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士運動:誕生與消亡

2021-01-10 我們愛歷史

I hope some 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終有一天你我一起,讓世界合二為一。讓我們一起探索那個槍口盛開鮮花的嬉皮士時代。

01 締造者:創傷、自由與戰爭

20世紀60年代,美國。二戰硝煙早已散去,甘迺迪當選,但他競選時承諾的黃金時代還未來臨便已分崩離析。

甘迺迪總統

誕生於戰後幻滅與不安的「節拍一代」正式成長為年青一代,他們的成長伴隨著戰後心理症候群的父親,每日忙於工作的母親,限量的食物券,種族主義,擺脫不了的失業,人們的挫敗感與不滿便日益加劇,他們努力接受混亂和不確定性,以極簡的方式生活,掙脫傳統,渴望退出社會。

食物券

這群渴望以更少的物質財富過上更自由的生活的年輕人把許多小農場變成了小公社,他們希望以不同的方式參與社會,從父母的"建立"社會的限制中獲得更多的自由,他們不想被控制或統治,只想擺脫物質主義簡單的生存而不被社會過度評判或傷害。

公社生活

年輕人們期待著和平與繁榮,卻沒想到盼來了戰爭。

冷戰升級,美國和蘇聯在一場看似自殺式的軍備競賽中儲存了原子武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相信宿命,終日惶恐,人們在後院建造防空洞,搬離城市。

一紙草案,無數年輕人被迫走上戰場,更激發了美國中下階層年輕人的不滿,年輕人們無法理解為何甘迺迪總統要對越南定期轟炸,更無法理解政府毫無理由加入戰爭的原因。

越南戰爭時的美軍

年輕人們知道越南只是冷戰的「劇場」之一,諸如此類的戰爭不會停止,他們想改變政府,建立真正的精神烏託邦。

02 繁榮期:鮮花與愛

1965年11月,垮掉派詩人艾倫·金斯堡發表了以「如何能有進展或景象」為題的文章,讓「權利歸花兒」成為不可或缺的反文化運動標誌。

1967年夏日,舊金山,愛之夏開始了。

愛之夏

1967年10月,年輕人們在華盛頓組織了他們第一次真正大型的抗議活動,25萬名抗議者聚集一堂,人們齊戴鮮花,只為一個共同目標:他們希望他們的軍隊從越南戰爭中回家,希望美國結束對戰爭的介入。學生、知識分子、激進分子和各階層的公民也加入了這次靜坐抗議。他們將花兒放在士兵的步槍槍管中,嬉皮士運動正式拉開帷幕。在戰爭中的越南,嬉皮士們舉行了數百次反戰集會。並吸引了更多對現實感到失望的年輕人加入其中。

<<權力歸花兒>>

形成自己的群體後,非暴力與愛便成了行動宗旨,從佛教中學習了許多思想,強調和平生活和探索自己思想的重要性。恰逢「水瓶座時期」來臨,其正是和平、創造力、改變舊時代和創造新環境的象徵,他們想用水瓶座的目標來改變世界。

嬉皮士

長發,長鬍子,破洞的衣服都是嬉皮士的標配,他們一般合作工作,集體生活。追求身體享樂,反對傳統的家庭結構,經常食用素食以及未加工的食物,並認為這種樸素的追求是對社會消費主義的反抗。對許多嬉皮士來說,1968年首次出現的《全地球目錄》便是自己生活必需品的來源。

《全地球目錄》

音樂節也是嬉皮士運動的一部分1969年在紐約農村舉行的為期三天的音樂節"伍德斯託克"吸引了約40萬至50萬人參加,鮑勃·迪倫和瓊·貝茲等歌手以及披頭四樂隊和滾石樂隊等樂隊都是與這場運動關係最密切的歌手之一。

滾石樂隊
披頭四樂隊

03 消亡期:暴力與邪教嬉皮士運動的核心宗旨是對精神自由的追求,但這最終扭曲為虛無,進而衍生出一系列犯罪,嬉皮士聚集的海特-阿什伯裡地區充斥著精神藥品的味道,街上都是無家可歸的人。倦怠與絕望充斥街區。

絕望的嬉皮士們

到1967年底,嬉皮士的首都舊金山的海特-阿什伯裡已成廢墟。在"愛的夏天"期間,大量人口湧入該地區,疾病的傳播,人口驟減,讓它無法繼續作為運動的中心。

在令人髮指的曼森謀殺案(1969年,在查爾斯·曼森的命令下,女演員莎朗·泰特被曼森的家人殘忍地殺害了,下篇詳細展開)之後,嬉皮士運動的形象遭到進一步的破壞。

阿爾塔蒙特音樂節

另一場悲劇發生在1970年的阿爾塔蒙特音樂節上,滾石樂隊表演時僱傭了地獄天使(著名黑幫)成員作為保安,這些保安不小心射殺了一名青少年,進而引起了整個音樂會的騷亂。而搖滾樂與嬉皮士關係密切,這更加扭曲了嬉皮士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無所事事,遊蕩,不負責任……成了社會對他們的代名詞。反對戰爭使嬉皮士們團結到一起,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戰爭逐漸結束,團結便失去了理由。

在暫時涉足嬉皮士的世界之後,許多人成熟起來,為了生活開始追求"正常"的職業。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許多人開始意識到,反文化的樂觀理想主義——無論多麼高尚,都不實際。

嬉皮士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消亡卻不消失,追求愛與和平是我們永生的符號。

相關焦點

  • 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嬉皮士運動是怎樣發展的呢?
    儘管如此,60年代末出現的嬉皮士運動軌跡與美國捲入越南的軌跡非常接近,這並非偶然。嬉皮士認為主流權威是包括戰爭在內的所有社會弊病的根源。據羅博說,嬉皮士和政治激進分子一起支持民權運動,反對越南戰爭。嬉皮士會同意這一點,但他們不會抗議。在某種程度上,愛的夏天也標誌著嬉皮運動結束的開始,毒品、無家可歸和犯罪充斥著阿什伯裡,趕走了該社區的許多原有居民。
  • 房產經紀網際網路羅曼蒂克消亡史,以及「新約」的誕生
    但作為以交易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平臺,豐沛的流量只能解決雙邊交易中的供和需數量問題,增加匹配概率,卻無法解決交易中的信任問題,而房產是高風險、低頻次的產品品類,信任門檻高,所以流量來得快、去得也快,「輕資產」平臺很快就在這段羅曼蒂克史中消亡了。
  • 赤砂糖——紅糖的消亡與興起的關鍵物
    上次我們科普了紅糖的起源及發展,這次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紅糖的消亡與興起吧~萬事萬物有起源、發展,那必然也會有消亡和興起,紅糖也不例外。大量的麵包廠、飲料廠、餅乾廠誕生,並且迅速發展。這些食品加工廠,都需要大量糖的供應,而塊狀的紅糖,完全無法滿足這些工廠的需求,一方面其手工製作的方式無法量產,無法大量供應,另一方面是因其特殊濃鬱的香味以及顏色。
  • 影片維修室——《羅曼蒂克消亡史》
    大家好,今天給帶大家來看的片子叫做《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片子大家褒貶不一,我在看完之後,覺得有些部分的處理其實是有問題的,那這種問題的出現其實咱們是可以在剪輯上進行規避的 這個片子有的同學看完可能反應沒太看懂,因為這個片子無論是人物,還是敘事的結構上,其實並非以常規的形式來處理,講述了多組人物
  • 羅曼蒂克消亡史 影片分析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講述舊上海的群像戲,該片講述了舊上海--叱吒風雲的幫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際花,說著流利上海話的日本妹夫、只收拉車錢的殺手-充滿荷爾蒙的幫派小弟.....一系列人物在上海被日軍攻陷前期一個不穩定的社會背景下所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 AVG冒險遊戲消亡史(一):源於跑團桌遊 亦是恐怖遊戲鼻祖
    AVG冒險遊戲消亡史(一):源於跑團桌遊 亦是恐怖遊戲鼻祖 大家好,這裡是一機菌,每天為各位帶來最深刻和有趣的遊戲內容
  • 鮮卑族的消亡
    鮮卑民族消亡了,她是愉快地、主動地消亡了。她不是像傳統史家所說的「被漢文化融合了」,而是她義無反顧地與漢文化相互融合為中華文化。在中華文化的煌煌史詩裡,沒有南北朝時期鮮卑為主體的北方民族與漢民族的大融合,就不會有「盛唐」文明的偉大一章。李唐王朝不願承認它與鮮卑民族的血緣關係。幾經權力之手的精心塗抹,寫進唐史中的竟是一個假祖宗。
  • 跪坐的消亡,我們丟失了什麼?
    不要小看這個變化,它對中華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但影響了建築風格、社會習俗、生活方式等,更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心理和精神氣質,讓中華璀璨的文明進程走向衰落。宋朝以後,中國人的思維從此漸趨僵死、老邁、枯燥、壓抑…… 跪坐的消亡,使中國人的性格發生了變化 跪坐作為一個文化重要的符號標誌,隨著椅子的舶來,慢慢消亡在中華的文明中,隨之消亡的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很多優良傳統。
  • 又一家快遞企業倒下,在國內發展19年,擁有10架飛機依然消亡!
    推薦語:馬太效應之下,昔日的老大,未必能夠屹立不倒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江湖下文轉載自作者:瘋狂的菠蘿點擊關注,每天精彩不斷導讀:又一家快遞企業倒下,在國內發展19年,擁有10架飛機依然消亡眾所周知,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很多經濟領域的發展,像快遞物流行業就是伴隨著電商的發展而迅速崛起的一大領域,最近這幾年,在國內市場上也誕生了很多的快遞物流巨頭企業,像順豐快遞、京東快遞和三通一達快遞等企業在國內市場上都堪稱是數一數二的快遞巨頭企業!
  •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卻為何在印度消亡,在中國紮根?
    眾所周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誕生於古印度,至今已有2500多年,在印度歷史上曾經十分輝煌。然而,在當今印度,有超過80%的人口信仰印度教,佛教信眾不到人口數量的1%。與之對比的是,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後,雖然有過幾度衰落,但卻最終融入到了中華文化中,在中國站穩腳跟,持續流傳了2000多年。
  • 詞彙系統的變動,認識的變化也可以引起舊詞的消亡
    詞彙的發展具體地體現在下列三個方面:新詞的產生和舊詞的消亡、詞語的替換、詞義的演變。新詞的產生與現實中出現新的事物有聯繫。隨著工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新事物層出不窮,語言為表達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產生新詞。舊詞的消亡也是語言中經常出現的現象。舊事物的消失是引起舊詞消亡的一個原因:詞彙系統的變動,認識的變化也可以引起舊詞的消亡。
  • 人有兩次生命的誕生,一次是肉體的誕生,一次是靈魂的覺醒
    人有兩次生命的誕生,一次是肉體的誕生,一次是靈魂的覺醒。 01 人生最大的浪費,莫過於精神的浪費。肉體終將消亡,美好的意念會永存人間。 不論你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著你走下一段旅程。
  • 《羅曼蒂克消亡史》:把所有美好的事物撕碎在眼前,毀滅給人看
    片名《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的「羅曼蒂克」含有多層的意義,表面上似乎是表現男女之情的羅曼蒂克,但在整個劇情中,羅曼蒂克可以代表那個時代裡最美好最有質感最高貴的事物與情感。陸先生的「消亡」是從滅門開始的,他拒絕了日本人的條件,搭上了全家人的性命,而他真正的消亡,應該是他所屬的那個時代以及他所在的階級的消亡。片尾他孤身一人在海關,脫帽、抬手任海關工作人員搜查。離開上海,這就是他最後的結局,一無所有,也是影片的結局,一個時代結束了,新的秩序建立了。
  • 《水滸傳》是一部真正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今年重讀了水滸傳,我認為它是一部真正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在這個爛透了的社會,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一一崩壞。赤誠如史大郎。
  • 看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評分:7.8分
    最後說說這個電影名字——羅曼蒂克消亡史。老孫看過之後,覺得片名和內容怎麼不搭?尤其是英文名字The Wasted Time,他更是不理解。其實,就是盛極而衰,開到荼靡的意思吧。導演說過,他想表達的主題就是大時代背景下,人物命運的不受控。由於戰爭,由於時事,在繁華美好的事物也會被迫消亡。
  • 太陽曆的產生,母親河潮漲潮落,古埃及文明走向消亡
    古埃及人們的金字塔,木乃伊和神廟等一些神奇的文明也都是因為隨著尼羅河的誕生而孕育出來的,他的這些創造,也是震撼人心。這條河流永遠疲倦一直奔騰著,人們還為了防止它有時會因為水位過低或過高的情況,而使接下來的這一年會十分苦難,於是人們對於計算它的漲落期是很有研究的,因此產生了埃及的天文學。
  • 李銀河:婚姻制度終將消亡,是真的嗎?
    插圖來源於網絡這個話題在當時挺刷屏挺嚇人的,現實中也有很多人,確實都面臨著被逼婚、催婚的情況。「婚姻制度即將消亡」這麼說其實並不準確,應該是:婚姻制度開始式微,開始走向下坡路了。婚姻制度式微的趨勢,最早是在北歐國家開始的,越來越多的人不進入婚姻了,當然也有同居、獨居的情況,只是很多人不結婚了。幾十年前,我們看到在美國、法國,獨居人群比例佔到人口的30%,但是在2016年不進入婚姻的獨居人口超過半數,在很多西方國家獨居人群數據,都呈現象化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