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一
來源 | 新10億商業參考
(ID:xsy-shangyecankao)
涪陵榨菜又又又漲價了。
這個消息一出,很快便登上了微博熱搜。大家紛紛直呼「連榨菜都吃不起了」!
其實,漲價的不僅有涪陵榨菜,還有它的「火車老搭檔」方便麵。
曾經有網友調侃:「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一年用不了一頭牛」,如今,康師傅牛肉麵裡終於有牛肉了,只是價格也越來越高攀不起了。
小張很久沒有吃過方便麵了,這段時間由於工作繁忙顧不上自己做飯,於是打算買一些方便麵當主食。去超市逛了一圈後,她發現方便麵不僅種類多了,價格也變高了。
比如康師傅傳統5連包組合的袋裝面價格在八、九元左右,而新口味的「Express速達麵館」高端桶裝泡麵,有「紅燒牛肉麵」「蔥燒豬排面」「川辣牛肉麵」「香辣牛肉麵」四種口味,一桶都25元左右了。
在統一線上官方旗艦店,王俊凱代言的4盒裝番茄豬軟骨拉麵售價為89.9元,折合下來每盒近22元,月銷2000多筆;3盒裝那街那巷蘭州拉麵售價59.9元,每盒大約20元,官方數據顯示已有31.4萬人付款。
新興方便麵品牌也不甘示弱。拉麵說主打米其林星級餐廳的兩盒裝鮮濃蟹黃拌麵,售價139元,月銷量達1W+。勁面堂三盒裝的香辣牛肉麵,售價87.8元,月銷量也達到了7000+。
不過這還不是最貴的,統一還推出了限量版頂級泡麵「滿漢御品火燒牛肉麵」,售價108元,從外觀到原材料都讓你體會到「皇家級」待遇,連面裡的牛肉都選自每頭牛僅有1%的特選部位腱肉。
對比發現,這些價格比較高的面,包裝上比普通的面更精緻,原材料也更充足。比如一盒30元的面裡,有實打實的牛肉塊、排骨塊以及高湯濃縮料包,筷子代替了塑料叉,面塊也從油炸變成非油炸。升級後的高價面,整體變得「豪華」起來。
作為方便麵的「常客」,李莉認為漲價也正常。畢竟現在大家又忙又追求口感,方便食品確實方便。
但是小張買了一份非油炸方便麵後,表示之後不會再嘗試這個面了。
「看介紹感覺很新鮮,以為價格高了會有不一樣,但是面的口感很一般。」
從2018年開始,康師傅便加強新品研發,布局高端市場,推出了「湯大師」、「Express速達麵館」等高端系列產品。其在財報中也提到,要「逐步強化高端產品布局,並以多口味、多規模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統一推出的「滿漢全席」,以及今麥郎推出的「老範家快餐麵館面」,都是各家企業在高端領域的布局。
只是一袋方便麵都要十幾塊,更貴的要三四十塊,這個價格堪比一頓外賣了,消費者會買單嗎?
上海某商超食品百貨事業部負責人曾向媒體透露,在超市端,高單價的方便麵從2018年到2021年,銷量的佔比已經從25%增加到33%,銷售額佔比從52個百分點增加到62個百分點。
數據表明,消費高價面的顧客正在逐年提高。
小張覺得,相比方便麵的價格,自己會對「好玩」和健康更關注,「如果有一款方便麵產品能同時兼顧健康和速度,價格貴一點我也會買」。
方便麵為什麼忽然貴起來了?
上個世紀90年代一直到2013年,我國方便麵行業蓬勃發展,並且連續18年保持快速增長。但是從2014年開始,我國方便麵的銷售量開始呈下降趨勢,尤其2015年外賣平臺崛起,各家依靠低價補貼的方式迅速發展起來,這給方便麵行業帶來致命打擊。
據wind數據統計,我國方便麵的銷售量從2013年的銷售頂峰462.2億份下降至2016年的385.2億份,是近五年最低值。
過去,方便麵被人們稱為「火車伴侶」,在漫長的出行路上,方便麵可以及時解決大家的餐食問題。如今,隨著高鐵和飛機出行的普及,人們在旅途中的時間越來越短,同時高鐵餐、飛機餐也越來越豐盛,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去餐車就餐。而且,方便麵一度被「冠名」不健康、沒營養的標籤,隨著大家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方便麵逐漸「失寵」。
於是,為了挽救逐漸衰退的方便麵市場,各家企業紛紛開始發力高端方便麵市場。
當傳統的方便麵還在考慮如何高端化搶佔市場的時候,另一邊,同樣主打方便、美味、健康的速食食品已經大刀闊斧地進入消費者的生活中。
去年疫情,由於堂食、外賣受阻,再加上懶人經濟、宅經濟發展,讓方便食品行業開始蓬勃發展,螺獅粉、自嗨鍋、酸辣粉等新的食品品類不斷湧現,消費者也有了更多選擇。
「以前出去玩都會選擇買泡麵,圖個省事,現在各種速食食品太多了,選擇性也多了」。章婷說道。
比如火爆至今的螺獅粉。去年疫情期間,「你買的螺獅粉到貨了嗎」頻頻登上微博熱搜。在李子柒旗艦店中,螺獅粉月銷量超過100萬份,購買螺獅粉需要提前預定,螺獅粉產品均處於預售狀態。CBNData消費大數據顯示,在線上方便速食消費類目中,螺螄粉以超過25倍的增速成為除方便麵以外的第二大細分品類。
甚至有業內人士稱,螺獅粉由米粉製作而成,口味受到國內外消費者喜愛,且螺獅粉保質期更短更健康,未來,很有可能打敗方便麵,成為又一大方便速食單品。
而自帶涼水、發熱包的自熱食品更是讓方便麵感到危機。
這種食品不需要火就可以完成自主加熱,操作簡單口味多樣,除了有自熱米飯外,還有自熱火鍋、自然煲仔飯等等,便捷性似乎比方便麵更勝一籌,很快便得到消費者的歡迎。
有關資料顯示,只自嗨鍋一個品類,2019年全年業績就有8億元左右,僅2020年上半年,自嗨鍋就達成了約6億元的銷售額,業績增常速度非常快。
根據食品工業網數據,2019年我國自熱食品的市場規模達到35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自熱食品銷量又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達到71億元左右。到今年,天貓平臺的數據也顯示,有近20萬人趁著1月「年貨節」期間下單了自熱火鍋,這一數字是去年同期的10倍。
有潛力的企業還還受到了資本青睞。比如憑藉自熱火鍋、自熱米飯火爆市場的自嗨鍋多次獲得資本機構的數億元融資,還有像「莫小仙」、「食人族」等自熱品牌牌也獲得了大量融資。投資機構有經緯中國、金鼎資本等等。
自熱食品的火熱還引來各路商家入局,比如海底撈的自熱小火鍋、西貝的「家庭快手菜」以及三隻松鼠的「自熱燒烤」等燈。另外還有速食麵、酸辣粉等速食食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搶奪方便麵的市場份額。
消費者有太多可以代替方便麵的選擇。這些食品種類多樣、口味豐富,更能迎合新一代年輕人消費升級的需求。
不過即使這樣,方便麵目前依然是消費者需求最高的一款速食產品。據世界方便麵協會日前更新的數據,2020年全球消費方便麵約1166億份,中國的消費量就佔到其中的近39.76%,是全球方便麵第一的消費大國。
也就是說市場前景還是很廣闊的,但是面對緊追其後的新興速食食品,方便麵一點也不敢鬆懈。
高端系列面的出現也給方便麵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機。2017年開始方便麵銷量出現回暖,2020年我國方便麵銷售量增至463.5億份,比2013年的頂峰值還要高。
其中,行業龍頭康師傅高價袋面的銷售額更是從71.34億元增長至130.66億元,高價袋面的銷售額佔比也從33.1%增至44.3%。
但是這個增長熱度並沒有維持太久。今年上半年,國內方便麵市場再次出現了降溫。尼爾森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方便麵行業整體銷量下滑了7.7%,銷售額下滑了7.3%。
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今年上半年方便麵市場的下滑,跟2020年疫情催生的高基數有關,數據下滑也正常,但也暴露出方便麵行業消費熱度難留的問題。
面對激烈競爭,方便麵能否靠高端產品一路走下去?
有業內人士認為,過去方便麵承載的消費場景和消費人群都相當固定,如果要走高端路線,就要持續輸出新的賣點,不斷創新新的產品來支撐高價格。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點是化解消費者對方便麵的認知問題。不健康、沒營養的觀念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如何從觀念上影響受眾,建立全新的高端品牌形象至關重要。
再者,要在外賣、自己下廚之外找到新的消費場景。尤其在如今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年輕人追求的不僅是外觀和食材,還有與之相匹配的消費場景。就像吃蛋糕一樣,這已經是一種生活態度,而不是填飽肚子的無奈選擇。
不過還有一些人認為,康師傅的高端化路線可能並不會一路順風,畢竟長期以來的都是以低價格被人們所熟知,突然出現單價十幾甚至幾十元的產品,這在很多消費者心中是比較難以接受的。相比較同行的新銳品牌來說,他們一開始就定位在高端系列,可能會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
文中採訪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