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臺北故宮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媒說出民進黨當局改名背後陰謀

2020-12-21 環球網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環球時報記者 張天行】民進黨長期視臺北故宮為眼中釘,現在傳出臺「行政院」正討論把臺北故宮改為隸屬「文化部」,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灣《聯合報》11月30日直言,臺當局此舉除了「去中國化」外,還意圖轉移民眾反對含瘦肉精美豬的視線。

針對臺北故宮近來的爭議,臺「文化部長」李永得11月30日回應稱,「文化部」研究過全世界前十大博物館,都是由文化部門來統籌,因此此次臺北故宮改制問題是回歸專業討論,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至於改制後是否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李永得稱,「絕對沒有討論過」。同一天,臺北故宮院長吳密察也稱,臺北故宮沒有改名問題,而且全世界有名的博物館從來沒有直接隸屬「總統」,而是在「文化部」下,但有臂距原則,即要保持一定距離。此前李永得曾聲稱,有些人覺得臺北故宮降格,「這是古老、封建的思想」。

中時電子報回顧稱,民進黨2016年執政之初對國民黨的「不當黨產」開鍘,起算時間定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有意切割國民黨在大陸與到臺灣的分界點。當時有藍營人士嘲諷說,乾脆把當年運來的臺北故宮文物都還給大陸。去年吳密察被問到「去中國化」問題時稱,「不可能去中國化」,而是應從亞洲角度看臺北故宮對亞洲各地的影響。這番論調被認為與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一脈相承。臺北故宮一旦隸屬「文化部」,就是從二級機關降為三級機關。原來臺北故宮院長是「內閣」閣員,與其他部會首長平起平坐,直屬於「行政院」,臺北故宮藏品也不容一般官僚輕易接近,而改為三級機關後人事組織編制及經費預算等均要符合相應規格,在政策上也相當受限。

島內多數民眾表示反對。雅虎以「故宮博物院傳出將改隸文化部,你支持或反對?」為題進行網絡投票,結果顯示非常支持的網友有23.7%,還算支持的有5.3%,不太支持的有6.4%,而非常不支持的則高達58%。有網友質問道,「執政黨只會在名稱上做文章,操弄爭議嗎?」馬英九表示,「我不贊成,毫無必要」。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直言「完全不能認同」,「故宮」一詞除了凸顯其典藏主體來自清宮舊藏的歷史外,也折射出前人在戰亂中捍衛護送中華文化瑰寶的艱苦卓絕,更已具備國際識別度和品牌價值,因此臺北故宮應該直屬「行政院」,這樣能以最高行政機構整合各方資源,保護並善用重要文物資產。「立委」林奕華質疑「行政院」有意讓「文化部」接手臺北故宮,「難道只是為了消滅中華文化影子?徹底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直批「自毀招牌,愚不可及」。

「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臺北市文化局前局長謝小韞11月30日撰文稱,若說臺北故宮改名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中國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其次,若要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則更令人啼笑皆非,「臺灣一地若能代表華夏文明,這不是去中國化,反而是更深化中國化了!再說,這顯然不是封建不封建的問題,而是實際上輕視國寶、漠視文化的作為!」《聯合報》11月30日分析認為,拋出臺北故宮改制問題其實是民進黨的「一魚三吃法」:一是聲東擊西,先誘使民眾轉移反美豬的視線;二是利用臺北故宮降級,順便改名「去中國化」;三是偷天換日,當全民看著臺北故宮被矮化之際,蔡英文其實是要騰出一個二級單位,方便自己部署新機構和新人馬。《中國時報》稱,就算政治風向、「國族認同」可以靠執政者有意引導而有所改變,但臺灣與大陸存在的聯結卻如鐵證般無法磨滅,其中臺北故宮的存在,就是兩岸在文化歷史上的重要紐帶。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2020年12月01日 13:5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2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11月30日首次針對此議題表態,稱「沒有改名問題」。
  • 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據臺灣《聯合報》等多家臺媒11月26日報導,外傳臺「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擬將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屬臺「文化部」。26日,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有人擔心臺北故宮降級後矮化,建議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對此,臺「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說,目前沒有任何討論,至於「降級」說法,他稱博物館是文化機構,很難用行政層級論定。
  • 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國民黨「立委」回應
    【環球網報導 記者尹豔輝】據臺灣《聯合報》「東森新聞雲」等臺媒11月26日報導,外傳臺「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擬將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屬「文化部」。26日,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有人擔心臺北故宮降級後矮化,建議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
  • 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臺北故宮改名?學者潘朝陽:「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不可分割」
    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教授潘朝陽作者:吳生林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潘朝陽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珍藏的文物,不僅是中國人的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珍寶,民進黨當局改其名降其級,根本是「臺獨」幻想在作祟。
  • 「解局」民進黨為何又要對臺北故宮下黑手?
    「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誰能想像,這種毫無辨識度的大路貨名,要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新名字?但這就是民進黨當局日前在籌備的最新動作。據島內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正「醞釀」給臺北故宮「降級」、改名。這些新名字之所以會被媒體知悉,應是有心人故意放話,測試「風向」。
  • 臺北故宮將面臨更名和降級 臺媒:「頭殼壞掉」
    據臺媒報導,臺灣行政機構推動所謂「組織改造」,欲將原隸屬於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臺北故宮博物院,改隸屬於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成為所謂「三級機關」,還將去掉「故宮」二字,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對此島內許多專業人士深感不解,但只能搖頭嘆息。
  • 拿著大陸的文物,卻對臺北故宮「下手」
    據臺媒報導稱:民進黨當局目前開始籌備將臺北故宮降級,原屬於「行政機構」的臺北故宮可能會在不久後降級成為「文化部」的下屬單位,還可能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者「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 改名就是割斷與大陸的聯結臺北故宮之所以叫「故宮」,這一名稱還要從1948年說起,當時臺北故宮裡絕大多數文物都是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每一件文物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精華。然而民進黨當局現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改名,就是要在歷史文化方面同大陸割裂,這是兩岸堅決反對的。
  • 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島內網友怒「有種還大陸」
    來源:華夏經緯網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將改隸「文化部」,更名「華夏博物館」。(資料圖片來源於臺灣中時新聞網)華夏經緯網11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消息,為推動「去中化」,民進黨當局行政主管部門準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院」,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對此,民進黨當局文化部門負責人李永得表示,改隸與否不能用傳統的「行政層級」去看,有些人覺得降格,這是古老、封建思想。
  • 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華夏博物館」?馬英九:我不贊成,毫無必要
    來源:澎湃新聞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傳出將改隸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當局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引發兩岸輿論議論。中國國民黨方面則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併入文化部門勢必縮編職能,試問未來如何支撐臺北故宮博物院各項專業的重要工作?若民進黨當局基於政治因素或意識型態考慮,而縮減故宮的層級與員額,國民黨將全力捍衛。除了社會輿論熱議,目前更傳出故宮院內人心惶惶。
  •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島內輿論:何不乾脆把文物...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
  • 不要「故宮之名」,卻要「故宮之寶」,蔡英文的臉還要嗎?
    作者:昊彥據臺媒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臺灣民進黨當局改名,而且將要更改的名字可能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此類消息的放出,絕不是空穴來風,更有可能是民進黨方面對於輿論和大陸態度的試探。民進黨當局的這些行為,簡直可以稱之為不要臉。
  • 港臺腔:民進黨何不乾脆把故宮文物還給大陸?
    來源:海外網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只因其中的20餘萬件館藏寶物和30餘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臺北故宮之名,實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以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
    臺媒11月28日消息稱,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部門準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門。對此,島內網友痛批,民進黨政府推動「去中國化」不遺餘力,那有種乾脆把寶物都還給大陸,這樣豈不更快也更符合「臺灣價值」。
  • 風波再起 民進黨當局「一魚三吃」!
    戳視頻,看詳情 最近,有關「臺北故宮」又傳出了新聞,說民進黨當局要把它降級,同時還要把名字改了。
  • 這回,「臺獨」選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手
    臺媒表示,十多年來,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是直屬臺行政機構管轄,等於「文化部」的前身,與各單位等級相同。多位民意代表針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事進行質詢。民進黨籍民代黃國書表示,在全世界,所有的博物館隸屬於文化部門,只有臺灣獨一份屬於行政機構,這樣的編制會讓博物館的配置出現問題。就此有人表示,這一舉動會影響臺北博物館的地位和聲譽。
  • 臺北故宮被迫降級?落民進黨手裡算是毀了
    民進黨當局不斷作妖。這次要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主意了,計劃把「行政院」轄下的這個二級單位,降級為文化部門下的三級單位,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在南臺灣的故宮南院改名為「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有70萬件文物,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總共有2972箱之多。這些文物是5000年中華文明縮影。
  • 馬英九批臺北故宮改名毫無必要,臺媒稱目前院內人心惶惶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傳出將改隸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當局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引發兩岸輿論議論。中國國民黨方面則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併入文化部門勢必縮編職能,試問未來如何支撐臺北故宮博物院各項專業的重要工作?若民進黨當局基於政治因素或意識型態考慮,而縮減故宮的層級與員額,國民黨將全力捍衛。除了社會輿論熱議,目前更傳出故宮院內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