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海首座無性別公共廁所正式投入使用,這一創新舉措也引來各方熱議。
作為普通市民,如何看待這座無性別公廁?你會去使用嗎?你認為這一舉措能否解決如廁難的問題?街談巷議走上街頭,聽聽市民朋友們的看法。
記者街頭採訪發現,相對而言,男性市民對無性別公廁的接受度更高一些。
「無性別公廁的想法很好,上廁所不再按照性別劃分,而是以如廁的順序來保證如廁的機會,也更加方便女生。」
也有市民表示,公廁創新的做法應該得到肯定,能實際解決老百姓的「三急」問題,
「其實『如廁難』的問題主要針對女生,無性別公廁能讓她們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排隊時間,挺有幫助。」
受訪的女性市民卻一邊倒地持反對態度,表示不能接受。有人直言:
「我寧願走一段路去別的公廁,也不會用無性別廁所,哪怕女廁所在排長隊。」
一位女性市民表示,如果不急,無性別廁所不會成為首選,
「感覺還是很不方便,如果隔壁是位異性會很尷尬,出來洗手旁邊也是位男生,這點我接受不了。」
一些女性市民還提到了隱私、安全等問題,
「男女生上廁所的習慣並不一樣」「如果是晚上使用,多不安全啊?」
採訪中,一些市民表示,男女分開如廁早已成為社會大眾認可的行為習慣,突然做出轉變仍有難度,
「依然會首選有性別劃分的廁所,已經習慣了。」
也有市民略為擔憂,
「創意是好,但萬一廁所門沒有鎖好,稍一用力就能拉開門,那種畫面不敢想啊!」
有市民提到無性別公廁的衛生問題,
「其實不光要注意空間衛生,其實也要考慮到使用者的心理衛生。男女生上廁所的習慣不一樣,心理接受上也不同。如果在每一個隔間設置男女生分開使用的垃圾箱,一方面能降低使用者的心理芥蒂,另一方面也能方便垃圾的回收處理。」
在談到「如廁難」的問題時,有市民建言,可以在常用的手機地圖工具中加入搜索公共廁所的標註功能,方便大家搜尋。市民也能呼籲美容機構、餐廳等街邊公共場所的洗手間能夠對市民開放。
「創新當然是好事,不過固有觀念一時間難以改變,如果可能,多設立公共廁所或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吧。」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李默 蔡黃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