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飲用水對農村兒童認知能力發展有多重要?

2020-12-26 中國青年報

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一直存在。2019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仍有2.64,高於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中央財經大學陳斌開等學者的研究認為,人力資本差異是中國城鄉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而根據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和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的《中國人力資本指數報告2020》,中國城鄉人均人力資本水平的差距仍然在擴大。

筆者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專注於研究中國農村人力資本,博士畢業後進入該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下屬的水政策研究所工作。在開展越南農村的飲水安全、新加坡的節水措施、中國城鎮的水價改革和水企民營化等課題研究的同時,筆者開始嘗試尋找安全飲用水和人力資本發展的紐帶。

受自然、經濟、社會等條件制約,中國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長期存在。大多數農村供水設施較為落後和簡陋,自來水普及率低。1990年,農村地區的自來水覆蓋率僅為11%。在沒有接通自來水的地區,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基本依賴未經集中處理的地下水和地表水。

上個世紀80年代起,中國政府在農村地區穩步推進飲水安全工程,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經過處理的安全飲用水。來自阿根廷、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證據均顯示,提供安全飲用水能在短期內顯著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中國人民大學張靜等學者基於中國農村的研究發現,提供安全飲用水能顯著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和教育水平。那麼,長期來看,飲水安全工程的順利實施是否能縮小城鄉人力資本差距呢?

筆者與上海科技大學創業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陳劼、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經濟學博士生肖韞最近發表在國際人力資本頂級期刊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的一項研究中探討了居住村是否接通自來水對農村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的影響。

認知能力,也就是俗稱的「智力因素」,是人力資本的重要維度之一。很多研究表明,認知能力和個人的受教育程度、收入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們發現,如果生命早期(出生前一年至5歲)的居住村接通了自來水,青少年時期(10-15歲)的認知能力將會得到顯著提高。研究啟示了基礎設施建設在提高農村新生代勞動力的人力資本水平、縮小城鄉人力資本差距上的突出作用。

生命早期安全飲用水有益於兒童認知能力發展

我們利用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實施的201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的數據,採用雙重差分法來識別生命早期(出生前一年至5歲)居住村接通自來水對青少年(10-15歲)認知能力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生命早期居住村接通自來水對農村兒童的認知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居住村接通自來水的年份每增加一年,會使農村兒童的平均認知測驗得分提高0.132個標準差。以算術測試為例,相比在整個生命早期居住村都沒有自來水的兒童,在整個生命早期居住村都有自來水的兒童能在算術測試中多做對五道題(總24題)。

研究同時發現,接通自來水的時間點也至關重要。出生前至少一年居住村接通自來水的兒童,其認知能力發展從接通自來水中獲益最多。如果居住村接通自來水的時間發生在出生後的五年內,兒童的認知能力仍能獲得提升,但是獲益隨接通時的年齡增加而遞減。該發現證實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等學者提出的「人的發展理論」的觀點:生命早期是認知能力發展的關鍵時間窗口。

一系列檢驗的分析結果均支持雙重差分識別策略的有效性和研究結果的穩健性。

此外,研究還從安全飲用水提升兒童認知能力的角度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結果表明,生命早期居住村接通自來水的年數每增加一年帶來的人均未來年收入的提高可以在兩年內收回建設自來水設施的人均成本。

提高母親的時間投入與改善兒童的健康狀況是自來水影響認知能力的重要途徑

自來水的接通是通過什麼渠道影響兒童的認知能力呢?我們發現可能有兩個作用渠道。

首先是母親的時間投入。缺乏安全飲用水可能會使村民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取水和處理水上。孟樹臣等學者對河北、湖北、內蒙古、江西和雲南五省11313戶農村家庭的追蹤調查顯示,未接通自來水時,農村家庭平均每天需要20至60分鐘的取水時間,而且旱季時取水時間更長。而來自多個發展中國家的研究顯示,家庭的取水任務主要由婦女和女童承擔。

如果用水更方便後與水有關的家庭活動(如清潔和烹飪)的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那麼婦女將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家庭照料,從而間接改善兒童的短期或長期發展。通過分析2010年CFPS中20-45歲的農村婦女的時間利用數據,我們發現,對於育有至少一名0-5歲兒童的女性來說,居住村擁有自來水將顯著增加她們在照顧家庭成員上花費的時間。相反,對於沒有0-5歲兒童的女性則沒有影響。因此,生命早期居住村接通自來水可能通過提高母親的家庭照料時間提升了兒童的認知能力。

其次,安全飲用水可以通過減少水傳播疾病的發生率和改善營養狀況而對兒童健康產生重要影響。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的極速發展伴隨著水質的急劇下降。2004年,在全國監測的745個河段中,有60%不能用做飲用水水源。由於中國居民有飲用白開水的習慣,相較於其他發展中國家,水中的微生物對中國居民造成的不良影響較小,但水中的化學和重金屬汙染物仍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大量研究表明,飲用水中的化學雜質會導致一系列疾病,比如: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環境經濟學家阿夫拉罕·埃本斯坦(Avraham Ebenstein)基於中國地表水汙染數據的研究顯示,地表水水質每惡化一個等級(共六個等級)會使消化道相關癌症的死亡率增加9.7%。

我們的研究比較了一系列兒童早期健康狀況的指標(生病次數、就診次數、醫療支出、身高-年齡z值、是否發育不良),結果表明居住村有自來水的兒童的這些早期健康狀況要遠優於居住村沒有自來水的兒童。由於兒童健康水平對後期的認知能力發展能產生重要影響,因而,我們認為兒童健康水平的提高是自來水對兒童認知能力產生影響的另一重要途徑。

此外,我們的研究並沒有發現居住村接通自來水對家庭收入、教育支出、教育水平等的影響,因此排除了自來水通過這些渠道影響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的可能性。

保障農村飲水安全關乎未來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對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高度重視,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幫助解決農村群眾飲水問題。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農村改水、「十五」農村飲水解困、2005-2006年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程規劃到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投入的力度越來越大。

「十一五」期間,全國累計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投資1053億元,解決2.12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總投資1768億元,解決3.45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十三五」期間,中央又決策部署了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力爭到2020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以上。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重要內容是建設具有淨化水設備和技術的水廠和輸配水管網系統,為農村居民提供處理過的飲用水。作為農村重要的基礎設施,飲水安全工程關係到農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產等切身利益。該工程的順利實施使得農村居民獲得安全飲用水的狀況大大改善。

1990年至2015年期間,使用自來水的農村家庭比例從11%增加到了55%。2020年8月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在國務院新聞辦的發布會上指出,按照現行標準,中國八成以上的農村人口用上了自來水。

接通自來水後,除了用水更加方便,飲用水的質量也得到了提升。相較於未經處理的水,自來水不管在水源選擇、水處理、質量監督還是輸送上均受到政府部門的嚴格管控。多項研究表明,自來水無論從水樣質量還是長期飲用對身體的影響上看都要優於未經過處理的水。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時間跨度長、受益範圍廣、受益人口多、資金投入大,考察飲水安全工程對農村新生代勞動力的人力資本發展的影響以及對縮小城鄉人力資本差距和收入差距的影響對該工程的後續規劃和建設意義重大。

基於上述背景,我們的研究有如下政策啟示:

首先,應堅定不移地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提高農村新生代勞動力的人力資本水平。現有關於飲水安全與人力資本發展的研究一般關注飲水安全對兒童健康與教育水平的即時影響,而我們首次發現生命早期獲得安全飲用水能顯著提高農村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由於人的認知能力在青少年時期趨於穩定,安全飲用水對認知能力發展的正向作用將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福祉,包括最終的教育水平、收入等。因而,本研究結果提示,應堅決打贏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戰,並且預計在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進一步改善水質和提高用水便捷性後,農村新生代勞動力的人力資本發展將獲得更多提升。

其次,應關注育齡期婦女和兒童面臨的風險因素。我們發現,出生前一年至5歲是安全飲用水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的最關鍵的時間窗口,5歲之後接觸安全飲用水並不會對認知能力產生額外的正向影響。生命早期的重要性提醒我們應該關注育齡期的婦女和兒童面臨的風險因素。在農村地區,飲水安全只是生產生活環境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其他風險因素如食品安全、空氣品質、傳染病等同樣威脅著育齡期的婦女和兒童,制約了農村兒童的人力資本發展。因此,發掘並降低育齡期婦女和兒童面臨的風險因素,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對於提高農村人力資本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應合理配置財政資源,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2015年,中國基礎設施投資佔GDP比重高達14.97%。國家每年都會花費大量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根據《中國統計年鑑》,政府總支出從1980年0.75萬億元增至2019年的23.89萬億元(按2019年的價格)。現有的關於基礎設施建設影響的研究主要關注農村現存勞動力和當期經濟發展的影響,而我們發現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提高農村新生代勞動力的人力資本的效果。在成本收益分析中,我們發現單從認知能力提升的角度來看,飲水安全工程就已能通過成分收益分析。由於其他研究已發現提升飲水安全能促進健康、教育水平等其他維度人力資本的發展,提升飲水安全帶來的人力資本總收益應遠遠高於我們的估算值。本研究結果可為各地政府配置財政資源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

最後,要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黨中央的扶貧新目標——「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相對貧困與社會收入分配格局密切相關,即使絕對貧困的問題基本解決,只要收入差距較大,就會存在一定規模的相對貧困人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提升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發展能力為目標,而本研究揭示了基礎設施在提高農村新生代勞動力的人力資本水平上的巨大潛力。如果更高的人力資本水平能帶來更高的收入水平,那麼基礎設施建設就有望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使貧困人口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同時,本研究提示基礎設施建設的改善,可以促進農村新生代勞動力的人力資本發展,從而縮小城鄉人力資本和城鄉收入差距。因此,基礎設施建設可能在減貧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上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李莉系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助理教授。本文改寫自學術論文「生命早期獲得自來水和認知能力發展」(Early-Life Exposure to Tap Wat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kills),該論文發表在國際人力資本頂級期刊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中國家庭|安全飲用水對農村兒童認知能力發展有多重要?
    以算術測試為例,相比在整個生命早期居住村都沒有自來水的兒童,在整個生命早期居住村都有自來水的兒童能在算術測試中多做對五道題(總24題)。研究同時發現,接通自來水的時間點也至關重要。出生前至少一年居住村接通自來水的兒童,其認知能力發展從接通自來水中獲益最多。
  • 兒童認知發展能力及認知訓練順序
    認知是個體知識獲得的歷程,其中包含知覺、記憶、想像、辨認、思考、推理、判斷、創造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大致指一個人學習、思考、應付環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適應生活的能力。 一般兒童的認知發展會隨著年齡而增長,並遵循一定的模式發展。
  • 【政策解讀】固鎮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加強農村飲用水安全...
    為了能夠讓廣大群眾用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切實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我縣從2007年開始陸續建設了15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鋪設幹支管網300餘萬米,供水能力5萬㎥/d,受益群眾達4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2.79萬人。
  • 讓更多農村孩子喝上安全飲用水 可口可樂啟動農村社區淨水計劃
    中國農村社區淨水計劃旨在通過為偏遠的農村學校安全符合國家飲用水直飲要求的淨水設備,對學生進行安全用水衛生知識培訓,以改善當地飲水條件,幫助學生們健康成長。寧燕外來工子弟小學成為江蘇省第二批加入此計劃的學校。
  • 兒童發展心理學 (第三章 兒童的認知發展)
    第三章 兒童的認知發展視覺的產生:兒童視覺(光線感覺)最初出現在胎兒中晚期(即懷孕5個月左右)。視覺敏度:視覺敏度是指個體精確地辨別物體細節或遠距離物體的能力,也就是覺察物體在體積、形狀、大小方面最小差異的能力,俗稱「視力」。嬰兒期尤其是半歲以前是兒童視力發展的關鍵期。
  • 奉新縣衛生健康委農村飲用水安全知識宣傳入戶
    奉新縣衛生健康委農村飲用水安全知識宣傳入戶 2020-05-11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電子遊戲可長期提高兒童記憶和認知能力?
    就在不久前,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歐貝塔大學(UOC)的研究人員,進一步在27名參與者中進行試驗,證實電子遊戲可以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不僅如此,他們還發現,這一影響是長遠的,即使是在兒童時期短暫接觸遊戲,也能在未來長期的生活和工作中受益,提高他們的記憶和認知能力。
  • 解鎖自然的力量|保障飲用水安全
    全球8.44億人口仍缺乏飲用水基本服務,至少20億人缺乏家用安全飲用水。獲取清潔的水資源變得越來越困難,水資源短缺、用水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重點解讀: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在保障飲用水安全方面的作用。
  • 兒童體適能有多重要?學校如何開展體適能教育?
    兒童體適能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基礎,就好比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體適能做基礎,運動就會事半功倍。全面系統的身體素質是兒童體適能追求的理想狀態。對於12歲以下的兒童來說,在對的時間做對的運動很重要。並且,兒童只單獨進行某一項運動是不科學的,兒童體適能強調全面性,強調兒童要通過多樣化的運動來達到鍛鍊目的。
  • 永嘉:飲用水安全知識宣傳走進木坑口村
    為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飲用水安全意識,普及安全用水知識,11月26日上午,永嘉縣巽宅水利管理所走進木坑口村文化禮堂,開展農村飲用水安全知識宣講活動,普及農飲安全用水知識,營造良好用水氛圍。
  • 《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鄉飲用水安全管理條例》公布施行
    第四條 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內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責任主體。 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飲用水安全保障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保障城鄉飲用水安全。
  • 飲用水安全絲毫不能大意
    據4月26日《新京報》報導,4月24日,河北省廣宗縣部分村飲用水出現異常,自來水發黃、起泡,散發出刺鼻異味,有村民洗臉、洗澡時被灼傷。工業酸性廢水倒流進飲用水管道,造成13個村近1.8萬人無法正常飲水,甚至多人洗臉洗澡被灼傷的後果,令人不寒而慄。當地及時調查並回應、第一時間採取為民眾臨時送水等措施,應對危機還算及時有效。雖說這只是個例,但其凸顯的問題值得各地高度警覺和重視。
  • 飲用水不能氟超標,為什麼卻又有含氟牙膏?
    網友們可能有疑問了,為什麼飲用水要防止氟超標,而我們的牙膏卻又有含氟牙膏呢?這不是自相矛盾了嗎?帶著同樣的疑問,筆者查閱了相關文獻,了解飲用水中的氟和含氟牙膏究竟是什麼關係。|氟為什麼這種重要?筆者查閱了兩篇參考文獻,第一篇文獻調查了北京某郊區農村小學的185名學生 (付彥分, 2003)。
  • 9個訓練方法,提升自閉症兒童的認知理解能力
    不少家長有這樣的疑問:我家孩子自閉症,認知理解能力太差了,我們該怎樣鍛鍊來提升孩子的認知理解能力呢? 有些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給孩子做閃卡訓練,來提升孩子的認知。這樣訓練,對於普通孩子和自閉症孩子同樣適用。但是,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其實是可以從身邊熟悉的事物開始。 人的認知發展絕對不是孤立的,而認知發展又具有明顯的階段性、漸進性。因此,我們不能單獨訓練孩子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其他能力是相輔相成的。
  • 我市圓滿完成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行動
    昨天,記者從市水利局了解到,麗水市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行動實施以來,9個縣(市、區)均已宣布銷號,並在10月30日全部通過市級覆核,我市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行動圓滿完成。  農村飲用水三年達標提標行動連續三年列入全市十大民生實事之一。
  • 朱旭東:加強對中國兒童發展規律及其教育的研究
    要刺激並促進兒童大腦發育,有必要深悉兒童身體發展規律。3.中國兒童的認知發展。認知是個體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像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個體思維進行信息處理的心理功能。認知發展的過程是心智模式、心智素養的形成過程。其基本路線是,通過認知積累知識和經驗,最終促成心智的開啟、升級。
  • 《霍邱縣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規劃》解讀
    一、 規劃編制的意義飲用水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重點任務根據《六安市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及相關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進一步保障全縣供水安全,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的規範化建設,開展霍邱縣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加大飲用水水源保護力度。在資料收集和現場調查的基礎上,結合霍邱縣飲用水水源保護現狀、生態環境現狀、社會經濟結構特點,制定《霍邱縣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
  • 兒童家具怎麼設計的?兒童家具有哪些設計安全隱患需要注意?
    兒童家具有哪些設計安全隱患需要注意? 1、兒童家具顏色搭配 一些研究數據表明,兒童對顏色的認知低於成人,所以兒童家具的設計一般會選擇純度較高的顏色來刺激兒童對顏色的認知
  • 什麼是農村飲水安全_蚌埠市人民政府
    農村飲水安全,是指農村居民能夠及時、方便地獲得足量、潔淨負擔得起的生活飲用水。農村飲水安全包括水質、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4項評價指標。(1)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的要求。農村飲水安全首先指的是飲用水的安全性。安全飲用水是指一個人終生飲用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的飲用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終生飲用是按人均壽命70歲為基數,以每天每人2L飲水計算。此外,安全飲用水還應包含日常個人衛生用水,即洗臉、洗澡、漱口用水等。
  • 權威發布|臨沂市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見實效!
    在企業內建立管理科學、定價合理、服務到位的企業運行機制和可持續的供水運行管理模式,促進農村供水工程沿著市場化的路子健康發展,實現以水養水的發展模式。四是發展信息化管理。我市編制印發了《臨沂市農村飲水安全信息化建設指南》,指導縣區充分利用物聯網、政務雲等載體,構建水源地、水廠、管網、用水戶、智能繳費等多模塊組建的農村供水信息化監管平臺,實現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全過程信息化監管。攻堅期間,建成縣級農村供水監督管理平臺10處,安裝智能水錶100萬餘塊,正逐步實現「網際網路+農村飲水安全」的新模式。五是助力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