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入侵人體機制被破解

2020-12-21 廣州日報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S蛋白通過「劫持」ACE2入侵人體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讓冠狀病毒、S蛋白、ACE2這些冷僻的生物學名詞進入公眾視野。

此前有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在於冠狀病毒的S蛋白與人體ACE2 蛋白的結合。準確地說,是新冠病毒S蛋白「劫持」了原本控制血壓的ACE2,通過與它的結合入侵人體。

S蛋白全稱為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位於新冠病毒最外層,像一個個突起的「皇冠」。根據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團隊的最新解析結果,新冠病毒S蛋白以三聚體形態存在,每一個單體中約有1300多個胺基酸,其中300多個胺基酸構成了「受體結合結構域」(RBD),即S蛋白與ACE2相聯結的地方。

ACE2全稱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是人體內一種參與血壓調節的蛋白,在肺、心臟、腎臟和腸道廣泛存在。

對於S蛋白與ACE2之間的關係,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陶亮用了一個更加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體想像成一間房屋,把新冠病毒想像成強盜,那麼,ACE2就是這間房屋的門把手;S蛋白抓住了它,病毒進而長驅直入闖進人體細胞。」

S蛋白像一座橋橫跨在ACE2表面

雖然S蛋白和ACE2是敵我雙方接觸的最前線,但在此次疫情爆發前,科學家們從未看清ACE2的全貌及ACE2與新冠病毒S蛋白的相互作用。

兩天前,周強實驗室率先報導了ACE2全長蛋白的高分辨三維空間結構。這一次,他們進一步解析出ACE2全長蛋白與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的複合物結構。

那麼,從解析出來的複合物結構中能看到什麼?

周強研究團隊發現,在形態上,新冠病毒的S蛋白像一座橋橫跨在ACE2表面,又像病毒的一隻手,緊緊抓住ACE2,這一點與SARS病毒很相似。新冠病毒S蛋白的受體結合結構域與SARS病毒的序列也非常像,相似性達到82%。

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RBD)和ACE2的相互作用示意圖 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可以看到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到底是由哪些胺基酸與ACE2相互作用。對比此前已經解析出來的SARS病毒與ACE2的相互作用,新冠病毒S蛋白有一部分胺基酸殘基發生了較大改變。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團隊19日發布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人體ACE2蛋白與新冠病毒S蛋白結合的親和力,比與SARS病毒S蛋白結合的親和力高10到20倍。

RBD-ACE2-B0AT1複合物與冠狀病毒S蛋白的結構比較,二者通過RBD結構域錨定在一起。左側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右側為SARS病毒。

周強團隊的這項研究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新冠病毒和SARS與ACE2的結合能力不一樣,這種結合能力可能影響了病毒的傳染力。但對傳染力的具體影響,還需要通過其他實驗手段驗證。

為後續靶向藥物研究提供關鍵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由於至今仍缺乏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藥,公眾對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科學研究格外期待。

RBD-ACE2-B0AT1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框內為RBD與ACE2的相互作用界面。 周強團隊表示,此次對複合物結構的解析屬於基礎研究領域的進展,與抗疫藥物的研發沒有必然聯繫。然而,它又確實非常重要。因為蛋白質的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性質與功能,看清新冠病毒S蛋白、ACE2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構,相當於看清了「敵人的樣子」,為後續科學家的靶向藥物研究提供了更多信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該項研究成果的另一個意義在於,計算生物學的研究人員可以在此基礎上去構建不同的模型,進而展開具有針對性的研究,判斷什麼樣的突變可能會進一步提高S蛋白與ACE2的相互作用,從而設計針對S蛋白或者ACE2蛋白的藥物和抗體;又或者設計小分子破壞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都為藥物設計和檢測手段開發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過去兩年,周強實驗室一直在研究人源胺基酸轉運蛋白,他們鎖定了數種目標蛋白,ACE2就是其中一種。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周強團隊迅速提升ACE2研究工作的優先級,以最快速度取得研究成果,為後期藥物研發提供了關鍵信息。

來源:科技日報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瞬間發生了什麼?西湖大學破解真相
    通訊員 馮怡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戰疫時刻|TMPRSS2——新冠病毒入侵的「潤滑油」
    疫情暴發後不久,科學家們就發現病毒入侵的兩個關鍵分子:SARS-CoV-2的刺突蛋白可與人體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蛋白結合,這個受體相當於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門鎖」。而人體細胞中跨膜絲氨酸蛋白酶(TMPRSS2),是一種可切割ACE2和刺突蛋白的細胞表面蛋白酶,在病毒入侵過程中發揮了「助攻」作用:激活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為SARS-CoV-2進入細胞提供便利。如果把刺突蛋白比喻成進入人體細胞的「門鑰匙」的話,那麼TMPRSS2相當於鑰匙的「潤滑油」。
  • 新冠病毒打開人體的鑰匙找到了!阻斷藥物可期
    其中匯報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瞬間與人體細胞複合物的結構。 「知道了病毒如何打開人體的『大門』,就能夠進一步知道如何來保護這個『大門』。」3月8日,張林琦教授做客人民名醫直播,解密新冠疫苗研發,並向健康時報記者詳細介紹了他和科研團隊尋找新冠病毒打開人體鑰匙的攻關之路。
  • 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細胞?專家最新成果揭曉答案
    此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要想侵入人體細胞,必須藉助它表面的S蛋白抓住人體細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並與之結合,才能進入人體細胞為非作歹。那麼,S蛋白是如何抓住ACE2蛋白的?ACE2蛋白長的什麼樣?兩者結合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他竟拼出了新冠病毒的「邪惡之眼」
    在11月27日召開的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饒子和院士用手裡的3D列印「積木」,拼出了新冠病毒的「邪惡之眼」——吸入從人體細胞中掠奪的生物資源,噴湧出海量病毒。拼裝新冠病毒的「邪惡之眼」「邪惡之眼」其實是新冠病毒的核心「裝配機器」RTC(複製轉錄複合體)。
  • 新冠不只是肺炎?科學家最新發現,病毒可以從鼻子入侵人類大腦
    不只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在新冠病毒蔓延之初,人們認為這種新的病毒損害的只是肺部,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病例證明,新冠除了損害肺部之外,還會影響人的心血管系統、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有多大三分之一的患者報告當懂王說注射消毒劑能治理新冠病毒的時候,世人都覺得他瘋了;當懂王感染新冠病毒並鼓勵人們別怕新冠的時候,世人覺得他已經沒救了,並認為新冠已經成為了「腦炎」,成功入侵了他的大腦。雖然當時都覺得是玩笑話,但現在卻有了新冠能入侵人腦的新發現,不得不說,真的沒人比他更懂新冠病毒。
  • 用納米海綿「吸走」新冠病毒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張良方教授團隊聯合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Anthony Griffiths教授團隊,在納米領域的頂尖期刊Nano Letters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該聯合團隊開發了一種納米海綿,已在細胞實驗中證實可以「吸走」新冠病毒
  • 研究人員開發出試驗性藥物 可「切斷」新冠病毒入侵...
    Josef Penninger)領導的一個國際小組,近日發現了一種試驗藥物,該藥物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入侵感染宿主的細胞通道。研究團隊經過幾個星期的攻關,對新冠肺炎的病理有了更深入細緻的理解,並終於得出一種突破性的治療選擇。該團隊於2020年2月上旬分離了來自瑞典一名確診患者的鼻咽樣本中的新冠病毒樣本。在Vero E6細胞上成功培養後,通過下一代測序對分離的病毒進行測序。電子顯微鏡顯示了新冠病毒分離株的病毒顆粒形狀(圖1A)。系統發育分析表明該病毒屬於A3包覆病毒(圖1B)。
  • 一天8熱搜,越冷它越爆|疫情|新冠病毒解碼|新冠病毒|新冠
    寒冷天氣導致免疫力低下;乾冷空氣,減弱鼻腔等呼吸道黏膜對入侵病菌的防禦能力。再加上行為影響,新冠簡直佔盡天時地利。最主要的,還是病毒自身特性。新冠病毒作為新型病毒,人類對它了解並不那麼透徹。當然,經過一年的投入和研究,學者們還是總結出不少可靠的規律。
  • 有這樣的後遺症,新冠病毒還談得上治癒嗎?
    文章還提到另一位武漢的醫生的觀點,新冠病毒的攻擊範圍非常廣,包括腦神經在內的身上所有組織器官都會攻擊,所以後遺症種類繁多。後遺症,是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後所留下的印記。新冠病毒對身體的危害,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 大量喝水保持喉嚨溼潤,預防新冠病毒?
    科普解讀: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網上關於防禦病毒入侵的傳言不斷,其中「咽喉和胃不斷被水衝刷能阻止病毒入侵,水或其他液體能殺死進入體內的病毒」的說法中,對於喝水的誇大作用便是一例。新冠病毒不在咽喉停留新冠病毒是以飛沫形式傳播的,病毒經鼻腔-鼻咽部-喉吸入,進入氣管到肺部,造成肺部的損傷病變。咽部雖然是呼吸和吞咽的共用通道,但它在呼吸和吞咽中的功能卻截然不同。
  • 法國在非飲用水裡檢測到新冠病毒,這有哪些警示作用?
    4月19日,法國巴黎市政部門宣布在城市非飲用水系統中檢測出微量的新冠病毒,巴黎市政府隨即暫停使用非飲用水系統。巴黎的供水系統有兩條,非飲用水系統和飲用水系統,目前只在非飲用水系統中檢測出微量的新冠病毒,飲用水系統是經過處理的,目前未發現新冠病毒。巴黎的非飲用水系統中水源主要是從塞納河等河流中抽取,用來清潔道路、澆灌市政綠化植被等。在該系統中發現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是水源被汙染。
  • 新冠病毒不能透過皮膚進入人體!
    新冠病毒不能透過皮膚進入人體!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02月28日 圖片來源於:央視新聞  2月21日10時,國新辦就科技創新支撐疫情防控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 【防疫科普】新冠病毒變異發生在免疫脆弱者體內!這類人該如何做好...
    圖源網絡 《科學》提示: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應該格外關注免疫脆弱人群,他們可能是新冠病毒出現重大變異的關鍵。,和(或)消滅已入侵的病原體及有害物質。
  • 新冠病毒導致男性不育,有科學根據嗎?
    最新研究顯示,在病中和愈後男性患者的精液中檢出新冠病毒。它會影響生殖功能嗎,是否應留意性接觸傳播?精液中檢出新冠病毒,意味著什麼 | Pexels.com作者 | 徐斯佳 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院編輯 | 龍浩 責編 | 高佩雯數月來,多項數據表明,新冠病毒似乎更愛「虐」男性。
  • NK細胞療法對新冠病毒的預防價值
    新冠病毒面對兇險的新冠病毒,我們又能如何抵禦呢?感染科專家張文宏在多次採訪中提及,此次疫情,人的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病毒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我們免疫力清除的。什麼叫免疫力?免疫力,顧名思義就是免疫系統抵禦體內異物的能力,當病原微生物進入人體後會啟動一系列清除機制,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NK細胞療法提高免疫力自然殺傷(natural killer,NK)細胞是免疫系統中重要的淋巴細胞,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反應和控制中起關鍵作用。
  •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綜合新華社電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擔憂。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
  • 高倍鏡下:人支氣管上皮細胞中的新冠病毒
    近日,發表在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一張令人震撼的圖片顯示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呼吸道細胞時的特寫。該圖片是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Marsico肺部研究所的助理教授Camille Ehre捕捉到的。
  • 新冠疫苗研發的最大不確定性是ADE副作用
    最近,我國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傳來好消息: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各自聯合有關科研機構開發的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啟動一二期合併的臨床試驗;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病毒疫苗,啟動二期臨床試驗。
  • 國際最新研究稱,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最新發表一篇神經科學研究論文稱,一項屍檢研究顯示,新冠病毒(SARS-CoV-2)或能通過鼻子進入人類大腦。這一發現或有助於解釋在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者身上觀察到的一些神經症狀,並有望為感染的診斷和預防措施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