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陽生,人間又團圓!

2020-12-21 騰訊網

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

每當冬至來臨,冬像是一位睿智的老人,閱盡繁華,返璞歸真,在簡簡單單的自然裡,蘊藏著它豐富的內容。

而年關將至,情誼更濃,詩人們的心,也被節氣所牽動。嗅著梅香,看著飛雪,那一篇篇飽含深情的古詩,也撫慰了人們千百年!

今天,就跟隨詩詞君的腳步,飲茶觀畫,煮酒品詩,讓我們一起,邂逅冬至日裡那一篇篇絕美的詩詞吧!

《冬至吟二首》

宋·邵雍

冬至天之半,天心無改移。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元酒味方淡,太音聲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冬至 ,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它就像一個轉折點,從這一天起,黑夜漸短,白晝漸長。

這個看似普通的節氣現象,其實悄悄蘊含了一個人生哲理,凡事別做太滿,因為物極必反。

冬至,願你懂得收斂。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人人都說,冬至是一個思鄉的節氣。

因為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眼看著距離春節越來越近,思鄉的情緒也是越來越濃烈,可是迫於世俗的無奈,沒有辦法團圓,又怎能不讓人愁悶!

如果你也想家了,別忘了在冬至這天給家人打個電話,關心一下他們的冷暖,訴說一下自己的情感。

願世間所有的思念,都是在給未來的團圓做鋪墊。

《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牧

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尊前豈解愁家國,輩下惟能憶弟兄。

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

竹門風過還惆悵,疑是松窗雪打聲。

說到冬至,最讓人期待的還是那皚皚白雪。

冬漸深,雪漸緊,在料峭的寒風裡,我們欣喜冬至的到來。

寒冷的冬日,或是窗外大雪鵝毛紛飛,或是冬雨濛濛。

冬天,雪可入詩,風可入詩,雨可入詩,甚至,一盞茶,一首歌,一聲感慨,皆可感懷。這樣的冬天,怎會讓人不憐愛?

《謫官辰州冬至日有懷》

唐·戎昱

去年長至在長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歲長安逢至日,下階遙想雪霜寒。

夢隨行伍朝天去,身寄窮荒報國難。

北望南郊消息斷,江頭唯有淚闌幹。

越是到了年底,越是喜歡回憶過往。

歲月匆匆,時光悠悠,經不住似水流年,留不過歲月變遷。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不管發生了什麼事,都是生活的一種考驗,只要經歷了就是財富。

冬至,願你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小歲日對酒吟錢湖州所寄詩》

唐·白居易

獨酌無多興,閒吟有所思。

一杯新歲酒,兩句故人詩。

楊柳初黃日,髭鬚半白時。

蹉跎春氣味,彼此老心知。

歲寒又冬至,團圓正當時,這一天,是陪伴在家人身邊的好日子。

記憶裡,冬至的飯桌上,媽媽總會端來一碗熱騰騰的水餃,或者煮上一鍋香糯可愛的湯圓。全家圍在一起,在一片熱氣騰騰和歡聲笑語裡,美美地度過最長的冬夜。

無論天氣多麼寒冷,風雪多麼凜冽,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心總是溫暖的。

《滿江紅·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燻葉氣、玉筒吹谷。

新陽後、便佔新歲,吉雲清。

休把心情關藥裹,但逢節序添詩軸。

笑強顏、風物豈非痴,終非俗。

清晝永,使眠熟。門外事,何時足。

且團奕同社,笑歌相屬。

著意調停雲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

縱不能、將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太陽晚晚升起,卻又早早落下,是全年最「偷懶」的時候。

天蒙蒙的清晨,人們躲在被窩裡,沒有耀眼的陽光,再眯眼小憩一會兒;傍晚時分,月亮早已偷偷掛在雲梢,提示你,別熬夜,該早點歇一歇了。

其實冬至就像是,大自然對辛勤勞動了一年的人們的饋贈,它告訴我們:生活需要留點空白,沒必要把每一天都填的太滿。

太忙碌的人生不一定成功,但一定會疲憊。適當留白,給自己空間休息和思考,才有餘力創造更精彩的人生。

《小 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萬物收藏,難免有一種蕭瑟之感。

可萬物終要輪迴,四季終要變換;所有的事物,都要有一個過程;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懂得。

命運如溪,峰迴路轉,九曲連環。少了轉折,也淡了浪花的激越;多了磨難,也濃了人生的亮色。

所有的過往,都是歲月的一種恩賜。

願陽光暖一點,再暖一點,

願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

在漫長的歲月裡,

願陪你看一路風景,

只聞花香,不言悲歡。

冬至,願所有的美好如約而至。

相關焦點

  •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
    文|程潔冬至時節有什麼呢?天地之間所有歡騰著的生命,仿佛約好了似的,在冬至前後沉寂蕭條了,安靜地蟄伏在季節的懷抱中,注視著袒露黃色肌膚的大地。樹瘦了,花枯了,連泥土裡的昆蟲都不知道去了哪裡,悄然無聲地消失了。
  • 冬至 祝安康!
    冬 至 2020-12-21 12月21日,冬至。 在中國文化中,冬至,滿含期盼,又極具意蘊。 這一天,隨著太陽的位置最靠南邊,白晝變得最短,夜晚變得最長。 跟著自然的節律,感知時光腳步。 一年快要走到終點,終於有時間暫時卸下疲憊,奔赴團圓。
  • 冬至後,共團圓
    冬至。是24節氣中第22個節氣 。古人云: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矣。冬至,意味著天氣更加寒冷了,下雪的可能性更大,次數也逐漸增多。冬至時節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冬至之日「蚯蚓結」,蚯蚓感陰氣蜷曲,感陽氣舒展,六陰寒極時,糾如繩結。二候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逐漸退而解角。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啥意思?今年冬至後會冷麼?
    今天是冬至節氣,每當冬至到來,筆者的家鄉都會非常熱鬧,因為在冬至的時候貓冬的人們就會三五一小聚,十人一大聚的聚在一起包餃子、祭祖先,共同祈禱明年的莊稼能夠風調雨順,豐收滿滿,所以冬至對於別人說是節氣,但對於農民來說也是一種希望的寄託。
  • 冬至一陽生,養腎藏精正當時!三九補冬,一碗羊肉湯,滋陰又溫陽
    冬至日,日南至,至此而後,晝漸長,夜漸短,陰極而至,陽氣萌生。其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皆為陰物感陽生而萌動。冬至大如年,便孕載著歷史的沉澱。——九九消寒歌冬至食俗,南北略有差異。民間素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談到習俗,數南方地區愛吃湯圓,象徵團團圓圓,而其主料糯米更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之意;北方常吃餃子,意為「交子之半」,也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所創「祛寒嬌耳湯」,以強體禦寒。
  • 歲寒又冬至,永和豆漿話團圓
    又是一年冬至時,年關將近,凜冽的冬風颳過大街小巷,宣告寒潮正式來襲的同時,也敲響了團圓的鐘聲。冬至大如年,遊子歸家暖古時候,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一是說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僅次於過年。這個重要的日子,既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有聲書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Morandi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一候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生的生物,冬至時節,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鹿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 冬至百福至,你準備好吃團圓飯沒有?
    而「冬至」二字也蘊含同樣的意義,我們不能把「冬至」簡單地理解為「冬天來臨」。冬者,終也,藏也。至者,極也。意為「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亦即一年中的陰氣至此日便到了極點,冬至過後,陽氣便逐漸增長。用一句話來表達這一含義,就是「冬至一陽生」。
  • 冬至湯圓圖片 感受冬至團圓氣氛
    冬至湯圓圖片 感受冬至團圓氣氛2016-12-13 11:48:3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冬至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而吃湯圓則是冬至節的重要食俗,正如民間所云:「吃了冬至節湯圓多一歲」。
  • 在冬至中煥發踏上新徵程的精氣神
    今天是冬至。「冬至大如年」,相信人們都不會忘記這句耳熟能詳的俗語。<br/><br/>  一般來說,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寒天」了,同時,自冬至起,天地陽氣也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故古人把這一天看作「大吉之日」。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寧波:番薯湯果 番薯湯果是寧波人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
  • 冬至過後是一種思考!
    HAVE A GOOD TIME 冬至節氣知多少 冬至俗稱冬節、常至節等,屬於中國二十四節氣,兼具自然和人文兩大內涵
  • 冬至,思念長!
    圖 | 視覺中國 冬至又名「一陽生」 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閒話
    冬至,既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先人們視冬至為「冬節」,很是看重,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年終有所歸宿」。既然是過「節」,免不了林林總總食元素的登臺亮相。
  • 韓國瑜冬至發文:不平靜的2020年終於邁入尾聲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冬至,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也特地送上祝福,「吃著冬至湯圓,不平靜的2020也正終於邁入尾聲」,希望臺灣能揮別陰暗、迎來光明,祝福大家冬至平安!
  • 冬至 冬大過年
    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二候糜角解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 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 冬至節氣 | 過冬至,幸福至!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稱為「亞歲」,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意思是僅亞於過年。
  • 冬至大如年,歷史淵源和傳統飲食
    冬至,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我們來了解一下冬至的歷史淵源和冬至的傳統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