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把和親當做了買賣,投入最少,受益最大

2021-02-13 君子張

其實在中國的古代,和親政策是帶著屈辱的,但是那些欺世盜名的人,對這個政策還是非常的推崇的,因為他們覺得以一個人的能力來換取兩個國家的和平相處,這是最好的辦法。他們那個時候並沒有考慮到被和親的這個女孩的命運,其實誰都不願意被送去和親的。這個咱們從漢唐時期送出去和親的那些女孩的身份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大多數並不是皇帝的女兒或者是親妹妹什麼的,全都是一些宮女假扮的。

              

如果說這個政策真的是非常好的話,那皇帝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女兒去和親呢?皇帝也不想把自己親生的女兒送去和親,說到底就是因為和親這個政策其實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那些被送去和親的女孩,她的一生過得都非常的悽慘,不只是文化和生活上的差異,還有一些地方的民俗是這些女孩沒有辦法接受的。他們有可能會先後嫁給爺爺,父親孫子,這三代人。有的時候她們見到自己的兒子,從輩分上來論的話,還要喊他兒子一聲叔叔。如果說不合親就能取得和平的生活的話,那沒有一個人願意採取這種方式。

漢武帝那個時候,他就從來沒有和親過,那是因為人家的實力比較強。那劉邦那個時候按理來說實力也是不錯的,那是什麼導致了他會選擇,和親這條路呢?因為劉邦一開始他也是不贊成和親的,畢竟他也是從戰場上走出來的皇帝,而且他以前也對匈奴發起過進攻。但是結局他差一點被匈奴人給殺掉,著名的白登之圍這場戰役,劉邦在裡面被困的餓的都要舔手指頭,要不是後來陳平使用計謀說服了單于的媳婦,那劉邦可能就會死在這場戰役中了。回去之後的劉邦就只能服軟了,打又打不過人家。

所以那個時候,劉邦就打算把自己的閨女嫁到匈奴去。其實劉邦這個人也是非常的偏心的,他對呂雉生下來的這兩個孩子非常的不喜歡,長公主也是呂雉閨女,那她肯定不同意劉邦的這個做法了。所以她就去找劉邦,又哭又鬧,最後沒有辦法劉邦才放棄了。就找了一個宗室裡的女兒,封為了公主,然後嫁給了匈奴的單于。這個也劉邦會落到這樣一個下場,那也完全是他自己造成。以前跟誰在他身邊,跟他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那些兄弟們,像韓信那些人幾乎都是戰無不勝的存在。

但是後來劉邦為了能夠坐穩他皇帝的位置,把這些善於打仗的異性王爺全部都除掉了。還有一些僥倖逃脫保住性命的人,他們逃到了匈奴那邊去幫助匈奴帶兵攻打漢朝。這些跑到匈奴的將領們,對漢朝的軍隊,那可都是非常的了解的。但是劉邦對於匈奴的事情卻一點都不了解,所以在劉邦遇到匈奴的軍隊的時候,就只能束手無策了。其實那個時候每一場戰爭都是像做生意一樣的,划算是最重要的。在那些掌權者的眼裡,親情、屈辱,這樣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都是假的,只有得到的利益才是最實在的。

劉邦覺得用一個女人來換取匈奴跟她漢朝的和平相處,是非常划算的一筆交易。至於這個被送去和親的女人和他的家人們是什麼樣的感受,那劉邦就不管了。其實除了和親這個方法以外,劉邦還是有其他的辦法的,比如說跟秦朝學習一下,建一個長城。但是如果說要建立長城的話,那需要花費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每天都要消耗很多的錢財,勞財勞力。如果說真的採取這個方法的話,那就要派十幾萬的大軍前去駐守,如果派去的兵力少的話,那對方也不會害怕。

那劉邦就覺得這個方法實在是太不划算了,用一個女人就可以代替幾十萬大軍,劉邦肯定是選擇後者的。還有一點就是因為劉邦和項羽他們是起義軍,而且那個時候的秦朝確實非常的實力強大,在經歷了十多年的抗戰之後,才建立了新的漢朝,所以那個時候的漢朝是非常弱的別看它跟一個完整的國家是一樣的,但其實國家的內部已經四分五裂了,並且那個時候漢朝的生產能力還沒有得到恢復,而北方又時常遭到強敵的攻打,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劉邦除了妥協他沒有別的辦法了,畢竟漢朝剛剛建立還是需要生養興,休養生息,養兵蓄銳。

            

其實那個時候的匈奴也是非常的貧窮的,但是它跟漢朝完全是不一樣的,漢朝喜歡建房子,在固定的地方生活,匈奴是遊牧民族走到哪搶到哪,搶完就走了。就算那個時候劉邦打贏了匈奴又有什麼用呢?最多也只能是撈點兵器,什麼好處都得不到。後來漢武帝就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那就是就算把自己所有的東西全都打完了,也要把尊嚴給搶回來。

相關焦點

  • 百年嫁六位公主,西漢和親:打不贏的仗,化作和親公主的眼淚?
    對於這個問題,漢高祖劉邦是切切實實想過要打的。經過現實考驗,劉邦和大臣們不得不承認,當時的大漢王朝打不過匈奴人。國內經過秦末漢初連年戰爭內耗,沒有錢沒有人去打贏這場仗。在這樣的背景下,劉邦曾問計於建信侯劉敬。劉敬之前就反對劉邦出兵打匈奴。
  • 西漢初年和親政策之新論:「青史碑」亦或是「美人冢」?
    筆者將以這一時期和親政策的提出、實際價值性及和親背景下女子地位為觀照作一個粗淺的討論。 初期和親政策的提出 高祖六年九月,韓王信降於匈奴。七年,太原郡治晉陽形勢危急,高祖劉邦御駕親徵,但嚴寒天氣、受傷的兵卒讓行軍狀況雪上加霜。
  • 劉邦為何要跟匈奴和親,是怕了冒頓單于,還是另有什麼特殊圖謀?
    漢初,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將家人子封為公主,送到匈奴去,嫁給匈奴雄主冒頓單于為妻,這便是中原大一統王國和草原霸主之間的首次和親。為什麼劉邦要派家人子去匈奴和親呢?是劉邦害怕了冒頓單于嗎?還是另有特殊企圖嗎?
  • 漢朝與匈奴和親,為什麼寧願讓公主外嫁,卻不願娶匈奴女人?
    漢高祖劉邦在建立大漢王朝的時候,因為經過多次戰爭已經沒有太多的能力再維持戰爭了,而且匈奴也比較強大,因此為了讓匈奴不再侵擾漢朝邊境以及百姓能夠休養生息,所以漢高祖不得不選擇與匈奴聯姻,雖然獲得了短期的和平,無疑也助長了匈奴的氣焰,所以漢朝與匈奴的戰爭一直沒有中斷,而兩國之間的和親也一直持續。
  • 唐朝和親公主都是「冒牌」的,就不怕被發現,影響國與國關係嗎?
    和親派出的公主不是皇帝親生女兒,甚至跟皇帝沒有半點血緣關係,這已經是一種常態了。 實際上,和親這種事,只涉及政治,無關血緣。雙方都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只要彼此都承認,究竟是不是皇帝的女兒,一點都不重要。
  • 「間諜女王」解憂公主:和親的苦難與輝煌
    [摘要]一般人印象中,和親公主的形象是悽慘而悲傷的。遠嫁到烏孫的解憂公主卻展開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故事,折射了漢代兒女堅韌高遠的人格品行。 漢武帝時期制定了聯合烏孫以左右夾擊匈奴的戰略,為此,除了加強對河西走廊地區的行政建設和兵力屯駐,還對烏孫展開了和親外交。這位名叫解憂的公主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接替已去世的前任公主,在公元前101年被嫁到烏孫。一般人印象中,和親公主的形象是悽慘而悲傷的,為了國家的需要被當作物品賞賜給蠻族首領;遠嫁的她們除了為蠻王生兒育女,只能心念美好故國,悲傷一生。這一形象有歷史的根據,卻遠不能反映歷史的真實。
  • 漢高祖劉邦的前半生,做著最遙遠的夢,喝著最孤獨的酒
    漢高祖劉邦舉事之前,有著怎樣的人生呢?限於史料的匱乏,我們只能從《史記》、《漢書》的鉤沉,再把鉤沉到的隻言片語拼圖,勉強拼出漢高祖劉邦模模糊糊的前半生:做著最遙遠的夢,喝著最孤獨的酒。早在劉邦還不是漢高祖的時候,劉邦曾去過一次鹹陽,並有幸在人群中觀看了秦始皇。
  • 漢高祖本名劉邦居然是錯的?炫耀自己左大腿的72顆黑痣卻是真的
    在中國歷史上,漢高祖劉邦是一位非常複雜的皇帝。從流氓亭長到開國皇帝,劉邦力挫群雄,四年鏖戰,五載爭鋒,推翻暴秦,擊敗西楚霸王項羽,成為大漢帝國的開國皇帝,安定天下,他的一生充滿了無盡的傳奇色彩。劉邦的豐功偉績我們都知道了,但他身上隱藏的小秘密還需要細細思索。
  • 漢高祖劉邦左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到底是誰數過的?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定陶汜水之陽登基為帝,定都長安,建國號為漢,人稱漢高祖。這個從小就是無賴的人居然登上了九五至尊的皇位,太不可思議了。那麼他當皇帝之前是不是有什麼徵兆,表明他以後能當上皇帝?肯定有,沒有怎麼辦,就找(編)唄!
  • 直播回顧丨漢代和親公主:魯元、細君、解憂、王昭君......
    女子出嫁、公主和親,漢代和親之路的故事,5月21日晚,由4位優雅的書香女性娓娓道來。讓我們一起走進和親公主的心理世界,回望長安城外漸行漸遠的和親之路。——吳革吳革:和平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和親之路其實是一條和平之路,那些和親公主從長安出發,就已經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婁敬,一介平民,因才智出眾,被漢高帝賜劉姓,封為「奉春君」。與張良一起,說服漢帝定都長安;在漢高帝遭遇「白登之圍」前極力勸阻卻被關入大牢,後又被漢高帝重新重用;在大漢初立國力較弱屢遭匈奴欺辱時提出和親政策以求得與匈奴的和平相處,給大漢休養生息的機會。
  • 經典文言文賞析|高祖論三傑
    原文高祖①置酒洛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②隱③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④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⑤之,與天下同利也。
  • 《和親之路》揭秘和親公主們的人生沉浮
    向北,向西,那些肩負重任的和親公主,從長安出發的那一天起,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一邊是漢唐的盛世繁華、萬國來朝,一邊是大漠的荒蕪寂寥、思鄉難耐;一邊是宮廷的歌舞昇平、錦衣玉食;一邊是塞外的異域風俗、食不下咽。
  • 「名人百科」漢高祖劉邦——十五個成語、十二項第一無人能及
    王陵戇出處:《史記·高祖本紀》釋義:戇,迂執而剛正魯莽的意思。後以「王陵戇」比喻大臣剛正不阿的意思。賞析:漢王陵輔助漢高祖平定天下,為漢代的開國元勳之一,深受高祖的信任。呂祖謙所說的利用令人莫測的侮辱,施行令人莫測的恩惠,使英雄豪傑為之顛倒,而不知所措,這就是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稱雄當世的原因。5.「無賴」皇帝加封太上皇百善「孝」為先,像漢高祖劉邦這樣聽任項羽吃自己父親肉的人,確實使人震撼,人們稱這樣的人為「無賴」。
  • 劉備從漢高祖劉邦身上學到了哪些成功之道?
    有意思的是,劉備的這些本事,與他的祖上——漢高祖劉邦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1、寬厚待人 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 匈奴人的面貌如何,是否真的醜陋,為什麼漢代和親只嫁不娶
    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沒有能力首先我們要知道和親政策的初衷是什麼,那就是為了和平,要不然就不能叫和親了。最開始的時候,匈奴還是非常的強大的,漢朝的軍隊根本不是匈奴人的對手。漢高祖劉邦就差點沒死在匈奴人的手下,於是才有了和親這個「套路」。和親「套路」的基本想法是,漢朝把公主嫁給匈奴了,匈奴就和漢朝就是親戚了,不是姐夫妹夫,就是女婿。
  • 古代的和親公主中,誰對中國的貢獻最大?這兩個女人絕對不容忽視
    如果說起和親公主,相信大家一定都會想到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文人都對她們做出的傑出貢獻和歷史功績都大加讚賞。但是,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出塞和親的故事,卻更值得人們傳頌。都知道,劉細君是開通絲綢之路以來,第一個遠嫁到西域的公主,她先後兩次嫁給了爺孫兩輩烏孫王。
  • 江蘇徐州,到底有多厲害,小小的沛縣竟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
    徐州是歷史上出過多位開國皇帝的城市,徐州的北部,就是沛縣,漢高祖劉邦的故鄉。秦王朝在時,劉邦擔任泗水亭長,劉邦只用了四年的時間就消滅了楚國,七年便做了皇帝,開啟了大漢王朝的時代。而作為東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卻沒有那麼幸運了,都是一樣的起點,同樣的出生地,卻為何有那麼的差距呢?也許這就是命吧,哈哈。好的,回到正題。
  • 太祖與高祖的區別,如何使用,有哪些不同
    太祖與高祖的區別,如何使用,有哪些不同 文/成長新視點 太祖與高祖,都是中國對人的一種身份稱呼,分別是作為開國皇帝的廟號和家族成員的稱謂使用,主要區別在家庭出身和輩分高低兩個方面。
  • 時勢造奸雄: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
    在五代的開國皇帝中,以後漢高祖劉知遠最為昏聵無道,殘忍嗜殺,縱觀他的一生,可以稱得上是亂世奸雄。河東猛將劉知遠,生於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沙陀族人。他的父親劉琠,是晉王李克用的列校。他自稱東漢明帝八子淮陽王劉之後,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是為後漢高祖。一如石敬瑭的老套路,沙陀武人都很熟。《舊五代史》評價他:「乘虛而取神器,因亂而有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