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門進入北京動物園北區,在象館的西邊就是河馬館。
河馬是陸地上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哺乳動物。對於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我們首先欣賞的當然是它那巨大而顯得笨拙的身軀。
它的體長足有3.5-4.5米,體重更是達到了3000-3500千克!不過,河馬長得比較矮,四肢特別短,肩高只有1.40-1.65米,勉強有大象的一半高。
在它的前後肢上各有大小几乎相等的4個腳趾,趾尖有蹄,其形狀如同扁爪,趾間略微有蹼,顯現出一些喜歡在水下活動的特徵。
不過我們要想觀察到它的腿和腳,就只能等它到陸地上活動的時候。
此外,在它的身後還有一條大約50釐米長的尾巴,但由於平時總是緊貼著身體,所以並不引人注目。
雖然從名字上講應該是「河中的馬」,但河馬的外形看起來並不像馬,倒像是一隻特別大的豬。
事實上,河馬在進化過程中的確與豬類的親緣關係更為接近,所以管它叫「河豬」似乎更為合適。
再讓我們欣賞一下河馬粗碩的頭部。
與眾不同的是,它的眼睛、鼻孔、耳殼等都生在面部的上端,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
河馬常常將全身和頭部的大部分都沒入水中,只把耳朵、眼睛和鼻孔露出水面。這樣不僅能夠正常呼吸,而且能夠及時發現危險而不被敵人察覺。
這個特點我們在動物園裡經常能夠看得很清楚。
河馬的奇特之處還包括那一張特別大的嘴,比陸地上任何一種動物的嘴都大,並且足可以張開呈90度角,可以把一個西瓜整個放在嘴裡吃掉。
它的牙也很大,尤其是門齒和犬齒均呈獠牙狀,犬齒的長度可達75釐米左右,是其進攻的主要武器。
它的下門齒不是向上生長,而是像鏟子一樣向前面平行伸出,也有60-70釐米長,重量達2-3千克。
河馬常常打哈欠,這實際上是一種威脅的方式,以此來顯示那突出的獠牙,作為給對方的警告。
搏鬥時,它也用鋒利的牙齒去刺傷對方,或者試圖咬傷對方的腿,因此經常給對方的身體留下傷疤。
河馬跟大象、犀牛一樣,屬於厚皮動物,在背部及兩側的厚度達到4-5釐米。
它全身裸露的皮膚主要呈紫褐色,光滑無毛,僅在嘴端、耳內側和尾巴上長有些許毛髮。
有趣的是,它們皮膚的汗腺裡能分泌一種紅色的液體,作為天然防曬劑,以溼潤皮膚,這常被人們誤認為是它排出來的血,因此稱之為「血汗」。
河馬在非洲的分布區很大,有些棲息地的海拔高度可以達到2400米。
它喜歡生活於河流、湖泊、沼澤附近水草繁茂的地帶。因為它的皮膚非常敏感,長時間離開水便會幹裂,所以它在白天的大部分時間也都會懶散地呆在水裡,靠水的幫助來調節體溫並防止皮膚乾裂,夜間則在岸上睡覺。
河馬的視力很差,甚至在水面以上也常看不清東西,但這並不影響它的生活,因為水下常常是十分渾濁的,根本就無法看到遠處。
它有一套特殊的、如同閥門一般運用靈活的肌肉組織,在潛水時能將耳朵和鼻孔關閉起來,每次潛水時間可達5-10分鐘左右,但不像水生哺乳動物那樣在生理上有對水的適應能力。
因此,河馬只能算是一種半水生動物。除了安全和涼爽外,水也能幫助它支撐其龐大而沉重的身體,使其在水中行走自如。
其實,河馬在陸地上生活的時間也很長,並且能以每小時20千米的速度奔跑。
在野外,河馬喜歡營群棲生活,每群多達20-30隻以上,因此在有條件的動物園中也將它們集群展出。
因為天敵很少,所以河馬通常是十分安靜地、自由自在地生活。
河馬看起來溫順馴良,很少顯露它的獸性,但在交配季節,或者有入侵領地者時,就會引起激烈的搏鬥,從而釋放它那巨大的威力,顯現出其令人懼怕的一面。
它那3000千克的潛在爆發力,簡直就像一輛小型坦克。
在野外,體型也很巨大的尼羅鱷是唯一敢於攻擊河馬的動物,但除了在非常飢餓的情況下,這些攻擊並不時常發生。
因為即使是尼羅鱷這樣兇猛的動物,也很難應付一隻被激怒的河馬。
河馬的食物基本上都是青草類和水生植物,食量很大。
在動物園,河馬喜食青嫩、柔軟的飼草,如各種青草、苜蓿草和蘇丹草等,秋冬季及潮溼的春季還需要多吃一些乾草,還有時令瓜果等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豐富的飼料。
一隻成年河馬每天可採食約75千克的青草及10千克的精料。
另外,在發情、妊娠和哺乳期還要補充一些由玉米粉、大豆粉或麩皮等調配成的混合顆粒料。
河馬的性成熟年齡一般在3-5歲,在動物園要比野外有所提前。
河馬寶寶一出生體重就有30-35千克,體長可達65-85 釐米。
它出生時就會睜著眼睛在水中緩慢進行站立、行走和遊泳,半個小時就吃到了母親的初乳,然後差不多每小時吃一次奶。
河馬寶寶十分逗人喜愛,每當有寶寶出生都會吸引大量遊客來到動物園觀賞,人氣爆棚。
有趣的是,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中還展出有一種倭河馬,在分類學上與河馬同屬河馬科,它們也是這個科中僅有的兩個物種。
倭河馬的外形酷似河馬,但體型比成年河馬要小得多,體長為150-185釐米,肩高為70-83釐米,體重只有170-280千克,似乎有點像正在成長的河馬「寶寶」,但在很多細節上與河馬都有差別。
在行為方面,倭河馬對水的依賴性不如河馬,多在陸上活動,但也善於遊泳,喜愛在泥水坑中打滾。
與河馬不同的是,它屬於夜行性動物,也不喜歡群居,但食性卻與河馬基本一樣。
(本文所有河馬圖片,均為作者拍攝)
End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轉載註明來源
責編/Akua
向左滑動,查看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新媒體傳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