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劇本很厲害,只是到了我們這裡必須要改,而改後的影像恰恰是被觀眾詬病最多的地方。所以說區域化革新才是可取之處,因為這是華語片中少見的正面描寫搶銀行的過程,而且是「反派」勝利,更點出了形式主義和得過且過的風氣,在受限的環境下諷刺也算大膽了。
只是導演更深一層,把於局長的關鍵作用進行了弱化,讓人認為演習能夠得以進行,並且進行到底的是主角嚴謹的嚴謹,但看完全篇,我們都明了,最後還是局長大人在小屋裡的沙發上,靜靜地等著嚴謹和新女友的自投羅網。嚴謹立馬承認他輸了,可局長擺擺手,一切盡在其掌握中。在局長的心裡,贏家只能是他!也只有他才配得上大贏家!但是在觀眾的心裡,只有寒氣陡升,無一贏家!這就是一出徹頭徹尾的悲劇!
不是悲劇的喜劇不是好喜劇!人到中年,看看周星馳的喜劇電影就明了了,喜中帶悲,悲是喜之內核,他的那些在我們年少時帶來笑料的喜劇片才是值得反覆咀嚼的好喜劇。在我看來,《大贏家》稱得上一部好喜劇。
可是本劇的悲,不只是一種隱喻式的悲,還有很多明面上的悲。如不負責任的新聞媒體的誤導、謠傳、煽風點火。網絡另一端的圍觀群眾,看熱鬧不嫌事大,還硬要湊熱鬧。感情、婚姻、家庭經不起考驗和挫折。貪生怕死男人拋下懷孕的妻子逃命。
電影中點的幾個社會問題,把社會中的悲放到了明面上:夫妻財產,姓氏傳統,職場關係,祖孫相處,催婚,結婚,甚至銀行機器人,都很貼近生活,可謂以小見大。人云亦云,理智的判斷力逐漸消亡。 有老公的短髮女人,口口聲聲要去看牙,最後因為特種部隊小夥子的到來,滿心歡喜地留下還要動手動腳。
鍵盤上花式口吐芬芳,現實中唯唯諾諾不敢出擊。為了找對象,為了丈母娘,搶著送死,高高興興上路。社會壓力逼的他要跟別人看齊,一定要找個對象才能成為現代年輕人的成功和盡孝。
希望國產喜劇都能擺脫爛俗和平庸的想法,賦予它該有的深度,給大贏家高分,是不希望未來的中國喜劇人丟了喜劇的內核,只會做荒誕的二傳手……切記,不可將文化環境與審核制度的缺失歸咎於一部充滿勇氣的、帶著鐐銬跳舞的電影,我們能做的最好是推它一把。
雖然是翻拍片,但依然值得尊重,關鍵在於其故事內核是當代中國喜劇片中最缺乏的「社會理想主義關懷」,也就是說,當一位堂吉訶德式人物出現在真實生活中,我們究竟是進行自我反思,還是開啟群嘲模式。這當中既包含了群體對個體認知的尊重,也包含了對社會運行法則正在逐步失效這一事實所進行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對於局長權威的隱晦表達,更是突顯了某些特色!
(老崔漫談 高迅編輯)
—END—
我是「老崔漫談」,歡迎關注和留言,讓我們一起漫談生活,暢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