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針乞巧拜織女,看古人如何過七夕?

2021-02-19 周慧珺書法藝術館

01

七夕節原本不是所謂的中國情人節,而是專屬於女生的「女兒節」。重頭戲主要在女子身上。因為織女有一雙能織雲霞的巧手,古代的少女們希望能到織女的靈氣,便會在七夕節當天「乞巧」。手拿絲線,對著月光穿針,看誰先穿過,誰就「得巧」了,其實還有些競技的意味在。除了穿針乞巧、還有吃巧果,因「巧」和 「橋」諧音,人們認為在七夕這天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而且自己的心願也能通過「巧」(橋)來實現。再來就是喜蛛應巧、深夜和小姐妹瓜棚下當吃瓜,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所以,七夕對女生來說是正兒八經的閨蜜節!

《宋趙伯駒漢宮圖》

宮女列隊簇擁妃嬪,帶著祭祀生羊和樂隊登高乞巧

02

七夕節女子忙於拜織女,而男子則拜魁星。古代,科舉中出類拔萃者也被稱為「魁甲」,男子們拜魁星以求科舉高中,官運亨通。

清朝時讀書人還會購買青蛙來放生,以拜魁星。「奎」與「蛙」的古字相通,「奎」又演變為魁星,並且戒食青蛙表示尊敬。不過,若想奪魁,還得刻苦鑽研才是。

03

七夕一般在立秋前後,陽光依舊炎熱,古人有「七月七,曬棉衣」的習俗。除了曬衣,還有曬書的習俗。東晉有位名士郝隆還玩出了網紅範兒:七夕這天,讀書人都在家曬書賣弄,郝隆卻坦胸露肚在日中仰臥,實際是在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

04

磨喝樂,是天龍八部中「摩睺羅伽」的音譯,也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在宋代東京街頭,每逢七夕,這種玩偶會賣得特火。早期的磨喝樂是用泥塑,後來也有以其他材料製作的。

七夕節也是兒童的節日,婦女乞巧求福,兒童乞文得樂。民間還有七夕點荷燈的習俗。七月正值荷葉生長茂盛之時,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前點燃荷葉燈,節日氛圍十足!

七夕和愛情產生關係,是發生在唐代的事情。大詩人白居易寫下《長恨歌》之後,迅速在大江南北流傳開來。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一時風行成為年度熱詞。

自此以後,女子們每逢七夕夜,便開始盛裝打扮,紛紛在月下秉燭焚香。除了向織女祈願心靈手巧外,還期盼遇見一世良緣,或者許願婚姻美滿。

到了宋代,大詞人秦觀的一首《鵲橋仙》,把愛情和七夕徹底綁在了一起。

相關焦點

  • 穿針乞巧拜織女,解鎖古人如何過七夕
    相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就是在農曆七月初七,因為織女有一雙能織雲霞的巧手,民間的少女們希望能到織女的靈氣,所以會在七夕節那天「乞巧」。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喜蛛,是一種米粒大的小蜘蛛,夏秋之交,在一些花草樹木上常能見到。
  • "我們的節日·濃情七夕":北京民俗博物館裡感受乞巧民俗
    在本次活動中,北京民俗博物館特別恢復了古時人們拜織女的場景:在牛郎織女掛像前設立香案、供桌,擺放茶酒、瓜果、鮮花、香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供品,不少市民親身加入到禮拜行列,感受古人祭拜時的禮儀和虔誠,了解儀式祈福祈壽祈子等文化內涵,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企盼。
  • 七夕:穿針乞巧
  • 七夕:穿針乞巧活動
  • 變味七夕節,鮮花和巧克力讓「乞巧節」變成「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又稱女兒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刨除牛郎織女的神人愛情故事之外,它更應該是一個女孩的節日,也更像一個單身女子的節日。說到七夕節的風俗活動,「乞巧」絕對是避不開的一個主題,而比較流行的遊戲有穿針乞巧、浮針取巧、喜蛛應巧等等。「」穿針乞巧」始於漢,在後世特別流行。
  • 七夕的十四種美
    七夕向來是古代女子鍾愛的節日,焚香拜月、穿針乞巧、蓮燈許願,提起便仿佛縈繞著詩情畫意。 天階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七夕前後,陽光依舊炎熱,古人有「七月七,曬棉衣」的習俗。古代宮女在七夕時節,還會登上乞巧樓,攬月穿針。在宮廷這是件大事,歌舞宴樂,連夜不斷。
  • 話七夕|在中國的情人節裡,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相傳,每逢七夕之夜,抬頭就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以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夜深人靜時,在浩瀚無邊的星空下,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在坐看牽牛織女星,坐看天上人間的思念終相逢,坐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大概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夜。
  • 七夕習俗知多少?(文末有福利)
    穿針乞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偷石為針。」喜蛛應巧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與廷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 【水匯坊】七夕乞巧女兒節的由來
    大家都熟悉牛郎織女的故事,也大多聽說過「乞巧」,但是,這個節日獨有的浪漫與快樂,那浪漫與快樂裡所蘊涵的深意,卻已不再那麼清楚。七夕節屬於女性,尤其屬於年輕女性特別是未婚少女。清丁觀鵬《乞巧圖》之「月下穿針」(現藏上海博物館)主人家要設下豐盛的宴席,熱情款待請來的一眾嬌客。
  • 北京民俗博物館裡過七夕,體驗投針驗巧、鳳仙花染指甲
    新京報訊(記者 王萍)七夕是傳統的中國「情人節」,但除了表達愛意,七夕還擁有眾多豐富多彩的節俗。8月25日,北京民俗博物館的乞巧遊藝會就讓大家「穿越」回過去,體驗了投針驗巧、鳳仙花染指甲等消失已久但又極具浪漫色彩的七夕民俗。
  • 今日七夕: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有文字記述的七夕始於春秋中期(《書經》時代),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指尖上的溫柔——「穿針乞巧過七夕•縫製你自己的口金包」
    8月30日,廈門市博物館以《韻致菁華——中國女性民族服飾展》為契機,選取女性服飾文化中重要的配件——口金包,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七夕傳統文化手工活動。 「古代的七夕不是情人節?」博物館志願者夏軍老師率先開場,對七夕節的來歷娓娓道來。
  • 【網絡中國節】我們的節日·七夕
    七夕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那就是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在《搜神記》中,則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演繹成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不過,這個傳說發生在農曆七月初七,也跟古代人們觀察織女星與牛郎星(牽牛星)的行動有關,古人藉此可以了解秋天到來。據古籍記載,在當時的七月黃昏,織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清晰可見。
  • 【七夕節|習俗】拜織女、拜魁星、曬書·曬衣、曬書·曬衣、吃巧果、種巧菜作巧花等習俗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小兒節: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穿針節:因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 原來日本人和韓國人也過七夕節!
    讓我們接著往下看~01七夕節的由來七夕節起源於漢朝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和婦女穿針乞巧的習俗。西漢劉歆《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02古人們都是如何過七夕的呢在古人的眼裡,七夕除了是男女約見相會的日子,它也是女子們「鬥巧」的日子。所謂「鬥巧」,就是一種判定女子們手巧不巧的一種方法,是每到七夕這一天便會進行的一種民間習俗。
  • 原來古人這樣過七夕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
  • 七夕情人節傳說
    當天的活動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吃巧果。七月七習俗  【七夕節習俗】: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吃巧果從以上七夕節(也就是乞巧節)的別稱、習俗來看,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
  • 七夕的七個冷知識:是情人節還是單身女子的節日?
    七夕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那就是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在《搜神記》中,則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演繹成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不過,這個傳說發生在農曆七月初七,也跟古代人們觀察織女星與牛郎星(牽牛星)的行動有關,古人藉此可以了解秋天到來。據古籍記載,在當時的七月黃昏,織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清晰可見。
  • 一首描寫七夕乞巧的詩詞,樸實無華,卻將空前盛況刻畫的活靈活現
    七夕,又稱乞巧節,我國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日。舊時風俗,少女們於這一天牛郎織女相會之夜望月穿針,向織女學巧,稱為乞巧。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紅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牛郎和織女悽美的愛情故事,仿佛是在現實生活中無數被逼拆散的苦命鴛鴦的縮影,愛是什麼?
  • 古代女子如何過七夕?求得肯定、求得寄託,七夕節是習俗也是心酸
    牛郎織女從漢代開始,中國民間出現了七月初七乞巧的習俗,舊時的七夕習俗主要包括「乞巧」、「穿針」、「乞壽」等充滿農業文明的色彩。美麗的外衣是束縛的鐐銬1、從起源就是工具首先,七夕作為古代極少數之一的以女子為的節日,並不可認為是古人為了感恩女性一年的辛苦操勞而為女性慶祝,或將其完全等同於當代的婦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