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綠仙苦艾酒

2021-02-27 喬茗星ART

塞尚、勞特萊克、梵谷,蘭波、王爾德、魏爾倫、波德萊爾,綠色的苦艾酒背後有太多藝術家的故事。

小資喝它是因為波西米亞人的生活方式,

工人喝它是因為便宜,

畫家喝它是因為可以產生幻覺而創作。

1870年,葡萄園內出現被稱為葡萄根瘤蚜的小蟲沿迂迴的路徑啃食葡萄根莖,此後法國葡萄酒業受到長達三十年的摧殘。在這期間,葡萄酒變得稀少並且非常昂貴。

苦艾酒在法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

1886年,梵谷搬到了巴黎與高更在法國的一個叫阿爾的小鎮一起度過了62天。和高更快樂的日子裡梵谷享受著藝術與酒,每次喝到苦艾酒靈感都會源源不斷。

1899年,文森特·梵谷在他位於普羅旺斯聖雷米的聖保羅療養院的房間裡,透過窗戶畫下了日出前的景象。在一次精神病發作中,他自殘耳朵後自願進入療養院。

梵谷喝了苦艾酒後割耳,高更長期的酗酒潦倒之後喪生。它每年殺死數千人,使法國的男人兇野女人受難孩子墮落。它破壞家庭的秩序,破壞國家的未來。

苦艾酒,開始臭名昭著之旅。

1906年,反對苦艾酒的請願書收到了40萬個籤名。

1915年徹底禁止了苦艾酒,但它又繼續非法生產近100年。

2011年苦艾酒又在法國被重新合法化。

科學研究證明它不是微量的側柏酮使人變瘋變兇,想自殺。苦艾酒的臭名昭著是因為當年的酒為劣質酒精製成,所以有毒,最主要的還是人們喝得太多了。

梵谷是喝了苦艾酒癲癇發作,還是苦艾酒使得耳朵被割掉,這是梵谷迷與酒徒們在小咖啡館裡一直爭論的話題。

小貼士:苦艾酒儀式

一個帶孔的小湯匙,一個優質喇叭形玻璃杯標有刻線或凸紋。

一顆糖,帶有一個或幾個小水龍頭的噴泉壺,以及45%至72%之間的酒精。湯匙放在玻璃杯上,放上糖,然後打開龍頭看著水滴緩慢地融化糖。

水滴在填滿玻璃杯的同時,形成了又一個不眠之夜。

PS:綠仙

苦艾酒別稱「綠仙」。

它的歷史源於瑞士包含幾種草藥,綠色液體被稱為綠色仙女。

18世紀奧爾基內爾醫生,用當地的植物星型大苗香及某種艾草製成藥酒,他將這種藥酒用於改善自己病人的腦力活動。

這種淡綠色苦味的藥酒療效顯著。醫生死前將配製藥酒的秘方交給了最信任的女家庭教師。她將秘方賣給了被法國驅逐出境的兩位保皇派人士,他們很快就意識到了苦艾酒的潛在價值。開始建廠生產苦艾酒、日產30升左右。

1901年酒廠發生了火災。為避免爆炸,一名工人打開了酒桶栓將所存的苦艾酒全部倒入了最近的杜河,河裡頃刻間閃爍著淡綠色的波光。

坊間傳說,河水幾乎變成了純的苦艾酒。

苦艾酒的作用下,延伸閱讀理解《星夜》:

畫面中,梵谷用藍夜空中乳白色的波動來表現星星的閃爍旋轉,創造了一個滿是旋轉的星雲的夜空。

流體動力學裡湍流的概念就是我們探求過的最艱深的模式之一。海森伯格曾說過:如果我碰到上帝,我會問他兩個問題。

為什麼創造相對論?

為什麼創造湍流?

我相信他會對前者有個解釋。

六十年後,俄國數學家推進了我們對湍流的數學理解。柯爾莫哥洛夫的結果與湍流的實際運動規律極其近似。然而,物理學界至今也未能完全地描述湍流。木星的大紅斑、雲的形成以及星際塵埃。大的渦流會把能量傳給小的渦流,後者只是前者的縮小版。

2004年,科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一顆遙遠恆星周圍的氣體和塵埃雲。

這讓他們想到了梵谷的《星夜》。

受到啟發的英國科學家們決定詳細地研究梵谷畫作中的亮度。他們發現梵谷的畫作中隱藏著與柯氏方程相近的湍流結構的模式。研究者們把畫作數位化測量不同像素間的亮度差異得出結論:梵谷精神焦慮時期的畫作中表現出了與湍流極其相似的特性。

他在病情較穩定時期的那副拿著菸斗的自畫像則並未出現類似現象,蒙克的《尖叫》第一眼看起來像是有湍流的作品,雖然我們不能就這樣說梵谷具有描繪湍流的天賦。結論是:

極度的痛苦中,梵谷不可思議地認識並表現出一種在人類之前就已出現的極其深奧的概念,並用他獨特的想像力去感受流光動影的終極秘密。

 

相關焦點

  • 【墨爾本梵谷展攻略】梵谷&四季
    整個展出是通過四季的變遷來展現梵谷作品的變化,甚至是他心境的變化。梵谷對大自然有一種深深的熱愛,從四季的變換中去探求藝術創意,仿佛是在感嘆生命的短暫。梵谷察覺到古代畫家幾乎從不畫秋天,而現代畫家卻對其情有獨鍾。秋天會讓他興奮不已,他曾說過說「有時候真的渴望一片永遠只有秋天的田野」。
  • 在倫敦「遇見文森特梵谷」,荷蘭梵谷博物館沉浸式梵谷展將於南岸...
    荷蘭是畫家梵谷的出生地,也是目前梵谷多數傳世畫作的所在地,而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是館藏梵谷作品數量最多的荷蘭博物館。由於畫作的脆弱和珍貴,無法像一些藝術品一樣跨越重洋展現給其他國家的人們,梵谷博物館開始了以「遇見文森特梵谷」為主題的沉浸式巡迴展。
  • 梵谷《鳶尾花》_梵谷天價花卉油畫作品
    ,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館藏《鳶尾花》是梵谷到聖雷米精神病院之後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鳶尾花》是梵谷於1889年5月完成的一幅作品,鳶尾花很平凡,同向日葵一樣。梵谷畫她,是在期許生命的粲然。用心向花敘述衷腸,把血給予了花的根,把眼睛給了花的掰,把自己也期許了花。如同詩人林莆筆下的「梅妻」。《鳶尾花》,是梵谷靈魂的天堂鳥。1892年,唐基(梵谷的朋友)以300法郎的價格,將這幅畫賣給了評論家奧克塔夫·米爾博。
  • 梵谷逝世125周年由125位畫家打造而成,以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
    政哥最喜歡梵谷的畫作是《星月夜》,有幸聽到過一次解讀。大致的意思是人不能夠觸摸到天上的星星,於是梵谷畫了一棵樹,攀爬樹木到天上撫摸星光。「我們為什麼觸碰不到這蒼穹之下的點點星光。」看過他畫作的人,總是很難以想像,梵谷的畫,明明是那麼的簡潔,明亮,充滿希望。為何會被生活壓垮?被一群孩子逼進了瘋人院。
  • 從電影《至愛梵谷》到梵谷百幅作品欣賞
    小編的話: 梵谷是世界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的永恆話題,這一點毋庸置疑。今年年初小編在人民網書畫頻道編發了梵谷百幅作品欣賞,偶爾一查點擊量居然很高,確實驚著了小編了。
  • 再見梵谷
    在走上藝術道路之前,梵谷曾經作過傳道牧師,當過教師,還是藝術商人。有生之年,梵谷創作了近900幅作品與1100幅紙上素描。    如此之多產,然而梵谷可能患有某種癲癇病和一種叫做多寫症的行為障礙。受多寫症折磨的人會產生強烈的書寫欲望,或者在梵谷那裡,就變成了繪畫的欲望。
  • 梵谷的向日葵
    梵谷向日葵余光中梵谷一生油畫的產量在八百幅以上
  • 梵谷:向日葵
    名稱:《向日葵》作 者:梵·高創作地點阿爾Arles創作時間:1888 年8月尺 寸:91 × 72cm類 別:布面油畫收 藏: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梵谷博物館        梵谷筆下的向日葵,像閃爍著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樣豔麗、華美,同時又是和諧,優雅甚至細膩,那富有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梵谷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 梵谷和高更
    因為梵谷真的很崇拜他,在巴黎時,高更曾經稱讚過梵谷的《向日葵》,梵谷就激動到不行,他之後會一直畫《向日葵》這個系列,其中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想更多獲得高更的認可。(梵谷的弟弟提奧),梵谷對高更是有多好...
  • 農民20年畫10萬張梵谷假畫,成中國梵谷,看到梵谷真跡卻哭了
    梵谷生前一張畫也沒賣出去,潦倒一生。100年後,一個農村小夥畫了10萬多張梵谷假畫,養活了全家老小。趙小勇為了更好的臨摹梵谷的畫,他會去研究梵谷的畫冊和書,了解他的傳記,隨著了解的深入,他對梵谷的作品,一筆一畫了如指掌,他真心的把朋友當成朋友,真心地為梵谷難過,甚至有時候覺得自己就是梵谷。趙小勇一直有個夢想,他想親眼看看梵谷的真跡。
  • 文森特·梵谷的故事
    要了解這個「神經病」,有三個人是不得不提的,可以說沒有這三個人,就沒有我們今天所認識的梵谷。一位是梵谷的弟弟提奧·梵谷,終其一生,他都在精神上和經濟上鼎力支持梵谷的夢想;一位是提奧的妻子,也就是梵谷的弟媳喬安娜,是她讓梵谷的畫轟動了整個畫壇。還有一位,就是接下來要講的保羅·高更。
  • 四重形象構建起的梵谷 觀話劇《燃燒的梵谷》
    而對大多數人來說,每個人心中的「梵谷情結」,又使其成為一個很難被陌生化的人物。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人藝的藝術家們選擇梵谷,難度可想而知。  實際上,直至演出之前,筆者還對把梵谷的人生搬上舞臺的做法心存疑惑:它會不會變成一部單調乏味的人物自傳;會不會把梵谷的形象「中國化」;會不會用梵谷的繪畫填滿整個舞臺,彌補戲份的不足。
  • 梵谷的畫評分為什麼這麼高?如何看懂梵谷的畫?
    梵谷,抽象派畫家,我們也許只知道他是個畫家,到你也許不知道他跟宗教信仰有聯繫。沒錯,梵谷出生於一個牧師家庭,這也註定了梵谷生而不凡……梵谷做過職員,做過行商經紀人,還傳過教,這些都是很體面很正常的工作,但他在人們眼裡卻是個不正常的存在。
  • 梵谷的英國印跡
    文森特·梵谷,這位著名的荷蘭畫家,除了早年在倫敦度過了三年清貧的日子之外,似乎與英國並無過多交集。若是同時提到「梵谷」和「英國」,大多數人或許僅能聯想到在英國國家美術館展出的梵谷代表作《向日葵》。然而,今年在英國泰特美術館舉行的《梵谷與英國》專題畫展,卻向人們揭示了英國文化、文學和美術作品是如何深刻影響了梵谷,英國的現代畫家又是如何被梵谷所深刻影響的。《梵谷與英國》展是泰特美術館時隔72年再度舉辦梵谷畫展。1947年,在倫敦、伯明罕和格拉斯哥舉行的梵谷作品展吸引了包括英國女王在內的超過15萬名觀眾。
  • 「宅男」梵谷的房間
    他在小城阿爾勒的房間,梵谷曾畫過數遍。那裡有著明黃的木質家具,和一扇虛掩的窗,從這裡梵谷看到了最美的豔陽。《The Yellow House》: 轉角那座綠窗戶的房屋,是梵谷在阿爾勒的住所,屋前步履匆匆的是他本人1888年,梵谷搬到法國小城阿爾勒。這是一座隨處可見咖啡館的普羅旺斯小城。
  • 不朽的梵谷 30秒教你如何看懂梵谷的畫「星夜」
    ►不朽的梵谷,感映藝術大展計劃於2015年4月28日起在上海、北京、杭州、三亞等地舉行。該展覽並不展出任何一幅梵谷原作,而是以新媒體方式把梵谷畫作全方位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們感受梵谷鮮活的藝術世界。►據主辦方之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負責人介紹,「不朽的梵谷」上海展區內部裝飾成一個多媒體畫廊,以多屏幕投影技術呈現3000多幅梵谷繪畫,觀眾可以看到充滿靈感的巨幅影像被投射到展覽的牆壁、柱子、天花板甚至地面上,整個身體都被梵谷的繪畫細節和色彩包圍
  • 梵谷——燃燒的太陽
    《十四朵向日葵》油畫 梵谷1889 印象派畫家梵谷,全名文森特·梵谷。畫過兩批共十一幅向日葵,四幅是在巴黎創作的,都是平放在畫面上的。我們先以收藏在荷蘭梵谷博物館的油畫《十四朵向日葵》為例,來探尋一下梵谷神技般的繪畫小秘密。
  • 梵谷——盛開的杏花樹
    ​     這幅畫是梵谷1890年春天在聖雷米畫的,他最心愛的弟弟提奧·梵谷有了一個兒子,取名Vicent Willem(文森特·威廉姆)。梵谷知道了,非常開心,因為文森特是他的名字。   於是,他畫了這幅杏花,作為賀禮送給自己心愛的侄兒。杏花,這春天裡最早開花的果樹,它向人間預告新生命的開始。
  • 梵谷逝世130周年:梵谷是怎麼死的,這真的重要嗎?
    而在梵谷的傳記電影中,主創們引入了另一種說法,梵谷可能並非死於自殺,而是來自他人的誤傷。這一說法顯然參照了另一本傳記《梵谷傳》的考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圖為梵谷自畫像。
  • 探索梵谷 | 對照梵谷畫作而創作的十四首音樂
    梵谷的向日葵、星空、咖啡座、黃房子……我們看過無數次,卻鮮有人知這背後的故事,博遇季來帶領大家一起走進梵谷的內心世界。《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是一部梵谷傳記的動畫影片,主要講述了梵谷去世後,阿爾芒為把梵谷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尋找梵谷生活軌跡的旅程,以一封無法投遞的信而串聯起梵谷在去世前六周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物的故事,並走完他最後的人生,最終揭開關於梵谷死亡之謎的故事。這部電影原聲音樂共14曲,每一曲都對應梵谷都一幅畫,下面分享音樂與梵谷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