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

2020-12-13 澎湃新聞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

2020-11-04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一個比手掌還小的薄紙盒,印著各種卡通形象,你永遠不知道裡面究竟是什麼,卻讓無數年輕人心甘情願掏腰包。盲盒,這個在年輕群體中廣受追捧的小玩意兒,讓其背後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POP MART),在三年內營收瘋漲10倍,2019年淨利潤高達4.5億元。[1]

2020年6月1日,泡泡瑪特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赴港上市,預估上市市值40-50億美金,一舉超過b站的32億美金上市市值。

 

這些不起眼的小公仔究竟有什麼吸引力,讓年輕人們趨之若鶩?

盲盒,就是讓你「閉著眼睛掏錢」

盲盒,顧名思義,就是你在買它的時候並不知道裡面是什麼。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源自日本的「扭蛋機」,共同之處就在於「消費未知」。

 

憑藉這種「未知感」所帶來的驚喜,盲盒迅速在年輕人中崛起,讓你「閉著眼睛掏錢」。想要自己喜歡的系列、款式?那就買幾個試試手氣;如果你足夠「土豪」,真的可以買買買不停手。

以泡泡瑪特最知名的盲盒IP人物——Molly為例,自2016年首推市場後,已推出數十個系列,有幾百隻造型不同的玩偶公仔。如果你手氣夠好,集齊一個系列(常規款12個)需花費767元,但是更多人都是「非酋「,怎麼也抽不到想要的哪一款

 

視頻來源:抖音網友(00:41)

於是,玩家間的「盲盒交換「也在地下火了起來。在各類社交平臺上都有不少聊天群,用於交換、轉讓以及交流購買心得。

 

圖:盲盒微信交流群 網友供圖

一般情況下,售價59元的基礎款盲盒轉讓價為150元。可如果遇到「隱藏限量版」,那麼……

 

圖:二手平臺隱藏款盲盒價格

1200元,即使是盲盒售價的20倍,也讓很多「骨灰級娃友」趨之若鶩。

據天貓2019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在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排第一,盲盒收藏的人數呈幾何倍數猛增,近20萬人一年花2萬元集盲盒,公開報導的最硬核玩家一年能「燒」上百萬元。[2]

 

盲盒結合王牌IP,竟讓無數年輕人收集上癮

「相同的包裝裡裝著不同的玩偶,沒打開盒子前,不知裡面是什麼款式產品。」一位資深盲盒玩家表示,盲盒營銷主打的是年輕人收集癖和驚喜感,能讓用戶產生一種「上癮」的感覺。

盲盒中的玩偶以潮玩為主,高顏值、新穎的設計吸引年輕人「入坑」,比如Molly系列,因為其可愛的外觀,戳中了許多女粉絲的心。而其獨特的撅嘴造型,略帶委屈、傲嬌、寂寞的感覺,讓這個小娃娃成為了很多人的情感寄託。

 

截圖:微博網友,青島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方圓

  

截圖:微博網友

2017-2019年三年間,泡泡瑪特實現了淨利潤翻282倍的驚人成績。Molly這個IP為泡泡瑪特貢獻最多收益,基於Molly的自主開發產品在去年一年就賺了4.56億元。Molly、畢奇、Labubu、Dimoo四個頭部IP為該公司貢獻了70%—80%的銷售收入。[3]而在2016年籤約Molly的設計師王信明以前,泡泡瑪特還面臨著連年虧損的狀態。

 

圖: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淨利 圖源:娛樂資本論

目前,泡泡瑪特共運營85個IP,以近65億的營收在盲盒屆獨佔鰲頭,而排名第二的酷樂潮玩盲盒銷售額才剛剛過億。

專屬年輕人的狂歡 能火多久?

今年「雙11」,有關盲盒的促銷成風:「你來我的直播間,有機會搶盲盒,盒中有蘋果手機。」「你付定金,我拉你進福利群,只要再花9.9元就可搶神秘盒子。」

 

其實這些「跨界」盲盒,更像是抽獎,至於大獎的中獎概率是多少,也就只有商家知道了。

盲盒,這場屬於年輕人的狂歡,能火多久?在泡泡瑪特的招股書中,寫了這樣一條:我們無法確保Molly的受歡迎程度和市場接受程度,能繼續維持現有水平。

年輕群體在消費時的衝動和跟風,導致了某類產品的突然火爆和轉瞬即逝,例如曾紅極一時的自拍神器、網紅店,已經沒了消息。

盲盒的未來,還有多久?

  參考資料:

[1]《估值50億美金的泡泡瑪特,會不會是一個巨大的資本泡沫?》.DT財經

[1]《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 天貓

[2]《掀起盲盒的「蓋頭」來》. 壹點經濟PPO

關鍵詞 >> 盲盒,Molly,泡泡瑪特,B站,上市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聚光燈】「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這句經典臺詞,如果放在現在,可能會被改成「生活就像一盒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開出的是什麼。」有人說盲盒是智商稅,有人說盲盒像賭博,但在更多年輕人眼中,盲盒意味著一份能帶來驚喜的「小確幸」。在年輕人旺盛消費力的加持下,這份「小確幸」成為大潮流,不僅形成上百億元的潮玩市場規模,更強勢「出海」走紅海外。而盲盒本身,也在考古、文物等IP(智慧財產權)入場後,被賦予更多文化內涵。盲盒等潮玩文化的盛行,照見了年輕人怎樣的消費觀?潮玩文化要從「紅」到「長紅」,IP還需如何發力?
  • 盲什麼盒?什麼盲盒?盲盒什麼?
    盲盒其實是一個個外觀一致的盒子,在拆開盒子之前,玩家不知道裡面到底是藏著哪一款玩偶。常見的玩具手辦一般不會被做成盲盒,只有更小眾的潮流玩具才能以盲盒的形式出售。潮流玩具,簡稱潮玩。在「泡泡抽盒機」微信小程序上,泡泡瑪特玩家通過購買盲盒積攢的積分可以兌換為「顯示卡」,在抽盲盒之前就可以通過「顯示卡」率先打開一個盲盒,這樣可以提高抽中想要的款式的機率。相比於常見的積分送禮、打折的方式,泡泡瑪特的積分模式更能刺激玩家的消費。
  • 成本五元,售價三十的盲盒:利潤率並不是創富關鍵
    周廬(化名)過去一年多來一直關注某某瑪特的每一個新聞。心動之下,他在盲盒產品遍地開花的2019年初,和朋友共同創立了一家文化創意公司。和許多盲盒品牌一樣,他也自稱是「瑪特學徒」中的一員。周廬所創立的這個盲盒品牌,主要出品的是卡通鑰匙扣,渠道基本上都是以設置在大商場內的盲盒機為主。
  •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 「小盒子」還能帶來多少「大驚喜」?
    所謂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的產品,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不能拆盒,全憑運氣抽中商品。如今,盲盒經濟的火熱已經迅速出圈,「盲盒+」營銷模式漸成主流,各行各業紛紛跨界推出盲盒產品。然而,「過熱」的盲盒近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亟待規範和解決。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沈女士是一位盲盒愛好者,從2018年至今,幾乎每個月都要買盲盒。沈女士表示,盲盒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未知,享受盒子打開一瞬間的興奮。在轉換心情或者尋求娛樂和刺激的時候,就會想到去買盲盒。自2019年以來,盲盒經濟日漸火爆。
  • 你被盲盒騙了
    每個人都想一夜暴富,誰知道會不會就藏在盲盒裡。而網際網路,讓這種極小概率發生的事,讓你覺得天天都在發生。這就是彩票、賭博、盲盒一脈相承的地方。小眾收集癖問:為什麼投機分子有機可乘?答:因為小眾的圈子裡,人們確實願意為愛好買單,為收藏付費。並且最初第一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的。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運氣好挖到寶物 運氣差只有土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  這款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在玩家挖掘的過程中,親身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 你被盲盒騙了!
    所謂投機,就是希望能利用一個短期出現的信息不對等、時間差的巨大價差,獲得收益。投機大多意味著槓桿效應。一個小投入,去撬動數十甚至幾百倍的收益。這種方式尤其是在資本上非常常見。在民間也是層出不窮。2018年,開始火「出圈」的炒鞋,創下4天暴漲9倍的記錄。從事潮鞋交易、鑑定、社交的毒APP,2018年成交額超過百億。
  • 我在家裡「挖文物」!賣斷貨的考古盲盒,想試試嗎?
    賣斷貨的考古盲盒竟是個「土疙瘩」? 近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了,直接被考古迷們買到斷貨。12月3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講述了自己開盲盒的過程,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因此受到廣泛關注。
  • 玩偶一號創始人梁浩東 盲盒已成現象級亞文化
    而據國盛證券6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盲盒為近年來潮玩規模增長的核心驅動力,預計中長期盲盒市場規模可達百億元,2019年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元的玩家已經超過20萬人。  盲盒的內核是高質感潮玩  盲盒中主要為成套銷售的玩偶手辦,典型如Sonyangel、MOLLY、火影、變色龍、吾皇萬睡們等等。
  •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 「小盒子」還能帶來多少「大驚喜」
    此外,圖書盲盒、美妝盲盒、高校錄取通知書盲盒、生鮮盲盒接連出現,讓人感到「萬物皆可盲盒」。  「盲盒現在已不單是一個簡單的商品。」陳忠雲表示,盲盒既是設計師和粉絲溝通的橋梁,又是品牌方傳播自身價值理念的載體,通過它傳播自身價值理念無疑更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 潮玩+藝術+IP+盲盒+情緒價值+行為經濟學=60億估值
    作者 | 佐伊 報導 | 消費界導讀:11月22日晚間,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披露聆訊後資料集,摩根史坦利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泡泡瑪特的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 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潮流玩具和時尚消費產業,正是跨過「人均1萬美元」門檻後,中國文創產業蓬勃興起的一部分。
  • ...上銷售額超50萬,河南「考古盲盒」火了!下個「網紅」產品會是啥?
    這樣的體驗,可不是考古學家的專屬,擁有一個「考古盲盒」,你也能過一把考古的癮。12月以來,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火了,線上銷售多次脫銷。驚喜之餘,讓人忍不住思考,怎麼讓這「火爆」延續,甚至成為常態?下一個「網紅」文創產品,又會是什麼?
  • 抽盲盒抽出滿滿驚嚇!寵物活體盲盒水多深?記者調查後發現...
    在她看來,店鋪裡成百上千的成交量全是以生命為代價的。「而且也存在檢驗檢疫缺失甚至危害人身安全等多重風險。」她補充道。在短視頻app上,也有不少各類盲盒的開箱視頻,其中就有活體盲盒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在查詢了多個網購平臺售賣的活體盲盒之後,發現由於體型小、打包運輸方便、生命力頑強等綜合因素,售賣最多的是活體烏龜盲盒。
  • 我在家裡挖「文物」!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據了解,這款考古盲盒有六種尺寸:傳說小、史詩小、傳承小、傳說大、史詩大、傳承大,最低價格40元,大號盲盒還贈送「考古神器」洛陽鏟。客服人員介紹,級別不一樣出好東西的機率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
  • 泡泡瑪特60億估值=潮玩+藝術+IP+盲盒+情緒價值+行為經濟學
    作者| 佐伊報導 | 消費界導讀:11月22日晚間,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披露聆訊後資料集,摩根史坦利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泡泡瑪特的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人均GDP超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經濟學上有一個關鍵的「人均1萬美元」指標。當國家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時,往往會迎來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美國、丹麥、日本、韓國等,從歷史發展來看,皆如此。美國在1913年達到「人均1萬美元」指標後,興起了一個重要的概念:「觀念藝術」,由此帶來1930年代好萊塢、迪士尼真正蓬勃發展。
  • 【瘋狂的盲盒·玩具篇】燒錢拆盲盒,這種娃娃被年輕人買上市了
    盲盒到底有什麼魔力讓那麼多年輕人為之痴迷,都市時報記者走訪了昆明市場和盲盒玩家。工作人員表示,售賣機需要經常過來增補,近期的熱銷系列和新品都會在櫥窗裡進行標識。 都市時報記者在售賣機前停留了10分鐘左右,就有市民前來購買盲盒。24歲的小李不僅是一個樂高迷,更是一個資深的盲盒愛好者。
  • 深度調查丨盲盒:昂貴的「小愛好」
    盲盒愛好者嘮嘮說,嘮嘮是從2019年初「入坑」潮玩圈,至今她一共購入了300多隻單價為59元的盲盒,8隻單價近千元的大娃,以及若干個小娃。 嘮嘮的「戰績」在潮玩圈中不算拔尖。KK的朋友曾為了抽中某款單價約999元的「Demo」系列限量版大娃的購買權,一次性買了500隻「盲盒」,單次消費就高達三萬多。盲盒究竟是「小愛好」還是「智商稅」?瘋狂的盲盒經濟背後又藏著怎樣的隱憂?
  • 「考古盲盒」誕生:考古就像開盲盒,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什麼
    撕開中間印有巨大問號和「失傳的寶物」五個大字的包裝紙,從玻璃瓶裡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黃色的泥塊,文創愛好者李樂(化名)手握洛陽鏟準備「考古」。10分鐘過去了,李樂看著手中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文物」,等不及開始「暴力拆土」。
  • 「考古盲盒」一月賣出200萬:開盒一把鏟,寶物自己挖丨下午茶
    晚上8:03,河南博物院網店的「考古盲盒」顯示售空日前到上海參加參加上海廣播電視臺《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的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透露,這款商品從去年12月2日發布到月底,已售出超2萬餘件,收入逾200萬元,每天晚上8點的線上發布基本「兩三分鐘就售光了」。
  • 不知道中午吃什麼?買個盲盒便當試試
    關於盲盒,她肯定揣摩不到大人世界所設計的複雜心理,但是她急吼吼地用小手撕包裝的樣子出賣了她:好奇心不分年齡。盲盒到底有什麼吸引力?是不是萬物皆可盲盒?盲盒營銷將走向何方?看不見的手一個普遍的觀點是,如今在中國大熱的盲盒,最早起源於日本的扭蛋機。2010年,有望成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第一家盲盒店開進北京歐美匯購物中心。因為玩家群體比較小,在此後的5年多的時間裡,盲盒市場的發展始終不溫不火。直到2016年,泡泡瑪特方才入駐天貓,同年,首家IP店落戶於上海的恒隆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