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文旅:漫說日本茶道文化

2020-12-21 一隻好玩的吃貨

提起日本的茶道一般來說特指的是日本的抹茶道,其實日本的茶道分為兩種一種為抹茶,一種為煎茶,但是在日本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廣為流行的是儀式嚴格的抹茶道,而相對來說更為自由隨性的煎茶道則很少為人所知,大概就像正統與非主流的關係吧。

陸羽品茗圖:陸羽時期使用煎茶

而無論抹茶道還是煎茶道都是從中國學習而來,又結合日本社會特點所形成的。不同的是茶道即禮法的抹茶道更加迎合日本社會的狀況而大行其道,而「讓茶回歸自然」的煎茶道則不那麼受人矚目了。

日本茶道

日本是個非常講究形式主義的國家,不同於我們對形式主義的唾棄,日本將形式主義奉為聖條,對形式的痴迷不悟幾近於癲狂的程度,並將形式主義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比如生活垃圾周一丟什麼類型周二丟什麼類型永遠分的清清楚楚,職員穿著所有人都千篇一律如有不同便成異類而被社會所排斥,諸如此類。

職員穿著

所以極具形式主義而又儀式感十足的抹茶道大受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也算是形式主義中的「裝逼神器」了。

茶道

日本的茶道學自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飲茶由來已久,飲茶方式也是逐漸演變,唐之前的煮茶法,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點茶法以及明之後的撮泡法,至今泡茶已成為我們幾乎唯一的飲茶方式,其他方法已然消失不見,而日本茶道沿襲宋代點茶法,並以日本一向追求極致的精神做到完美的體現

日本茶道器具

由隋唐起,許多到中國學習的人將茶樹帶回日本,但此時茶在日本還不被重視。

榮西禪師畫像

日本的茶道真正起源是南宋年間的日本僧人榮西禪師,榮西禪師曾經兩次赴中國學習佛法,是日本臨濟禪宗的祖師,同時他將宋朝飲茶的茶風引入日本,著作了日本第一部關於茶的書籍《吃茶養生記》,並且獻茶治癒了鎌倉幕府第三代源朝實大將軍久治不愈的頭痛,因而使日本茶風盛行。榮西禪師也被譽為日本的「茶祖」。

村田珠光像

而後到明代日本的又一位僧人村田珠光開始為飲茶注入思想,他在拜師了著名的一休宗純(聰明的一休)後將禪融入到茶事活動中,茶與禪進行結合,源自南宋高僧的「茶禪一味」被視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村田珠光也被稱為日本的茶道「開山之祖」,由此在日本飲茶活動成為了一種哲學,一種藝術,也成為了一種另類的宗教。

而後他的再傳弟子的弟子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把他提出的「謹敬清寂」改一字為「和敬清寂」。更是賦予了茶道深邃的思想內涵,「和敬」代表了對賓客的尊重和禮儀,「清寂」則是氣氛上的淡然和寂靜。這四個字又可以分開來解讀,每個字都有獨特的解讀和詮釋。

千利休影片

千利休最後死於切腹自殺,他是日本戰國三雄中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兩任茶頭,而命令他切腹的便是豐臣秀吉,切腹的原因眾說紛紜不可知了,但是他的茶道精神卻一直流傳下來。

抹茶

其後日本茶道更是總結出「一期一會」的茶之道,「難得一面適當珍惜」的對於人生的思考以及融合了日本無常觀的審美意識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愈加的升華。

一期一會

日本茶道使用茶葉為抹茶,抹茶起源於隋唐,簡單說就是把茶葉研磨成粉末狀,也可以稱末茶,而製作工藝並非如此簡單,現在日本雖然對於抹茶的製作工藝多次改良,但是殺青還是沿用了唐代的蒸汽殺青而不是我們現在所用的炒青,日本的抹茶流程大體是蒸汽蒸青-烘乾-冷藏-切割-碾磨形成抹茶粉,抹茶粉的細度可以到微米級別,而且沿襲日本對於食品的一貫要求屬於完全純天然產品

日本抹茶粉

而日本的茶道是學習的南宋的點茶法,南宋盛行程朱理學,理即規矩,因此點茶法步驟繁複,而奉行規矩的狂熱分子日本人更是一絲不苟到喪心病狂的地步。比如茶室有幾張榻榻米,進茶室先邁左腳,不可以有聲音,舀水要舀底部,喝茶右手拿碗等等,規矩之多禮儀之繁複讓人頭皮發麻。

現在日本主婦幾乎都有學習茶道,一般問候不是問「你有沒有學習」而是問「你在哪家學習」。而婚前女生也將學習茶道作為釣取「金龜婿」的不二法門。

茶道學習

許多人認為日本茶道如此多的規矩便脫離了道的真諦,但是什麼是道?正如魯迅所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規矩也是一種道,雖然有些過度的形式主義,然而經過一代又一代人一絲不苟的傳承,其本身的儀式感也就自然帶了一些道的韻味,再加上日本茶道也不完全是空架子也有其獨特的人文內涵,所以日本的茶道還是有其值得學習的地方的。

相關焦點

  • 李唐年間「茶道」文化傳至日本,在日本茶道包含著多少中國文化?
    但是為何經過歷史的不斷變遷、不斷發展,源自中國的"茶道"傳承,卻近乎消聲覓跡了呢?在李唐年間"茶道"文化傳至日本,為何在中國紮根已久的"茶道"能夠迅速的在日本開花結果呢?兩宋之後日本的"茶道"卻又為何大放異彩,一度超過源自於他的中國呢?在日本茶道裡,又包含著多少的中國文化呢?這都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與討論的。
  • 這位來自臺灣的姑娘在杭州致力於中日茶道文化交流
    在以本次特展為契機舉辦的中日茶文化交流會上,茶文化專家餘紀萱與活動參加者們分享了兩國茶道文化的特色,以歷史為切入點,紹了中日茶文化的淵源,以及兩國茶文化發展至今的歷史脈絡,並現場點茶邀請大家共同品嘗。餘紀萱(左一)分享了中日茶道文化特色邂逅茶道十餘載 結緣「日本茶道之源」大徑山1989年,餘紀萱出生於臺北,高中畢業後到日本求學,在京都大學完成研究生學業。
  • 日本茶道文化
  • 日本茶道文化美學
    日本茶道文化有著其獨特的美學屬性,共有七大美:缺陷、簡素、枯槁、自然、幽玄、脫俗、靜寂,下面我們來一一解釋這七大美!簡素之美 簡潔樸素單純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屬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禪宗的「無」,所以,茶道的簡素,就是「無」的表現之一。
  • 日本茶道的七大美學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有著其獨特的美學屬性,共有七大美:缺陷、簡素、枯槁、自然
  • 日本茶道文化的七大美
    日本茶道文化有著其獨特的美學屬性,共有七大美:缺陷、簡素、枯槁、自然、幽玄、脫俗、靜寂,下面我們來一一解釋這七大美:缺陷之美日本茶道雖追求精神上的「一心」,但卻倡導面對現實生活的不完美,欣賞缺陷簡素之美簡潔樸素單純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屬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禪宗的「無」,所以,茶道的簡素,就是「無」的表現之一。
  • 走近日本茶道文化之美
    日本茶道文化有著其獨特的美學屬性,共有七大美:缺陷、簡素、枯槁、自然、幽玄、脫俗、靜寂,下面我們來一一解釋這七大美!
  • 靜心茶話:日本茶道歷史文化與變遷(江戶時代的茶道)
    日本的茶道來自於中國,但是又經過日本自己本土的發展,變成了日本獨特的茶道文化,那麼他的歷史變遷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日本茶道歷史文化與變遷第一和第二章江戶時代建立的武士茶道到了日本的江戶時代,即使亂世的戰爭中,茶道也繼續發展。
  • 『 日本茶道文化的七大美 』
    日本的茶道起源於中國,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更深入一層來講,日本茶道是一種以飲茶,為手段的禮儀規範,它涉及哲學、宗教、文化、藝術、倫理、禮儀等多個領域。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中國茶道「茶道」一詞最初在唐代詩僧皎然的詩作《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首次出現,在此詩中他將品茶過程歸納為三個層次:「一飲滌昏寐,情思郎爽滿天地。二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清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最高層次便是真正的品茶悟道,達此境界自然一切煩惱愁苦都煙消雲散,心中不留芥蒂。皎然在詩中將這一境界概括為「茶道」。
  • 日本茶道之七美
    | EPTP亞洲中心日本茶道文化有著其獨特的美學屬性,共有七大美:缺陷、簡素、枯槁、自然、幽玄、脫俗、靜寂。簡潔樸素單純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屬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禪宗的「無」,所以,茶道的簡素,就是「無」的表現之一。枯槁之美
  • 傲慢與謙卑的對抗:日本茶道文化裡折射出的日本民族矛盾性格
    茶文化博大精深,從食用到藥用,從飲用到文化,茶文化一直引以其獨特的魅力感染著世界。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文化有著相似之處。日本茶道雖來源於中國,受中華文化影響頗深,但與中國茶文化卻出現了十分不同的樣貌。在日本文化中,茶道藝術具有很高的地位。日本的茶道在演變的過程中,逐漸變成具有日本民族精神的綜合性文化體系。
  • 日本文化|日式茶道的十種茶具
    茶道在日本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但茶道一詞所指的是較早發展出來的抹茶道。除了飲茶時的行為禮儀之外,茶道的藝術還延伸到茶室的邊邊角角。茶室中各種茶具,不僅為茶道愛好者所愛,在收藏家眼裡也是炙手可熱的寶貝。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在日本茶室裡的,十種常見的茶具。
  •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到底什麼關係?是否日本茶道抄襲了中國茶禮?
    在明清之際,煎茶傳入日本,套用了抹茶道而產生出所謂的煎茶道,但由於煎茶道沒有獨立性,它是不被納入茶道的。所以日本的抹茶道並非是在中國形成之後傳入日本的,而是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抹茶從唐朝傳入日本,到明中期形成抹茶道,中間經歷了七八百年的時間,足夠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了。
  •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但究其根本,與中國的茶道文化相比已經不值一提。一、中韓茶道的形成因素探析亞洲的中、日、韓三國都是飲茶大國,三國都有自己獨特的茶文化。總的說來,日本和韓國的茶文化最早都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但日韓兩國經過時間和各自國家的文化融合以後,又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茶道。
  • 京都奈良,一半異域,一半古昔
    以前境外遊,常常是自駕遊居多,而這一次的日本之旅,因為是老婆的生日,所以嘗試了一下定製旅行,候鳥為我們定製的是8天7晚的行程,我們先後到了大阪,奈良,京都,一路以輕鬆舒適為主,不趕時間,慢慢享受旅程。對於一個中年大叔來說,流光溢彩的霓虹燈,和滿目琳琅的櫥窗,並沒有太吸引我的眼球,相比之下,日本的精神文化,以及生活理念,倒是感觸頗深。
  • 日本著名的茶道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茶道不同於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嚴格程序和規則。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茶室面積大小不等。以「四疊半」(約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於四疊半的稱「小間」,大於四疊半的稱「廣間」。
  • 靜心茶話:日本茶道的歷史和變化(明治時期到現在茶道)
    日本的茶道,可以說源頭就在我們中國,特別是在中國的宋朝傳了過去,但是由於日本戰國時代的推廣和普及,道了江戶時代的幕府,日本的茶道基本成型,並且定局。不過到了明治維新的時期,茶道有了新的變化.如果想要知道日本的茶道發展,可以看會前面幾章。
  • 花道、茶道、武士道發展迅猛,日本人為何要追著「道」文化不放?
    日本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度,可以把一些外來事物結合本國具體歷史情況進行改造的同時,又能將這些事物發展到極致,例如「道」文化,我們可以在日本的很多活動中看到「道」文化的存在,花道、茶道、武士道等等,各式各樣的活動,都可以在某種方面和「道」文化連上關係。
  • 裡千家|日本茶道最大流派:一杯茶裡的和平
    」僧人榮西最早將茶種帶到日本,讓日本人愛上茶的,也是僧人。南宋初年,榮西兩次來到中國,學習禪茶文化,帶回茶種後,日本才開始大規模種植茶樹。榮西也因此被奉為茶祖。而日本茶道,也從此被刻上「宋」的烙印。伴隨宋朝的結束,中日交流逐漸減少,兩國的茶文化也開始沿著不同的方向各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