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人的饞與北平的小吃

2021-02-13 皇城根兒胡同串子

北 平 的 零 食 小 販

作者:梁實秋

北平人饞。

饞,據字典說是「貪食也」,其實不只是貪食,是貪食各種美味之食。美味當前,固然饞涎欲滴,即使閒來無事,饞蟲亦在咽喉中抓撓,迫切地需要一點什麼以膏饞吻。三餐時固然希望青梁羅列,任我下箸,三餐以外的時間也一樣的想饞嚼,以鍛鍊其咀嚼筋。看鷺鷥的長頸都有一點羨慕,因為頸長可能享受更多的徐徐下咽之感,此謂之饞,饞字在外國語中無適當的字可以代替,所以講到饞,真「不足為外人道」。有人說北平人之所以特別饞,是由於當年的八旗弟子遊手好閒的太多,閒就要生事,在吃上打主意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各式各樣的零食小販便應運而生,自晨至夜逡巡於大街小巷之中。

北平小販的吆喝聲是很特殊的。

我不知道這與平劇(即京劇)有無關係,其抑揚頓挫,變化頗多,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臉,有的沉悶如黑頭,又有的清脆如生旦,在白晝給浩浩欲沸的市聲平添不少情趣,在夜晚又給寂靜的夜帶來一些悽涼。細聽小販的呼聲,則有直譬,有隱喻,有時竟像謎語一般耐人尋味。而且他們的吆喝聲,數十年如一日,不曾有過改變。我如今閉目沉思,北平零食小販的呼聲儼然在耳,一個個的如在目前。現在讓我就記憶所及,細細數說。

首先讓我提起「豆汁」。

綠豆渣發酵後煮成稀湯,是為豆汁,淡草綠色而又微黃,味酸而又帶一點黴味,稠稠的,混混的,熱熱的。佐以辣鹹菜,即棺材板(即醃大白蘿蔔)切細絲,加芹菜梗,辣椒絲或末。有時亦備較高級之醬菜如醬蘿蔔醬黃瓜之類,反而不如辣鹹菜之可口,午後啜三兩碗,愈吃愈辣,愈辣愈喝,愈喝愈熱,終至大汗淋漓,舌尖麻木而止。北平城裡人沒有不嗜豆汁者,但一出城則豆渣只有餵豬的份,鄉下人沒有喝豆汁的。外省人居住北平二三十年往往不能養成喝豆汁的習慣。能喝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

其次是「灌腸」。

後門橋頭那一家的大灌腸,是真的豬場做的,遐邇馳名,但嫌油膩。小販的灌腸雖有腸之名實則並非是腸,僅具腸形,一條條的以芡粉為主所做成的橛子,切成不規則形的小片,放在平底大油鍋上煎炸,炸得焦焦的,蘸蒜鹽汁吃。據說那油不是普通油,是從作坊裡從馬肉等熬出來的油,所以有這一種怪味。單聞那種油味,能把人噁心死,但炸出來的灌腸,噴香!

從下午起有沿街叫賣「麵筋喲」者,你喊他時須喊「賣燻魚兒的」,他來到你們門口打開他的背盒由你揀選時卻主要的是豬頭肉。除豬頭肉的臉子、只皮、口條之外還有腦子、肝、腸、苦腸、心頭、蹄筋等等,外帶著別有風味的幹硬火燒。刀口上手藝非凡,從夾板縫裡抽出一把飛薄的刀,橫著削切,把豬頭肉切得薄如紙,塞在那火燒裡食之,燻味撲鼻!這種滷味好像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煨煮燻制中有特殊的風味。離開北平便嘗不到。

薄暮後有叫賣羊頭肉者,刀板器皿刷洗得一塵不染,切羊臉子是他的拿手,切得真薄,從一隻牛角裡撒出一些特製的胡鹽,北平的羊好,有濃厚的羊味,可又沒有濃厚到膳的地步。

也有推著車子賣「燒羊脖子燒羊肉」的。燒羊肉是經過煮和炸兩道手續的,除肉之外還有肚子和滷湯。在夏天佐以黃瓜大蒜是最好的下面之物。推車賣的不及街上羊肉鋪所發售的,但慰情聊勝於無。

北平的「豆腐腦」,異於川湘的豆花,是哆裡哆嗦的軟嫩豆腐,上面澆一勺滷,再加蒜泥。

「老豆腐」另是一種東西,是把豆腐煮出了蜂窠,加芝麻醬韭菜末辣椒等佐料,熱乎乎的連吃帶喝亦頗有味。

北平人做的「燙麵餃」不算一回事,真是舉重若輕叱吒立辦,你喊三十餃子,不大的工夫就給你端上來了,一個個包得細長齊整又俊又俏。

斜尖的炸豆腐,在花椒鹽水裡煮得飽飽的,有時再羼進幾個粉絲做的炸丸子,放進一點辣椒醬,也算是一味很普通的零食。

餛飩何處無之?北平挑擔賣餛飩的卻有他的特點,餛飩本身沒有什麼異樣,由筷子頭撥一點肉餡往三角皮子上一抹就是一個餛飩,特殊的是那一鍋骨頭熬的湯別有滋味,誰家也不會把那麼多的爛骨頭煮那麼久。

一清早賣點心的很多,最普通的是燒餅油鬼。北平的燒餅主要的有四種,芝麻醬燒餅、螺絲轉、馬蹄、驢蹄,各有千秋。芝麻醬燒餅,外省仿造者都不像樣,不是太薄就是太厚,不是太大就是太小,總是不夠標準。螺絲轉兒最好是和「甜漿粥」一起用,要夾小圓圈油鬼。馬蹄兒只有薄薄的兩層皮,宜加圓飽的甜油鬼。驢蹄兒又小又厚,不要油鬼做伴。北平油鬼,不叫油條,因為根本不作長條狀,主要的只有兩種,四個圓飽聯在一起的是甜油鬼,小圓圈的油鬼是鹹的,炸得特焦,夾在燒餅裡一按咔喳一聲。離開北平的人沒有不想念那種油鬼的。外省的油條,虛泡囊腫,不夠味,要求炸焦一點也不行。

「麵茶」在別處沒見過。真正的一鍋糨糊,炒麵熬的,盛在碗裡之後,在上面用筷子蘸著芝麻醬撒滿一層,唯恐撒得太多似的。味道好嗎?至少是很怪。

賣「三角饅頭」的永遠是山東老鄉。打開蒸籠布,熱騰騰的各樣蒸食,如糖三角、混糖饅頭、豆沙包、蒸餅、紅棗蒸餅、高莊饅頭,聽你撿選。

「杏仁茶」是北平的好,因為杏仁出在北方,提味的是那少數幾顆苦杏仁。

豆類做出的吃食可多了,首先要提「豌豆糕」。小孩子一聽打鏜鑼的聲音很少有不怦然心動的。賣豌豆糕的人有一把手藝,他會把一塊豌豆泥捏成各式各樣的東西,他可以聽你的吩咐捏一把茶壺,壺蓋壺把壺嘴俱全,中間灌上黑糖水,還可以一杯一杯地往外倒。規模大一點的是荷花盆,真有花有葉,盆裡灌黑糖水。最簡單的是用模型翻制小餅,用芝麻做餡。後來還有「仿膳」的夥計出來做這一行生意,善用豌豆泥制各式各樣的點心,大八件、小八件,什麼卷酥喇嘛糕棗泥餅花糕,五顏六色,應有盡有,惟妙惟肖。

「豌豆黃」之下街賣者是粗的一種,制時未去皮,加紅棗,切成三尖形矗立在案板上。實際上比鋪子賣的較細的放在紙盒裡的那種要有味得多。

「熱芸豆」有紅白二種,普通的吃法是用一塊布擠成一個豆餅,可甜可鹹。

「爛蠶豆」是俟蠶豆發芽後加五香大料煮成,爛到一擠即出。

「鐵蠶豆」是把蠶豆炒熟,其幹硬似鐵。牙齒不牢者不敢輕試,但亦有酥皮者,較易嚼。

夏季雨後照例有小孩提著竹籃赤足淌水而高呼「幹香豌豆」,鹹滋滋的也很好吃。

「豆腐絲」,粗糙如豆腐渣,但有人拌蔥卷餅而食之。

「豆渣糕」是芸豆泥做的,作圓球形,蒸食,售者以竹筷插之,一插即是兩顆,加糖及黑糖水食之。

「甑兒糕」,是米麵填木碗中蒸之,噝噝作響。頃刻而熟。

「江米藕」是老藕孔中填糯米,煮熟切片加糖而食之。挑子周圍經常環繞著饞涎欲滴的小孩子。

北平的「酪」是一項特產,用牛奶凝凍而成,夏日用冰鎮,涼香可口,講究一點的酪在酪鋪發售,沿街販賣者亦不惡。

「白薯」(即南人所謂紅薯),有三種吃法,初秋街上喊「慄子味兒的」者是幹煮白薯,細細小小的一根根地放在車上賣。稍後喊「鍋底兒熱和」者為帶汁的煮白薯,塊頭較大,亦較甜。此外是烤白薯。

「老玉米」(即玉蜀黍)初上市時也有煮熟了在街上賣的。對於城市中人這也是一種新鮮滋味。

沿街賣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棗的,有不加棗的,擺在盤子裡齊整可愛。

北平沒有湯圓,只有「元宵」,到了元宵季節街上有叫賣煮元宵的。袁世凱稱帝時,曾一度禁稱元宵,因與「袁消」兒子音同,改稱湯圓,可嗤也。

糯米糰子加豆沙餡,名曰「艾窩」或「艾窩窩」。

黃米麵做的「切糕」,有加紅豆的,有加紅棗的,賣時切成斜塊,插以竹籤。

菱角是小的好,所以北平小販賣的是小菱角,有生有熟,用剪去刺,當中剪開。很少賣大的紅菱者。

「老雞頭」即芡實。生者為刺囊狀,內含芡實數十顆,熟者則為圓硬粒,須敲碎食其核仁。

供兒童以糖果的,從前是「打鏜鑼的」,後又有賣「梨糕」的,此外如「吹糖人的」,賣「糖雜麵的」,都經常徘徊於街頭巷尾。

「扒糕」、「涼粉」都是夏季平民食物,又酸又辣。

「驢肉」,聽起來怪駭人的,其實切成大片瘦肉,也很好吃。是否有駱駝肉馬肉混在其中,我不敢說。

擔著大銅茶壺滿街跑的是賣「茶湯」的,用開水一衝,即可調成一碗茶湯,和鋪子裡的八寶茶湯或牛髓茶固不能比,但亦頗有味。

「油炸花生仁」是用馬油炸的,特別酥脆。

北平「酸梅湯」之所以特別好,是因為使用冰糖,並加以玫瑰木樨桂花之類。信遠齋最合標準,沿街叫賣的便徒有其名了,而且加上天然冰亦頗有礙衛生。賣酸梅湯的普通兼帶「玻璃粉」及小瓶用玻璃球做蓋的汽水。「果子乾」也是重要的一項副業,用杏幹柿餅鮮藕煮成。「玫瑰棗」也很好吃。

冬天賣「糖葫蘆」,裹麥芽糖或糖稀的不太好,蘸冰糖的才好吃。各種原料皆可製糖葫蘆,唯以「山裡紅」為正宗。其他如海棠、山藥、山藥豆、杏幹、核桃、荸薺、桔子、葡萄、金桔等均佳。

北地苦寒,冬夜特別寂靜,令人難忘的是那賣「水蘿蔔的聲音,「蘿蔔——賽梨——辣了換!」那紅綠蘿蔔,多汁而甘脆,切得又好,對於北方煨在火爐旁邊的人特別有沁人心脾之效。這等蘿蔔,別處沒有。

有一種內空而癟的小花生,大概是撿選出來的不夠標準的花生,炒焦了之後,其味特香,遠在白胖的花生之上,名曰「抓空兒」,亦冬夜的一種點綴。

夜深時往往聽到沉悶而遲緩的「硬面餑餑」聲,有光頭、凸蓋、鐲子等,亦可充飢。

水果類則四季不絕的應世,諸如:三白的大西瓜、蛤蟆酥、羊角蜜、老頭兒樂、鴨兒梨、小白梨、肖梨、糖梨、爛酸梨、沙果、蘋果、虎拉車、杏、桃、李、山裡紅、柿子、黑棗、嘎嘎棗、老虎眼大酸棗、荸薺、海棠、葡萄、蓮蓬、藕、櫻桃、桑葚、檳子!……不可勝舉,都在沿門求售。


以上約略舉說,只就記憶所及,掛漏必多。而且數十年來,北平也正在變動,有些小販由式微而沒落,也有些新的應運而生,比我長一輩的人所見所聞可能比我要豐富些,比我年輕的人可能遇到一些較新鮮而失去北平特色的事物。總而言之,北平是在向新穎而庸俗方面變,在零食小販上即可窺見一斑。如今呢,胡塵漲宇,面目全非,這些小販,還能保存一二與否,恐怕在不可知之數了。但願我的回憶不是永遠地成為回憶!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梁實秋:北平人的饞與北平的小吃
    北平人饞。饞,據字典說是「貪食也」,其實不只是貪食,是貪食各種美味之食。美味當前,固然饞涎欲滴,即使閒來無事,饞蟲亦在咽喉中抓撓,迫切地需要一點什麼以膏饞吻。三餐時固然希望青梁羅列,任我下箸,三餐以外的時間也一樣的想饞嚼,以鍛鍊其咀嚼筋。看鷺鷥的長頸都有一點羨慕,因為頸長可能享受更多的徐徐下咽之感,此謂之饞,饞字在外國語中無適當的字可以代替,所以講到饞,真「不足為外人道」。有人說北平人之所以特別饞,是由於當年的八旗弟子遊手好閒的太多,閒就要生事,在吃上打主意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各式各樣的零食小販便應運而生,自晨至夜逡巡於大街小巷之中。
  • 梁實秋:北平的美食小吃
    饞,據字典說是「貪食也」,其實不只是貪食,是貪食各種美味之食。美味當前,固然饞涎欲滴,即使閒來無事,饞蟲亦在咽喉中抓撓,迫切地需要一點什麼以膏饞吻。三餐時固然希望青梁羅列,任我下箸,三餐以外的時間也一樣的想饞嚼,以鍛鍊其咀嚼筋。看鷺鷥的長頸都有一點羨慕,因為頸長可能享受更多的徐徐下咽之感,此謂之饞,饞字在外國語中無適當的字可以代替,所以講到饞,真「不足為外人道」。
  • 梁實秋:北平的零食販
    北平人饞。饞,據字典說是「貪食也」,其實不只是貪食,是貪食各種美味之食。美味當前,固然饞涎欲滴,即使閒來無事,饞蟲亦在咽喉中抓撓,迫切的需要一點什麼以膏饞吻。三餐時固然希望青粱羅列,任我下箸,三餐以外的時間也一樣的想饞嚼,以鍛鍊其咀嚼筋。
  • 梁實秋:北平的零食小販
    北平人饞。饞,據字典說是「貪食也」,其實不只是貪食,是貪食各種美味之食。美味當前,固然饞涎欲滴,即使閒來無事,饞蟲亦在咽喉中抓撓,迫切的需要一點什麼以膏饞吻。三餐時固然希望膏梁羅列,任我下箸,三餐以外的時間也一樣的想饞嚼,以鍛練其咀嚼筋。看鷺鷥的長頸都有一點羨慕,因為頸長可能享受更多的徐徐下咽之感,此之謂饞,饞字在外國語中無適當的字可以代替,所以講到饞,真「不足為外人道」。有人說北平人之所以特別饞,是由於當年的八旗子弟遊手好閒的太多,閒就要生事,在吃上打主意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各式各樣的零食小販便應運而生,自晨至夜逡巡於大街小巷之中。
  • 吃摘|唐魯孫:吃在北平之專賣小吃的小飯館
    前兩天推送完了飯莊子和飯館子,今天我們來來他第三種專賣小吃的小飯館。北平的小飯館專賣小吃,不辦酒席的小飯館跟二葷鋪:在科舉時代,每逢大比之年,赴京應科考的舉子,一般有錢的公子哥兒大半都是帶足了盤川的。南方舉子對於純粹北方口味,有很多沒出過遠門的人,一時是沒法子適應的。
  • 梁實秋:北平的零食販丨大家
    北平人饞。饞,據字典說是「貪食也」,其實不只是貪食,是貪食各種美味之食。美味當前,固然饞涎欲滴,即使閒來無事,饞蟲亦在咽喉中抓撓,迫切的需要一點什麼以膏饞吻。三餐時固然希望青粱羅列,任我下箸,三餐以外的時間也一樣的想饞嚼,以鍛鍊其咀嚼筋。看鷺鷥的長頸都有一點羨慕,因為頸長可能享受更多的徐徐下咽之感,此之謂饞,饞字在外國語中無適當的字可以代替,所以講到饞,真「不足為外人道」。
  • 鬱達夫:北平四季
    先說人的分子吧,在當時的北京——民國十一二年前後——上自軍財閥政客名優起,中經學者名人,文士美女教育家,下而至於負販拉車鋪小攤的人,都可以談談,都有一藝之長,而無憎人之貌;就是由薦頭店薦來的老媽子,除上炕者是當然以外,也總是衣冠楚楚,看起來不覺得會令人討嫌。
  • 北平胡同裡的帕梅拉
    桂濤  保羅·法蘭奇向他的英國讀者講了個民國時期的北平故事:在日軍入侵前夕的北平,英國前外交官之女、20歲的帕梅拉被人發現暴屍於狐狸塔下,「每根肋骨都被折斷,心臟被挖走」。帕梅拉之死震驚了中國,在旅居的外國人中引發恐懼與猜忌,並傳導至國際外交中。但最終因為日軍入侵不了了之,成為懸案一宗。
  • LIFE雜誌:民國故夢,北平舊影
    北平是北京的舊稱。北京最早於隋朝(公元581年—618年)稱北平。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為北京。雖然北京早在隋朝就有了北平之名,但在對大多數人來說,「北平」代表了民國,代表了風雨飄搖的年代中最後的風情雅韻,無數文人墨客的風流傳奇在這座城市裡上演。
  • 陣容亮相,開票|2020 年北平機器煎餅節
    我們為你準備了超過 50 款北平機器的、國內國外品牌的精選生啤,一次喝爽。不用擔心,每家商鋪都會把煎餅分割成小塊,沒有吞咽壓力!從 1987 年算起,「白毛煎餅王」陳秋生已經和煎餅打了三十年交道,三十年來也從未離開過友誼醫院,以前是友誼醫院附近的人來買,後來,回龍觀的、通州的、五湖四海來北京旅遊的,都來。
  • 北平,響起28響禮炮
    北平,響起28響禮炮老北平的秋天之美,在全世界都是享有盛譽的。紅色高牆的故宮在秋日明媚陽光下別具威武氣勢,香山的紅葉在秋風中飄送浪漫,古老長城蜿蜒於蔚藍天穹詩意盎然,連同天壇那中華民族神祭牌位,在秋天裡也會因為一份遼闊國土的豐收而多了一縷欣欣然的神秘。
  • 獨家:Netflix否認與姜文合作《午夜北平》
    時光網訊英國作家保羅·法蘭奇日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他的作品《午夜北平:英國外交官女兒喋血北平的夢魘》將被Netflix拍攝成劇集《午夜北平》,而姜文將出演警察署長韓世清。法蘭奇原著所講述的案件曾被姜文改編進自己的電影《邪不壓正》。
  • 回首看國劇《步步驚心》下雪的北京叫北平 你我都是劇中人
    冬日初雪陸續在各地下起,最早的地方在祖國最北側,然後由北向南飄來,不知道今冬的這場雪又從何時開始,下雪便想起流行於網絡的一句話:「一下雪,北京就變成了北平。」為什麼一下雪北京就會變成北平呢?而冬日下雪的北京多了一絲肅穆和威嚴,此次宮城外的大街上,稀疏行走的路人,道路兩旁也被白雪覆蓋……,回到現在,平日裡熟悉的故宮景點和景山公園遊人很多,樹木繁茂,熱鬧非凡,到了下雪天便把平日被人群奪取目光的紅牆黃瓦再次襯託起來,而對於感性充滿想像的人群,北平來了,北平最早追溯北平一詞,源於戰國時燕國置右北平郡。
  • 北京最大的兇宅,不是「京城81號」,而是「北平會館」
    而在傳說中的"北京四大兇宅"中最大的北平會館,也就是位於虎坊橋的湖廣會館,至今則依然神秘。電影《北平會館》所講述的,便是這座北平會館所發生的故事。北平會館,是一個建築群,總面積有四千多平,其中亭臺樓閣、假山花園樣樣齊全,更有在如今北京數一數二的舊式大戲樓,至今仍在排練和演出。
  • 北平國旅為您講述京城那些老房子最動人的故事
    文丞相祠也在此胡同中,北平國旅帶您聆聽這裡的老故事,讓您對北京多一份了解。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如您乘坐地鐵到張自忠路,從A口出,走幾步路能看到一片中西合璧的建築,大門口的石獅子威武挺拔,雕刻複雜的門墩,朱紅的大門,這裡就是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也是見證了三一八慘案的發生地,也曾經是段祺瑞執政府舊址。而再往前追溯,康熙和雍正都曾將這裡賞賜給皇子作為府邸。
  • 恐怖電影《北平會館》正在熱映 讓驚悚治癒壓力!
    由李路執導,阮景東編劇,宋海江、戈俊、李懷寧、張帆擔任出品人,宋澤平、李晨、田新華、任喜法、黃紫軒聯合製片,吳大可、朱梓瑜、劉亦彤、上淇、杜東、彭朝輝、段志峰、周嶽龍主演的大型恐怖電影《北平會館
  • 細品民國大文豪筆下最美吃貨文 他們的吃喝路線畫出北平美食地圖
    老舍的散文和小說中描寫美食的地方非常多,我感覺他似乎更偏愛北平的水果和蔬菜。他在《想北平》裡寫道:「至於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等等,大多數是直接由城外擔來而送到家門口的。雨後,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似的美麗。」
  • 廣東韓妃牟北平院長是如何入選【綠寶石榜單】的?
    2020年12月19日,新氧正式宣布了「2020年度百大名醫綠寶石醫生榜單」名單,廣東韓妃牟北平院長經過「萬裡挑醫」的選拔,榮譽上榜,實力盡顯!  廣東韓妃牟北平院長--什麼是【綠寶石醫生榜單】?  廣東韓妃牟北平院長--是如何入選【綠寶石榜單】的?  本次評選活動麼採用了非常嚴謹且嚴苛的邀請制,」入場券「一票難求。
  • 傅冬菊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怎樣的功勞?你知道嗎?
    那麼傅冬菊是如何促進北平和平解放的?她在建國後又是何命運呢? 讓我們從「北平和平解放」的歷史背景說起!,北平成為一座孤城,平津戰役勝負大局已定! 基於以上考慮,我黨決定派人做傅作義的工作,促進北平和平解放,在人選問題上,我黨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派傅冬菊同志前往,相較於其他人選,傅冬菊有一個「天然優勢」
  • 國立北平藝專之於民國雕塑的發展
    在民國雕塑教育中,特別是在1937年之前,在雕塑教育方面,無疑國立杭州藝專的重要性要大於國立北平藝專。1938年兩校合併,兩校雕塑專業隨之合併,一直延續到1945年。此後直到1949年,兩校雕塑專業發展並駕齊驅,各有側重。  本文以時間順序,對國立北平藝專雕塑專業的發展作一簡略梳理,從發展過程中選出關鍵點,以「事件發生」為基礎,引申出與「中國現代雕塑起源」相關的深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