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吃點心,剛好家裡買菠蘿的時候買了一個鳳梨,想嘗嘗有什麼區別。其實鳳梨和菠蘿都是菠蘿,只不過是同樣物種中的不同品種而已,就像富士蘋果和其他蘋果的區別一樣。這不,菠蘿吃完了,鳳梨眼看著就要壞了,還是做點心吃吧。所以今天小編來做鳳梨酥,大家一起來試試吧。
首先我們準備一個鳳梨,切掉頭和屁股,把鳳梨切成四瓣,再把皮切下來。大家也可以直接在超市讓工作人員幫忙削了皮,只不過這樣一定要儘快吃完不能存放太久。鳳梨表皮比較光滑不扎手,而且沒有內刺。只需要切掉外皮就可以得到完整的果肉。
把鳳梨果肉切成小丁,切碎一些,但是不要為了省事放破壁機裡打成泥,這樣影響口感。切好的鳳梨放進鍋裡,加100克冰糖和100克麥芽糖,或者直接用200克冰糖也可以。大火炒鳳梨果肉,使其水分快速蒸發。等到鳳梨汁水明顯變少時轉小火繼續翻炒,炒至鳳梨果肉變得粘軟。我們的鳳梨餡兒就準備好了。
準備100克黃油,用打蛋器打發至蓬鬆發白,呈羽毛狀時加30克白糖繼續打發。打發後加入3個蛋黃,繼續打發至體積三倍大,這樣成品的口感更加疏鬆。
在打發好的黃油中過篩加入150克低筋麵粉,20克奶粉後再加入1克鹽,翻拌均勻。不要攪拌麵粉防止成團的時候形成麵筋,這樣會使成品不夠疏鬆。成團後密封冷藏,餳面20分鐘。
麵團餳好後,把熬製好的鳳梨餡兒取出。用手捏一小團鳳梨餡兒出來,捏成小圓球。捏一團麵團,搓成面劑後把它按扁擀成圓餅,在面劑裡放進剛團好的鳳梨餡兒,收攏麵皮,收口捏緊。放進模具裡壓成方形。同樣的方法把生的鳳梨酥做好準備烤制。
烤箱上下火175度提前預熱10分鐘後放入鳳梨酥,175度烤制18分鐘。具體烤制時間根據我們的鳳梨酥烤製程度決定。沒有烤箱的總電餅鐺來回翻面烤制也可以。烤好後晾涼脫模,我們的鳳梨酥就做好了。
說起鳳梨酥的由來,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相傳三國時期,劉備用喜餅迎娶孫權的妹妹,而這喜餅中就有用鳳梨作餡製成的大餅,這便是最早的鳳梨酥了。
閩南語中,稱鳳梨為「旺來」,寓意多子多孫。鳳梨酥不僅是一道點心,在臺灣更是祭神貢品,婚喪嫁娶禮儀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鳳梨酥帶著甜蜜的味道穿插在臺灣人人生中每一個重要時刻。
早期的鳳梨酥因為太大塊,普通百姓消費不起。近代有位臺中的糕點師傅製作「龍鳳餅」挑著擔子販賣。「龍鳳餅」其實是兩種餅,「龍餅」中為肉餡,「鳳餅」中也是菠蘿餡。「龍鳳餅」因為其美好寓意,成為了婚禮中不可缺少的糕點。後來經過改良,鳳餅縮小至如今鳳梨酥的大小,也就傳承了下來。
大多數鳳梨酥中並不一定完全是鳳梨作內陷。有時候為了口感更加,會在餡兒裡添加冬瓜。如今除了菠蘿作餡,五穀雜糧、松子、蛋黃、慄子也可以製成鳳梨酥,豐富了口味。餅皮也加入了燕麥等食材,口感更加獨特。現在甚至還發明了香瓜酥、酸梅酥等,種類更加豐富。如今,鳳梨酥作為臺灣特產已經成為了臺灣最熱門的伴手禮。
最後小編要提醒大家,炒制鳳梨餡兒時最好把所有鳳梨汁都倒進鍋裡,這樣不僅可以讓鳳梨酥的味道更濃,還可以防止把鳳梨餡兒炒糊。簡單美味的鳳梨酥,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