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藝術+IP+盲盒+情緒價值+行為經濟學=60億估值

2020-12-12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 | 佐伊 報導 | 消費界

導讀:

11月22日晚間,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披露聆訊後資料集,摩根史坦利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泡泡瑪特的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

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潮流玩具和時尚消費產業,正是跨過「人均1萬美元」門檻後,中國文創產業蓬勃興起的一部分。

古典經濟學認為人都是「理性經濟人」。

然而,人們在現實的經濟行為中,不可能完全理性,難免受直覺、情境、習慣、習俗等因素影響,做出一些違背經濟學的非理性經濟行為。這就是盲盒的魔力所在。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非潮玩品牌會以「潮玩」這個名堂開店,裡面或有黑科技,或有創新遊戲等與消費者互動形式,進而引起消費者的興趣和關注。而這,也是一種實體商業迭代升級的呈現。

「潮玩崛起 剁手實力第一」

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潮玩手辦排名第一。

每年有20萬硬核玩家,一年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塊。有些瘋狂的消費者,一年甚至要花上百萬。

按2019年的收入及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增速計算,泡泡瑪特已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國內潮玩品牌為什麼現在火了? ·

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穩居世界第二位。同時,中國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新臺階。

人均GDP超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經濟學上有一個關鍵的「人均1萬美元」指標。當國家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時,往往會迎來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美國、丹麥、日本、韓國等,從歷史發展來看,皆如此。

美國在1913年達到「人均1萬美元」指標後,興起了一個重要的概念:「觀念藝術」,由此帶來1930年代好萊塢、迪士尼真正蓬勃發展。

1960年代,跨入「人均1萬美元」門檻的日本出現了 「第一代動漫人口」,也就是眼下人們熟知的「二次元」。他們對於動漫形象的接受、理解、喜愛深入到血液和骨髓之中,支撐日本後來一系列文化產業的發展

泡泡瑪特為代表的潮流玩具和時尚消費產業,也是跨過「人均1萬美元」門檻後,中國文創產業蓬勃興起的一部分

來咖智庫CEO王春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用長遠的角度去看泡泡瑪特的市值和估值,不應該局限在玩具或者盲盒本身。

因為在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的時代,能帶來精神愉悅的東西擴張性將是無邊界的。如果有一個指標,能測試出某產品帶來的愉悅值,那麼則可以稱之為情緒價值,情緒估值法。

中國未來新興消費必然有巨大的空間,雖然不一定能在海外找到成熟路徑去完全對標,但這個領域的超級物種也必將創造出資本市場的奇蹟

眼下中國市場潮流文化和時尚消費的升級,是時代的趨勢。

· 精神慰藉類產品已是剛需·

經濟體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年輕人往往是最忙碌的,同時也倍感孤獨、壓力、焦慮,他們追夢但也需要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取悅自己,他們也需要感受到陪伴,甚至是一種精神的投射關係,從而得到慰藉。

年輕人的滿足感、存在感、社交等等需求會形成一個個精神部落,介質可能是「球鞋」、潮玩、遊戲和道具等等,大家在相互認可的文化中形成一種集體意識,集體人格,找到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對應的是一個時代裡精神層面的「情緒價值」。

投資人是最善於從時代趨勢中發現金礦的人。

華興資本董事長、CEO包凡透露,「我們2019年做了一個針對Z世代消費力的市場調研,發現這個人群的消費主要是精神消費,他們早已不再局限於物質上的滿足。而在這群年輕人的精神消費當中,『潮流玩具』是成長最快的一個領域。」

精緻媽媽、新銳白領、Z世代是潮玩盲盒的三大核心消費人群,其消費動機分別為悅己減壓、治癒陪伴、個性圈層。

悅己減壓的層面,潮玩盲盒娃的設計與一般玩具的區別在於藝術感,並不是「改改眼睛戴個眼鏡,起個名字就以為是潮玩IP了」,藝術家作品的魅力在於能讓你在完全不了解它的同時,也能一眼愛上它。

治癒陪伴的層面,盲盒一直以治癒系的潮玩形象,傳遞美好,溫暖人心。不論是泡泡瑪特推出PUCKY星球甜食系列,還是Molly小鳥系列、Kakao Friends航海系列等多款治癒系潮玩,都為玩家們帶來了甜蜜又治癒的心理效果。

個性圈層的層面,產品不設限,不給IP注入價值觀和設定, 讓消費者自己去理解,消費者可以把自己的靈魂注入產品,彰顯自己,表達自己。

·開啟全球藝術家發掘的潮玩產業 ·

2010年成立的泡泡瑪特起初是「小百貨」的模式,隨著電商興起,作為線下零售的泡泡瑪特生意就變得難做。

通過日本的玩偶「Sonny Angel 」高增長高復購的啟發下,泡泡瑪特看到了潮流玩具這個全新的市場和領域,也看到了苦苦尋覓與消費者產生互動與粘性的入口。

Molly就此陪伴泡泡瑪特走上了轉型之路,他們要做屬於自己的「Sonny Angel」。

隨後,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帶著團隊飛去香港拜訪Molly的設計師王信明(以下稱他為「Kenny」),目的是為了籤下獨家的合作。在Kenny的工作室,王寧看到了一屋子一流的,尚未被商業化的設計作品,「就像找到了在餐廳唱歌的周杰倫」。

在此後的3年裡,泡泡瑪特在與藝術家、粉絲、供應商不斷地互動中,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模式,構建了一個圍繞潮流玩具文化不斷升級迭代的生態系統,即以IP為中心的覆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平臺,也將潮玩行業的巨浪推向了新高。

開啟全球藝術家發掘

與Molly之父Kenny合作的成功為泡泡瑪特積累了一套與藝術家合作,共同打造超級IP的路徑。即,與藝術家合作,籤訂智慧財產權合作類的協議,藝術家提供原始IP形象創意草圖,泡泡瑪特負責對其進行商業化的運作的合作夥伴服務關係。

為了發掘世界各地最具有開創性、及極具潛力以及商業價值的藝術家,泡泡瑪特組建了一隻幾十人的專業藝術家物色團隊,從頭部頂級藝術家和有潛力年輕藝術家的兩個維度上去發掘潛在合作夥伴。

藝術家可以專注設計,泡泡瑪特則幫助其完善一系列的商業運作。

· 盲盒裡的行為經濟學·

如果說潮玩IP本身的藝術魅力不可小覷,那麼盲盒大火背後蘊含的行為經濟學,更加值得我們細細研討,洞察出這些擊穿人性弱點的盲盒經濟魔力。

古典經濟學認為人都是「理性經濟人」。

然而,人們在現實的經濟行為中,不可能完全理性,難免受直覺、情境、習慣、習俗等因素影響,做出一些違背經濟學的非理性經濟行為。

首先是非理性消費下的盲盒經濟

從眾心理下的非理性消費,在盲盒經濟中商家與關注度較高的明星、網紅等流量較高的人群合作,掀起全網玩盲盒的視頻熱潮,並在人流量大的商圈投放盲盒售賣機,使消費者在網絡上和現實中都感受到盲盒的火爆,在從眾心理下完成消費者的消費動向引導。

攀比心理炫耀性消費下的非理性消費,在盲盒經濟中隱藏款或自己心儀的款式會激發消費者的攀比心理,當身邊的朋友表現出擁有的款式比其多時,也會嘗試繼續購買盲盒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

這就是因為在從眾心理下發展的盲盒經濟,超出了它本應處在的小眾經濟範圍,走進廣大消費者的社交圈子,形成商品的附加價值,擁有盲盒有助於消費者彰顯個人財富、經濟實力、生活方式、身份和社會地位,有助於消費者在社交圈子中與其他人進行信息交流溝通,在社會中收穫更多的共鳴、愛與尊重。

購買更多盲盒就可更多的完成自我實現和自我獎勵,得到更多心靈的認同與社會地位的認可,從而就因攀比心理與炫耀性消費引發了非理性消費。

其次是體驗經濟下的盲盒經濟

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發展,在新的消費結構中消費者的情感比重不斷增加,他們更加注重商品對於情感需要的滿足和個人個性化的滿足,產品的標準化價值他們並不在意。

在盲盒經濟中,消費者的每一次購買行為都在與企業進行心理博弈,購買未知物品帶來不確定性回報的喜悅,使消費者得到自我實現一般的快樂,促使消費者反覆購買,體驗拆盒的快感。

再次是錨定效應下的盲盒經濟

由於盲盒經濟奇妙的定價理論,一杯星巴克咖啡的錢便可以購入一個可愛的盲盒手辦,貌似是不錯的價格,消費者對於價格的錨定,讓他們覺得盲盒的定價合理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若抽中隱藏款還可以轉賣額外得到多倍收入,消費者隨手慣性購買,然後某個時刻突然間發現購買量過大而遠遠超出起始心理帳戶的總預算了。

最後是可得性啟發下的盲盒經濟

在盲盒經濟中存在很多流量明星抽取到隱藏款和系列整套款式的視頻,加上有些消費者抽到限量款炫耀的心態,使消費者產生認知偏差,覺得隱藏款和限量款很容易獲取,典型案例是輕鬆的,誤導消費者進入可得性啟發。

在盲盒經濟中抽取到隱藏款是購買盲盒的最終目標,而消費者清楚地知道抽取到隱藏款的概率只有0.69%,在可得性啟發的影響下,抽盲盒的消費者可能產生過度自信與概率認知偏差,認為自己可以把握住偶然性,把小概率事件變成抽一兩次就可以得到的大概率事件。

細細想想,這和股票市場裡一賺二平七虧的規律大家都懂,但每一個散戶都不認為自己會虧一樣。

王寧公開發言講過,Molly與其它附帶故事情節、有人設的衍生品、玩具最大的不同在於,她沒有人設和價值觀,因此100個人心中可能會有100個Molly。我們擔心一旦給Molly附以人設和故事,她反而會變得無聊。

傳統玩具普遍遇到的問題是消費者通常不會選擇重複購買同款玩具,而一款玩具本身也很容易被其他玩具替代。通過市場實踐,泡泡瑪特形成了一套IP孵化的體系,同時,主動對IP產品的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從而釋放IP最大的潛力。

泡泡瑪特不斷探索通過與其他品牌的跨界合作、為經典IP形象推出潮玩化形象、打造具有IP形象的衍生品等,來保持IP形象的新鮮感和曝光度,從而進一步加強IP的生命周期的管理。

至今也有不少品牌和泡泡瑪特跨界,推出了聯名商品。涉足綜藝、影視、快消行業等領域,讓大眾看到了中國潮流玩具發展的新趨勢

2019年伊利味可滋就和Molly合作,推出了限量系列的Molly牛奶飲品。

2020新年初啟,芬達就與泡泡瑪特推出了聯名禮盒,1月15日0點在天貓旗艦開售時,瞬間售罄。聯名禮盒內部,有著11罐芬達和1罐芬達&Molly鼠年大樂隊限定盲罐,它們都躲在12個圓圈擋板後。尋找MOLLY的盲罐,與戳破不同卡片時,就有了一種未知的樂趣存在。

今年9月,泡泡瑪特與Za聯名攜手推出了彩妝系列。以夢、宇宙和森林為主題,以雲朵、小樹、夢幻、獨角獸、種子、鹿和長帽子7 個Pucky 精靈為元素推出限定合作款,包含四色隔離霜、淨透卸妝水、8色眼影盤,以此編織著愛與美好。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非潮玩品牌會以「潮玩」這個名堂開店,裡面或有黑科技,或有創新遊戲等與消費者互動形式,進而引起消費者的興趣和關注。而這,也是一種實體商業迭代升級的一種呈現。

最近入場的瑞幸咖啡,也瞄準了盲盒的市場。推出買鹿角杯,送「遇見昊然」系列盲盒的活動,把代言人劉昊然做成了小手辦塞進盒中。

未來,潮玩+藝術+IP+盲盒+情緒價值+行為經濟學還會帶來的商業想像空間有多大?交給市場上活躍的各大品牌共同來發揮。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60億估值=潮玩+藝術+IP+盲盒+情緒價值+行為經濟學
    作者| 佐伊報導 | 消費界導讀:11月22日晚間,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披露聆訊後資料集,摩根史坦利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泡泡瑪特的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來咖智庫CEO王春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用長遠的角度去看泡泡瑪特的市值和估值,不應該局限在玩具或者盲盒本身。因為在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的時代,能帶來精神愉悅的東西擴張性將是無邊界的。如果有一個指標,能測試出某產品帶來的愉悅值,那麼則可以稱之為情緒價值,情緒估值法。
  • 潮玩背後的財富密碼:泡泡瑪特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
    11月22日晚間,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披露聆訊後資料集,泡泡瑪特本次赴港IPO的募資規模預計為2億美元至3億美元。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泡泡瑪特的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對於公司估值,泡泡瑪特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切以港交所公示為準。不過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認為,該估值符合當前資本市場對泡泡瑪特的預期。
  • 商道|盲盒之後,國產潮玩走向何方?|扭蛋機|潮玩|盲盒|泡泡瑪特|molly
    雖然國內早些年也有扭蛋、盲盒等產品銷售,但真正的爆發是從2019年開始,隨之而來的還有「炒天價盲盒」等現象。「驚喜感和IP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最後才是可能拿到隱藏款的一種投機心理,炒盲盒的現象的確存在但是相對極端,並不能代表盲盒的消費群體和心態。」
  • P小站(IP Station)成為年輕人的盲盒潮玩樂園,盲盒文化影響擴大
    事實上,當炒鞋、炒盲盒等話題不斷升溫,當動漫、潮玩、盲盒等詞彙頻頻出現,主導創新經濟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商業世界的舞臺中央正在讓位給這些年輕人。近年來有關潮玩的主題活動經常出現在各大商場裡。其中IP小站與Dreams多麗夢中國分公司達成高度合作,進行IP聯合快閃,打造線下盲盒粉絲互動節目。
  •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盲盒,這個在年輕群體中廣受追捧的小玩意兒,讓其背後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POP MART),在三年內營收瘋漲10倍,2019年淨利潤高達4.5億元。[1]2020年6月1日,泡泡瑪特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赴港上市,預估上市市值40-50億美金,一舉超過b站的32億美金上市市值。
  • 劍指泡泡瑪特,估值70億美金名創優品向潮玩賽道「上升」
    文|娛樂獨角獸 Mia「盲盒之王」被搶瘋了。12月11日,泡泡瑪特上市首日,開盤一度漲超100%,達到80.95港元,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收盤報69港元/股,漲幅79.22%,市值953億港元。但也有人認為其估值虛高,或存在泡沫成分。差不多是在同一時間,泡泡瑪特的挑戰者登場:12月10日,名創優品(MNSO.US)美股上市後推出的首個獨立新品牌「TOPTOY」潮玩自動售貨機在廣州和業廣場落地。
  • ...時估值20億元 如今估值超20億美元 這家潮玩黑馬企業下月港股上市
    或將於12月中下旬正式掛牌上市,紅杉資本對其給出了21億美元的估值,更有媒體稱,泡泡瑪特的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  泡泡瑪特全稱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 2010 年,曾於 2017 年1 月至 2019 年 4 月在新三板掛牌。截至目前,泡泡瑪特已共計獲得 8 輪融資,備受資本青睞。
  • 賭博就賭博,說盲盒是潮玩就沒意思了.
    最近有家做盲盒的公司上市了,於是又有一些人跳出來開始講潮玩概念了。講就算了,主要是方法非常沙雕,除了去年已經被罵過一輪的盲盒裡面那些娃娃是潮玩,有藝術性,有收藏價值,今年又多加了一個話術:「不懂潮玩就是不懂年輕人」。可拉倒吧。賭博就是賭博,年輕人沒錢了需要廉價的賭博來滿足內心空虛。這東西和潮玩有啥關係。
  • 潮玩經濟的誘惑與躁動:356倍認購、460億估值,泡泡瑪特拿什麼持續...
    按照38.50港元的定價,全球計劃發售1.357億股,泡泡瑪特將在本次IPO中至多募集52.24億港元(約合6.7億美元),估值將在IPO後達到70億美元,折算人民幣接近460億元。另有媒體傳出,12月10日泡泡瑪特暗盤交易開漲超90%,最高報81港元。
  • 盲什麼盒?什麼盲盒?盲盒什麼?
    盲盒其實是一個個外觀一致的盒子,在拆開盒子之前,玩家不知道裡面到底是藏著哪一款玩偶。常見的玩具手辦一般不會被做成盲盒,只有更小眾的潮流玩具才能以盲盒的形式出售。潮流玩具,簡稱潮玩。剛開始,許多用戶會把盲盒拿到閒魚上出售,2019年閒魚上就有30萬盲盒玩家完成了交易。泡泡瑪特因此建立了「葩趣」潮玩社交平臺,為玩家提供交易閒置盲盒潮玩的官方渠道。同時,泡泡瑪特還開展了社群營銷,每一位泡泡瑪特店長都管理著1到3個500人左右的微信群,當有新品上市時,店長會在群裡做預熱宣傳,微信群管理員帶領粉絲進行討論、交流。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而盲盒本身,也在考古、文物等IP(智慧財產權)入場後,被賦予更多文化內涵。盲盒等潮玩文化的盛行,照見了年輕人怎樣的消費觀?潮玩文化要從「紅」到「長紅」,IP還需如何發力?「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盒子裡是什麼,但永遠充滿期待」盲盒走紅,掀起潮玩新風潮【數據】小小的盲盒,正在掀起巨大的消費風潮。
  • 年賺4.5億的泡泡瑪特赴港IPO,潮玩第一股的IP之路能否順暢?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下過一個著名的論斷「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句話似乎更適用於那些熱衷盲盒的人們——只要擁有一絲對逝去童年的追憶,就都有可能成為盲盒潛在買家,因此盲盒覆蓋的消費群體從95後、Z時代到中老年,過去一年裡,盲盒界好不熱鬧,「59買進4999賣出」、「60歲玩家年花70萬買盲盒」
  • 「盲盒+」模式快速裂變 「驚喜經濟」引爆年輕潮玩市場
    (原標題:「盲盒+」模式快速裂變 「驚喜經濟」引爆年輕潮玩市場)羅曼·羅蘭說,世界上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阿甘正傳》中說,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什麼口味。
  • 「快樂盲盒」不確定性才好玩,年輕人帶動的潮玩IP經濟
    從娃娃機到扭蛋機,再到現在的盲盒機,年輕人玩的線下娛樂模式出現越來越多的新花樣!有人說扭蛋機替代了娃娃機,盲盒機替代了扭蛋機,其實不然,這三者之間不可替代,有自己的零售風格和模式。而盲盒機跟扭蛋機的原理相似,其中的產品多以公仔為主,產品體型位於娃娃機和扭蛋機之間,不過現在的盲盒機不斷升級,裡面可以裝的產品也開始多樣化。盲盒,不僅覆蓋真人電影、遊戲、動漫、漫畫、原創IP形象等等,更成為時下最流行的周邊零售熱潮,同時盲盒潮玩熱也同樣為運營商帶來了高回報。
  • 港股ipo#泡泡瑪特:熱門IP+盲盒博彩引領潮流,狠狠申!
    ; 同期毛利0.75億、2.98億、10.9億,毛利率分別為47.5%、60%、65%,穩步上升; 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60萬、9952萬、4.5億元,近兩年的增速分別為611%和353%; 今年上半年淨利1.41億元,同比增長24.7%。
  • 泡泡瑪特啟示錄:盲盒+IP會是NFT爆發關鍵嗎?
    作者:鄭毅 來源:PANews「356倍超額認購,暗盤收漲103%,460億估值。」自新三板退市後的一年半,王寧帶著他的泡泡瑪特再次掛牌港交所,和此前「區區」20億元估值相比,這一次它更如王者凱旋,身價暴漲21倍後,「盲盒一哥」實至名歸。
  • 泡泡瑪特前三季度營收15.4億 千億潮玩市場爭奪戰打響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張璐成立十年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借「盲盒之熱」即將登陸資本市場。11月22日,港交所官網披露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通過聆訊的招股說明書,摩根史坦利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預計於12月中下旬正式掛牌上市。
  • 比潮鞋還瘋狂的盲盒:是愛好、炒作,還是生意?
    比潮鞋還瘋狂的盲盒:是愛好、炒作,還是生意?閒魚今年年中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有30萬盲盒玩家通過閒魚進行交易,交易額達千萬級,盲盒月發布量增長320%,還有用戶通過轉讓盲盒年賺10萬,最受追捧的一款價格從60元炒到2350元,上漲39倍。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盲盒背後推手也獲得了豐厚的利潤。2017年至2018年,泡泡瑪特業績增長140倍。
  • 盲盒星球,線上零售潮玩盲盒的先行者
    據《方正傳媒·深度報告》,2019年中國泛娛樂市場規模達9166億元,其中實物商品領域(含潮玩)發展速度最快,市場規模達325億元。中國潮玩市場快速增長,2019年潮玩零售市場規模207億元,預計未來3年將達到763億元。優質潮流文化一時間席捲泛娛樂市場。與此同時,泡泡瑪特更是憑藉盲盒營銷打開潮流玩具高利潤市場,三年增長287倍,2019年淨利潤更是高達4.5億元。
  • 你被盲盒騙了
    創造了Molly、畢奇等等潮玩的頭部潮玩集團POP MART(泡泡瑪特),董事長兼創始人王寧表示,2018年Molly系列產品一年內賣了400萬個,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2億元,今年預計最少銷量翻番,賣到800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