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了生活的不確定後,轉身努力從不確定中獲益。」疫情期間,居家辦公也正是一個考驗和培養我們自律能力的絕好機會,不妨抓住時機練就保持專注、高度自律的良好習慣,儘快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抗變」能力。居家辦公:儀式感+勞逸結合最關鍵
「2億人在家開工」的詞條最近衝上了熱搜,很多人感慨:終於能體驗一把躺著賺錢的感覺了。然而,不久就開始有人哭訴:「在家辦公效率實在太低了!公司辦公是996,在家辦公是007。」
記得2月3日是第一批覆工的日子,早晨8點我準時坐到電腦桌前開始一天的工作。當時我發了一條朋友圈:「三個人在家辦公(學習),一個在監工。」4張照片分別是——陽光普照下我黃色的長條吧檯,上面有電腦和咖啡;兒子房間書桌上攤開的書和筆;書房裡是先生在電腦前工作的背影;最後一張是我家貓咪威嚴站立著,很像一個監工。
其實這也是我家的常態。從兒子小的時候,我們就建立了各自為政的模式,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門上掛出「請勿打擾」的牌子。我臥室門上的牌子還是兒子小時候幫我製作的,上面寫著:8~12點請勿打擾。因為這是我工作的黃金時段。
那麼,怎樣才能精神飽滿、按質按量地保證在家辦公的時間和效率?我想至少需要兩個方面的「硬體」支持。
環境布置:增加儀式感,營造工作氛圍
我們習慣性把家當成一個娛樂、休息的地方,如果不是長期在家工作,一時間你很可能找不出一個合適辦公的地點。此時,設置一個特定空間,製造相應的儀式感,就特別重要。
如果家裡有書房當然很好,房門一關就可以了。如果沒有,可以考慮設置一個工作專區,並布置好相應的工作環境。最主要是告訴自己和家人:這是我的工作之地,請勿打擾。
比如我就有兩處工作專屬之地。4月~10月開窗季,我會在主臥的書桌前開始每天工作,抬眼就能看到陽臺上鮮花綻放。11月~次年3月關窗季,我會搬到客廳與陽臺接壤的吧檯桌上,清晨我面南而坐,迎著朝陽開始一天工作;等到10點左右太陽高照,我就反過身,背對太陽而坐,這樣既可曬背又不耽誤工作,感覺動力更足了。
咖啡也是我一天工作的標配,還有就是背景音樂,我常年聽一首純音樂《在寂靜中》,只要這首曲子響起,就意味著我要開工了。
其實有時小小的設計,就會讓你有了安心工作的地點。一旦進入這個小區域,自然而然就進入了「工作狀態」。前幾天女友M說這些日子在家辦公的體會:「早起化個妝,走到書房坐下,感覺自己狀態非凡,比去辦公室還帶勁」。」還有一個女友每天早晨會做一組晨練瑜伽,作為開工儀式。
切忌在「辦公區」吃零食、刷手機、玩遊戲。而桌上放一小瓶花、一隻風景小檯曆,或者任何對於你而言「賞心悅目」的擺設。此外,把專業書籍、工具書等擺放在合適地方,也能提高效率,以防時不時需要找東西而「打斷」思路。
美的環境產生的愉悅感、幸福感,能讓人不自覺地想在這個工作區裡多待一會兒。哪怕工作不太順,看看這些小擺設也覺得多少被安慰了,能減低一些浮躁和戾氣。
其實所有的環境布置,都是在彰顯一種心理暗示:一切就緒,可以開工了。而一旦習慣養成,你就能安心享受居家辦公模式的便利和高效。
時間管理:學會給工作和休息打幾個隔斷
在家工作,不用打卡、沒人「監督」,實現了時間自由,那該如何一直保有積極飽滿的工作狀態及高效率呢?勞逸結合最為關鍵。
我個人的習慣是8點~12點這段最好的時間用來做主要工作,這個時段嚴禁看微信;完成上午工作後,我一般喜歡12點關電腦,不管天氣如何衝下樓,邊聽北京音樂臺的節目,邊散步或跑步;1點回家,午休半個小時;2點開始下午工作;下午4點,開始40分鐘的瑜伽練習;5點進廚房,為家人準備晚餐。這幾個隔斷式的轉換,讓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狀態都能保持良好。
工作、休息要合理轉換頻道,這樣可讓我們從高腦力勞動中抽身出來,回到生活中放鬆充電。而午睡時間再短,都可以成為下午工作的加油站,使你事半功倍。下午可以安排一些不需要強腦力的工作或是事務性工作,比如留出幾個「集中溝通」時段,查看電郵、聽留言、給同事回微信、回電等。
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有一句話:「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了生活的不確定後,轉身努力從不確定中獲益。」也就是說,反脆弱就是學會從傷害中成長,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有序地活著。疫情期間,居家辦公也正是一個考驗和培養我們自律能力的絕好機會,不妨抓住時機練就保持專注、高度自律的良好習慣,儘快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抗變」能力。(記者 胡楊)
沒人監督,不苟且更自律
「疫情期間不出門,出門只出臥室門」「宅小家,為大家」,因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為了減少交叉感染,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全民居家辦公模式也隨之開啟。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春節企業復工情況調研報告顯示》,有17.8%的企業都採取在家辦公的工作方式;而「2億人在家開工」的詞條,近日也衝上了熱搜。
在家辦公意味著不用早起,不用擠早晚高峰的公共運輸,不用打卡,沒人監督,終於有了極大自由,實在太爽了!但是嘗試了幾天之後,很多人都後悔了:「我早上起不來,一賴床就毀了一整天」「孩子一會兒來找吃的,一會兒來纏著我玩」「我不時拿起手機刷朋友圈看微博,經常到了晚上12點工作都還沒完成」……照理說在家辦公省去了通勤等各種麻煩,工作起來應該更輕鬆,為什麼還會出現抱怨或加班的情況,很顯然是:自由散漫,效率太低。
在家工作,如何才能保有飽滿的工作狀態及高效率呢?請記住,居家辦公也是「上班」,也應遵守以下工作紀律:創造儀式感,而不是舒適感;換掉睡衣,準時上班;劃分空間,選好區域;勞逸結合,規律作息;定期開會,加強溝通;拆解任務,制定計劃……
在家辦公,沒人看著,有些人就開始馬虎苟且,敷衍了事。在別人不那麼認真、覺得沒必要的地方,你多努力一點點、前進一點點,就能獲得比他們多一點點的成績,這就是「苟且紅利」。松下幸之助曾說:「登峰造極的成就源於自律」。疫情期間,居家辦公正是一個考驗和培養我們自律能力和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絕好機會,沒人督促在家也能高效完成工作的你,最終必會收穫豐厚的「苟且紅利」,別人的苟且,往往成就了你的努力!
疫情之下,讓我們不倦怠,不苟且,嚴格自律,努力向前。正如德國作家歌德所說「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期;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地辦事。」(項丹平)
讓孩子也過把「工作癮」
大人在家辦公,家裡有一個精力充沛的孩子該怎麼辦?下面就給在家又辦公又帶娃的媽媽們支幾招,讓大家可以高效率工作、高質量陪娃。
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表。讓孩子明確爸爸媽媽上班的時間。也可以適當和孩子聊一聊自己的工作,讓孩子對父母的工作狀態有心理預期。
給孩子劃出一個活動空間。你有專屬工作空間,孩子也應該有自己的活動空間。
給孩子設置「崗位」,完成簡單小任務。比如提醒媽媽休息等,並給孩子的「工作」相應的獎勵。
約定好陪孩子玩耍的時間。應設置鬧鐘,按時執行。
幫助孩子模擬「上班」。趁著這次在家辦公的機會,你可以給孩子做一次職業啟蒙,讓小朋友也過一把「工作癮」,還能全面調動他們的感官,在遊戲中學到知識。(楊陽)
責任編輯: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