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在家居士榜樣

2021-02-19 淨土一方人


維摩詰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堪稱是佛陀時代第一居士。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意思是潔淨,沒有染汙的人。


維摩詰是古印度毗舍離地方的一個富翁,家有妻妾,財富萬貫,奴俾成群。他雖在俗塵,然精通大乘佛教教義,其修為高遠,雖出家弟子猶有不能及者。他曾於過去劫中承事供養無量諸佛,深聞法要,契入不二;他勤於攻讀,虔誠修行,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心,得聖果成就,被稱為菩薩。


佛陀曾至毘舍離城,善思童子獻花與佛,佛陀為他說法,當下就證得無生法忍。月上女出生時,不曾啼哭,且能開口道出宿世因緣,由她身上散發出的光明勝於月照,猶如金色,照耀家內。八歲大時,已長成美妙多姿的童女,引起城內諸大臣、居士、長者、婆羅門及豪門貴族的童男愛慕追求,因而展開一場神通遊戲的招親活動,最後月上女度化了諸童子入佛道,發菩提心。月上女曾以她的辯才神通,與聲聞、菩薩討論佛法妙義,並蒙佛授記。所以經中描述維摩居士「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這種不可思議的宿世妙緣,是佛化家庭的最早典範,維摩居士則堪稱是佛陀時代第一居士。


他奉行菩薩道,為度化聲聞二乘人,運用權巧方便,乃至示現生病,而由佛陀弟子、菩薩及文殊師利菩薩的探病過程,凸顯維摩居士悲智雙運的菩薩道精神。他往來於各階層,經商講信用,甚至出入各種聲色場所,隨緣度眾,也都是為了要宣揚大乘佛教的教義。他教導娑婆眾生,當下照見心靈淨土,創造美好世界;闡說不可思議的解脫法門,強調「煩惱即菩提,不離生死而住涅盤」的不二法門,提供修行人治病的妙藥良方。


《維摩詰經》,就是記載維摩詰居士所說的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的經典。本經由三國吳支謙譯出後,即在我國盛行,歷代以來多達七種漢譯本,目前以鳩摩羅什所譯最為流暢,評價最高,流通也最廣。這部經是最長的白話詩,共兩萬五千言;也是一部最佳的劇本,富藝術創作價值。除了文學藝術價值之外,最重要的是,本經已經成為在家居士奉為圭臬的修行寶典。



『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白衣是代表平民的意思,是相對於做官或出家的人而言,中國的出家人穿緇衣,是染了不漂亮顏色的布。維摩居士雖然是在家人,但能夠奉守出家人的一切戒律的行為,心是出家的。


『雖處居家,不著三界』,雖然表現是在家人,心已經跳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一切不執著。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雖然與在家人一樣,有太太和孩子,可是一直修的是清淨行。


『現有眷屬,常樂遠離』,本身有許多眷屬圍繞,像是父母、妻子、朋友、學生等等都算,可是不留戀這些,更超越這些。



『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穿著打扮不是為了彰顯自身的富貴,而是展露出莊嚴相好。


『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在家人當然要吃要喝,但不是暴飲暴食,一切的飲食營養是為了自己得道。


『若至博奕戲處,輒以度人』,也去娛樂場所,但是他去這些地方是為了方便教化度人,在那個場合仍然還在布施持戒。


『受諸異道,不毀正信』,了解一切外道,但是以佛法的正信教化人。


『雖明世典,常樂佛法』,懂得世典是世間一切學問,但真正的中心是修佛法。



『一切見敬,為供養中最』,因此維摩詰居士到任何場所都最受到尊敬,受人供養。另一個意思也可以說,維摩居士自己對待一切眾生,都是以最尊敬的心,沒有看不起任何人,都是在以法供養。


『執持正法,攝諸長幼』,他堅持走正佛法,毫不馬虎,寧可將身下地獄,不把佛法當人情。


『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維摩居士也做生意,一切謀生的事業都做,諧,是描寫他談笑輕鬆和諧的樣子。偶,是什麼都來。但是賺了錢也不會高興,都是為更好的布施。


『遊諸四衢,饒益眾生』,外出遊玩,隨時隨地都在做利益別人的事,到了哪裡,哪裡都沾他的光。俗話說『龍行一步,百草沾恩』,就是這個意思。



『入治正法,救護一切』,他在所住的毘耶離城等於是當地的主席,儘量愛護犯錯的人,重的罰減輕,輕的罰取銷。如果居士從政或者執法的話,要有智慧,但是不能一味的慈悲。


『入講論處,導以大乘』,到了學術團體,他會用種種的方法,引導人走入佛法的大乘道。


『入諸學堂,誘開童蒙』,到了幼兒園小學,會用誘導的教育教導不懂事的孩子們。


『入諸淫舍,示欲之過』,他連妓女院都去,但是他在其中說法,使人解脫淫慾。


『入諸酒肆,能立其志』,他也去飲酒場所,有酒德,喝酒心不醉亂,因自己的清醒,能使酒徒不沈迷,能自救自拔。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殊勝福田】:欲了解「百億佛號大共修」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共修法訊】:下載YY語音軟體,安裝於桌面,註冊用戶名跟密碼,登陸之後,輸入ID號:75769420,即可進入房間《法界精進佛子共修道場》直播室共修直播大廳,晚課共修每晚7:30相續中,一起集資淨障,成就菩提道果。

  【法寶流通】:淘寶店鋪 https://fozang.taobao.com 慈心悲願菩提精舍

  【聯繫我們】:13053664444

相關焦點

  • 認識《維摩詰經》|緣起·維摩詰居士生病了
    《維摩詰經》的緣起是維摩詰居士生病,佛陀派人前去慰問,進而交織出生動的情節與精彩的對話。全經的開始,佛陀與諸大菩薩、四眾弟子及梵天鬼神等,在毗耶離城的庵羅樹園中聚會說法。毗耶離城裡,有一位長者的孩子名叫寶積,與五百位同伴前來供佛。在讚嘆佛陀是度老病死的大醫王、相貌猶如青蓮花般莊嚴潔淨後,寶積請求佛陀為大眾講說佛國淨土。
  • 從禪宗的角度去解讀,維摩詰居士為何可以訓斥諸阿羅漢,菩薩?
    ——達摩祖師血脈論相信學過大乘佛法的人都知道,一般在佛教,出家人是在家人的老師,是要做在家人的表率的,但是為了表法,總有個別例外的,維摩詰居士,應該是最另類的在家居士,他總是喜歡跟各法師抬槓,上懟菩薩,下懟羅漢,有人說他是古佛再來,佛陀化身的居士相。
  • 《維摩詰經》所言平等行食,法食平等,維摩詰居士的煩惱與解脫
    因此,當他乞食乞到維摩詰居士的門邊時,那位大富年長者就來啦一次「乞食論道」,並給出一連串的「攝食標準」。顯而易見,那時候的須菩提還沒搞明白不二法門,因此聽都聽不明白,只能回身就走,連自身的缽都害怕拿。維摩詰居士便叫住她說:「取缽勿懼。」——別怕,還是把飯拿以往吃否!供給出家人是應當的,可是你可以了解如何吃這缽飯,才不枉費了那份供給。
  • 雲飛座移、滿壁風動的莫高窟《維摩詰經變》畫,為何被張大千贊為第一
    是莫高窟規模最大,藝術水平最高的一幅《維摩詰經變》。其落筆雄勁,氣勢宏大,雲飛座移,滿壁風動,堪稱莫高窟壁畫中同類作品中的典範。維摩詰是個神通廣大,能言善辯的居士。他不出家,卻精通佛理。他經常在家稱病,人們去探望他時,即向人們宣講他的大乘佛理。經變即以佛派弟子去探望維摩詰這一事件為中心來展開的。
  • 《維摩詰經鑑旨》-佛道品第八
    維摩詰居士的講解會顛覆我們新學修行時對佛道的理解,這一段也是佛與菩薩乘的差異;2、什麼是如來種。---*---*---*---*---*---*---*---*---【原文】:「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通達佛道?」維摩詰言:「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 淺談《維摩經》的文學審美|王維別號王維摩,深受維摩經影響多深
    】《維摩經》的文學意趣反映在如下範疇:一、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維摩經》廣受歡迎,其中一個因素是維摩詰居士[6]的鮮明形象。究竟這位在家居士是什麼人,為何自六朝至今,各代中國佛教及文人,都對他仰慕?在《方便品》[7]中,很有層次地描述維摩詰居士過去供養諸佛德行為因,而所成就的功德智慧為果,繼而描繪他攝化眾生的行儀,令讀者產生對維摩詰居士的概念。
  • 夢幻西遊中的諧音操作,維摩詰都是怎麼讀的?
    還有奇遇任務的維摩詰,也是笑料百出啊。最正確的讀法是維摩詰!至於玩家們的諧音或者更奇思妙想的讀法:薩摩耶!直接聯想到了狗的類型上。沙摩柯,完全跳脫出去,想到了其他的遊戲。還有玩家將其顛倒順序打字出來,維傑魔,試著打了一下,出來的是餵芥末,看來這位隊長還是一個個字挑著打出來的,要是你打維摩詰,不早就出來了嗎!
  •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如果將《維摩詰經》拍成一部電影,不以賺錢為目的,屆時十大弟子輪番出場,應該十分精彩,對吧?以後有金剛娛樂法會的時候,我們就請十一個人來分別飾演迦旃延、阿難、維摩詰居士……維摩詰居士為每個出家人開示,讓他們難堪、不好意思,然後一直這樣……(上師模仿手足無措、撓頭狀,眾笑)佛告阿難:「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 《維摩詰經》十大經典名句:安頓一生的終極智慧
    《維摩詰經》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維摩詰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等,可以說是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大乘佛教的權威性經典,被譽為「大乘佛教文獻寶冠之珠」,在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中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問世以來,傾倒了無數高僧大德、名士清流,對中國的佛教、哲學、文學、藝術等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 文明傳承創新的源泉:從《維摩詰經變·對弈圖》說起
    莫高窟第454窟(宋代)《維摩詰經變·對弈圖》莫高窟石窟中已知的「對弈圖」有三幅:莫高窟第61窟(五代)西壁佛傳故事畫中屏風畫第21扇,繪有《悉達多太子弈棋圖》;第454窟(宋)東壁門北上部的《維摩詰經變》中有一幅《對弈圖》;榆林窟第32窟(
  • 維摩詰經第十一講
    沒有佛才敢這麼講,有佛就不敢了,嚇死了。也沒有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已經是死鬼了,不僅提婆達多,過去諸佛都是死鬼了,都是我們的妄想。如果有提婆達多,一定氣的鼻涕都流出來了。阿難多聞第一,佛講的經他都記得住。大家在一起集結經典的時候,阿難來回憶,大家來記。如是我聞,基本上都是阿難回憶。這種記憶力真的不可思議。古人的這種記憶力太好了,我們背一部經,都費死勁了。
  • 維摩詰經第六講之一
    我們太沒有自尊心了,也沒有信心,在他面前,我們完全沒有信心。這時候,佛又請大迦葉去。迦葉也是佛的一個大弟子,迦葉也是一樣的回答:世尊!我也不能去。您不要以為我比舍利弗、目犍連強哪去,我跟他們一樣,慫著呢。為什麼我也不能去呢?我跟您講講原因。憶念我昔,於貧裡行乞。過去出家人都是乞食,佛也好,他的弟子們也好,都是去乞食,也就是說去要飯。迦葉說,我來到窮人住的地方行乞。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大迦葉!
  • 火中金蓮非等閒——淺談在家居士修行的要點
    在許多人看來,出家人身居梵剎,六和同處,大眾燻修,修行不難;而在家居士則因為身處紅塵,染緣易就,道業難成。此說乍看似乎有些道理,但是我們縱覽古今,在家居士修行獲得成就的可謂數不勝數。例如佛陀時代的維摩詰,勝鬘夫人,以及我國唐朝時的龐蘊,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等等。限於篇幅,就不多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