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真正的慈安太后:無子無寵,仍舊讓慈禧太后望而生畏

2022-01-24 歷史君

在絕大多數的影視作品當中,慈安太后都是個軟弱怯懦的樣子,雖然貴為鹹豐帝的正宮,但成為皇太后之後卻處處受制於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前朝的事情她管不著,後宮的事情她也不太能做主,完全就被慈禧太后克制著。

然而,清朝歷史上真正的慈安太后與此截然不同,儘管慈安太后既沒有慈禧太后那般受到鹹豐帝的寵愛,但是鹹豐帝對她卻相當尊重,慈安太后的確沒有生養子女,可她終究是中宮皇后,慈禧太后即便貴為皇帝生母,也永遠低她一頭,說簡單點,鹹豐帝駕崩後雖說是兩宮太后同尊,可實際上,仍舊是以慈安太后為尊,慈禧太后並不敢在她面前有所放肆。

慈安太后鈕祜祿氏

出身顯赫,清朝晉封最快的繼後

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也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后,她是鹹豐帝奕詝的第二位皇后,奕詝的髮妻是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但這位薩克達氏很沒福氣,在奕詝登基前一年因病去世,所以奕詝登基的時候,中宮空缺無主。

鹹豐二年,奕詝舉辦了登基後的第一次秀女大選,後來的慈安太后、慈禧太后等都是在這一屆的選秀中進入的後宮,當時,出身下五旗的葉赫那拉氏成為了蘭貴人,而出身滿洲鑲黃旗的鈕祜祿氏受封為貞嬪,和其他的秀女不同,鈕祜祿氏雖然參加選秀,但她其實一早就被確定為了繼後的人選,所以剛入宮就成為了主位。

葉赫那拉氏為貴人之前,鈕祜祿氏已是皇后

與出身寒微的葉赫那拉氏不同,鈕祜祿氏的家世非常顯赫,鈕祜祿氏是滿洲大姓,清代出身鈕祜祿氏的皇后、貴妃比比皆是,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也是鈕祜祿氏,她的八世祖是清初功臣額亦都,其家族屬於額亦都第三房子孫後代,雖然屬於支脈,但在乾隆與嘉慶時代因為立功頗多,又與宗室聯姻,很快回到了一等世家的行列。

鈕祜祿氏是鹹豐二年二月被選中,四月二十七入宮,而到了五月二十五日,直接越過了妃級晉封為貴妃,六月初八,鈕祜祿氏已經被冊立為了皇后,這個時候,同一批入宮的其他嬪御的冊封禮都還沒有進行,在清朝時期,再沒有哪位從嬪御晉封上來的皇后,速度比鈕祜祿氏還要快的了,從嬪位到皇后之位,只不過四十天,就算加上冊封禮,也才六個月,如此速度堪稱坐火箭一般,比起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當年更甚。

生下載淳,母憑子貴

無子無寵,卻備受尊敬

鹹豐帝奕詝,是清朝最後一位膝下有子嗣的皇帝,但是他的孩子也不多,也就兩子一女,而且有個兒子出生沒多久就直接夭折了,僅剩的兒子,就是慈禧太后所生的同治帝載淳,奕詝的正宮鈕祜祿氏,其實並不算受寵,相較於同一時期的麗妃他他拉氏與懿貴妃葉赫那拉氏等其他嬪御,鈕祜祿氏真算是門庭冷落,按鹹豐時期的內務府記檔看,鹹豐帝平時除了宮廷規矩必須要去陪皇后的日子之外,他幾乎不會踏足鍾粹宮。

皇帝的態度這般,鈕祜祿氏想要有孩子也是挺困難的,當然,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畢竟日夜耕耘相當勤奮的鹹豐帝,膝下的子嗣真的很少,即便是許多挺受寵的妃嬪,也沒有生養下一子半女,而鹹豐帝對這個皇后雖說稱不上愛,卻也很尊敬,鈕祜祿氏畢竟是出身高貴,儀態端莊,從無妒忌之心,把後宮也打理得很好,所以她的皇后之位,根本無人能夠撼動。

懿貴妃劇照

雖非新帝生母,但終究嫡母為尊

清鹹豐十一年,英法聯軍打來,胡鬧了一輩子的鹹豐帝跑去了熱河,在避暑山莊駕崩,載淳是他唯一的兒子,自然成為新帝,臨終之前,他安排了顧命八大臣輔佐朝政,將御賞印璽交給了皇后鈕祜祿氏,而本來要給載淳的「同道堂」印璽則交給其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暫時代為保管,之後,葉赫那拉氏以新帝生母身份成為聖母皇太后,徽號「慈禧」,而鈕祜祿氏作為先帝中宮新帝嫡母,則成為母后皇太后,徽號「慈安」。

其實,鹹豐帝的安排也算是費盡心思,他擔心年幼的載淳難以支撐大局,卻又害怕其生母葉赫那拉氏牝雞司晨,可要是留子去母,也覺得心地善良的慈安太后獨木難支,更何況,他還有個很不好對付、又精明強悍的弟弟恭親王奕訢,於是乎,鹹豐帝弄了一盤看著很完美其實很糟糕的「珍瓏」。

乾清宮與養心殿

鹹豐帝駕崩之後,慈禧太后迫不及待指使山東道監察御史董元醇上疏,要求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按照清朝後宮禁止幹政的規矩,顧命八大臣自然是不肯,載垣、端華等人也出身宗室,根本就不想讓兩個女人踩在自己的頭上,如此一來矛盾難以調和。

面對這樣的一切,慈安太后靜觀其變,而慈禧太后按捺不住,直接跑去與慈安太后曉以利害關係,慈安太后心裡明白,自己沒有子嗣,載淳在位,自己始終都是嫡母,可如果大權真的落入了八大臣手中,這些人當中有好幾個都是出身宗親,後果難料,她選擇與慈禧太后站在同一陣線,聯合被鹹豐帝排擠的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之變。

電影中慈安太后燒掉了密詔

1861年農曆10月,就在鹹豐帝駕崩後一個多月,鹹豐帝精心安排的顧命八大臣被兩宮太后與恭親王聯合剷除,載淳在太和殿正式即皇帝位,因新帝年幼,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儘管慈禧太后是同治帝載淳的生身之母,但是,她當年就算再得寵,也只是鹹豐帝的懿貴妃而已,始終都是個妾室,按照傳統的禮法,只有皇后才是所有皇嗣的嫡母,慈禧太后手中握著同道堂印璽,可名份上是代載淳保管,這可不是鹹豐帝給她的,而慈安太后手中的御賞乃是鹹豐帝臨終賜予,這才是名正言順,無論如何,慈禧太后始終都矮慈安太后一頭,在外人面前她榮耀無比,可在慈安面前,慈禧太后只能行禮紆尊。

兩宮同尊

是不肯管事,而不是沒能力管事

在大多數的影視作品當中,慈安太后都是「雙耳不聞窗外事」的形象,所以使得前朝後宮的大事小情都由慈禧太后做了主,慈安太后變成了一個花瓶。

當年,慈禧太后想要發動宮變削了八大臣,慈安太后直接就同意了,而兩宮垂簾之後,雖然所有的詔諭批文都要同時蓋上御賞、同道堂才能生效,但慈安太后往往都是直接蓋章,並不那麼過問其中的細節,對於她來說,蓋章更多只是儀式性的活動。

但是, 這是慈安太后的性格所致,並不是說慈安太后被慈禧太后所架空,或者說她無能。

《清宮遺聞》對於慈安太后的評價就是:「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

慈安太后心地仁慈善良,甚至可以說還有點軟,並沒有那麼強勢的手段與才能,以彈壓前朝處理朝政,所以她直接放手,把事情全都交給了慈禧太后去管著,這倒是有點蕭規曹隨的意思:既然自己做不到更好的話,那也沒必要去瞎折騰。

更何況,偌大的皇宮,能夠相互扶持的也就她自己與慈禧兩個人,若是她跟慈禧太后鬥起來的話,根本就是毀掉自己的根基與前途,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慈安太后非常清楚。

慈安太后劇照

該出手時就出手,慈禧太后也不敢多嘴

雖然大多數的時候,慈安太后幾乎就像個隱形人一般,但是她也並非什麼大事都沒做過,有兩件事就足夠證明,慈安太后的地位與權柄,是慈禧太后不敢撼動的。

一,誅滅安德海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心腹,當初辛酉之變,安德海也是立下了大功,他為人乖覺辦事非常得力,所以安德海也深受慈禧太后的寵信,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安德海也愈發狷狂,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情,比如在京城公然成親,還大肆操辦。

除此之外,安德海更是違背清朝祖制,在同治八年的時候,自稱持有密旨,因而擅自離開京城,沿途還到處收取錢財許以好處,賣官鬻爵可謂無惡不作,安德海的作為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但他畢竟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一直都沒人敢動他。

當安德海到達山東境內,當時的山東巡撫丁寶楨直接跑去告訴了慈安太后,這會子,她倒是沒有去問慈禧太后的意見,直接示意,讓丁寶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事後,慈禧太后也並沒有敢發作,與慈安太后仍舊親密如初,就連丁寶楨,也沒有因此受到什麼報復。

慈禧與李蓮英劇照

二,同治帝冊立皇后

同治帝成年之後,按照規矩需要大婚冊立皇后,當時,慈禧太后看中的是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此人乃是乾隆帝孝賢純皇后的後人,家世顯赫美貌動人,也的確出色,但同治帝本身並不喜歡富察氏,同治帝載淳喜歡的是大學士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

本來,阿魯特氏出身也非常高貴,而且她才華橫溢品貌端方,又得到載淳的喜歡,堪稱一位完美的皇后候選人,可慈禧太后對於阿魯特氏卻很不待見。

因為阿魯特氏的外祖父端華,就是當年顧命八大臣之一,另一位著名的權臣肅順,是端華的親弟弟,而且慈安太后的姑姑就是端華的福晉之一,兩人的女兒就是阿魯特氏的母親,算起來阿魯特氏要叫慈安太后一生表姨母。

慈禧太后死活不肯同意阿魯特氏為皇后,可最終同治帝得到了慈安太后的支持,頂住了慈禧太后的壓力,硬是將阿魯特氏迎娶了過來,而對於這件事,慈禧太后滿腹怨懟,卻依舊是毫無辦法,畢竟慈安太后是中宮嫡母,禮法上永遠都壓著她。

兩宮太后劇照

在人們的既定印象當中,慈禧太后處處都壓著慈安太后,或許慈禧太后當年也這麼想過,可她絕對不敢表現出來,更不可能公然這麼做,慈安太后可不好欺負。

根據《清實錄》記載,慈安太后鈕祜祿氏的生母姜氏是個側室,她自己也就是個庶女,在古代的時候,庶女通常不會被聘為正妻,然而慈安太后當年,短短半年之內,就直接爬到了皇后的位置上,除了娘家的顯赫地位之外,若是說她一點手段都沒有,說出來都沒人信。

清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在鍾粹宮崩逝,享年四十五歲,而關於慈安太后去世的原因,很多人說是慈禧太后下毒,但這種說法並沒有任何的證據,更何況這也說不通,慈禧太后要真這麼狠早就應該下手,而不是一直等到光緒帝繼位後才鬧這麼一出。

儲秀宮內部

慈安太后從忽然生病再到去世,也就兩天的時間,而那兩天慈禧太后非常忙碌,慈安太后崩逝後,群臣入宮瞻仰太后的遺容,而太后的面容並沒有任何的異樣。

按照翁同龢等人的日記描述,慈安太后本身的身子骨就不好,曾有一次在御花園忽然跌倒臥床長達一個多月,而慈安太后在病逝之前那段時間,非常辛苦,因為慈禧太后忽然生病無法處理朝政,所以只能讓慈安太后管事,向來不怎麼管事的慈安太后突然借過重擔,其承受的巨大壓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無論真相如何,慈安太后崩逝之後,對於慈禧太后的最後一道禁錮消失了,清朝再也沒誰能夠壓制慈禧太后至高無上的權威,而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之間的矛盾也再難調和,光緒十年甲申易樞,恭親王被慈禧徹底清出了朝堂,慈安太后生前對於慈禧太后的絕對壓制,也成為了很多人猜測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一個動機依據。

兩宮太后劇照

歷史君:知名新銳歷史作家,擅長明清、民國、古代史,粉絲數百萬。新媒十大影響力新媒體人物,新媒榜百大風雲自媒體,青年新媒體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中國史》。

相關焦點

  • 慈禧太后死後為什麼葬在慈安太后的東邊?
    另一種說法是慈禧為了霸佔東邊的位置,毒殺了慈安太后,在慈安太后死後,慈禧將她葬在了本該屬於她的西邊陵寢。其實,這都是沒有根據的傳言,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慈禧之所以葬在東邊,完全是按照祖制和規矩而確定的,而且慈禧和慈安的陵寢,是在她們生前就已經開建,經過她們自己審定同意的,並不存在慈禧在慈安死後擅自改換位置,將陵寢建在慈安太后陵寢東邊的情況。
  • 慈禧太后將麗妃做成「人彘」?麗妃活得比慈安太后都長壽
    等到鹹豐皇帝一死,慈禧就效仿當年呂后對戚夫人,將麗妃砍去手腳,養在一個酒罈子裡,做成「人彘」,讓她不能再跳舞,並且還讓人好好地養著她,要她活著受罪。麗妃是什麼人?慈禧和她有什麼深仇大恨?慈禧這麼做,為什麼慈安太后都不來管管?
  • 女人當國:慈安太后暴卒背後的秘密(圖)
    酒至中巡,慈安屏退左右,和慈禧說起當年熱河鹹豐死後,肅順專權及其政變後勵精圖治的事情,慈禧也頗為感傷唏噓。隨後,慈安話鋒一轉,說:「我們老姊妹現在年紀都大了,我們兩人相處了二十多年,彼此同心。今有一物,乃是當年先帝所賜,有必要拿給你看一下。」   隨即,慈安太后便從袖中拿出一函,正是當年鹹豐留下的遺詔。慈禧太后一見,嚇得臉色發白,慌忙拜倒在慈安太后腳下,自稱有罪,涕淚橫流,苦苦哀求。
  • 慈安太后之死真的是因為慈禧嗎?一山能不能容二虎
    是因為在慈安太后崩逝的前一天,此次太后並沒有出現什麼不同尋常的情況,只是在第二天的時候,沒有召集軍機大臣,隨後便去世了。在大臣們接到消息的時候,甚至還,懷疑是太監傳錯了,消息是慈禧太后去世,而不是慈安太后。在慈安太后去世之後,民間朝野也是出現了很多的傳聞,大家都懷疑是慈禧太后害死了慈安太后。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慈安太后的死和慈禧太后到底有沒有關係。
  • 慈安太后從發病到身故不足一天時間,慈禧從中做了什麼?
    清末,東、西兩宮太后幾乎同時染病,一個登時痊癒,而另一個卻猝然崩逝,由於慈禧對於朝政的強勢態度,慈安太后的死因愈發變得撲朔迷離。清光緒七年(1881)三月初十日戌時(19至21時),年僅45歲的慈安皇太后猝然崩逝於鍾粹宮。隨著這位比慈禧還要小兩歲的太后暴斃宮中,清廷的垂簾聽政制度由兩宮並列變成慈禧一人大權獨攬。
  • 慈安皇后突然去世,幕後兇手真的是慈禧太后?日記揭開真相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33,閱讀約2分鐘慈安比慈禧小兩歲。鹹豐二年二月,15歲的慈安被選為佳人進宮。僅僅過了兩個月,她就被封為皇后。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鹹豐帝駕崩。臨終時,慈安除了立皇長子載春為皇太子,「命管八大臣」外,還被加封「御賞」。然而光緒七年三月,慈安突然猝死,年僅45歲。慈安死得太突然,年僅45歲,正值壯年,實在令人震驚。於是,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有人說慈安服毒自殺,也有人說他是被謀殺的等等。在各種說法中,人們認為殺害慈安的兇手一定是慈禧太后,因為慈安之死的最大受益者是慈禧太后。
  • 慈安太后是清朝歷史上最被忽視的女性政治家
    縱觀清朝歷史,最著名的太后莫過於慈禧,她實際掌權統治國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而幾乎同一時期,還存在著另一位太后,地位雖比她高,名氣卻沒有她大,這位太后就是慈安。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慈安,竭力還原她所經歷的那段歷史。
  • 慈禧太后被稱為「老佛爺」是李蓮英首倡的嗎?
    這裡的「二位佛爺」自然就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此後,檔案中多次出現「佛爺」這個詞。比如什麼「慈安皇太后佛爺賞某某銀四兩」,什麼「正月初一,佛爺在慈寧宮升座受賀」。後來還出現了「東佛爺」和「西佛爺」的稱呼。「東佛爺」顯然指的是東太后慈安,「西佛爺」自然就是西太后慈禧。
  • 慈禧太后身為一介女流,也沒什麼文化,為何能掌控清朝47年?
    鹹豐十一年(1861),鹹豐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鹹豐帝獨子載淳繼位,慈禧、皇后、生母慈安並尊為皇太后,同年十二月二日,改年號為「同治」,兩宮太后御養心殿,簾幕下聽政。為鞏固同治帝的絕對權力,保住後宮地位,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地奪取政權。
  • 慈禧太后上位後,將皇帝的寵妃做成了人彘
    和同道堂兩枚印章方能作數以此制約懿貴妃權力十七日鹹豐帝崩八大臣為年僅六歲的新帝載淳擬定年號棋祥以新帝名義尊皇后為母后皇太后即慈安太后尊生母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后即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訴自京城火速奔往承德叩謁梓宮還未進堂便三步一個趔越跪倒在亡兄面前卻一直未能來承德面見先帝深知必是肅順從中作梗
  • 鹹豐為何與慈安太后沒孩子?先欣賞一下慈禧年輕的容顏,你就懂了
    清朝到了鹹豐皇帝為止,基本就結束了實權統治時代,此後繼位的所有皇帝幾乎都淪為慈禧的權利傀儡。對於慈禧很多人並無好感,在世人眼裡,慈禧就是一個腐敗家和權利控。在歷史上的諸多記載也都是她如何奢華,如何無知愚昧的形象。慈禧既然如此不堪,但是為什麼鹹豐皇帝會如此寵幸她呢?
  • 慈禧用苦肉計矇騙慈安燒毀遺命密詔走上權力之路!
    鹹豐皇帝死後留下一份遺命密詔,寬厚大度的慈安並沒有直接將詔書昭告天下,而是私下拿給慈禧看,她希望慈禧可以自己悔過,誠心伏法。可當慈禧看到詔書後立馬拜倒在慈安太后腳下,自稱有罪,涕淚橫流,苦苦哀求,並一再聲明自己都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並無私心。
  • 慈禧太后憑藉什麼掌權朝政大權47年?主要是因為有這三張王牌
    鹹豐十一年(1861),鹹豐帝在承德避暑山莊駕崩後,鹹豐帝唯一的兒子載淳繼承皇位,而作為生母的慈禧和皇后慈安並尊為皇太后,同年12月2日,改年號為"同治",兩宮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為了穩固同治帝的絕對權力,保全自己的後宮地位,慈禧太后聯合了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並成功奪得了最高統治權。
  • 慈禧太后一生最忌憚的人是誰?此人若不早死,慈禧無法獨掌大權!
    慈安本為鹹豐正宮皇后,嗣君繼位後,她必然會被尊為皇太后。慈禧也能夠成為皇太后,不僅是因為她是同治帝生母,更是因為慈安對慈禧特別倚重。在同治初年,兩宮雖然並立,實際掌權者卻是慈安太后。慈安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朝政,一方面是因為她是鹹豐皇后,有關法統優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連續作出幾項決定,贏得了朝廷內外共同尊重。慈安的第一項舉措是斬殺肅順等託孤大臣。鹹豐皇帝臨終時,任命肅順為託孤大臣。不料肅順心懷不軌,把持朝政,屢次欺凌慈安慈禧,無視小皇帝的存在。慈安慈禧遂密謀除掉肅順。
  • 慈禧獨霸大清?如果慈安不死,壓根兒就沒有慈禧的事兒!
    慈禧和慈安是同一年以秀女身份入的宮,鹹豐活著的時候,慈禧是懿貴妃,慈安是皇后;鹹豐死後,慈禧是聖母皇太后,為西宮太后,慈安是母后皇太后,為東宮太后,慈安還是壓了慈禧一頭。直到慈安去世,慈禧在於其爭鬥的近三十年時間裡,始終被慈安壓了一頭。按清朝史書記載,慈禧太后出生於滿洲鑲藍旗一個官宦世家,父親名叫惠徵,只是一個小官。
  • 慈禧太后和李蓮英,一生相伴,到底是怎樣情感
    這對主僕就是清朝皇太后、葉赫那拉·杏貞、慈禧太后和大太監李蓮英。表面上,一個主子,一個奴才,談不上什麼親密關係。但是,二人在長達五十年的時間裡,幾乎是形影不離,這就難怪為世人所猜測了。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存在,那就要從二人的身世說起了。公元1852年,十七歲的葉赫那拉·杏貞,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從此開啟了開掛般的一生。
  • 在太后生前,稱呼「孝莊」是錯誤的,為何稱「慈禧」就沒錯?
    但是在演繹清朝末年的影視劇中,大家一提到葉赫那拉氏,就稱她為「慈禧老佛爺」、「慈禧太后」。 那麼,在太后健在的時候,為什麼稱呼「孝莊太后」就不對,稱呼「慈禧太后」就可以呢? 作者就以孝莊文皇后和慈禧太后兩人為例,為大家理清這些稱呼。
  • 歷史人物:慈禧太后是個什麼樣的人?很多人都沒有真正的了解過
    歷史人物:慈禧太后是個什麼樣的人?很多人都沒有真正的了解過滿族邊界黃旗葉赫奈拉氏族,人名邢真,是鹹豐皇帝的配偶。1861年鹹豐皇帝去世後,她成為皇太后。同時慈禧罷免了一群由已故皇帝任命並擔任攝政的董事。
  • 紙糊的母老虎——真實的慈禧太后治國能力遠不如呂后和武則天
    不過最近網絡上流傳了一種說法,那就是慈禧皇太后虛有其名,其實真實的治國能力遠不如武則天和呂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到底慈禧太后對於大清這個病入膏肓的封建王朝帝國的治理能力如何,如果她把權力轉交給光緒皇帝會不會好一些呢?
  • 歷史假設:如果沒有慈禧太后,清朝會怎麼樣,還會亡國嗎?
    慈禧太后本名葉赫那拉氏·杏貞,為鹹豐帝妃子和同治帝生母。慈禧出身於北京滿洲鑲藍旗世襲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貴人,後依次晉封至懿貴妃。鹹豐帝死後,其子同治帝繼位,被尊為「聖母皇太后」,抬入滿洲鑲黃旗。同年與恭親王奕訢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剷除顧命八大臣勢力,與慈安太后一起垂簾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