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正常體溫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越來越低,意味著什麼?

2021-02-08 健康小鬧鐘

對人類體溫,最深刻的印象就是——37度是正常的。但如今因為疫情,每天測體溫時發現基本在36度多,為什麼人類體溫會下降?體溫下降是好還是壞?

恆定體溫37度是怎麼來的?

相對於鱷魚、蛇這類不能調節體溫的動物,人類是恆溫動物。而人類無論生活在地球上的哪個角落,是冰天雪地的北冰洋還是赤日炎炎的新加坡,人的體溫基本上都維持在37度左右。體溫的穩定,是人類幾百萬年來進化的自然結果。不過一直到近代社會,人類的醫學研究才進一步發現並了解了這種規律。

那是在1851年的時候,德國的內科醫生卡爾·翁德裡希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此前,他對25000人的體溫,進行了數百萬次的測量,然後根據大量的體溫數據,設定了37度的這個體溫標準。

人類的體溫每10年下降0.03度!為什麼體溫會下降?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從2000年起就開始測量記錄人的體溫,並且和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士兵的體溫記錄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現代的男性比19世紀的男性體溫下降了0.58度,而女性的體溫則下降了0.32度,數據推算顯示,人類的體溫每10年下降0.03度。

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會持續下降,科學界目前雖然沒有確切的結論,但是國內外的很多專家都認為,近代社會以來,人類社會文明和結構的重大改變,影響了人自身的體溫。

一百多年前甚至更早的古代,人類要想獲得更好的食物和生活,則需要進行大量的體力勞動,而身體高強度的勞動,進一步會使得體溫高,從而又使得新陳代謝加快,而反過來就又需要吃更多的食物維持體溫。因此在工業文明之前的人類,由於體力活動的原因使得新陳代謝快,所以體溫相對較高。

而現代社會的人類,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吃到各種豐富的食物,體力活動下降,人體的代謝也就放緩了,進一步的體溫也就維持在了一個相對較低的區間。


同時,過去時候人類技術不發達,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而這些疾病會引起身體炎症反應,而炎症反應又產生蛋白質和細胞因子,促使新陳代謝加快,然後體溫升高。而現代社會呢,醫療科技的發達,降低了大多數人的生病的頻率,身體健康沒有什麼大的反應,代謝自然就在低位運行了。

體溫下降,是好事還是壞事?

人類的進化是肉眼不可見的,因為這個過程非常緩慢,所以人類整體體溫的下降,就是一種大的趨勢。但是對每一個個體來說,體溫的高低還是會影響當下的身體。臨床上發現,在正常的體溫範圍內,體溫相對較高的人,免疫力也相對較強。民間不是有一種說法嗎,大小夥子在冰上睡一晚都沒事,體內有火啊,而老人要是在冰上呆一晚,十有八九就死了,身體扛不住。

體溫越高,人體內免疫細胞的活力也就越強,這樣就能很好的阻擋各種病原體或者致病因子的入侵。而體溫相對較低的人,代謝降低,免疫細胞處於一個低位運行的狀態,預警能力降低,身體自然就容易受到侵犯。

體溫我們無法主觀調節,但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也並非只有一這一個。營養專家表示,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可以提高免疫力。生活中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有:大豆、奶類、蛋類。

一兩個燒一鍋水煮蛋,既費水又費時,煮蛋器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這個煮蛋器非常小巧,廚房、辦公室都可以放,隨吃隨煮。

關於人體體溫的四個秘密

人的平均體溫是恆定的,但每天的實際體溫都有波動。早上的體溫一般為36.4,而晚上的體溫就是36.9,健康的情況下,一天內體溫的波動不會超過1度。人體的新陳代謝代謝活動它是動態的,晚上處於睡眠階段,所以早晨剛起來體溫還是比較低的。隨著一天的活動,體溫會逐漸上升。

體溫除了波動之外,老年人的體溫如果經常低於36.2度的話,血流的流速會減慢,這就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風和梗塞的風險。所以,老年人應該適當做一些運動,使新陳代謝加快,血流的流速也就快了。

此外,體溫升高,就意味著身體在消耗。義大利和美國的聯合研究發現,肥胖和體溫低有明顯的相關性。由於肥胖人群把能量轉化成熱量的能力差,這就導致每年可以增加4斤的體重。而體溫升高的話,說明人體內在進行大量的熱量消耗,身體自然就不會胖了。所以啊,那些久坐族們必須得運動了,只有動起來,消耗量才會加大。

但是在睡眠的時候,體溫如果降低的話,睡眠質量就會好一些。畢竟體溫低了,身體內新陳代謝和血流的活躍度也就低了,人自然睡得香。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體溫下降0.5度,睡眠質量就會噌噌往上升。所以,那些失眠的人最好控制好室內的溫度,不能高也不能太低,這樣不影響人體體溫的正常變化,那麼就能更好的促進睡眠了。

喝酸棗仁養生茶也可以達到助眠的效果。酸棗仁——被中醫稱為「東方睡果」,中醫認為它有補肝寧心,斂汗生津的作用,在安神、失眠方面效果顯著。

如果嫌自己配酸棗仁茶太麻煩的話,可以直接買茶包,一次一包,方便有效。

體溫是人體活力的最重要的體現,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將體溫控制在合適的區間,身體才會健康。若是出現長期體溫較低的情況,最好是諮詢一下醫生,以免身體出現不適。

想了解更多更養生之道嗎?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養身常識每日推送」


相關焦點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只要是進入大型封閉的公共場所,都會有工作人員拿著測溫槍主動上來進行測量,如果體溫過高則不許進入。在這個特殊時期,正常的體溫成了必不可少的通行證之一。然而什麼樣的體溫才正常呢?  如今就連小學生也知道他們的正常體溫是37攝氏度,因為這一數字就寫在《常識》課本上。但書上並沒寫數字的來源,孩子們不知道,這個37度的標準其實是從樣本中歸納計算出來的。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家人的體溫也很少會高於36.7℃。我就有點納悶了:「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於是,求知慾旺盛的我馬上去網上查了相關資料。37℃已經成為歷史,體溫下降並非好事1851 年,一位名叫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越降越低意味著什麼?
    中學生物和醫生們曾講過,人類的正常體溫應該是在36.0℃-37.2℃之間,我們現在這種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的現象,是正常的嗎?0137℃已經成為歷史1851年,來自德國的內科醫生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通過收集了25000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6-37 ℃,這項數據一直延續至今。但是,近年來,許多科學家都認為,人類的體溫正處於不斷的下降中。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怎麼提高免疫力?
    這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37℃已經成為歷史 體溫下降並非好事 1851 年,一位名叫卡爾 · 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 37度正常體溫成為歷史,人類體溫出現下降,這意味著什麼?
    37度正常體溫成為歷史,人類體溫出現下降,這意味著什麼?自從體溫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之後,37度在200多年的時間當中,都是人類的正常體溫,但是近些年來,人類的正常標準體溫卻發生了改變,變成了如今的36.7度,要知道,我們人類本身是恆溫動物,所以不管是體溫上升還是下降,對於人體來說,都會有很大的影響,而在過去的200多年當中,人類的體溫在持續的下降,身體的免疫功能也在下降。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都要測三次體溫,卻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3℃左右,夜晚略高。家人的體溫也很少會高於36.7℃。我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於是,求知慾旺盛的我馬上去網上查了相關資料。
  • 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越來越低,意味著什麼?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1851年,一位名叫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但是,近年來,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體溫在不斷下降,37℃已經成為歷史。前幾天,餃餃寫過一篇關於蝙蝠的文章,講到蝙蝠為何能把上百種病毒封印在體內?
  • 深度好文: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就在一個月前的1月7日,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 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可是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無獨有偶,就在一個月前的1月7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 · 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人類正常體溫可能不再是37度?這意味著什麼?
    人類正常體溫可能不再是37度?這意味著什麼?沒有想到今年人類的體溫竟然突破了一個新的「高度」,當大家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體溫已經低於37度時,心情是美好的,但是自己的體溫如果高於37度,那麼這也意味著自己將會受到一種特殊的「保護」。
  • 37℃體溫已成為歷史:目前人類體溫普遍偏低,這意味著什麼?
    新冠病毒疫情仍在持續中,口罩、消毒液、量體溫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物品。現在無論出入哪裡都需要測量體溫,但是有時體溫在37攝氏度左右,有時候卻只有35度多,這是為什麼呢?體溫低的原因有是什麼?體溫的高低對人體的影響有哪些?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降低會讓你百病纏身....
    37℃作為標準正常體溫,已經沿用了近200年,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近年來,許多統計數據表明,健康成年人的體溫正在降低。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體溫下降到底好不好呢?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
  • 體溫越低(<37℃)免疫力就越差?
    人類的體溫37℃, 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 免疫力越差。 疫情期間, 很多人把一輩子需要量的體溫, 都量完了。但你知道嗎,人類的體溫37℃, 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 免疫力就越差。那麼, 我們體溫普遍降低, 對我們的免疫力意味著什麼?
  • 體溫偏高是發熱,那體溫低意味著什麼?
    起床測體溫,出門測體溫,買菜測體溫,上班測體溫,睡前測體溫…體溫不但能反映出我們是否發熱,還是衡量機體免疫的重要指標。「體溫在36℃以下怎麼辦?這正常嗎?」「正常體溫37℃怎麼降到36.6℃?」1851年,一位名叫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 人類體溫正在神秘降低,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最後,保安給我深情一槍,看看體溫是多少。每次我都忍不住看看額溫槍的讀數,發現平均低於37℃。不是說正常體溫是37℃麼?我都開始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啥毛病了。 我有個阿姨,在微信群裡說:「我看37.3℃就不能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發熱。我本人正常體溫常年低於36.5℃,甚至36℃。一旦到達37℃就有點不舒服。
  • 黃金體溫37℃已成歷史!人類越來越涼,是壞事嗎?
  • 「37℃」成了歷史: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比一百年前低了?
    自從測體溫成了生活日常,浮動在35℃~36.7℃之間的溫度,也讓人疑惑:在以往的認知裡,37℃才是人體正常體溫,為什麼我們都變「涼」了? 《生命時報》結合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為你解讀關於體溫的秘密。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生命時報」(ID:LT0385),原文首發於2020年3月11日,標題為《「37℃」成了歷史: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比一百年前低了?》,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37℃標準」是怎麼來的?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這一個月,大伙兒算是把這一輩子的體溫都量了。如果知道體溫低於37度,都鬆口氣,如果高於37度,都嚇到不敢喘氣!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類的體溫其實是越低越可怕。而據研究證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再是37度了!
  • 37℃已經不再正常?人類體溫一直在下降,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直以來,無論是醫生還是老師都告訴我們,人類在正常狀態下的體溫為37℃。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調查和研究表明,人類的正常體溫一直在持續下降,我們的身體居然一直在變涼!為什麼人類的體溫會下降?是為了適應氣候變化產生的進化現象,還是另有原因?
  • 涼涼|「37℃」成了歷史,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比一百年前低了?
    另外,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上半年因為疫情出門測體溫時發現,大家普遍都在36℃多、不到37℃。按理說,37℃是人類黃金標準體溫,為什麼大家的體溫現在都下降了?不到37℃難道就不健康了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探索溫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