」再次浮現於大眾視野並成為「優質」、「卓越」、「高級」的代名詞。因此沉澱至今的「匠人文化」非但沒有退出歷史洪潮,反而越來越受到世人重視。
  • 陸敏首秀平安人壽晨會,壽險如何改革?疫情「危」中有何...
    這意味著,他對公司董事長馬明哲的戰略思路形成有著更為貼近的觀察和更加深入的理解。陸敏自2016年擔任汽車之家董事長兼CEO。他基於對平安集團戰略和金融+科技板塊協同布局的深度理解,提出並升級汽車之家「4+1」智能汽車生態圈,帶領汽車之家在3年內取得顯著的轉型成效,淨利潤實現3年增長1.5倍,股價漲幅超300%。
  • 【她•聚焦】齊市婦聯開展《學習工匠精神 弘揚新時代工匠精神...
    【她•聚焦】齊市婦聯開展《學習工匠精神 弘揚新時代工匠精神》講座 2020-07-10 14: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工匠精神照亮佛山高質量發展路
    佛山迅速反應,在全城範圍發起了對優秀工匠代表的尋找和評選。   此時的佛山,正在謀劃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新方向。工匠精神,以及其背後蘊含的精神力量,與佛山的人文氣質、產業基礎和轉型追求高度契合。   同年6月,佛山在市政府舉行首屆「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會,發布《佛山市大城工匠人才激勵政策》,並向首批30名「大城工匠」頒發証書。
  • 輝文生物:秉承品質追求,踐行工匠精神
    公司經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招商引資,落戶上海,於2001年註冊成立上海輝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輝文生物相關負責人介紹,輝文生物堅決踐行工匠精神,堅持用創造性的思維、細緻的工作態度、嚴謹的生活作風、和諧的團隊關係,堅守誠信創新、合作共贏的價值觀 ,致力於創造出一系列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類的產品。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厚植「工匠精神」,踐行初心使命
    工匠精神是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製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工作態度,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其精神實質被賦予敬業、實幹、專注、精益求精等新時代內涵。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時期,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要實現2035年的遠景目標,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堅定初心使命,厚植「工匠精神」,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最好的成效,創造出不同的時代新成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 口紅裡的工匠精神
    工匠,是一種職業,看似平凡,卻也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人們都在詢問,什麼是工匠精神,在究竟來自「何方「?有人說,工匠精神就是不斷改變精益求精,其實不然,我認為工匠精神不只是精益求精,更要有一種心態,而這種心態,正是工匠追求做出讓自己滿意的完美作品的心。或許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賺錢,但漸漸投入到所做的事情去以後,會發現比起賺錢更讓人感興趣的東西。或許那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工匠精神」吧。
  • 用靈魂入股平安,深度剖析馬明哲與他的「無止之境」
    《無止之境》是對平安生長歷史的深入觀察,也是對企業家精神的一次剖析。透過這個切口,我們得以再一次走近馬明哲,走近這位平安的「靈魂人物」,去看看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企業家,蘊藏著怎樣的魄力與遠見。這裡,同時出現了平安、中集、招商銀行等一眾明星企業,馬明哲、任正非、王石等企業家均是受到改革新風的感召,從蛇口開始創業的。不平凡的事業,源於不平凡的人,他們身上帶著「蛇口的精氣神」:敢想、敢言、敢試、敢闖,敢為天下先。蛇口精神,隨後成為那一代企業家的共同特質。
  • 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原標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2月10日,習主席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匠者,精湛極致也。軍營同樣離不開工匠精神。軍事裝備日新月異,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革命軍人只有弘揚工匠精神,才能練出絕招絕活,練就打贏硬功。
  • 廣東工會創新形式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細心的廣州市民留意到,從12月1日至3日,連續3個晚上的19時40分至45分,廣州塔亮燈滾動播放「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等公益標語。 記者了解到,這是廣東省總工會積極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一個場景。此前,在11月24日召開的全國勞模表彰大會前後,廣州塔於11月24日至26日3個晚上亮燈向勞模致敬。
  • ——大國工匠與交通學子共話「工匠精神」活動側記
    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大國工匠」?他們身上有哪些感人故事?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徵程中,交通人需要怎樣的工匠精神?要培養更多「大國工匠」,應該向他們學習哪些精神?素有「浙江交通人才搖籃」美譽的浙江交院,舉辦本次大國工匠與交通學子共話「工匠精神」活動,就是要進一步激發全校師生德技並修、追求卓越的內生動力,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為交通強國試點和現代交通示範區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工匠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而交通工匠精神,又有其獨特之處。
  • 話中國工匠精神
    中國自古也不乏工匠精神,遠古以來,中國人就把手藝人稱為「工匠」,以體力為主的如船工、河工、窯工……以技術為主者如木匠、皮匠、鐵匠、銅匠、銀匠、篾匠、花匠、裱糊匠、油漆匠……這些多是從事物質產品的工匠,也有從事精神產品的工匠如「畫匠」等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工匠。工匠既指普通手藝人,也指造詣很高的大師、大家,如「巨匠」、「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