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摘|唐魯孫:吃在北平之專賣小吃的小飯館

2021-02-14 吃理扒外
店家看著刀下的食材,神情專注;食客看著店家的姿態,神情專注。北平的吃食,就是在這樣的傾注目光裡,成為記憶中不可抹去的一縷香氣。

北平自從元朝建都,一直到民國,差不多有六百多年歷史,人文薈萃,在飲食服御方面,自然是精益求精,甚且踵事增華,到了近乎奢侈的地步。民國初年,六九城無論哪一類鋪戶,只要向京師警察廳領張開業執照,就可以挑上幌子,正式開張大吉了。當時夠得上叫飯館子的,最盛時約莫有九百多戶,接近一千家,真可以說是洋洋大觀,集飲食之大成。


前兩天推送完了飯莊子和飯館子,今天我們來來他第三種專賣小吃的小飯館。

北平的小飯館專賣小吃,不辦酒席的小飯館跟二葷鋪:在科舉時代,每逢大比之年,赴京應科考的舉子,一般有錢的公子哥兒大半都是帶足了盤川的。南方舉子對於純粹北方口味,有很多沒出過遠門的人,一時是沒法子適應的。於是帶一點江浙口味的,像「禎元館」「致美齋」這類小飯館,就應運而生了。

致美齋最拿手的菜是「醬爪尖」。據先師閻蔭桐夫子說,蘇州狀元陸鳳石(潤庠)來京會試,忽然有一天想吃腳爪飯,於是教給致美齋灶做。但是怎麼做也不對勁,後來陸鳳石點了狀元,大家都知道狀元愛吃他家醬爪尖兒,傳嚷開後,醬爪尖反倒成了致美齋的名菜了。

北方館子可以說都不會做魚翅,所以也就沒有什麼人愛吃魚翅。但是南方人可就不同了,講究吃的主兒十有八九愛吃翅子。禎元館為迎合顧客心理,請了一位南方大師傅擅長燒魚翅。不久,禎元館的「紅燒翅根」,物美價廉,就大行其道,每天只做五十碗賣完為止。他家紅燒翅根,爛而入味,比起酒席上怒髮衝冠的魚翅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東安市場有一家館子叫「潤明樓」,雖然樓上樓下也有幾十號雅座,可是仍然只能列入小館之流?整桌的菜他家也能做,可是總覺得有點兒婢學夫人,小家子氣,氣魄不夠。

如果您點個雞絲拉皮,關照堂倌一聲要削薄剁窄;您瞧吧,端上真正晶瑩透明渾然如玉,吃到嘴裡滑溜之中還帶著有點勁道。內地各省的吃食,臺灣現在大概都會做齊了,可是直到如今,還沒吃過一份像樣的拉皮。

臺灣各大縣市都有餡餅粥,可是跟北平的餡餅粥完全兩碼事。北平的餡餅粥是清真教門館,只賣牛羊肉。在煤市街路東有一家,路西有一家,但都是一個東家,叫作「一東兩做」。生意採二十四小時輪班制,東柜上門板休息,西櫃下門板營業,更番輪替,什麼時候都讓您吃得著餡餅粥。

既然叫餡餅粥,自然以餡餅最拿手。他家有一種牛肉做的大餡餅,又叫「肉餅」,餡多油重,最受賣力氣老哥兒們的歡迎,油水足,又解饞。如果帶話要滿鐺的肉餅,那就比平常肉餅老尺加二,再大飯量的壯漢,兩個人也吃不完一個大肉餅。煤市街還有一家小館叫「天承居」,您要是想喝點保定席的「幹酢兒」(土製黃酒),那您就上天承居去喝。他家的幹酢兒永遠沒斷過莊,隨時供應,從沒缺過貨。大家到天承居,主要的是吃「炸三角」,北平「都一處」也賣炸三角,那跟天承居比,可就差得遠了。天承居炸三角不但肉選得好,肥瘦適中,吃到嘴裡沒有木木扎扎的感覺,就是做滷用的肉皮也非常考究,全是從肉上現起下來的。到了韭黃季買賣一忙,還要專用兩個小利巴(小夥計)扦豬毛,所以他家炸三角所用的滷肉和滷都高人一籌。同時包三角也有點兒特別手法,炸起來沒有裂嘴兒的三角,既不嘴,就不漏湯。油鍋裡不漏湯,炸出來的三角,自然個頂個的一律金黃顏色,絕沒焦黑起泡的情形。從前有位南方老客,自命老北京,有一天吹來吹去,把一位北平老鄉實在吹煩了,心裡一冒壞,三說兩說,哥兒倆出南城下小館到天承居吃炸三角。等炸三角一上桌,南方老客「吭哧」一口,一股熱滷直濺鼻孔,長袍油了,舌頭燙得也起泡了,心知吹牛過分,讓人陰了一下。啞吧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從此再也不敢胡吹亂疇了。

北平還有一家小館子叫「穆家寨」,掌柜兼掌廚的穆大嫂,人都管她叫「穆桂英」。這位「穆桂英」是聞名不如見面的一個黑粗矮胖的中年婦人。教門館只賣牛羊肉,他家炒貓耳朵最出名,炒貓耳朵要輕大火勤翻勺,炒得透,那就要靠臂力腕力了。穆大嫂一過五十,就不大親自下廚了,可是碰到老主顧點將,她偶或仍舊錶演一番。

東西牌樓隆福寺街有一家小飯館,一進門靠東牆就是一排大灶,它的名字叫「灶溫」,大家叫白了都叫它「遭瘟」。它叫灶溫是有原由的,剛開張的時候,本來是一家茶館,可是茶客有時自帶青菜、魚肉、蒸食、麵條,他也可以代炒、代蒸、代煮,借他的灶火,溫您的囈食,所以叫灶溫。據說這個館子明朝崇禎年間就有了,民國初年開徵營業稅,財稅機關因為查鋪底,才查出來。要是真的話,那比廣和居還要老,大概得算全北平最老的飯館了。傳言他家最初就只是給茶客炸醬煮麵條,所以要吃炸醬麵,他家的肉丁或「肉末幹炸」是最拿手的。灶溫對面有一家羊肉床子叫「白魁」,一立夏就開始賣燒羊肉了。跟灶溫借個中碗,到白魁切點羊排叉或是羊腱子,寬湯加點鮮花椒蕊,再來上麵條或是雜麵,到灶溫一下鍋,那真是要多美有多美。後來,民國十八九年,北平在山西派勢力之下,很時興了一陣女招待,大名鼎鼎的小金魚,就是在灶溫哄起來的。女招待鬧哄了兩三年,灶溫老闆一看情形不妙,於是又停用女招待,恢復本來的面目,仍舊以「帶肉餡的鍋塌豆腐」「燴白肉丁加糟」「小碗幹炸」多搭一扣的炸醬麵來號召了。北平大大小小飯館還有若干沒有寫出來的,以上不過是舉其犖犖大者,讓沒有到過北平的人領略一下當年故都風貌。講完北平的三類飯館子(前兩類請戳主頁查閱歷史信息索取哦),主頁菌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會有人認為,在中國只有南方有小吃,而北京沒有呢?請毫不吝嗇地在文末留言發表你的觀點吧。

配圖來源於網絡

投稿郵箱:chilipawaitougao@163.com

商務合作:chilipawaihezuo@163.com 

相關焦點

  • 北平人的饞與北平的小吃
    有時亦備較高級之醬菜如醬蘿蔔醬黃瓜之類,反而不如辣鹹菜之可口,午後啜三兩碗,愈吃愈辣,愈辣愈喝,愈喝愈熱,終至大汗淋漓,舌尖麻木而止。北平城裡人沒有不嗜豆汁者,但一出城則豆渣只有餵豬的份,鄉下人沒有喝豆汁的。外省人居住北平二三十年往往不能養成喝豆汁的習慣。能喝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
  • 細品民國大文豪筆下最美吃貨文 他們的吃喝路線畫出北平美食地圖
    老舍的散文和小說中描寫美食的地方非常多,我感覺他似乎更偏愛北平的水果和蔬菜。他在《想北平》裡寫道:「至於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等等,大多數是直接由城外擔來而送到家門口的。雨後,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似的美麗。」
  • 梁實秋:北平人的饞與北平的小吃
    有時亦備較高級之醬菜如醬蘿蔔醬黃瓜之類,反而不如辣鹹菜之可口,午後啜三兩碗,愈吃愈辣,愈辣愈喝,愈喝愈熱,終至大汗淋漓,舌尖麻木而止。北平城裡人沒有不嗜豆汁者,但一出城則豆渣只有餵豬的份,鄉下人沒有喝豆汁的。外省人居住北平二三十年往往不能養成喝豆汁的習慣。能喝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
  • 梁實秋:北平的美食小吃
    有人說北平人之所以特別饞,是由於當年的八旗弟子遊手好閒的太多,閒就要生事,在吃上打主意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各式各樣各樣的零食小販便應運而生,自晨至夜逡巡於大街小巷之中。北平小販的吆喝聲是很特殊的。有時亦備較高級之醬菜如醬蘿蔔醬黃瓜之類,反而不如辣鹹菜之可口,午後啜三兩碗,愈吃愈辣,愈辣愈喝,愈喝愈熱,終至大汗淋漓,舌尖麻木而止。北平城裡人沒有不嗜豆汁者,但一出城則豆渣只有餵豬的份,鄉下人沒有喝豆汁的。外省人居住北平二三十年往往不能養成喝豆汁的習慣。能喝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其次是「灌腸」。
  • 吃過芝士起司,但你吃過老北京奶酪麼?最美味奶品「洋貨」比不了
    說起奶酪,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吃,什麼馬蘇裡拉、博斯沃思,複雜的名字、撩人的口感能說出一打。不過說起本國的奶酪小吃,卻一臉呆萌。
  • 老北京的小飯館
    那時的小飯館桌上沒有菜單和食譜,而是把飯菜種類與價目都寫在標牌上,或張榜於牆上。那時的小飯館桌上不放備好的餐具,用時到指定的地方自己去取。那時的小飯館不備餐巾紙、牙籤、辣椒油等佐餐品,桌上只有醋壺醬油壺。
  • 【遊戲做伴之主題餐廳】「小吃貨」吃上了樹
    「老師這個橘子可以摘下來吃嗒!」「我也想吃橘子!」瞧著這一個個小吃貨渴望的小眼神,我說:「當然可以吃嘍,可是你們得想辦法,把橘子摘下來哦!」萌娃出招,橘子有「難」「橘子長的好高,你們有什麼辦法能把橘子摘下來呢?」駸駸說:「老師,摘橘子很簡單的呀!
  • 頂級老饕告訴你,老北京哪裡吃得到地道的廣東粉果?-【令人懷念的北平東安市場】③
    (小編註:褡褳火燒是18世紀下半葉,北京順義人姚春宣夫婦所創的油煎小吃,餡料用面片捲起,兩頭不封口,形似長條的褡褳。圖片來自網絡) 近鄰東亞樓,門面雖然不十分壯麗,可是北平的廣東飯館,只此一家。他家做的粉果特別出名。因為大梁陳三姑有一年趁旅遊之便,在東亞樓客串做過粉果,他家的粉果是用鋁合的託盤蒸的,每盤六隻,澄粉滑潤雪白,從外面可以窺見餡的顏色,餡松皮薄,食不留滓,只有上海虹口憩虹廬差堪比擬,廣州三大酒家都做不出這樣的粉果呢!
  • 唐魯孫:上海可以說想吃什麼就有什麼
    談到飲食,北平是累世皇都,上方玉食,自然萃集大成,珍錯畢備。 中國有句老話,說「吃在廣州」。但求一恣口腹之嗜,花多少錢是都不在乎的,於是全國各省珍饈美味乃在上海一地集其大成。真是有美皆備,祇要您肯花錢,可以說想吃什麼就有什麼。 上海的飯館,最早是徽幫的天下。 繼而蘇錫昆常各縣形成一股力量,有所謂本地幫崛起。
  • 揚州的香積廚料理如何完勝帝都居士的馳名素菜 -【北平的素菜館】②
    每天一清早,他就大馬金刀地做在櫃檯前,等灶上派的人到市上買菜回來,他必得親自仔細盤查搜檢一番,不但葷腥不準進門,連蔥蒜韭菜也在禁止之列。因為蔥蒜之類含有混濁之氣,念佛的人如果吃了含有濁氣的菜蔬,天人就不來說法了。 (小編註:《首楞嚴經》中云:「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 偶爾談吃之七家常小吃
    偶爾談吃之七家常小吃我不是一個會吃愛吃的人,在我看來,吃飯這件事就是為了維持生命,沒有那麼多說道和深沉。
  • 《小飯館》穿越開飯館,讓人流口水的美食種田文
    元寶的碎碎念 曾經我也想開個飯館,主要是抱著想吃的時候就能吃到好吃的的目的,還不用錢。就像我想在學校門口開個小賣部一樣。
  • 馬路邊的小飯館
    遊在泰國你常常會看到馬路邊有許許多多的路邊攤以及小飯館。人們常說好吃的都在馬路邊,泰國也一樣。今天我們就簡單的了解一下泰國的炒飯。第一,泰國的炒飯總的比較單一,不像國內什麼樣的都有,只要能說出來的都能做。
  • 吃一串兒冰糖葫蘆,就該過年啦!
    這種老北京傳統小吃,要動用多種感官鄭重品鑑。看紅彤彤的果子配上晶瑩剔透的糖掛,送到嘴邊,啟齒輕咬,嘎嘣脆——冰糖破裂的清脆聲音,就是對耳朵的美味犒賞。所以,冰糖葫蘆是冬天裡奢侈的零食,一年只能吃上一回。
  • 法拉盛川味特色小吃吃不停 麻辣豆花 梓潼涼粉
    點擊關注我關注我喲☀點擊藍色小字輕鬆關注紐約食尚 NYbestfood歡迎關注紐約食尚公眾號:NYbestfood,每日為您精選最新美食諮詢,吃遍紐約,品味世界!麻婆豆腐、魚香肉絲、回鍋肉、酸菜魚,一提到川菜,大家就會想到這樣耳熟能詳的大菜。可知一個會吃懂吃的地方,滿大街都是香飄萬裡,那些不起眼的小食在他們手裡都變得美味異常。據四川人說,不用品嘗那些國民大菜,僅僅犄角旮旯的蒼蠅館子的小吃就能好吃得讓你忘乎所以。我雖然沒有去過四川,但我相信那片土地一定是香氣十足的。
  • 陣容亮相,開票|2020 年北平機器煎餅節
    這一次,我們為你準備了十幾家、超過 40 種口味的煎餅,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的煎餅大集合,有傳統的也有創新的,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所有煎餅都會被分割成小塊,一次只吃一大口。我們為你準備了超過 50 款北平機器的、國內國外品牌的精選生啤,一次喝爽。不用擔心,每家商鋪都會把煎餅分割成小塊,沒有吞咽壓力!
  • 重吃牛街,這些排隊小吃回來了
    店裡還有現烤的白燒餅,師傅給你片開,夾著肉吃特別過癮。店名:姚記肚包肉地址:棗林前街牛街西裡二區11號樓107號(晉陽飯莊向東約50米)人均:83元左右開了十一年的甑糕在牛街清真超市開了11年的小店,專賣大鍋甑糕。
  • 鬱達夫:北平四季
    最大的原因或許是為了我那長子之骨,現在也還埋在郊外廣誼園的墳山,而幾位極要好的知己,又是在那裡同時斃命的受難者的一群。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無一不可愛的,就是大家覺得最要不得的北平的天候,和地理聯合上一起,在我也覺得是中國各大都會中所尋不出幾處來的好地。為敘述的便利起見,想分成四季來約略地說說。
  • 梁實秋:北平的零食販
    有人說北平人之所以特別饞,是由於當年的八旗子弟遊手好閒的太多,閒就要生事,在吃上打主意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各式各樣的零食小販便應運而生,自晨至夜逡巡於大街小巷之中。北平小販的吆喝聲是很特殊的。有時亦備較高級之醬菜如醬蘿蔔醬黃瓜之類,但反不如辣鹹菜之可口,午後啜三兩碗,愈吃愈辣,愈辣愈喝,愈喝愈熱,終至大汗淋漓,舌尖麻木而止。北平城裡人沒有不嗜豆汁者,但一出城則豆渣只有餵豬的份,鄉下人沒有喝豆汁的。外省人居住北平二三十年往往不能養成喝豆汁的習慣。能喝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其次是「灌腸」。後門橋頭那一家的大灌腸,是真的豬腸做的,遐邇馳名,但嫌油膩。
  • 梁實秋:北平的零食小販
    有人說北平人之所以特別饞,是由於當年的八旗子弟遊手好閒的太多,閒就要生事,在吃上打主意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各式各樣的零食小販便應運而生,自晨至夜逡巡於大街小巷之中。北平小販的吆喝聲是很特殊的。我不知道這與平劇有無關係,其抑揚頓挫,變化頗多,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臉,有的沉悶如黑頭,又有的清脆如生旦,在白晝給浩浩欲沸的市聲平添不少情趣,在夜晚又給寂靜的夜帶來一些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