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度正常體溫成為歷史,人類體溫出現下降,這意味著什麼?
自從體溫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之後,37度在200多年的時間當中,都是人類的正常體溫,但是近些年來,人類的正常標準體溫卻發生了改變,變成了如今的36.7度,要知道,我們人類本身是恆溫動物,所以不管是體溫上升還是下降,對於人體來說,都會有很大的影響,而在過去的200多年當中,人類的體溫在持續的下降,身體的免疫功能也在下降。
恆溫是我們人類上百萬年進化的一個機制,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新陳代謝、血液循環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對體溫有一定的調節能力,能夠將人類的體溫恆定在一個溫度當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是恆溫動物的原因,而且這種調節的機制,不可能一瞬間形成,是通過上百萬年進化的結果。
早短短的200年的時間當中,根本就不可能在自然演化上面,去改變人類體溫的變化,在這200多年當中,也是人類文明飛速發展的200年,人類的生活方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最為重要的是,人類的平均壽命得到了很大的延長,但是體溫卻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這也就意味著人體的免疫系統的能力,在不斷的下降。
而原本的37度正常體溫,也是人類經過上百萬年鬥爭的結果,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醫療水平極其低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人類一旦生病受傷,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免疫系統去進行調節,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人類便將體溫恆定在了37度,因為這個溫度,剛好可以殺死自然界當中,大部分的病毒,人類就能夠延續下去。
但是為什麼隨著人類醫療水平的提升,人類的體溫反而下降了呢?免疫系統功能也在變差,這到底是為什麼?因為這顯然不是自然進化的結果,數百年的時間,對於一個物種的演化來說,太過短暫了。
那就只能說明,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改變了自己的體溫,在遠古時期,人類只能通過狩獵獲取食物,在古代,人類也只能通過勞作耕種,獲取所需,在這個過程當中,人類整體上,是處於一個勞動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之下,人類整體的身體機能,基本上不會發生很大程度的改變,也就比如說新陳代謝、血液循環等等,都不會有很大的改變。
也正是因為如此,人類的體溫才會長時間的保持在37度,因為人體的內部結構沒有發生任何的改變,體溫這種外在體現,自然也就不會發生改變了。
但是恰恰是這200多年的時間,人類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生產力得到了質的飛躍,人類社會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對於人類來說,基本上不需要再進行很費力的勞作,就能夠獲得比較豐富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人體內部發生了改變,因為長時間的不勞動,血液循環、新陳代謝都在降低速度,體溫自然就會會下降。
當然,這本不是根本的原因,最為根本的還是醫療水平的提升,說得準確一點,就是抗生素的大規模使用,在缺乏抗生素的古代,想要治療疾病,往往是非常困難的,在那個時候,人類的死亡率極高,平均壽命也比較低,所以在面對疾病的時候,只能依靠自己的免疫系統,而體溫就是免疫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體溫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但是到了現代之後,抗生素藥物的發明,使得醫療的方式更加簡便,而治癒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對於人類來說,一般的疾病,往往只需要吃一點點抗生素藥物,就可以治癒了,但是這會增加對於藥物的依賴性,從而削弱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這對於人類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夠治癒人類的疾病,增加人類的平均壽命。
但是另外一方面,卻很大程度的降低了人類的免疫系統功能,也正是因為如此,人類的體溫才出現了下降,那麼這對於人類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最終的結果,我們無法猜測,但是可以知道的是,人類的醫療水平,會持續提高,而人類的平均壽命也會如此,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人類的體溫,也有可能持續下降,甚至下降到一個我們無法想像的地步,體溫對於人類的作用,或許正在慢慢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