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對人的體內都有溼氣,這對人的身體健康是不利的,因此,去體內溼氣是很重要的事。那麼,如何去體內溼氣呢?去溼氣吃什麼好?接下來,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如何去體內溼氣
拔罐療法
拔罐是中醫當中常用的治療方法,它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等,可以解除疲勞、增強體質,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它的操作也是比較方便的,可以在家中操作,養護身體。
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飲食祛除體內溼氣
可以通過吃薑糖、喝薏米紅豆粥或者蓮子粥來驅寒健脾。
薑糖有辛辣的味道,當中的姜辣素可以促進唾液腺和胃腸消化腺的分泌,是熱性的食物,可以祛溼驅寒,幫助排出溼氣。薑湯也是有這樣的效果的,但是薑糖食用簡單,每天吃一兩塊就可以了。
薏米是最能去溼氣的食物,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薏米和紅豆搭配驅寒健胃則是祛溼第一粥,如果嫌麻煩,用豆漿機打成豆漿也是可以的。
艾葉泡腳
艾葉具有很強的祛寒作用,使用艾葉泡腳能夠有效的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令體內的溼寒溼氣排出體外。艾葉能夠疏通我們的十二經絡,調理身體中的陰陽平衡。體內的經絡疏通了,氣血循環自然就變的順暢起來。
人的氣血健康,體內的溼氣也會消失。現在,很多人都缺少運動,溼氣是十分普遍的情況。艾葉可以治療這種情況。
按摩穴位
立秋過後,按摩委中穴穴位,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委中穴在腿窩的中心點上,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溼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汙口,是化溼要穴,如果不通暢,溼氣就排不出去,還會導致關節痛等疾病。
平時隨時就可以按摩此穴位,可以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不失為一種祛溼養脾胃的簡單實用方法。
去溼氣的食物
紅豆
紅豆可以補血,亦可以除溼。中醫角度來說,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溼、消腫解毒的功效。用紅豆煮水喝,或者加上黑豆和綠豆一起煮水,可以很好的排出體內的溼氣。
紅豆還可以做豆沙,做稀飯,做甜品,但是要小心不要買到赤豆,那種豆子屬於藥類,吃多會中毒的,一般很容易和紅豆混淆。
山藥
山藥並沒有直接除溼的功效,但是山藥可以補脾,間接的可以讓體內溼氣排出。山藥可以炒著吃,燉菜吃,還可以做點心吃,蒸熟蘸白糖也可以。山藥選擇鐵棍的比較好,屬於藥食兩用的,對補脾效果更好一些,而且還可以補氣,比普通的家用山藥更好。
辣椒
辣椒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胡蘿蔔素、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及鈣、磷、鐵等。除此之外,辣椒中還含有一種叫做辣椒素的物質,能使人心跳加快,毛孔張大,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變粗,血液流向體表,因而全身感覺熱乎乎的。
身體溼氣大的不妨多吃點辣椒,補充維生素c的同時還可以除溼,一舉兩得。最好吃不是很辣的那種,不然上火就麻煩了,青椒或者普通的紅辣椒就好,不要吃辣椒醬,那裡邊一般加的不僅僅是辣椒,有可能加其它的東西使辣味提升。
綠豆芽
雖然綠豆芽、黃豆芽均性寒味甘,但功效不同。綠豆芽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溼的作用。適用於飲酒過度、溼熱鬱滯、口乾口渴、小便赤熱、便秘、目赤腫痛等患者食用。黃豆芽具有清熱解毒、降血壓、美肌膚的作用。
總結: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去體內溼氣的方法都有了大致的了解。除此之外,文中還介紹了去溼氣的食物,這些僅供大家參考。溼氣重的朋友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要多注意調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