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趴在桌上午休,剛入睡沒多久,身體就突然猛一下而驚醒;或是在床上睡覺,才躺下一會兒,身體竟不自覺地得抽動一下。
小編曾經以為「睡覺蹬腿」是自己的身體出了什麼毛病,但通過調查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和我們一樣的人居然這麼多,原來那些睡覺不蹬腿滴人才是「不正常一族」。不過小編提醒,偶爾發生這種情況是屬於正常現象,別太在意,但若過於頻繁就該去看醫生了!
謠言一:這種情況說明我們在長個
科學解讀:開什麼玩笑?就算你小時候是在長個子,現在都快30的人了,還在長個子?你的個子明明很久以前就不再長了,但是你睡覺的時候腿並沒有徹底變老實啊!「長個說」毫無依據,難道姚明小時候踹塌過很多面牆嗎?
謠言二:大腦以為我們快死了?
網上傳說:有條微博說睡覺時突然蹬一下腿,好像做夢時一腳踩空,這叫肌抽躍,因為睡覺時呼吸頻率降低的幅度太大,大腦認為身體快要死亡了,所以它會發送一個脈衝使身體覺醒。經常發生肌抽躍的人要注意了,這說明你的身體狀況不是太好哦~~
科學解讀:「呼吸頻率降低的幅度太大」?有多大啊?是說要變成植物人嗎?這也未免也太危言聳聽了。另外,既然「肌抽躍」在睡覺時經常發生,為什麼又說常發生肌抽躍的人身體可能不是很好呢?其實,肌抽躍是一種急速的肌肉不自主地抽動,類似觸電一樣的動作。雖然在情況較為嚴重時,肌抽躍症是一種會影響人正常生活的軀體病症,但生理性肌抽躍(比如打嗝、入睡抽搐,以及疲勞或緊張時出現的肌肉抽搐)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出現,與身體健康可以說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突然蹬腿後醒來,這叫入睡抽動
對於「你睡覺的時候,突然抽搐著踹了一下腿」這一現象,學術上通常稱為「入睡抽動」(這確實是一個純潔的學術名詞,不要想歪哦……)。入睡抽動是指人在即將入睡時,突然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動。在此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自由墜落感甚至是模糊的夢境,很可能導致驚醒。
入睡抽動時,其實你並沒有完全入睡,全身抽搐後往往就抽醒了。當肌肉疲勞或缺乏睡眠時,抽搐情況會更加嚴重。這似乎也太不給力了!越是需要睡覺的時候,身體就越不受控制的亂抽抽!不過,不要擔心,你只是在睡眠的第一階段被吵醒了,損失不大。只要平心靜氣繼續努力,10分鐘後,又是一尊睡神!
負責控制睡眠的系統出bug了?
入睡抽動的原因眾說紛紜。一種理論可以理解為「睡眠系統出錯啦」!
在個體從清醒狀態進入睡眠時,心跳減慢、體溫下降、呼吸變緩,肌肉也會隨之放鬆。而我們大腦裡的「網狀激活系統」就是負責控制從清醒到放鬆的這個轉換過程的。入睡抽動有可能僅僅是網狀激活系統數據出錯時產生的副作用。
我們的猴子祖先留下來的遺產?
入睡抽動的原因,另一種理論可以理解為「大腦產生墜落的錯覺」。
這個解釋更有趣,它認為人腦是基於爬行動物的大腦進化而來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動物的應激反應模式。肌肉徹底放鬆時,大腦會以為我們在自由墜落。出於保護自身的需要,大腦指揮全身肌肉馬上行動,試圖在下墜的過程中抓到什麼東西。於是,本已放鬆的肌肉會突然收緊,導致入睡抽動。
蹬腿後照樣睡得香,這叫睡眠錠
睡覺蹬腿的原因,除了「入睡抽動」之外,還有可能是「睡眠錠」也導致的「肌肉顫搐」。
睡眠錠是一種特殊的腦電波,其具體表現為腦電波突然出現大幅劇烈震蕩,此時可能伴隨身體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動。
睡眠錠能夠在外部突然出現聲音刺激時保護睡眠。哈佛大學醫學院睡眠醫學系的一項研究表明,腦電波中睡眠錠出現的頻率越多,個體抵禦外界幹擾保持睡眠的能力越強,相應的睡眠質量也越好。
所以,跟出現「入睡抽動」不同的是,這種抽動不會把你弄醒,你自己壓根兒就不知道自己抽抽了,倒是有可能把睡在你旁邊的人嚇醒了……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其下場的慘烈程度取決於被吵醒的人是否具有暴力傾向……
愛蹬腿的大腦「愛學習」
科學家認為,這種睡覺蹬腿是大腦在學習控制「神經和肌肉之間的關係」
睡眠中的肌肉抽搐在嬰兒身上更常見。研究者認為這是大腦在學習或鞏固神經與肌肉之間的對應關係,而這一過程在沒有外界刺激幹擾的睡眠時更容易完成。這倒也能說明為什麼嬰兒好像成天都在睡覺,原來他們是在刻苦地進行「抽搐睡眠學習」。另有研究發現,睡眠錠的出現有助於將新信息與現有知識進行整合,這也為「抽搐睡眠學習」假設提供了一些支持。
(據果殼、搜狐健康整合)
掃一掃,關注大浙健康,了解更多健康資訊
免費領取更多健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