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質蘭昕# 原創首發,盜文必究
《紅樓夢》講了一個很奇特的因果。
我們說作者大概覺得富貴並不見得是福氣,有時候富貴剛好是大災難的因;平順的、沒有大災大難的日子反而是福氣;所以他認為生命裡面最應該追求的東西就是平順。
一直以來,我有空都會讀它,懂了。
重讀經典,收穫的是生命的喜樂與平靜。
我們眷念的是曾經那些青春美好的記憶和紀念,眷念的是曾經那份深情。
青春期真摯的情感讓我回憶起,年少時,和同學們一起上學放學,必須一起走,一起嬉戲,有說不完的話,嘰嘰喳喳,嘰嘰咕咕,快快樂樂。現在已然不經常見面了,卻時常記掛著。是友情,是愛情,更是那些無以言說的美好情誼。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像紫娟這樣的閨蜜,著實難得。
黛玉生命雖短,一生值得,雖年幼喪母,紅顏薄命。但活的真性情,有寶玉、紫娟真心疼愛,還完了眼淚該回去了. . . . . .
妙玉的潔癖
妙玉是《紅樓夢》裡出場不多,卻形象鮮明的一個角色。
作者當然知道妙玉修行不徹底,但是《紅樓夢》本身像佛經,本來就在寫人性不徹底的修行。
人世間有誰修行徹底了呢?
妙玉的不徹底,與其他人物沒有那麼大的不同。評論家對她苛刻挑剔,或許還是因為她是「尼姑」吧。
世俗中男性常有「尼姑思凡」的嘲諷刻薄,然而《紅樓夢》作者並不強調妙玉身上「尼姑」的標籤。
《紅樓夢》看似沒有心理分析,但細微處的人性空間是耐人尋味的。
黛玉問了一句:「這也是舊年的雨水?」雨水烹茶已經夠講究了,黛玉卻遭了妙玉白眼,妙玉說了一段有關那水的來歷:「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 . . . . . . .」
妙玉的故事令人心痛,這樣的潔癖,這樣的堅持。
這樣愛美,在梅花盛放的花瓣上收積雪,雪帶著梅花蕊的香,存放在青瓷缸中,埋在地下,五年後打開,為幾個青春知己喝一次茶。
看到自己或他人生命修行的不徹底,可能嘲笑,也可能悲憫,各人有不同的領悟。
妙玉可能是《紅樓夢》裡許多人的一面鏡子吧。
我常常在想,不是只有別人給你東西才感謝,別人讓你感受到美,也要表達謝意。
我相信在我們的生活裡,很多的道謝不應該是針對有目的性的事件,有時候是無目的的。
美是一個無目的的狀態,也許今天你可以謝謝一個人提醒你,不然你不知道杜鵑花開得這麼好。
生活裡多了這種感謝,人的關係也多了很多不同的情誼。
《紅樓夢》也是一本關於美學教育的書,不過只讀到書中的知識是不夠的,在生活中學會欣賞美,大概才是重點。
如果讀了許多描寫山水之美,描寫花草樹木之美的詩,可到最後還是沒辦法回到生活中,好好去欣賞一朵花,其實是沒有用的。
美真的不是一種知識,美被誤解成一種知識,其實也很可惜和僵化,美應該是一個心境。
「劉姥姥進大觀園」
自小認識《紅樓夢》就喜歡得不得了。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每讀到這一段,認識的深度也不斷增加,就像從平面過度到3D 。
在「紅樓」塌陷的日子裡,劉姥姥對賈家的感恩,對王熙鳳的關照,讀起來讓人難受,又感動得熱淚盈眶。
「每個人都是一尊佛」心懷善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扶持,讓一輩子過得踏踏實實。
時間是衡量人情的一把尺子
簡單純粹為基礎,真實的才是永恆的,所謂愛情、友情包括親情, 就是身體裡的一顆心,重要的是善良,沒有企圖。
《紅樓夢》就是一部佛經
我也讀過佛經,《紅樓夢》為四大名著之一,因偶然機會遇見,是我人生的幸運,感恩!教會我們更好的生活。
釋迦牟尼是古印度一位傳布生命道理的老師,他常常在叢林花樹中講生命真諦,也就是後來被他弟子記錄下來的「佛經」。
據說,有一次他在講課中忽然沉默不語,弟子都在等待他說話。
他卻撿起一朵地上的落花,把花傳給每一個弟子看,弟子們都不懂是為什麼。其中一名叫迦葉的弟子就向老師微笑了。
釋迦很開心,把花遞給迦葉,表示:一切生命的真諦,不靠語言文字,是心與心的領悟。
註:文章圖片由網際網路提供,非常感謝!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
本文由秦一6666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