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梅
選育史:宋梅,又稱宋錦璇梅,中國蘭花的傳統銘品,為梅瓣花的代表品種。此花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由紹興宋錦璇選出,宋錦璇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為「宋梅」。
清許羹梅著《蘭蕙同心錄》言「宋梅,一名錦旋。五瓣緊邊,極闊厚。翠嫩。頭帶尖峰。劉海舌,肩平。梗白,殼下稍紫,上三包衣全綠色。貴種也。」
宋梅葉斜垂,中闊,長短適宜,葉姿風度自然,從容,優雅。
賞宋梅之花,外三瓣端莊圓整,中宮嚴謹,色澤嫩綠清雅。視之剛毅挺拔,器宇軒昂,有凜然大氣之風。一品花,能融合自然之美和中國儒、佛、道家思想中和諧、平和、自然有度的美學精神,怎不令人敬畏!
宋梅,自選育面世,如今已200多年的歷史了。期間,雖屢有春蘭梅瓣新花問世亮相,有花的外瓣好過宋梅的,有中宮更顯厚實圓潤的,有色彩、質感不相上下的;但始終不見有後來者,在花的整體形象、花的品質操守、花的姿態神韻、花與草的搭配和諧協調等方面,綜合超過宋梅的。
宋梅,在愛蘭者心目中,其春蘭梅瓣花之首的地位,絲毫不曾改變。她以近乎完美的花品,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愛蘭者。一個個養蘭者,無論他們擁有著多少價格不菲的稀世珍品,宋梅必定是他們曾經蒔養,現在依然蒔養著的一品蘭花!
2、萬年梅:
選育史:2001年2月,梁伯興在新昌萬年山上覓得。
此花外三瓣短圓起兜,瓣端圓結、緊邊、收根;蠶蛾捧,小如意舌;色嫩綠瓣厚糯。一字肩,花容端莊、正氣,整體神韻出彩。花型中等略偏小,是其一憾。
在一些蘭展和蘭花網論壇上,亦見到一些蘭友拿出亮相的開品,兩副瓣瓣端略尖,不夠圓結起兜。
筆者感嘆,把花開好,開得出彩,不單是對蘭藝的考量,亦是蘭人內心對花的敬意啊!別輕易就認定花品的多變和穩定,蘭的開花,是蘭與蒔養者無聲的對話。
愛蘭者,把花開好,是一件多寫意的事啊!
3、圓鼎梅:
選育史:2002年新昌儒岙鎮潘國來從舟山覓得,陳江選育命名。
葉細潔,葉姿斜垂,草型清秀亮麗。
論及圓鼎梅之花,半硬捧,兩捧端稍欠圓潤;大如意舌,舌面紅塊簡潔清爽,捧和舌張弛有度,中宮圓整;外瓣短圓,瓣端厚實,收根較好,緊邊到位;肩平,骨力好,花守佳,花容端莊大氣,整體瓣形極佳。實是春蘭梅瓣新花中的上品之花。可惜瓣色顯老,瓣上隱紅筋紋明顯,以致瓣質不夠清新亮麗。加之蕊柱較粗,常凸現於兩捧之間,似有喧賓奪主之嫌。讚賞之餘,讓愛蘭者嘆息心疼!老天若再賦予她冰清玉潔之容,那該多美啊!世上本就不存在完美之物,何求圓鼎梅若此?
玩蘭至此,眼中無花,心中有花!世間愛蘭者,追求極致之心,真當苦也!
4、海晨梅:
選育史:1995年12月23日,金華李政新覓得。取名「金華梅」。1997年顧宏一在花市上購得,命名為「海晨梅」。
海晨梅葉姿斜垂,部分呈弓狀,葉幅中細,自然環境種養之葉色較淺黃綠色,葉質地平實,柔潤。葉溝較淺,葉端部分較平出。花苞殼色淺綠,紫紅筋紋疏朗,苞形文秀。
海晨梅主瓣圓結大氣,兩副瓣肩平,略顯落勢。內外拱抱有序,收根較細,緊邊有玉質感。軟蠶蛾捧,兩捧端圓潤、嚴謹。如意舌含蓄內斂,久開不下掛。舌上紅塊如一顆殷紅的愛心,簡潔、規正、始終如一。花色如一枚透亮的琥珀,柔和自然,猶如天然的沁色,神形相守不離。花莛高,易出架。花守之好,在春蘭梅瓣花中,實堪稱道!
海晨梅,如一輪從海上升起的朝陽,擁有海天一色的迷人風採,婉約、柔和、飄逸、自然;又如一位迎接朝霞的使者,清麗、含蓄、優雅、從容。顧宏一先生以「海晨」命名之,確實極其傳神。
海晨梅整花氣韻別具一格,突破了色澤以嫩綠為上的江浙傳統瓣型花的審美格局。以自然天成的美色,傾倒了無數愛蘭人的心。
5、廿七梅
選育史:1978年,由浙江紹興賈山頭村養蘭老人孫廿七從漓渚大銀嶺山選得,命名為"廿七梅"。
廿七梅葉尖端鈍,葉質厚實,葉面常見有似脫水狀紋絡,「V」形葉溝明顯。葉姿斜垂,間有扭曲葉,壯草草型較高大。新芽鮮紅色,牙尖有濃彩。是一草型特徵較易識別的春蘭梅瓣花銘品。
廿七梅花莛較高,苞殼色常見青綠殼色和紫紅色漾綠彩殼色。軟蠶蛾捧,捧端光潔圓潤,流海舌,舌面常現有規則的三點心型紅斑。外三瓣寬大,主瓣呈上蓋狀,具高屋建瓴之勢;兩副瓣一字肩,收根放角明顯,緊邊較好,瓣端有向內拱抱的尖鋒,足以顯示此花的骨力無憂。久開似有微落肩,但實不明顯。
各類蘭展上常見廿七梅的上佳開品。花守之佳,有目共睹。再加之廿七梅花色翠綠純淨,更具不染一塵的清雅之容。結合唇瓣的點睛之色塊,仿佛就在告知我們:高風亮節,此心可鑑!如此神形兼備、器宇非凡的一品花,怎會不傳世呢?
6、定新梅
選育史:查閱現有的資料顯示:定新梅,1983年由浙江舟山張根友在定海山上覓得。
定新梅葉形較細窄,葉質厚硬,葉姿斜垂。葉齒細密,葉色深綠,屬典型的小草大花一類。是瓣型花中個性十分鮮明的一個佳品!
外三瓣寬大短圓,主瓣厚實如勺,整花圓整大氣。(亦見有副瓣瓣尖略長之開品),收根細,瓣質厚糯,緊邊,一字肩,瓣端常現紫黑色斑點(紋塊)。瓣邊部位上常有隱紅筋紋。瓣色純度不夠清晰,是其一缺憾。軟蠶蛾捧,捧端圓潤光潔;大如意舌,開足放宕不捲。大而鮮豔的紅塊幾乎布滿整個舌面前端,十分亮麗醒目。
定新梅的草型、花型、花色都個性鮮明。開品穩定不多變。視定新梅中宮,常有敦厚之感;而其外瓣,瓣端收尖而放角明,短圓中自呈拱抱;偶見瓣端稍後矯的,非開品多變之故,實是蒔養之法高下耳!無端埋汰花品作甚?何不靜心侍弄,把花開好,極盡花之魅力?
另:《蘭蕙小史》記載的一品春蘭老種「湯梅」,花型與定新梅仿佛。然現今流傳的湯梅與定新,二品花在同一環境中栽培的葉型,卻是顯而易見的大不同。二者之間,有無淵源,有待方家考證!
7、知足素梅
選育史: 1988年(另一說是1992年)紹興漓渚徐泉林、胡和金從舟山硤門採挖得。部分賣給紹興漓渚諸利木、諸建華,湖州馮如梅先生從諸氏處購得此花。1997年3月,馮如梅先生把此花首次以「知足」之名參加南通春蘭展,獲特別金獎,知足素梅自此名揚蘭界。
現在,我們可以方便地查閱到有關知足素梅的詳細資料:「知足素梅,葉姿半垂斜披,葉細狹,葉質柔潤糯亮。苞殼青白綠色。花梗細圓高挺,易出葉架。外三瓣長腳圓頭收根,軟蠶蛾捧。花色綠淨,花形端正清秀……神韻高雅卓絕,水仙素中佼佼者等等。」
蘭界裡流傳著硬捧知足和軟捧知足這兩種說辭。唇瓣亦見有純白的劉海舌和放宕的淨白如意舌這兩種開品。馮如梅先生曾撰寫過《知足素梅流傳及命名始末》一文,愛蘭者可找來細心閱之。
馮老先生謂:「平生能得此素梅足矣!」
又何須晚輩如藏水閣者評賞一二?
五、六年前,能親手種養一盆知足素梅,並蒔養開花,不知是多少「愛蘭者」夢寐以求的念想!顧自嘆價高得之不易。而如今,蘭市的低迷,幾百一苗甚至更低的知足素梅,竟然卻問津者日少!那些往日的「愛蘭者」哪去了?難道美,也會隨著身價一落千丈?
一花知世態炎涼!再無言語。
8、九龍梅" ?4 u& q6 Q" \/ h8 p5 U: k3 O S
選育史: 2000年,徐展和方軍在浙江省建德市境內的九龍源山上覓得,因而得名九龍梅。為建德近年下山之珍品。
九龍梅草型直立,葉幅中等,葉柄緊收,葉色較深,邊緣齒細密,葉面時見行龍,葉梢尖,葉端有急收細狀。花梗較高,然圄於草型較高而直立,花不易出架。九龍梅外三瓣厚實飽滿,瓣端圓結如勺、收根細,緊邊好,瓣邊緣近根基部若透明狀玉佩,質感極其晶瑩。瓣中略現螞蟥筋,致瓣質厚實的同時,亦感脆硬。半硬蠶蛾捧,兩捧常見分頭合背之形態,如意舌放宕不下掛。微落肩,花型略小,寬大圓結的外三瓣與略緊蹙的中宮形成的整體協調性不夠理想,是此花的瑕疵。然瑕不掩瑜,以九龍梅瓣質之厚實,瓣色之翠綠,色澤之清麗,花守之上佳,足以讓九龍梅位列春蘭梅瓣新花之佼佼者的地位。
至於蘭界裡關於九龍梅身世的疑惑,恐是揣測,大致不可考,無從評述,擱置不議。撇開利益糾結,愛之引之蒔之賞之,心無他,又何妨?
9、仁海梅
選育史:2002舟山下山。由王德仁、潘海明選育命名。2005年榮獲第七屆浙江省(臨海)蘭花博覽會金獎。
觀仁海梅花,第一感知便是花型大,花色淨,形態優雅,器宇不凡。花姿如一位笑容可掬的雅士,神採飛揚又平實含蓄,極富親和力。
細品之,仁海梅外三瓣闊大,瓣端圓結,緊邊起兜,收根細,拱抱有度,肩平。蠶蛾捧,較光潔圓潤,捧端有紅暈,合抱緊守。如意舌微宕,舌上紅塊如一倒品字形,規則而不散亂,色澤胭紅。花色翠綠乾淨。葉姿半立,葉形大小中等,花易出架。花草整體協調和諧。
常見仁海梅亮相各類蘭展現場,其花姿花容,已深得眾蘭人的肯定和喜愛。見之都說好的花,自有其超凡脫俗之處。偶爾一二盆端不得臺面的花品亮相,亦非花品的多變和不穩可斷言的。只要花的形態、質感、筋骨不大相逕庭,依然不可輕易否認花的品級。花型之大小、瓣質之厚實、色澤之清麗,骨力之精到,這些衡量花的內在品質的要素,是通過蒔養無法改變的。藝蘭之高下,是還原蘭花與生俱來的美,是呈現讓目光定格,讓心靈繼續陶醉。
10、黔東梅
選育史:1997年下山,貴州銅仁薛天民選育。獲2001年第11屆中國(貴陽)蘭花博覽會金獎。2002年,中國蘭花登錄委員會收錄黔產梅瓣之名品,登錄號:(蘭)0118。
春蘭正格梅瓣花。外三瓣短圓闊大,緊邊,收根放角,瓣端起兜如勺。軟蠶蛾捧,捧端厚實圓潤,兩捧緊抱不拆。花型大,花容端莊,久開有微落肩。大如意舌,舌面斑塊規則,色彩紫紅,清晰明亮;勤草易花。
可惜瓣間常有隱紅筋,致瓣色不淨,瓣質稍欠細膩。然黔東梅花型之大,花品之端莊,卻又是那麼難能可貴。雖黔東梅草型亦較高大直立,但高挺的花莛,依然能讓花容賞之無礙。足見其大氣開闔之度。
出自西部的春蘭瓣型花中,能聲名遠播,又深得江浙愛蘭人士賞識認同的,大概莫過於「黔東梅」這一品花了!
11、奇珍梅
選育史: 1992年由奇珍蘭苑梁品富選出並命名。
奇珍梅葉色翠綠,新葉初斜立,隨著生長漸漸變得彎垂。葉態彎垂性極強,葉緣鋸齒細密,葉幅中等,「V」形葉溝明顯。整體葉姿十分優美,從葉形就極易辨識的一春蘭梅瓣品種。
奇珍梅花色翠綠,瓣質厚糯。外三瓣結圓,緊邊,兩副瓣肩平。軟蠶蛾捧,捧端圓潤光潔。如意舌,舌上紅塊厚實、規則、鮮豔。苞殼淺綠色,花莛高挺,極易出蘭架。花型工整,花守好。花草相得益彰,整體神韻醒目亮麗,實是經得起細心品味的一品春蘭梅瓣花。
12、紅宋梅
選育史:紅宋梅,初名「紅躍梅」, 1984年紹興棠棣徐紅躍在鎮海亞浦掘得。
紅宋梅,葉型斜立,葉質較硬朗,葉柄緊,腳葉中段放肚寬,葉尖起兜上翹承露型,收放明顯,有厚實感。中心葉較其他葉窄,「V」型溝深。中脈較亮。整體草型柔中見剛,有張力。新芽紫紅色,牙尖聚彩明顯。
紅宋梅主瓣結圓,瓣端厚實起兜;兩副瓣平展略長,收根圓頭,緊邊佳,瓣邊玉質感強,沁隱紅筋紋。多見平肩和飛肩。半硬蠶蛾捧,兩捧緊抱,有昂首之姿。小如意舌,舌根部赤紫色斑塊醒目。花容端莊卻不失靈動。花姿動中見靜,靜中有動。整體花型器宇軒昂,神韻飄逸,拱抱有度,極具風採。以「紅宋梅」之名,流傳於世,是也夠格!竊以為斷無傍「宋梅」大名之虞!
13、養安
選育史:據蘭史資料記載,養安梅,1922年,浙江紹興下山,鈕養安選育。
養安梅葉姿高腰半垂(此為引用他人言,以我所見養安梅草型特徵,自感此表述非常貼切傳神)。也可說是葉較直立斜垂,葉色濃綠,「V」形葉溝,葉糯潤,質厚硬。這些草型特徵,並非獨特而易辨識。不然,蘭界裡亦可少些不帶花引種養安品種真假難分之事。
養安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選育流傳至今,已近百年,卻又如此稀缺。各類蘭展上都難得一見此花的身影。猜測或許是地域局限致流傳範圍不廣;二是草性特質所致,發芽率較低,品種較難蒔養之故。
時下,偶爾見有蘭友發布養安之草和花照於蘭花網絡論壇上。這樣的一品名花,自然會吸引眾多愛蘭者的目光。現在依然是蘭友間不易引得的熱門品種。
筆者未曾見養安之實花,本無從談論起此花。以網絡上流傳的開品照片論之,畢竟是隔空對月,只可言及定格的那一瞬間,而無從了解花綻放的全過程!就據此吐露下作為愛蘭之人的感知吧!權當醉眼朦朧間胡言:
花色翠綠最可心,瓣端圓潤實堪誇;捧間夾鼻花俯展,自知嬌羞亦可原;平肩拱抱若如一,不識心安養亦安!
他日若能一養「養安」,至開花,當心安,可再言。
14、翠一品
資料記載:翠一品,水仙瓣。抗戰前由杭州吳恩元選出。特徵:三瓣闊大、收根,瓣前端呈微飄,軟淺兜捧心。圓舌,舌上所綴紅點特別鮮豔,花莛細長,肩平,色翠。一般蘭惠中凡屬皺角水仙瓣形者,唇瓣尖端部位必是微缺,獨此花不缺。苞衣淺紅色,葉半垂,葉尖銳,葉質略薄。
「一品」,封建社會中官品的最高一級。春蘭傳統名種中,能以「一品」這樣的稱號謂花之花名,足見此花的品級。以色之翠綠,形之清逸,神之從容、大氣,質之柔潤,花守之佳,讓愛蘭者賞嘆不已!
15、金鑲翡翠:
選育史:春蘭水仙瓣名種。據查閱到的資料記載,一九二0年左右選育於無錫市。浙江省嵊州市周煥根先生收集保留之名種。
斜立葉型,葉質較硬朗。葉邊上常有黃色鑲邊藝,成草後,黃色鑲邊藝變為灰白色邊藝。是傳統春蘭名品中唯一一品葉藝瓣型花。
花開梅形水仙,花色翠綠,質地似玉。花葶細而挺拔,也就是常言說的燈芯杆。花之骨力十足,久開型依舊如昨,花守上佳,花姿飄逸,神韻清雅曼妙。在拂面的幽香中,讓人不禁嘆服,百看不厭。
有蘭友揣測金鑲翡翠是翠一品的變異種。金鑲翡翠和翠一品,花品雖十分近似,然惘然下此結論,未免武斷了點。愛蘭人,還是撇開一些世俗的心機和經濟利益的羈絆,靜心養蘭賞蘭吧!花之美,與花之高貴和低賤,原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何苦定要以金錢來衡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