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把極致服務做到線上

2020-12-26 聯商網linkshop

1994年,張勇在四川開起了第一家海底撈火鍋店。

多年後,海底撈已做成全國直營連鎖,還把店開到了海外。截至2019年底,海底撈的全球門店數量達到了768家,擁有5473萬會員和10萬員工。

門店數量、會員數量的激增使得原來的系統速度遲緩。快速增長的背後必然要有相應的數位化新基建作為底層支撐。

在海底撈首席信息官邵志東看來,數位化既是發展問題又是生存問題。業務的發展、技術的發展,自然而然會驅動企業的數位化進程。

2016年海底撈開始將核心業務系統陸續上雲;

2018年,它和阿里雲合作搭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和移動中臺的基礎架構,並在此基礎上升級海底撈超級App,重構會員體系,同年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智慧餐廳,採用自動配鍋機、智能傳菜機器人和智能廚房管理系統;

2020年計劃完成核心業務系統的全部上雲,將自動配鍋機和智能傳菜機器人推向數百家門店。

在餐飲行業的數智化方面,海底撈已然走在了前列。

01

 從「海底撈」到「雲上撈」 

海底撈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系統,包括點餐收銀、會員管理、供應商管理、庫存管理等136個系統。但是所有這些系統在2016年之前都不是部署在雲上,而是在傳統的IDC機房裡,擴展比較困難,故障率較高,容易遭受DoS攻擊,造成網絡擁堵。

2016年,海底撈決定上雲。第一個上雲的是點餐收銀系統。

上雲不是簡單的遷移,原有的系統需要重構,解決兼容性的問題,系統之間的接口要重新聯調或部署,應用防火牆的規則等也要調整。

海底撈一家店一家店地修改調試,螞蟻搬家,歷時兩年完成重構上雲。上阿里雲之後,當門店數擴張到2000家、5000家,系統故障也大幅降低。

第二個上雲的就是會員體系。

2018年5月,海底撈與阿里雲合作實施超級海底撈App項目,10月16日新App正式上線。這個App項目其實做了兩件關鍵事情:

一是中臺的搭建,即在阿里雲上建立起移動中臺、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的基礎架構,相當於挖好地基,為以後業務部門的「造房」需求提供底層支持;

二是重構整個會員體系上雲,以支持高並發流量的需求。新系統現在可以輕鬆支持億級的會員數量和千萬級參與者的活動。

2019年,海底撈的訂餐排號系統也搬到了雲上。2020年,主要是將PeopleSoft人事系統與SAP的ERP這類後勤系統上雲,這樣從前端到後端所有核心業務系統將全部上雲,海底撈全面實現「雲上撈」。

上雲之後,網絡服務能力增強了數倍,基礎設施的故障基本沒有了,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02

 線下極致服務向線上延伸 

海底撈向來以極致服務聞名。不過對於傳統餐飲店而言,一般只有在顧客到店消費時,才會跟顧客產生連接,當顧客離店,這種連接就中止了。而現在餐飲品牌除了線下服務,還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來觸達他們,與顧客有更多的互動。

比如,海底撈超級App就是一個移動線上入口。海底撈的門店在用餐尖峰時段經常爆滿,需要長時間排隊,為此海底撈在排隊服務方面花了很多心思,比如提供小零食、美甲、摺紙抵現等。

現在,排隊問題也可以通過線上來解決,在超級App上,可以提前預訂或當日排號,而且可以選擇「靠窗」「靠遊樂園」「相對安靜的位置」等落座選項,生日聚會還是同學聚會的場景選項,還可以備註「準備寶寶椅、兒童餐具」等特殊需求。

顧客無論通過Pad端還是超級App端或其他埠登錄點餐,每一次消費信息都會沉澱在數據中臺系統中,並產生一些個性化的會員標籤,比如愛吃辣、喜歡素食等。

這樣顧客到了海底撈全國任何一家店,服務員登錄系統,就立刻能知道他的偏好,提供細緻入微的服務,比如送上他愛喝的冰水,為孕婦準備魚湯或靠墊,推薦一些他喜歡的菜,或免費送上一份他曾大讚的小食,讓顧客身在異鄉仍有賓至如歸、被人關心的感動。

 03

大中臺、小前臺 

海底撈雖然早已建立了數位化系統,但是這些系統早期都是孤立的煙囪式系統,相互沒有打通,存在諸多重疊和冗餘。

比如,海底撈App有自己的前端和後端,官網也有前端和後端,以前就是一個一個煙囪式地構建系統,「重複造輪子」,其實它們當中有很大一部分能力是可以共用的。

比如支付功能,之前每套系統都有自己的一套支付體系,造成了很大麻煩,不能快速統一結算。

此外,每套系統也都會涉及門店,每增加一家門店,所有信息都要登錄一個個系統往裡面填。數據得不到及時更新,業務無法實時協同,總部高管層也不能準確把握所有門店的動態。

2018年海底撈在與阿里雲合作超級App項目時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搭建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架構。

其中,業務中臺是把各項業務中通用的能力沉澱下來,比如許多業務端都會用到支付功能,那就在業務中臺建一個支付中心的共享平臺,供各個小前臺統一調用,非常便捷。今後前臺開發了新的業務,也可以很方便地擴展。

現在海底撈的業務中臺上,一些與消費者相關的服務功能已經搭建好,比如說營銷中心、訂單中心、支付中心等,今後與內部運營、供應鏈相關的中臺能力也會建好,形成「大中臺、小前臺」,讓業務變得更加敏捷高效。

為了讓技術部門更好地實現業務部門的需求,海底撈還新設了一個職位叫ITBP(IT業務夥伴),專門對接業務部門的需求,將其分解轉寫成開發人員能看懂的IT需求。

在這個雙中臺和專為移動端應用服務的移動中臺上,全新的海底撈App應運而生。有了這樣的基礎架構,海底撈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需要,快速迭代App上的各項功能。

剛開始App上只有排號、預訂、點餐、外賣這些基礎功能,而現在增加了商城、熱門活動、遊戲、社區、短視頻分享等各種功能,還有智能客服24小時在線,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去迭代功能和布局,而中臺的建立使得這樣的快速迭代更容易實現。

等候區互動遊戲

04

 數據驅動精細化運營 

除了在業務中臺上搭建各種應用之外,海底撈近幾年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將散落在各個系統的數據抽取集成,注入數據中臺。

海底撈信息部部長程起伍介紹,數據中臺的作用首先是統一存儲,把各個業務系統產生的數據先標準化,集成為各種各樣的主數據(Master Data,具有共享性的基礎數據),像菜品的主數據、門店的主數據,然後把主數據用終端API(應用程式接口)的能力提供給各業務方,實現跨部門、跨系統的數據共享。

其次,數據中臺在時效性方面也有很大優勢。以前,海底撈每天從各個業務系統中抽取數據可能是T+1(天)的模型,而且在傳統的數據倉中,運算起來很慢,而現在用阿里雲的Dataphin智能數據構建與管理平臺,再加一層MaxCompute大數據計算服務,算起來就非常快。

第三,由於數據中臺可以將統一的數據及時地反饋到業務系統中,就可以基於這些數據,在業務上做一些嘗試和改進,比如做菜品的推薦——「猜你喜歡」等。

數據中臺將來自各個埠的會員數據匯總沉澱、分析處理,生成各種各樣的會員標籤。

海底撈的會員運營部可以在業務中臺的營銷中心裡勾選這些標籤,圈定自己想要觸達的客群,通過系統自動對他們做精準營銷,比如在App內推送相關話題的內容或活動。

這就意味著每位會員打開海底撈超級App,看到的內容可能是不一樣的,類似於淘寶App的「千人千面」。

比如,有的顧客經常在夜宵時段去海底撈消費,那麼海底撈App在適合夜宵時段吃的小龍蝦產品上線時,就會把小龍蝦品鑑活動推給他們;有的顧客曾經消費過海底撈的啤酒,當海底撈啤酒又出新款時,也會對這部分消費者去做相應的觸達。

05

智能算法提高決策效率 

作為實現「以新技術改變餐飲企業成本結構」戰略目標的重要路徑之一,海底撈在2018年推出了首家智慧餐廳,探索用數位化、智能化的手段來提升顧客體驗、降本增效、保障食品安全。

如何提高從生產供應端到消費端整個鏈條的智能化程度,智慧餐廳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吃火鍋的核心就是鍋底和調料,每個人對麻、辣等味道的接受度都不同。海底撈推出了鍋底「私人定製」,服務員根據顧客對麻辣香鹹甜度、油水比例的要求調出一個味道,保存在CRM系統中。自動配鍋機通過對原料、輔料、鮮料的精準化配置,配出私人定製的鍋底。

私人定製鍋底

為了保障食品安全,智慧餐廳的智能菜品倉庫保持0~4度的恆溫,由機械臂自動採貨傳菜。每份菜品都有RFID標籤,超過48小時就會自動報警,下架淘汰。菜品製作好後,有幾個智能傳菜機器人分擔送餐工作,將菜品送到顧客桌前。

智能傳菜機器人

為了降本增效,智慧餐廳在庫存管理上與阿里合作,通過「智能要貨」算法預測銷量,實時跟蹤庫存,看每天消耗了多少食材,消費了多少菜品,判斷需要補多少貨,將庫存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既減少損耗又保證供應。

這種算法需要一個深度學習的過程。隨著更多門店應用智能要貨算法,並經過較長的時間積累更多的優質數據,考慮更多可能影響結果的決策因子,預測效果將得到提升。

對餐飲企業來說,選址是另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海底撈與阿里雲、高德合作進行大數據智能選址。

以前是拓展員到處跑,他們憑藉自己的經驗來選址。按照2019年海底撈平均每1.2天就要新開一家店的速度,拓展員都是現場跑的話,要跑斷腿,而現在他們坐在辦公室裡,點出數據分析屏,智能算法會結合人口密度、人群消費層次、門店分布、周圍餐飲和購物設施、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綜合評估,提高選址成功的概率。

餐飲企業的數智化是一條艱辛之路。正如邵志東所言,智能化是以數位化為基礎的,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才有所謂的人工智慧,而對餐飲企業而言,一物一碼就是一座大山,成本太高,不光是餐飲企業本身而且從供應商提供的食材起就要做到一物一碼。

海底撈供應鏈負責人楊立也認為,餐飲企業的食材原料供應數據很難標準化,比如牛羊肉切了一半放回,菠菜出成率天氣涼爽時是85%(一斤菠菜能出85%的產品),天熱時是50%,這些都給數位化造成了很大困難。

然而,儘管挑戰巨大,海底撈在數智化之路上依然走得很堅決。

當它只有幾家門店時,通過無微不至的人的服務就能做得很好;而當它擴張到數百家甚至數千家門店時,唯有數智化才能形成規模效應,健康發展,消除大企業的「富貴病」——系統臃腫、資源浪費、流程效率低下。

現在,海底撈已經擁有了一個良好的底層基礎——架構在雲端的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可以支撐今後業務的飛速發展和對消費趨勢、競爭環境的準確把握。

隨著技術的發展,全產業數智化的推進,海底撈在供應鏈數智化遇到的挑戰也終將迎刃而解,同時實現服務從無微不至到無微不「智」的跨越。

相關焦點

  • 海底撈的「新秘密」!把極致服務做到線上
    海底撈一家店一家店地修改調試,螞蟻搬家,歷時兩年完成重構上雲。上阿里雲之後,當門店數擴張到2000家、5000家,系統故障也大幅降低。 第二個上雲的就是會員體系。 2018年5月,海底撈與阿里雲合作實施超級海底撈App項目,10月16日新App正式上線。
  • 線上也能享受海底撈的極致服務,它暗中做了什麼?
    上雲之後,網絡服務能力增強了數倍,基礎設施的故障基本沒有了,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線下極致服務向線上延伸海底撈向來以極致服務聞名。不過對於傳統餐飲店而言,一般只有在顧客到店消費時,才會跟顧客產生連接,當顧客離店,這種連接就中止了。
  • 麗江首家海底撈開業了,品嘗名牌火鍋的味道,體驗極致服務
    六月中旬海底撈在麗江國際購物廣場試營業,麗江也成為繼昆明、大理之後第三家擁有海底撈的雲南城市。趁著試營業期間,忍受不住這個品牌火鍋的誘惑,我們幾個朋友也到實地感受了一下傳說中的極致服務。海底撈是一家國內大型火鍋店品牌,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以經營川味火鍋為主,集各地火鍋特色於一體的直營餐飲企業。海底撈在國內發達城市幾乎都有分店,對落地城市的人口流量、店鋪地理位置都有苛刻要求。這次落地麗江國際購物廣場,也說明了海底撈對麗江消費市場的認可。
  • 「海底撈的服務有多好?可以做到有求必應,無微不至!」哈哈哈……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我們冬天最喜歡去的一家連鎖餐廳,那就是海底撈。我國有那麼多的火鍋店,為什麼偏偏海底撈這麼受歡迎呢?其實原因特別的簡單,這是因為海底撈的服務那可是全行業的第一名呢,沒有哪家火鍋店敢說,我的服務比海底撈的還要好。這也是海底撈發展到今天沒有差評的原因之一。
  • 海底撈服務好是因為它做到了這兩點,你學會了照樣可以做到!
    之前我帶領我們團隊去吃海底撈,一進到店裡服務員帶給我們的感受確實很不一樣。我就把服務員叫過來問了幾個問題,我從中發現了許多海底撈服務好的底層邏輯。其中兩個我覺著比較重要,在這裡給大家聊一下,希望可以給做同樣服務業的你提供一些參考。
  • 海底撈又一「變態」服務曝光:永遠不要低估高手做事有多拼
    遇到獨自一人來吃飯的食客,還會在對座放上玩具熊作陪.說到服務,相信沒有人會忘卻海底撈。海底撈是一個為服務瘋狂的代名詞。很多被吸引的客戶並不是因其口味,更多是為其服務而買單。企業經營是否成功,商業模式是否優秀是關鍵,而海底撈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其優秀的商業模式上。
  • 海底撈「癱瘓式」服務火了?網友:不吃也要去!
    海底撈作為國產火鍋品牌,不管是在人氣還是口碑上,都是碾壓其他品牌的存在,這主要還是源於,張勇將服務這點做到了極致,除了必備的美甲擦鞋之外,還新增了換絲襪和打王者的服務,而最近他們的「癱瘓式」服務也火了!據了解說,海底撈本身的換絲襪服務和打王者已經做到了極致的地步,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的需要都想到了!
  • 海底撈新增「請勿打擾」服務背後,意欲何為?
    海底撈又上熱搜,新推出「請勿打擾」服務,惹來不少爭議。其實,這個「請勿打擾」,意思是,顧客可以拒絕各種禮貌周到的服務。拒絕之後,服務員會拿來一個寫有「請勿打擾」的牌子,放在桌上顯眼位置,之後就不再提供過多細緻入微的服務,僅有正常的上菜、清理空盤等基本服務。在很多人的認知裡,服務是海底撈最大的特色。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被服務員捕捉到,想吃什麼立刻送上,隨時在線陪聊,還有LED燈牌、生日歌、長壽麵等等生日模式。那麼,海底撈此舉,是要做什麼?難道要自毀臂膀?
  • 品牌餐廳服務員不夠熱情,學學海底撈怎樣設計做到「變態」級服務?
    原創:品深策劃設計 餐飲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微笑服務是餐廳員工基本服務素養之一。如何做到並保持微笑服務?這是很多餐飲老闆在經營中時常遇到的服務難點問題。目前餐廳的服務員多為90後,甚至00後,一群青春年少的年輕小夥子,小姑娘,他們個性張揚,工作的目的都不僅僅是為了賺一份工資。
  • 過度服務的海底撈,到底能走多遠
    隨著物價上漲,海底撈漲價其實也沒什麼不對,但是這種漲價並減量的做法的確有點不地道。 我並不看好海底撈的未來,除了此次價格引發的負面反響,海底撈的服務其實一直也是人們詬病的地方,這或許也為海底撈埋下了暗雷。 在當今這個社會,隨著國人的自我意識增強,過度服務,未必是最好的服務!
  • 海底撈式自救真的能救得了海底撈嗎?
    一二線城市的布局最終會有盡頭,所以,在單店銷售開始下降之後,海底撈也逐漸將新餐廳布局的重心向三四五線城市轉移,希望通過新的市場,為海底撈的業務增長找到新的動力。   然而,在新興市場,不僅人群與一二線市場有較大差異,消費習慣、消費能力也顯著不同。至少目前從財報上來看,海底撈在新興市場的翻臺率和客單價與一二線市場相比還有差距。
  • 火鍋業的突圍戰:海底撈在下沉,巴奴正向上
    理念的差異化,直接帶來了海底撈、巴奴在產品上的差異和摩擦。服務是海底撈的王牌,巴奴則在產品上持續發力,例如針對海底撈的舞面,巴奴歷時9個月研發而成的巴奴拽面,純天然麵粉,不添加任何添加劑,還特意打出了一句鋒芒畢露的廣告語「好面不用舞,天然零添加」,其針對性不言而喻。
  • 靠「自黑」賺年輕人的錢,海底撈的另類生意經
    「愛一個人就帶她去海底撈,恨一個人就帶她去海底撈過生日」。微博、抖音最近開始瘋狂吐槽海底撈,但仿佛你越吐槽,它曝光量越大。藉助「極致服務」這一亮點海底撈不斷圈粉,用貼心的服務在火鍋領域跑出了巨大市場,作為上市公司,為了滿足資本期待,海底撈使出了殺手鐧——營銷。
  • 大熊陪吃火鍋,上廁所小心翼翼,海底撈的服務,我不能再忍了……
    從8000元人民幣到138億美元,海底撈和張勇的成功靠的始終只有兩個字:服務。根據今年2月份有關海底撈的最新文獻顯示,用戶前往海底撈的首要原因仍是服務貼心,佔比接近40%。數據顯示,以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海底撈始終牢牢保持著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 海底撈的「騙局」,年賺265億,靠的不是服務!
    正因如此,海底撈這樣的內部人才培養機制,也多次被雷軍公開安利。他甚至曾表示,小米真正學習的是海底撈。 同是上個月末,小米有品電商部總經理高自光獲晉升,這也是小米首位內部培養的80後集團副總裁。 談了近10年的海底撈你學不會,看來還是有可以複製的邏輯。
  • 海底撈服務有多「貼心」?幫你端茶倒水就算了,最後一個真受不了
    冬天說到聚餐,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吃火鍋,那說到去哪裡吃火鍋,很多人最先想起來的肯定是海底撈。每到飯點路過海底撈門口,看到的都是排隊取號的人,我就不禁想問,周圍這麼多火鍋店,為什麼偏偏大家都愛去海底撈呢?
  • 海底撈半年外賣收入破4億元是怎麼做到的?
    全網數商以自身iCommX BP業務中臺技術為基礎,為海底撈定製撈幣積分商城系統,通過業務中臺系統成功連接了會員系統、供應商系統和門店管理等多個系統,成功幫海底撈完善了產業生態鏈,打通了線上和線下的屏障,盤活了其龐大的會員池。
  • 海底撈火鍋店的服務花樣太多,就差給你免單,服務細緻讓人很彆扭
    有一家火鍋店老闆非常精明,他很多年前就意識到做火鍋這行拼的就是服務質量,服務周到了自然就能吸引並且留住客人,這家火鍋店的名字叫海底撈。海底撈的服務有多周到呢?他們真的是把顧客當上帝,很多服務讓你感覺你這不是在吃火鍋,有人開玩笑說海底撈的服務周到得令人髮指,就差你撒尿的時候他們過來給你扶那啥了。下面我們來看看海底撈有哪些讓人驚嘆的服務。
  • 海底撈的「另類」商業經,全靠年輕人!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帶她去海底撈。如果你討厭某個人,那就帶她去海底撈過生日吧。之前經常看到這樣惡搞海底撈的段子,但似乎笑話越多,海底撈的曝光率就越高。以「極致服務」為亮點,海底撈已成為一個服務貼心的火鍋市場。
  • 海底撈的「超級APP」和他的會員系統,你都了解嗎?
    餐易私塾   餐易君  此次海底撈「超級APP」項目是海底撈IT建設以來歷史上投入最大、難度最大、複雜性最大,實施最緊張的一個項目,海底撈與阿里雲的合作,使海底撈原本彼此互不相通、運維成本高、系統功能錯綜複雜的20餘個子系統完成系統改造,僅依靠一個12人團隊,在3個月內就完成了「超級APP」的前端開發,整套系統連測試期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實現整體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