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科技日報華盛頓6月17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一研究小組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華人科學家研發細胞「納米海綿」用於中和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新藥研發近日出現了一種新的方法。憑藉納米技術,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絲細一千倍的細胞「納米海綿」,希望可以將其製成藥物,用於中和人體內的新冠病毒。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正在嘗試用被人體細胞膜包裹的「納米海綿」來「引誘」病毒與其結合,從而達到吸收並中和病毒的作用。在剝離了細胞內容的人體細胞膜上加入這種「納米海綿」,理論上可以用作「仿生誘餌」,用於治療疾病。在吸收病毒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後,這種細胞「納米海綿」可以在肝臟中降解。
-
細胞膜納米海綿有望成為「病毒剋星」—新聞—科學網
該技術的原理是在納米顆粒外,套上人類巨噬細胞的細胞膜,形成仿生納米聚合體(細胞膜納米海綿)。這些納米海綿通過將內毒素和促炎細胞因子捕捉到巨噬細胞膜上,中和它們,從而阻止導致敗血症的級聯反應。由於這些納米體被細胞膜覆蓋,它們可以作為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在血液中循環,而不會被視為外來物或被清除。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原標題: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來源:科技日報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比頭髮絲細1000倍的納米海綿可抑制新冠病毒傳染性,變異了也不怕!
6月17日發表在《納米快報》雜誌上的第一批數據描述了抗擊COVID-19的新方向。這種「納米海綿」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工程師開發,並由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測試。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稱這種納米級顆粒為「納米海綿」,因為它們可以吸收有害的病原體和毒素。
-
較真| 印度研製出納米噴霧,噴一噴就能防新冠病毒?
,用來對抗新冠病毒的傳播。0.001微米,就是1納米。如果用原子一層一層地去鋪,小一點的原子,七八層就到這個厚度了,有些大的原子,比如銀原子,鋪4層就夠了。新冠病毒的直徑在60納米到140納米之間。我們取60納米來舉例,一個新冠病毒落在這個1納米的薄膜上,就類似於一個綠豆落在一張普通的複印紙上。
-
廣州產納米口罩量產 濾膜孔徑比新冠病毒更小
5月9日,廣州產新型納米濾材口罩正式對外發布,這款口罩是內地首個濾膜孔徑比新冠病毒更小的口罩,重複使用時長可達200小時以上。廣州市東泓氟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供圖中新網廣州5月9日電 (記者 許青青)廣州產新型納米濾材口罩產品9日正式對外發布,這款口罩是內地首個濾膜孔徑比新冠病毒更小的口罩,重複使用時長可達200小時以上,目前已經量產。
-
Nano Letter:細胞納米海綿顯著抑制SARS-CoV-2感染細胞!
6月17日發表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雜誌上的第一批數據描述了抗擊COVID-19的新方向。這種"納米海綿"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工程師開發,並由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測試。
-
中山大學張輝團隊開發新冠病毒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Nanoparticle Vaccines Based on the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 and Heptad Repeat (HR) of SARS-CoV-2 Elicit Robust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來自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的張輝教授團隊基於自組裝的幽門螺旋桿菌鐵蛋白(Ferritin)二十四聚體,開發了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
艾美疫苗集團:納米顆粒新冠疫苗研發獲重要進展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艾美疫苗集團:納米顆粒新冠疫苗研發獲重要進展中證網訊(記者 郭新志)西藏艾美生物疫苗技術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艾美疫苗集團」)4月8日通過官方公號發布消息稱,集團與合作方浙江鼎持生物製品有限公司
-
上海大學為抗擊新冠肺炎研製納米銀病毒滅活噴霧—新聞—科學網
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造成了我國大面積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目前由於缺少特效藥,防控措施主要以預防為主。
-
印度研製出抗新冠病毒納米噴霧,稱被噴物體可90天內不染...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據印度NDTV報導,印度最近研製出一種納米噴霧技術,用來對抗新冠病毒的傳播。報導稱,將噴霧噴在物體表面,靜置兩分鐘之後用抹布擦乾淨,這種噴霧就會在物體表面形成一層厚度僅為1納米的保護膜,可以保證該物體表面在90天內都不會沾染病毒。
-
新冠病毒有了「剋星口罩」 納米功能材料熔噴布及口罩在連研發成功...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鄭鴻)昨天(7月31日),大連計量檢測中心在成果發布會上透露,一種能夠吸附滅活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納米功能材料熔噴布及口罩研發成功,並已實現量產。該口罩熔噴布上的納米功能材料(ASC-28-6)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大連世慕化學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合作將該納米功能材料成功應用於生產新型熔噴布上。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數日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1月24日報導,研究發現,在水分蒸發後,掉落於物體表面的含有新冠病毒的飛沫會變成一種煎餅狀的微型薄膜,其傳染性將持續數日。據報導,孟買印度理工學院教授拉傑尼什·巴德瓦傑和阿米特·阿格拉瓦爾專門利用計算機建模技術和物理學知識對新冠病毒飛沫如何傳播疾病進行了研究。他們此前發現,佩戴口罩最多可使咳嗽產生的傳染性新冠病毒雲狀飛沫的大小縮小至不戴口罩時的1/23。
-
辦公室飲水機、微波爐會傳染新冠病毒嗎?復工後,預防感染,千萬注意...
一、辦公室的飲水機會傳染新冠病毒嗎? 通常不會。 新冠病毒是有包膜的單股正鏈 RNA 病毒,直徑 60~140 納米[1],理論上只要是過濾精度高於 1 納米的產品都能濾除新冠病毒。
-
成功研發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崑山造!刷屏朋友圈
歐盟CE認證▼大家都知道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病毒核酸檢測結果成為患者確診的重要依據怎樣讓檢測結果準確率更高?崑山匯先醫藥出手了1月底,匯先醫藥迅速成立了專項研發團隊,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進行研發攻關。
-
新冠病毒露出破綻、「時間晶體」相互作用、華為發布5G時代十大...
《柳葉刀》重磅:新冠病毒露出破綻!半數健康群體已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以及全球出現首例康復後再感染患者(生物醫學)2.新冠病毒 圖片來源:NIAID-RML在監測新冠病毒突變動態的過程中,來自新加坡的科學家發現今年的1月到2月期間,新加坡出現了一個缺失382個核苷酸(Δ382)的新冠病毒變體,這個缺失導致ORF8的轉錄直接被阻斷。相比於野生型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382變異體的患者系統性炎症更輕,不過兩組患者的病毒載量沒有差異。
-
納米金剛石可在單分子水平檢出病毒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低成本納米金剛石的量子感應能力可提高紙質診斷測試的靈敏度,其靈敏度比廣泛使用金納米顆粒的測試高出5個數量級,有望更早檢測出諸如HIV之類的病毒性疾病。
-
針對新冠病毒的體外研究,是一種什麼樣的研究?
周倩 神經外科醫師丁香醫生作者神經外科學博士、康復與理療學碩士關於新冠病毒,不斷有新的研究結果公布出來。有的研究結果,甚至會讓普通讀者看得雲裡霧裡,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
怎麼辨別納米海綿的好壞?
納米海綿與傳統清潔海綿的分別,該產品採用物理去汙的機理,依靠海綿內的納米級毛細管開孔結構,再抹拭過程自動吸附物體表面的汙漬,不需要依賴化學洗滌劑去幫助降解。納米海綿並不溶於水中,因此把納米海綿放在水中擠壓時,吸附在海綿上的汙漬會自然的脫落在水中,海綿又可以重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