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女真崛起,建立後金。及至皇太極,入主中原,建立滿清,歷經10個皇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然而在清朝覆滅的過程中慈禧太后扮演了重要的作用,果真如傳說中所言,慈禧是為了葉赫那拉氏復仇而滅亡滿清的嗎?
葉赫本是蒙古裔,偏向黑水白山行
現在滿族的葉赫那拉氏的後人分散在全國各地,但是他們的先祖大多居住於明代活躍在海西地區的女真葉赫部。葉赫也稱「也赫」、「也合」、「夜黑」、「野黑」,都是滿語yehe的音譯,意為「插盔纓」』,尚武精神,從名字就能窺知一二。有一種說法是葉赫部的中心葉赫城坐落在山區裡,城堡的樣子和頭盔類似,故此得名。
葉赫部的族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他們是女真人,一些清末漢人編寫的書籍裡面,認為葉赫部是女真人。例如魏源的《聖武記》,何秋濤的《朔方備乘》等。但是這些觀點略有想當然。現代的研究大多認為葉赫部的先祖是蒙古血統,原屬蒙古土默特的一支,出自於永樂年間威震天下的蒙古兀良哈三衛,有支小部族後來在永樂年間從兀良哈三衛中脫離,逐步遷往女真地區,改姓納喇氏,就是後來的葉赫那拉氏。
葉赫部始祖星根達爾汗,原姓土默特,就是今天居住在松花江大折彎地區的蒙古人,後來這支部族南下,來到了今天的吉林地區。這支蒙古部落改姓納喇姓,有了女真和蒙古兩個族源的屬性。在氏族部落時期,姓氏在部落聯盟間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剛遷徙到新地的葉赫,在女真的地界裡勢單力薄,因而改姓以圖收容和支持。納喇氏到了葉赫這個地方,也就開始出現了將二者結合起來的葉赫那拉姓氏。
葉赫那拉與愛新覺羅的世仇
明朝中後期,建州女真開始崛起,所以明朝在女真地區推行當年在蒙古地區推行過的政策,開始「以夷制夷」,大力支持葉赫部,並把它作為制衡建州女真的重要力量。努爾哈赤時期更是如此。在努爾哈赤致力於統一女真的時候,明朝多次出兵協助葉赫部打退建州努爾哈赤的軍事進攻。然而萬曆中期之後,明朝中樞的效率越來越低,各項矛盾也開始顯現。對於女真地區的關注度有所下降。努爾哈赤抓住這個契機,向周邊的海西女真部落發動進攻。海西女真的哈達、烏拉、輝發,一個一個被建州努爾哈赤所滅,還起兵反抗明朝,明朝想藉助葉赫的力量抗衡建州的政策也日益行不通了。
努爾哈赤在薩爾滸擊敗了前來討伐的明朝大軍。努爾哈赤乘勝追擊,進攻當時的海西女真葉赫部。葉赫部的首領布揚古在兵敗投降,即將被努爾哈赤處死之前發下了對愛新覺羅氏的詛咒。「葉赫部落的酋長布揚古,曾在臨歿時憤憤然地發過誓,他說:葉赫部落的後裔,只要留存一名女子,也必覆滅滿洲。』因此,努爾哈赤定下祖制,滿清宮圍,絕對不準選葉赫女子。」
有趣的是大清的滅亡確實和葉赫那拉氏的兩個女性後代有著說不清的關係。清末兩個著名的太后都是出自葉赫那拉氏。她們一個是慈禧太后,一個隆裕太后。慈禧太后就不用細說了,滿清的幾個喪權辱國的條約都是在她當政的時代籤的。而宣統的退位詔書也是由隆裕太后籤發的,這又和傳言非常的相符合。
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孟古,是初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側妃,後生清太祖第八子皇太極,她的一生是短暫的,只有短短的29年。
慈禧皇后,名叫葉赫那拉氏慈禧,鹹豐帝的寵妃,在鹹豐帝死後,把持清朝朝政47年,最後於72歲時病死。
1908年11月15日,慈禧病死,僅比光緒帝晚死7個小時,享年72歲。從25歲垂簾聽政到72歲生病去世,這個女人統治了大清天下整整47年。
葉赫那拉氏和愛新覺羅氏之間是「世而慈禧之所以滅亡滿清,也純屬是一個意外,滿清自乾隆一朝已敗光家底了,僥倖存在苟延殘喘,國力日漸衰微,內憂外患此起彼伏,滅亡只是一個時間早與晚的事。滿清滅亡慈禧也無力回天,只是慈禧更懂得奢侈享受罷了。至於復仇,只是我們對她的誤會。雖然加速了清廷的滅亡,幹得漂亮!
歡迎大家各抒己見,多多交流,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當然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可以關注我一下;點讚、收藏、分享、評論一下!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寶貴意見,多多支持,我會更加努力把好故事分享給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