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濃鬱的酥香,內裡暗暗裹挾著清新的果香,既不會魯莽地撲面而來,也不需讓你嗅著鼻子細細搜尋,只要你站在那,它就會輕輕地跳進你的鼻腔,鳳梨酥的香不熱烈,不矯情,是能悄然環繞周身卻讓人只覺舒服的糕點香。
表皮酥軟,卻不靠近脆的領域,入口隨即化掉,內餡酸甜,酸味略濃一層,甜味隱隱克制,兩者搭配得恰到好處。入口至半,微鹹的鴨蛋黃開始出來「攪局」,咬嚼起來,口感香滑綿密且沙軟。萬寧這一家的鳳梨酥,一不小心就能讓幸福感指數飆升得有點失控。
鳳梨酥是臺灣著名的點心,因為菠蘿的臺語諧音為「旺來」,帶有吉利興旺之意,取其內涵,鳳梨酥被人認為是一種寓有美意的糕點,常被當做逢年過節時的贈禮或伴手禮。2003年去到臺灣的符會珍,最初做的是菠蘿酵素,又因為自家有種植,她一直很喜歡菠蘿這種味美又有營養價值的水果。那時,她還沒有想到會把鳳梨酥帶回萬寧。與菠蘿的緣分,讓小記覺得還真有點奇妙。
去到臺灣後,她總尋思著把臺灣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帶回萬寧來,日常生活裡總會多處留意,尤其是食物方面。在臺灣的日子,符會珍平常總會到處挖掘各種糕點,最讓她喜歡的便是鳳梨酥。在結合自家種植菠蘿的實際條件上,她仔細考慮後,決定帶著做鳳梨酥的手藝,回家鄉發展。目前,在海南還沒有一家專門做鳳梨酥的店鋪,即使是內地,製作鳳梨酥的商家也很少,她感覺到這可口的小糕點在當地會有比較可觀的市場。在朋友和老師的幫助下,符會珍也做了多次的嘗試後,最終選擇了口感最獨特的鳳梨酥製作配方。
2017年,她帶著配方回了家鄉,開始籌備在萬寧的發展。她想著,萬寧本地種植的菠蘿品種與臺灣的菠蘿品種口味差別極大,用本地菠蘿制餡做出的鳳梨酥一定是與臺灣不一樣的,萬寧也可以有自己獨具特色的鳳梨酥。她決定,慢慢的,要一步一步打造出一個屬於本地的鳳梨酥品牌。
鳳梨酥一般都不會當天製作,因為光是內陷的熬煮就要8個小時,所以都是在提前一天的晚上做好餡料。符會珍家的內陷原料選用的菠蘿都是來自有「菠蘿之鄉」之稱的萬寧龍滾,龍滾菠蘿酸甜多汁,果肉有韌勁,多吃兩塊就被「吃嘴」得不行了,如此美味自是熬煮鳳梨餡的絕佳選擇。符會珍挑選好自家種植的新鮮的大菠蘿之後,削皮、去芯,再用白糖抹上靜置一定的時間後,將菠蘿放入鍋裡,用適當的火候慢慢熬煮。只用菠蘿,連水都不加,這樣熬煮出來的鳳梨餡,甜香濃鬱。
精緻的糕點的製作訣竅無非兩點:原料要純天然、製作要純手工,沒有添加劑,沒有大機器批量生產,糕點在糕點師的手裡多出了一份細膩。在考慮外皮色澤多樣的前提下,結合內陷與外皮的搭配效果,符會珍製作出了6種口味的鳳梨酥。原味、抹茶、竹炭、水果、紫薯和蛋黃六味,各有特色。其中小記最喜歡的,就是蛋黃鳳梨酥,也叫鳳黃酥。酸酸甜甜的鳳梨餡,碰上有名的後安鹹鴨蛋,蛋黃顏色均勻,深黃的蛋心裡輕微泛點紅,表面有一層薄薄的油亮,光是看著,嘴巴就忍不住要咂動。鳳黃酥送到口邊,舌尖上的味蕾仿佛都要酥開花來了,再慢慢送入口中,酥皮順著舌尖破散,內陷融開,甚是美味。其他口味,也自有妙處,欲知多妙,還請客官您自己品嘗嘞。
符會珍一個人,每天在糕點間裡,慢慢地製作著獨具萬寧風味的鳳梨酥,因精力有限,制出的糕點數量也不多。對她來說,用機器來做大量的生產對糕點的味道是有所影響的,純手工雖然耗時較長,但卻代表了一種對糕點的尊重,這也是糕點口感和質量的一張最重要的名片。
這讓人不由得會想到「匠人精神」這一有溫度的名詞,為了得到最好的成果,我們願意做極致的堅守,機器冰冷堅硬,始終不如雙手輕暖柔和。萬寧的鳳梨酥,就像熱誠而明朗的萬寧人一樣,有著自己獨一份的魅力之道。也正如符會珍給她的小店區的名:喜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