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得道後弘法利生四十餘年,後世弟子將其說法集結為三藏十二部經。這些佛經之中,承載了佛陀的思想和智慧,是無上的至寶。
大文學家蘇軾頗具佛緣,與佛印大師相善。當蘇軾拜讀佛教經典《楞嚴經》之後,讚嘆《楞嚴經》及其它佛經都是具根本智慧的寶書,其餘世間之書皆為糟糠。蘇軾的一生雖然受儒釋道三家所影響,但是無疑受佛家思想影響最深。蘇軾對於佛教的《楞嚴經》等佛經甚為重視,稱其為至寶。
歷代的祖師大德對於佛經,都是十分恭敬,不敢絲毫怠慢。印光大師是「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大師在近現代對於淨土宗所作的貢獻,無人能及,具有極高的地位。大師提倡「老實念佛」,念佛極為專一。
印光大師在恭敬佛經法寶的事跡上,亦傳為美談。大師在開經念佛之前,一定先要自潔其意,也要自潔其身。若是中途解手,大師必定要換一套僧袍,才敢面對佛經;對於佛經,亦作應有的禮數,足見大師對於佛經的恭敬到了何種地步。
祖師大德們告誡我們,對於佛經一定要十分的恭敬,不可絲毫馬虎。大乘經典《金剛經》中有雲「凡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又雲「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因此只要佛經在,就猶如佛在,應當給予最高的恭敬之心及恭敬之禮。
我們如何放置佛經才如法呢?對此,大德宣化上人曾有過詳細的開示。
首先放置佛經的地方一定要清潔,不可有汙穢的東西;且放置處應當平整,應當順滑。佛經放下後,要檢查佛經的放置面是否全都被託住。如果有書角沒有被託住,就應該移動使其被託住,避免佛經因受力不均而出現皺痕。
佛經是至寶,佛經為大,因此一定將佛經放在其它書籍的上面。儘量不要將佛經放在臥室,若不得已放在臥室,佛經應該放在朝頭的方向,切勿放在朝腳的方向。且切記佛經萬萬不可放在床上,因為床上是十分不潔之處,若將佛經放在床上,是為大不敬。
其實,對於佛經,我們無論從身語意上,都應該十分恭敬,這樣才能得其福田。
莫說是佛經至寶,即使是傳統的經典文化書籍,及其它有益的書籍,我們都應該恭敬待之。這是一種好的習慣,更是一種高尚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