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 JRFM|運營成本結構變化對銀行營業利潤的影響

2021-01-10 騰訊網

金融業正經歷著多元變化和挑戰,這些變化和挑戰影響著整個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機構的基礎服務建設。

銀行必須適應新技術的出現、激烈的市場競爭、更嚴的監管[1],以及近年來數位化加深的社會行為等[2]。為此,傳統銀行機構正在開發越來越多的數字產品來作為其商業模式的一個組成部分[3,4]。這種技術上的發展不僅在程序層面上及行政層面上節約了轉換和運營成本[5],也對銀行的定位和管理產生了重大影響[6]。

儘管數位化發展迅速,人力資本在銀行業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7],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除了會由金錢驅動,合理的員工考核制度和員工對於工作的總體滿意度[8]也是驅動因素之一,低水平的員工滿意度會影響工作績效的定性結果,還會影響工作績效的定量結果,進而影響銀行的營業利潤[9]。從經營財務和當前發展的整體觀點來看,銀行的潛力可以通過進一步的技術發展加以開發[10,11]。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銀行的經營成果是否還會受到經營結構的影響,例如對經營費用的管制。

來自捷克布拉格經濟貿易大學的Florian Diener博士在Journal of Risk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JRFM) 期刊上發表的文章,通過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檢驗了人員成本對銀行營業利潤影響的三種假設,統計結果顯示,銀行業用人成本的下降有助於改善銀行的經營業績。

樣本的選取

統計數據表明德國銀行市場在不斷發展變化,其儲蓄銀行和合作銀行在組織和結構層面上的業務模式也存在顯著差異。考慮到這兩類銀行的普遍性以及本文分析數據的可獲取性,本文將重點研究這兩類銀行模型。

研究假設

假設1:員工薪資以及其他行政開支的降低對經營利潤有正向影響。

假設2:其他營業費用對營業利潤有正向影響。

假設3:營業利潤不受合作社和儲蓄銀行等不同商業模式的影響。

研究方法和數據

基於Bureau van Dijk等人報告[12]提供的2019年6月德國銀行的數據,本研究重點關注管理成本的相互關係——特別是員工薪資 (Staff Expenses)、其他管理費用 (Other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和其他經營費用 (Other Operating Expenses)——以確定它們對經營利潤 (Operating Profit) 的總體影響。

鑑於經營費用和其他相關數據的測算在預試驗中被證實有很高的多重共線性,又因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解釋變量相互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時會扭曲回歸分析的結果,因此員工薪資,其他管理費用和其他經營費用在2013-2017年的面板回歸中被視為潛在變量。潛在變量的計算採用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作者通過研究與分析,證明企業經營利潤的下降與員工的發展水平呈正相關。證實了總代理理論預期,即降低工資和其他福利來增加公司的利潤。相比之下,公司通過增加薪金和其他福利來實現其營業目標的優先假設被拒絕,它對於當前的銀行系統不再有效。

雖然兩個變量都有積極作用。但是,與其他營業費用相比,員工薪資以及其他行政開支對營業利潤的影響更大,這意味著裁員和相關成本在銀行的行政成本結構中具有更大的影響。研究結果證實了總代理理論預期,即降低工資和其他福利增加公司的利潤。

從統計角度來看,可以確認銀行業務模型 (合作社/儲蓄銀行) 的設計會影響營業利潤,但相關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這表明公司結構和管理方法以及市場變化對營業利潤具有幾乎相同的重要性和影響。

總結

本文分析了人力資源開發對儲蓄銀行和合作銀行總經營成本的影響,並在此背景下,對勞動力發展影響的各種假設進行了分析,重點是人員費用、其他管理費用和其他經營費用對經營利潤的影響。本文認為,不論現下是否處於經濟困難時期,銀行部門的支出偏好假設都已不再有效,相比之下,代理理論的假設,即降低支出 (如工資和其他福利) 以增加公司的利潤,仍然是行得通的。近年來事實證明,消極的人員發展 (人員的減少) 是有助於改善銀行機構的經營業績和增強其市場地位和經營利潤的,另外,從當前的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競爭發展來看,銀行業的裁員將進一步加劇。然而,這一加劇究竟是對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的回應,還是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Vives, Xavier. 2019. Digital Disruption in Banking. Annu. Rev. Financ. Econ 11: 243–72. doi:0.1146/annurev-financial-100719-120854

2. Omarini, Anna. 2019. Banks and Bank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Hype of Fintech. Business Impact, New Frameworks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McGraw-Hill Education: New York, NY, USA.

3. Mohan, Devie. 2015. How banks and FinTech startups are partnering for faster innovation. Journal of Digital Banking, 1: 12–21.

4. Maiya, Rajashekara. 2017. How to be a truly digital bank. Journal of Digital Banking 1: 338–48.

5. Mirkovi , Vladimir, Jelena Luki , and Vesna Martin. 2019. Reshaping Banking Industry through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Finiz—Digitization and Smart Financial Reporting. Belgrade: Singidunum University.

6. Diener, Florian, and Miroslav pa ek. 2020. The Role of 'Digitalization' in German Sustainability Bank Repor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8: 16.

7. Fernandes, Teresa, and Teresa Pinto. 2019. Relationship quality determinants and outcomes in retail banking services: The role of customer experience.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50: 30–41. doi:10.1016/j.jretconser.2019.01.018

8. Mphil, Abdul Hameed, Muhammad Ramzan, Hafiz M. Kashif Zubair, Ghazanfar Ali, and Muhammad Arslan. 2014. Impact of Compensation on Employee Performanc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Banking Sector of Pakis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5: 302–9.

9. Chai, Boddy Boon-Hui, Tan Pek See, and Goh Shong. 2016. Banking Services that Influence the Bank Performance.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24: 401–7.

10. Phan, Dinh, Paresh Kumar Narayan, R. Eki Rahman, and Akhis R. Hutabarat. 2020. Do financial technology firms influence bank performance?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62: 101210

11. Lee, Chien-Chiang, Chih-Wei Wang, and Shan-Ju Ho. 2020.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Bank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doi:10.1016/j.najef.2020.101195

12. Bureau van Dijk/BankFocus. 2019. Database. Available online: https://banks.bvdinfo.com/ (accessed on 21 June 2019).

Journal of Risk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ISSN 1911-8074) 是一個國際型開放獲取期刊。期刊主題涵蓋風險、金融經濟學、數學金融、金融市場、銀行與金融、金融科技與創新、可持續金融、企業金融、旅遊經濟學與金融管理、應用經濟學與金融等,目前期刊已被ESCI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收錄。JRFM採取單盲同行評審,一審周期約為18.2天,文章從接收到發表僅需3.9天。

相關焦點

  • 銀行哲學要義之七:銀行運營管理
    來源:中國金融雜誌《中國金融》|銀行運營管理——銀行哲學要義之七作者|弘毅 銀行的運營管理往往需要耐得住寂寞,平安無事就是成績。以支付清算系統為例,如果說資金是實體經濟的血液,那麼支付清算系統就是血管,血管一旦出現問題,必然帶來致命的影響。
  • 受收購SodaStream影響 百事營業利潤下滑2%
    不過,由於受收購SodaStream的影響,百事營業利潤下滑了2%。   財報顯示,2018財年四季度,百事淨營收195億美元(約合1321億元人民幣),歸屬於公司淨利潤68.54億美元(約合464.32億元人民幣),同比虧損7.1億美元。
  • 經驗分享:營業稅金及附加對會計利潤有什麼影響
    消費稅和營業稅是價內稅,取得營業收入時,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或應收帳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   那麼計提營業稅、消費稅及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時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應交稅費
  • 全時倒閉背後,便利店的集體焦慮:高成本、低利潤、大躍進
    競爭加劇、成本高企、盈利艱難,是便利店玩家們面臨的集體困境。從2017年開始快速擴張到分拆賣身、再到無以為繼,全時的退出,是與便利店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同步進行的,全時由興到衰的過程,頗具代表性。1全時倒閉背後:高成本、低利潤、大躍進全時瘋狂擴張的故事,是從2017年底開始寫起的。
  • 招商銀行:銀行中的「零售之王」|紅鑽財經
    這兩種措施都將對淨利潤形成侵蝕,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銀行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6倍,而年股息分紅平均不到其利潤的1/3,另外2/3的利潤都被以各種名目佔用或侵蝕掉了。後又開始「二次轉型」,以降低資本消耗、提高貸款定價、控制財務成本等為目標。在馬蔚華執掌招行的14年間,還逐步實現了資本市場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步驟,在此不做贅述,招行從一家區域性銀行,發展成為網點遍布全國的大型商業銀行,還被冠以零售之王的稱號,其離任時招行總資產達到35,000億元,年營業收入1326億元,並且實現了高存款佔比和低負債成本。
  • 招商銀行:銀行中的「零售之王」 |紅鑽財經
    這兩種措施都將對淨利潤形成侵蝕,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銀行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6倍,而年股息分紅平均不到其利潤的1/3,另外2/3的利潤都被以各種名目佔用或侵蝕掉了。後又開始「二次轉型」,以降低資本消耗、提高貸款定價、控制財務成本等為目標。 在馬蔚華執掌招行的14年間,還逐步實現了資本市場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步驟,在此不做贅述,招行從一家區域性銀行,發展成為網點遍布全國的大型商業銀行,還被冠以零售之王的稱號,其離任時招行總資產達到35,000億元,年營業收入1326億元,並且實現了高存款佔比和低負債成本。
  • 西貝上市懸疑:股權結構不清晰 品牌迭代試錯成本不菲
    食品產業分析師、資深專家朱丹蓬表示,雖然品牌影響力以及規模夠大,但西貝上市之路還將面臨股權結構梳理、服務體系調整、管理運營提升等諸多挑戰。股權結構從「永不上市」到開始尋找合適的資本謀求上市,賈國龍之所以做出轉型或許是深受資金鍊之困後的戰略選擇。
  • 四大國有銀行,為何農業銀行離職率最高,年齡結構最大
    國有銀行員工流失率高農行最嚴重在金融抑制以及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過去幾年的經營低迷最終導致了商業銀行員工數量以及結構的變化,不同銀行之間經營的波動也引發了商業銀行人過去四年的一場超級大遷徙。不管怎樣,不同的員工年齡結構會影響一家公司的效率。36家上市商業銀行中,《紅周刊》不完全統計發現,包括農業銀行等在內的6家銀行披露了年齡結構,如下圖所示。圖2 披露年齡結構的幾家商業銀行比較
  • 阿迪達斯三季度營業利潤7.94億歐元同比降12% 中國區銷售額下降5%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阿迪達斯三季度營業利潤7.94億歐元同比降12% 中國區銷售額下降5%中國網財經11月11日訊(記者 郭帥)阿迪達斯10日披露2020財年第三季度業績,公司三季度營收下降3%至59.64
  • 西貝上市不容易:要過股權結構、品牌迭代、成本「三道坎」
    食品產業分析師、資深專家朱丹蓬表示,雖然品牌影響力以及規模夠大,但西貝上市之路還將面臨股權結構梳理、服務體系調整、管理運營提升等諸多挑戰。股權結構從「永不上市」到開始尋找合適的資本謀求上市,賈國龍之所以做出轉型或許是深受資金鍊之困後的戰略選擇。
  • 財報|開雲集團2020上半年營業利潤下跌57.7%
    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上半年開雲集團總收入為53.783億歐元,同比下降29.6%,營業利潤為9.52億歐元,同比下降57.7%。同期,開雲集團的競爭對手LVMH集團2020上半年銷售額下跌28%。開雲集團第一季度集團營業額下降16.4%為21.75億歐元,第二季度下降了43.4%,為32.03億歐元。雖然上半年集團總體營業額下滑嚴重,但是線上銷售增長明顯。
  • 聯雲世紀2019年淨利12.08萬扭虧為盈 運營成本降低
    據了解,管理費用:本期發生額為3,827,541.27元,同比下降31.37%,主要原因:(1)公司為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在2019年度裁撤部分工作崗位,導致與人員相關的職工薪酬、差旅費用、業務招待費均下降明顯。(2)公司控制房租租賃費用,更換至租金更便宜的辦公地點,房租費用下降明顯。
  • 京北方2020年上半年營收9.67億,人工成本高達6.67億,應收帳款連年...
    京北方上半年的利潤抵得上2018年全年的利潤,但其收入仍然沒擺脫「怪圈」, 營收規模非常大,但淨利潤卻低。而且,過度依賴銀行業、客戶相對集中的風險依然明顯。應收帳款連年上漲  業務話語權較弱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的變化,大致可以體現一個公司在產業鏈中的位置。
  • Uniqlo優衣庫大陸市場縮減成本推動利潤上漲
    ., Ltd. (9983.T) (6288.HK)迅銷集團披露三季度業績,截止5月底的三季度,該季度錄得7.5%的營業利潤增長至499億日元,遠低於Thomson Reuters預期的528.5億日元,該公司表示,日本本土市場的低迷拖累集團整體盈利能力。 三季度,Uniqlo優衣庫日本市場業務營業利潤錄得18.0%的跌幅至238億日元,營業利潤率更是暴跌320個基點至12.0%。
  • 疫情影響下銀行對公業務規模為何逆勢增長?
    自2017年以後,商業銀行樂於向市場講述「大零售」轉型的故事。但去年以來,多家銀行已重新平衡零售銀行、公司銀行的關係,並開始調整方向。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銀行資產端進一步增大貸款投放。企業貸款佔比在經歷了數年的下降後,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企業貸款佔比開始出現反彈。
  • 常熟銀行營業利潤首現負增長,董事會換屆後3名「70後」或將上位
    其中,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因為受信貸規模、資本充足率、貸款集中度等指標限制,具有比較強烈的信貸資產出讓需求。業內人士的通俗解釋為:銀行將貸出去的信用良好的資產委託信託公司打包成信託產品賣出去。業內人士對商業銀行的此種行為解釋為,銀行將貸出去的信用良好的資產委託信託公司打包成信託產品賣出去。
  • 股東質押股票被「平倉」 甘肅銀行股價大跌成「仙股」
    央廣網北京4月2日消息(記者 馬文靜)4月1日,在港上市的甘肅銀行股價大跌43.48%,跌破1港元成「仙股」,至收盤報0.65港元,創上市以來新低。4月1日晚間,甘肅銀行針對股價變動發布公告。甘肅銀行表示,該行若干股東為了其本身的融資目的,將其持有該行的H股質押予多家金融機構,為履行相關融資安排下的義務,該等股東已質押的該行H股被強制出售,繼而導致該行H股股價及交投量於2020年4月1日有較大幅度波動。除上述事項外,甘肅銀行並不知悉導致其H股股價及交投量4月1日有較大幅度波動的其他原因。3月30日晚間,甘肅銀行剛剛發布2019年年報。
  • 三星手機,3Q營業利潤4萬億韓元以上,4年來的最高值
    當天,據證券信息企業fnguide透露,三星電子第三季度的業績為銷售額63.7979萬億韓元,營業利潤9.957萬億韓元。 特別是負責三星電子移動事業的IT移動(IM)部門,第三季度的營業利潤預計會突破4萬億韓元。 證券業界預測,第三季度IM部門的營業利潤為4萬2千億韓元,銷售額為31萬5千億韓元。
  • 虛增利潤2.3億!虛增銀行存款17億!
    (一)公準股份2015年、2016年年度報告虛增利潤總額分別為117,060,552.77元、114,337,225.96元,分別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108.64%、99.51% 公準股份通過虛構業務方式、偽造收付款票據、虛增部分客戶的業務規模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虛減財務費用,實現虛增利潤目的
  • 從融資結構變化看政府背景公司轉型進程
    摘要:政府背景公司作為推動當地投融資的重要載體,是銀行的核心合作夥伴。在「六穩六保」下,政府背景公司融資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城投債有期限長、價格低、用途廣泛、流動性強、可滾動發行等特點,更加契合政府背景公司融資需求,城投債可幫助其信用窗口不斷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