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精深|朱曉剛·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工作坊

2020-12-07 瀚思心理

戳藍字關注我們,風裡雨裡,伴你成長

認識自體心理學

自體心理學是站在對人類充滿同情的人文立場來理解人性的。

它的共情、自體客體、主體間性、修復等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自體心理學認為:

人性中的自戀需要是人類的本性,

是一種自我珍惜的主要感受,

它與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理論密切相關,

其發展正引領著當代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的方向

再來看看朱曉剛老師

對於自體心理學的講解:

自體心理學與經典精神分析學派對同一心理問題、症狀的解釋完全不一樣,也造成了臨床上的治療方法、過程大有不同。

造成這樣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各派對症狀形成的病因學觀點不同。

簡言之,自體心理學認為:因為早年感受到自體客體體驗環境的缺乏而形成了適應於此的自體保護機制(類似防禦機制的概念),但這種機制卻反而成為了之後自體進一步發展和實現的障礙。

即:防禦機制(在自體心理理論裡稱為補償結構)成為各種心理症狀形成的原因。

這與經典觀點形成鮮明對比,後者認為精神病理問題是內心衝突的結果。

自體心理學認為心理問題主要來自於童年期在與依戀對象的關係中,自體客體的需求受挫或缺乏滿足所致。

兒童持續缺乏照料者的自體客體體驗,造成自體發展受阻和扭曲。

最關鍵的致病原因是對關係的基本需要(自體客體需要)的受挫程度,以及為了應對這個自體-客體體驗不足而形成的自體保護性措施。

讓我們將這個過程說得更具體一點:當兒童對自體-客體回應的需要反覆受阻,孩子就可能否認或分裂這個受挫的自體客體需要。

這就導致此人通常不會覺察到他有這個強烈的需要,也不知道這個需要在潛意識水平上成為他觀察、體驗和解釋自己的觀察、體驗的組織原則(就象觀察世界和自己的底色濾鏡)。

這種有問題的組織原則在潛意識水平上自動運作,形成個體的各種心理症狀和人際關係問題。

治療師在治療中面臨的挑戰是識別這個受挫的自體客體需要(三極自體需要中的一個或多個),並且要高度敏感地覺察:自己可能在諮訪關係中與來訪者共同構建、重複一個失敗回應的自體客體環境。

看懂了?沒看懂?不要緊,來朱曉剛老師的課堂上聽自體工作坊的理論詳講+案例解析呀!!!

課程大綱

一.自戀:從弗洛伊德到科胡特

二.自體、自體客體與自體客體需要

三.論共情性內省、破裂與修復

四.自體心理學的正常發展觀

五.自體心理學的異常病理觀

六.治療:移情、阻抗與解析

授課講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德精神分析連續培訓項日第6期初級組、第8期高級組學員。

畢業於復旦大學,師從著名精神分析大師李鳴博士,並在李鳴博士指導下,翻譯關國著名精神分析大師GRENSON的精典蓄作(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

師從著名精神分析大師李鳴博士,翻譯精神分析經典著作《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

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多年,長期接受國內精神分析大師的案例督導與培訓,同時接受法國第七大學精神分析流派L eydenbach老師的團體督導。

擅長領域:情感、婚姻家庭、人際關係。主要工作取向:精神分析、精神動力療法,提倡「內省/心智化」能力的建設與提升,堅持把最終心理問題的解釋和解決權力交給來訪者的理念。

個案累計1500+小時,精神分析課程1000+小時,個案督導訓練500+小時

課程收費

課程原價:1980元/人

(諮詢客服有驚喜啊~~~)

時間:10月17-18日

如需諮詢:

老學員請聯繫熟悉的瀚思老師~

新學員請掃碼添加福利君喲~

我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自體心理學臨床上的考慮
    另一個相關的現象可在後設心理學的觀點並非完全缺乏,只是不完全了解的領域裡被觀察到。在此,分析師傾向於補述他們的詮釋,並以啟發性的壓力去重構,而相比於對後設心理學的觀點理解完全的情況下,此時治療師人格的比重變得更加重要。有些分析師據說對自戀人格障礙的分析特別有天分,而且關於他們的治療活動的奇聞軼事在分析領域裡廣為人知。
  • 心理學:精神分析療法
    在心理學流派中,精神分析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對整個20世紀西方文化都有劃時代的意義。當然,精神分析也是一個十分具有魅力與張力的心理學技術。它會為你打開一扇精彩的大門,領略到有關人性的精彩或奇異的風景。說到精神分析,不得不說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 推薦書單(2016版)
    無奈現實骨感、殘酷,讓已準備好「接客」的我苦等而不得,於是整理了自己看過或者收藏的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書單,與剛入行的同行們共勉。兩年時間過去了,隨著對於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繼續學習,臨床實踐的逐步積累,自我分析的進一步深入,對於一些書目體系也有了新的認識。與此同時,兩年間相當規模的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書目被翻譯成中文並上市,這份「推薦書單」也該是時候升級了。
  • 精神分析之自我心理學的創立與發展
    對自我的重視從此產生,在精神分析發展後期特別重視,以至於提出了很多跟自我相關的理論。自我部分重點研究的是防禦機制,弗洛伊德提出了十幾種防禦機制,後來他女兒安娜補充了幾種。其實真正地把自我重視起來並發展成自我心理學的,不是弗洛伊德,而是哈特曼。哈特曼在弗洛伊德去世那年,也就是1939年,出版了《自我心理學與適應問題》,標誌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學流派正式誕生。
  • 自我心理學① 精神分析的分裂
    精神分析發展的歷史,也是其學派分裂的歷史。從最先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分道揚鑣,到蘭克被開除,再到阿德勒、榮格相繼反叛,古典精神分析好不容易在硝煙瀰漫中結束。此後,精神分析又主要沿著兩條線索開始分裂,一條是以安娜、哈特曼、艾裡克森等為代表的自我心理學派,另一條是以霍妮、弗洛姆等為代表的社會文化學派。
  • 心理學學科人物介紹:精神分析派開山祖師 弗洛伊德
    奧地利維也納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創立了精神分析學派,它的理論基礎主要來源於治療精神病的臨床實踐經驗。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其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弗洛伊德在用催眠方法治療病人時發現,在催眠的狀態下,病人的想法與現實的大不一樣,而且常常有悖於高尚的倫理道德。
  • 書單| 精神分析動力學Ⅰ:基礎入門的理論及實踐
    本書不但對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社工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必讀之作,還能為已經在從事臨床工作的人士提供思考個案概念化過程的全新視角。作為數十個美國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科醫學培訓項目的指定用書,這本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的教材以其在「實用主義」和「循證實踐」方面的優勢和特點贏得了無數的好評和矚目的銷量,為精神分析思想的傳承和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 ...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2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C2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榮格對人類的前途並不悲觀,他相信人是成長的,相信人類能夠把握自己,朝向平衡、完整的方向發展,最終達到和諧、寧靜的心理狀態,尋找到生命的意義,因此他對人性持樂觀的態度。
  • 陽春好課 | 「看見,即是療愈」——意象對話內在整合工作坊
    幾乎所有的痛苦均源於看不到真相,我們學習心理學,就是為了幫助自己穿透混沌,看到本質。心理學中,有些療法的「看見」靠談話,有些療法的「看見」靠投射,而有一種療法的「看見」靠的是夢境。意象對話作為一種「看見」的技術,是陪伴無數人成長的靈魂擺渡人。為了更好地傳播美好,給學員提供自我探索與成長的機會,犀源文化邀請到了朱建軍老師嫡傳弟子唐義誠老師,十年磨一劍,強勢推出2021年的最新精品線下大課——意象對話內在整合工作坊。意象對話由我國心理學家朱建軍先生創立,是中國人自己的心理學。
  • 榮格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代表人物,生於瑞士凱斯威爾(Kesswil)。1907年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正式在維也納見面,交談長達13小時,此後開始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曾被弗洛伊德任命為第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國際心理治療協會主席,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他更強調人的精神的崇高抱負,反對弗洛伊德的自然主義傾向,而且弗洛伊德如父親般的權威也讓榮格無法忍受,最後終於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1961年6月6日逝於瑞士,享年86歲。
  • 性癖症的精神動力學理解
    按照古典論述,閹割焦慮是造成一般生殖器交媾達不到性高潮的主要原因,因此,性倒錯的功能是為了否認閹割(因為絕大部分性癖症的患者是男性,此處的論述假定是男性)。新近的精神分析研究者已獲致結論,單是驅力理論,尚不足以解釋絕大部分在臨床上所見的性倒錯幻想及行為,而且,在全盤理解性癖症時,性倒錯當中的關係層面,佔有關鍵性的角色。性倒錯行為可以是一種逃脫,以逃離與客體的關聯。
  • 吳偉朱曉剛誰更強?賈尼松來了他可放心了!剛腰:好在剩幾個老將
    吳偉和朱曉剛誰更強?雖然趙旭日年齡已大,但他的能力、經驗和場上作用在大連人陣中很明顯,並非崔明安和吳偉可比。吳偉在西班牙拉練期間,曾被貝尼特斯在私下稱讚為「未來十年中國最好的中場」,一度令球迷欣喜。但如今看來,貝帥的讚譽言過其實。也有球迷認為,他不一定比得上頭腦冷靜時的朱曉剛。當然,吳偉還有上升空間。
  • 揭秘MPD技術管理者工作坊成都站全日程
    MPD工作坊關注前沿技術發展趨勢,致力於為技術管理者提供可參考且落地的案例。12月19-20日,第48屆MPD技術管理者工作坊將落地成都,本屆工作坊邀請到了16位一線國內外技術大咖圍繞產品、團隊、架構、測試/運維四個方向,通過分享構建思想的平臺,刷新技術管理者職業關鍵技能和學習路徑。
  • 印度阿育吠陀按摩系列工作坊
    在阿育吠陀醫學的觀點中,生命由身體、感覺、精神和靈魂構成。人有三種體液(氣、膽汁粘液),七種基本組織(血液、原生質、肌肉、脂肪、骨、骨髓和靜夜)以及身體產生的廢棄物。作為一個外科醫生,她很容易的理解到這套技術能為身體和心靈帶來多少支持和療愈。發願此生,以最純粹的方式來傳播這種美麗的智能。並創造發明阿育吠陀胸部按摩。這套技術是「醫學與修心」的結合,融匯了按摩技術、瑜伽術、心靈覺醒及現代醫學的內容。
  • 基於精神分析視角反思自我虛幻性
    自我作為心理學研究中的熱門話題,長久以來備受研究者關注。從行為實驗到腦電以及磁共振等腦成像技術,當代心理學研究者利用不同的方法來研究這一歷史悠久的概念。然而,這種自然科學化了的心理學研究,無論其設計如何精妙,統計分析手段多麼高超,總是缺乏對其研究概念清晰而完整的描述。因此,反思「自我」這一概念的使命只能希冀藉助主流心理學以外的心理學立場來完成。自誕生起便作為一種非主流心理學取向的精神分析,對於「自我」這一概念向來不乏獨特而深刻的理解。
  • 精神分析的前世今生
    心理君說 心理學發展史上,弗洛伊德和榮格的名字如雷貫耳,他們之間那些交織錯落的故事,也被後人津津樂道。 今年7月26日,是榮格誕辰145周年,如果你對這段往事好奇...如果你對「精神分析」有一卡車問題...
  • 心理學考研必學課+270份心理測量表
    德國的精神分析治療觀感11.  短程精神分析治療抑鬱症12.  發現精神分析:今天的弗洛伊德13.  佛學唯識論與精神分析學14.  弗氏經典精神分析和榮格分析心理學療法原則比較15.  經典案例分析16.  精神分析的過程17.  精神分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18.
  • 筆跡分析――圖畫心理學
    圖畫心理學經常通過讓受測者畫一個家庭、畫樹、屋樹人、自由繪畫等方式,來考察繪畫者的人際關係、心理狀態/性格特徵等。我們都知道,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在此不用多言,具體可以參見《漢字心理學》《漢字體態論》等著作),圖畫心理學的三個基本理論基本能適用於漢字,本文主要是借鑑圖畫心理學的分析層次來進行筆跡分析。
  • 大蒜功能成分精深加工系列產品
    成果簡介01大蒜功能成分精深加工系列產品,以大蒜為原料,採用綠色高效梯次製備技術,生產大蒜精深加工系列產品,包括:1)大蒜油,採用常溫物理加工提取而來,並可與物理-化學交聯技術聯用,實現不同成分單體的定向分離收集,可根據營養功能需要生產特定組成的大蒜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