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座無性別公廁呼之欲出。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獲悉,這座無性別公廁坐落在浦東新區張家浜路浦東南路路口,設有10個通用間(6個坐便式、4個蹲式)、1個男性專用的小便間和一個第三衛生間,有望在今年11月19日即「世界廁所日」試點開放,和上海市民見面。
上海首座無性別公廁內部
所謂無性別公廁,即沒有性別限制的廁所。設置無性別廁所的目的,是讓廁所能根據實際情況調節廁間的使用,減少女性如廁排隊等問題,同時充分照顧母嬰、兒童、殘疾人等弱勢人群對廁所的需求,做到一座廁所可以覆蓋所有有需求的人群。
「由於女性如廁排隊問題突出,過去上海公廁的設計和建造反覆糾結於男女廁位的比例,女性廁位是應該酌情增加,但增加多少,這個度很難把握。」上海市市容環境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傅麗萍坦言,監管部門一直在探索,努力尋求男女廁位的「黃金比例」。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公廁平均的男女廁位比大約在1:1.1,而根據新建公廁的相關要求,男女廁位比要保持在1:1.2到1:2.5,在此範圍內,根據公廁所處地區的不同情況對比例進行調整。而無性別公廁的出現,可以繞過男女廁位比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那麼上海是否會就此大規模推廣無性別公廁?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魯建平表示,目前上海只試點設置了一座無性別公廁,此後將視公廁的實際運行情況,並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再決定如何對待無性別公廁。
上海首座無性別公廁即將建成
在業內人士看來,無性別公廁雖然可以繞開男女廁位比這個問題,覆蓋所有有需求的人群,但是否能夠達到大幅提高如廁效率的理想效果,還有待驗證。
此外,還有兩個制約無性別公廁發展的關鍵因素。
首先是安全和隱私,由於無性別公廁的所有廁間都是通用的,這有別於區分性別的傳統公廁模式,如果在廁間擋板高度、門鎖、緊急呼叫鈴、日常清潔等細節上做得不到位,恐怕不少人會不敢上或者討厭上無性別公廁。市民胡小姐就表示,如果她如廁後推開廁間的門,看到外面站著的是異性,會十分尷尬。
另據介紹,全上海首座無性別公廁處於一個公共綠地內,附近有健身步道,開放度較高,夜間如果缺乏照明引導和人員值守,可能會有一些安全隱患。
其次是無性別公廁相比傳統公廁佔地較多,因為要實現更多功能、覆蓋更多人群,但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或許並不利於緩解城市部分地區、時段如廁高峰如廁難的問題。
不過,也有不少人為無性別公廁叫好,認為這種嘗試應當積極鼓勵。市民蔣先生就表示,上海正在推廣的第三衛生間,面積往往比無性別公廁還大,但發展似乎並未受到「寸土寸金」用地的限制,由於設施一應俱全,男女都能使用,如廁困難的殘疾人、老人和幼兒可以在異性家屬陪同下進入;在一些如廁高峰時期,還能作為「通用衛生間」,因此廣受好評。
上海首座無性別公廁內設置的第三衛生間
統計顯示,上海自2014年起開展第三衛生間試點工作,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建成第三衛生間105座。根據相關計劃,到今年年底,上海將再新增約200座帶有第三衛生間的環衛公廁,使得一、二類環衛公廁第三衛生間的配置比例達到:市中心10%、郊區8%。
有觀點認為,既然第三衛生間都克服了硬體條件、觀念等方面的限制,一路走過來了,是不是意味著,佔地面積更緊湊、如廁效率更高的無性別公廁可能更有複製推廣的價值。
普陀區還首創了全市第一座外立面彩繪公廁,讓公廁成為人文景觀
子洲路上的外立面彩繪公廁外設有魚池
如需獲取更多,請下載上海觀察客戶端或點擊「閱讀原文」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上海觀察網站瀏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