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癌症發生時,到底有沒有提示症狀? 相信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據了解,大部分癌症患者確診時,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有些患者甚至已經發展到中晚期,大大增加了治療難度。而癌症防治最重要的原則便是「早發現早診
「癌症發生時,到底有沒有提示症狀?」
相信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據了解,大部分癌症患者確診時,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有些患者甚至已經發展到中晚期,大大增加了治療難度。而癌症防治最重要的原則便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而這就提醒了我們要警惕身體出現的異常信號,提高健康意識,儘可能地在癌症早期發現蛛絲馬跡,將其扼殺在搖籃裡。
體內有癌,「兩黑、一黃、一白」要警惕
不同類型的癌症,其發病的表現和症狀也有差異。
黑痣——皮膚癌
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病在國內以皮膚型為主,預防其發病,主要看體表的黑痣。
正常情況下的先天性黑痣不會發生惡變,而具有惡變傾向的黑痣,有以下幾種特點:
1.看黑痣的對稱性,具有惡變傾向的黑痣外形不對稱,而且生長也不均勻。
2.如果邊緣部位存在模糊或者不規則的情況,也是惡變的表現。
3.顏色上,黑色素瘤的色澤不是單一而是渾濁的,有色素缺失的情況。
4.看大小,普通的黑痣一般很小,直徑通常都在5毫米,更多是在3毫米以下;而黑色素瘤的直徑大小可能超過5毫米。
5.看近期變化,普通的黑痣性狀穩定,幾乎不會有任何變化;而黑色素瘤短期內可能會變大,而且還會有出血或潰瘍的傾向,這都是惡變的前兆。
在篩查上,由醫生對皮膚的情況以及黑痣進行專業的檢查,必要的時候可進行活檢。
黑便——大腸癌
腸癌的發生,因為癌細胞對腸道內壁黏膜的持續浸潤,黏膜上皮會出現持續性的潰瘍出血,但是由於發病部位在腸道內,血液和糞便混合,從而導致糞便的顏色發生改變,最常見的就是黑便、油便、果醬色便等。
除了顏色發生改變之外,患者的排便習慣也會發生變化。如長期便秘的患者突然出現了腹瀉症狀;腹瀉患者出現了便秘;或是便秘和腹瀉症狀交替出現。而且隨著疾病的進展,還有的患者會出現下腹固定區域的疼痛。
腸癌的篩查,主要是腸鏡以及大便隱血(FOBT)檢測。
黃疸——胰腺癌
胰腺癌根據發病的區域可以分為胰頭癌,胰體癌跟胰尾癌三種。
胰頭癌容易出現黃疸的情況,由於胰頭癌腫瘤位置跟膽總管接近,膽總管下端容易受到侵犯或擠壓,膽紅素代謝出現障礙,血清內膽紅素的含量升高,從而出現身體組織比如皮膚、鞏膜等區域被染成黃色,導致黃疸現象出現。而伴隨黃疸出現,一些患者可能已經有肝轉移情況,從而出現中腹部疼痛的症狀。
胰腺癌的篩查,除了CA19-9等腫瘤標誌物的血檢結果之外,腹部CT、MRI、B超也是檢查的主要手段。
口腔白斑——口腔癌
正常健康的口腔黏膜是溼潤、光滑、有彈性、粉紅色而且無異味的。口腔白斑在口腔各個區域的黏膜部位都可以發生,不過通常情況下,頰部和舌部出現的機率要高一些。除了色澤的改變之外,還會表現出紅白夾雜的損害情況。
口腔白斑的患者中,常見的病變是因為維生素B12和葉酸的缺乏,白色念珠菌感染等,不過有30%存在癌變的情況。此外,有惡變傾向的白斑,其排列有的像褶皺的紙張或白色的米粒,出現這種情況,癌變的機率就更大。
口腔黏膜的檢查,必要的時候進行活檢,是口腔癌篩查的方式。
雖然大家一提到癌症就心生恐懼,但是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癌症已從「不治之症」變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專家表示,90%以上的癌症如果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極大提高治癒率,延長患者生存期。
但另一方面,數據顯示,我國有8成以上的癌症患者在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與大眾防癌意識薄弱有關,面對身體發出的異常信號不能及時關注,總認為「拖一拖」就好,而往往一拖就「拖」出了癌症。所以,想要防治癌症,學習癌症防治知識,了解癌症早期信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參考資料:
[1]《有黑便可查個潛血》.健康時報,2020-9-2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