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二十四節氣之清明
清明,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取天清地明之意。農曆書曰:「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 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清明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度,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此時正是桃花初綻、楊柳泛青、凋零枯萎隨風過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現。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為三月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清明時節,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祭祖掃墓的日子,作為中國人更是重視「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宋代高菊澗的《清明》詩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墓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除此,踏青郊遊也是清明時節重要民俗之一。
02清明節氣之踏青民俗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陽春三月, 春和景明,正是人們出遊田野感受明媚春光的大好時機。作為清明出外掃墓衍生而出的中華民族傳統的民間習俗,踏青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古沿襲一到清明便舉家出行,既有掃墓之誠,又得踏青之便,唐代韋應物在《寒食》一詩中贊道:「清明寒食好,春園花卉開,彩繩拂 花去,輕球度閣來。」 宋代蘇轍也曾做詩名曰《踏青》,詩云:「江上冰消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踏青對於人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好處,隨行隨坐,舉目望去,遍野皆綠,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及大腦皮質、視網膜組織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使人感到眼目清亮。春天萬物勃發,生機盎然,人徒步於四野,能順應天時,促進機體陽氣的生發,改善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提高思維能力,加強人體免疫能力,並有舒筋活血、強筋健骨之效。
03清明節氣之養生篇
就中醫養生來講,清明也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節氣。在這個節氣中,因為是高血壓的易發期,我們重點圍繞此病養生。患有高血壓的人在進行養生時,應針對陰陽失調、本虛標實的病理,以調和陰陽、扶助正氣為法,採用綜合調養的方法,在調攝過程中的情志方面應當減輕和消除異常情志反應,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太極拳作為首選鍛鍊方式;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致血壓升高等。
飲食調攝方面,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對形體肥胖者,須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多食瓜果 蔬菜。對老年高血壓者應特別強調低鹽飲食,在降低攝鹽的同時,還應增 加鉀的攝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類食品。陰虛陽亢症,取野菊花5~ 10 克,加水煮沸3~ 5分鐘代茶飲。肝腎陰虛症,可選食蜂乳。陰陽兩虛 症,可取枸杞子、核桃肉、黑芝麻各20克水煎,每日一次與湯同服。
04清明節氣之詩篇鑑賞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宋·柳 永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豔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鬥草踏青。人豔冶、遞逢迎。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鑑賞 此詞當為柳永前期之作。詞中描寫了清明時節的旖旎風光和都市市民的郊遊盛況,再現了北宋前期社會安定,市民生活富庶的局面。
起句以爛漫盛開的桐花直接入題,點明了時令和物候。一個「拆」字,寫出了桐 花的爛漫風致。仿佛在桐花背後是由東風作主,專為清明而綻開之意。寫豔杏染 紅了樹林,用一個「燒」字,極具動感。因為杏為紅色如火,「燒」不但將豔杏寫得更紅,還冉冉有群杏蔓延盛開的動態之感。 「緗桃繡野」,《花譜》稱子葉桃為緗桃,即緗核桃,花、果實淺紅色。一個 「繡」字,將緗桃擬人化,給人一種子葉桃蓬勃盛開、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如緞帶飄拂之感。一個「拆」字,一個「燒」字,一個「繡」字,三個動詞盤活了全詞,造成了一種萬紫千紅、芬芳馥鬱、生意盎然的美麗早春景象。
隨著詞作的展開,作者生動而逼真地再現了當時規模宏大的都市遊樂圖,既有宏觀的場面描寫,又有具體的人物刻畫。城郊車水馬龍,人潮湧動,金石絲竹遍作,處處景象熱鬧非凡。全詞景色如繪,場面恢弘,細節逼真,敘事明快,「承平氣象,形容曲 盡」,可謂是詞中的「清明上河圖」。(來源大同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