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縫隙中的大清留日生

2021-01-10 溫陵閒客

日本做過中國的徒弟,也當過中國的師傅。角色一直在變,不變的是中間的一衣帶水,太平洋的風吹到日本,也吹到中國。在近代,很多中國人為了求取前途、升官發財、打開眼界前往日本,雖然是出於各種利己目的,但是其中更多的人改變了中國。

對於日本,國人的感情永遠是複雜的,提起一些事物,一會覺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一會覺得水火不容,恨不得下一秒白刃相加。而在歷史縫隙中的大清留學生更是如此。

(1)甲午國殤後的蜜月期

在甲午戰爭之後,與大家預想的相反的是,大清和自己的敵人日本走得越發近乎。日本朝廷花了大力氣去拉攏大清的官員,一個勁說兩國同文同種,要好好幫助大清進步。大清的官員也覺得有道理,畢竟自己被日本打得狼狽逃竄,自己的軍隊潰敗的潰敗、逃跑的逃跑、自殺的自殺,反正就是賊不像樣。既然日本都這麼說了,不如跟日本學學也挺好。於是在日本的有意拉攏下,大清開始派出留學生。

日本這麼做,當然也不是為了做慈善,而是一箭多雕,一是可以拉近日本和大清的距離,從而更好讓大清為自己讓利,這在後來的日俄戰爭中就起到了作用,大清一定程度上還是幫日本的。二是可以培養大清中的親日勢力,這個布局在後面的民國中就表現出來了,很多漢奸出賣國家。三是可以掙外匯,畢竟留學生們來日本吃飯住店還是要錢的,可以大賺一筆。

(2)各懷心思的留學生們

1896年,第一批大清留日生開赴日本,也只有13人。但是到了1905年,那年大概有10000人。這是為什麼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便宜,在讀日本一年書的錢在歐美一個月都上不了,並且中國離日本比歐洲近多了,中產們紛紛選擇日本,比如魯迅,只有有錢人才去歐洲,比如金庸表哥——雲中鶴徐志摩。

並且日本也有意優待中國留學生,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中說,「我到仙臺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可見日本人對大清留日生還是優待的。很多人去學的都是些軍事、政法、師範,很多人是為了某一個官位,來日本鍍個金,不過大部分人還是希望改革大清。

(3)反清運動導致留日生們親日到反日

在日本學習的大清留學生很快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經過了對比,更加痛恨大清,整個留日生裡反清情緒高漲。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清朝廷叫日本要好好管管,日本也是如此做的,畢竟日本想拉攏大清,又不是培養大清的敵人,並且有些留學生素質太差,日本也想除掉。

女俠秋瑾

這樣就讓大清留日生們反感了,因為在當時思潮的影響下,反清情緒十分高漲,日本這樣的舉動無異於是公然得罪大清留日生,又加上日本人平日裡的種種歧視,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中說:「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清留學生就開始了回國運動,最終導致大清留日生的大潮的結束。

日俄戰爭中被砍頭的中國人

在留日學生回國之後,在大清各地如火如荼般開展革命運動,這些留學生逃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束縛,開始此起彼伏搞起反帝制運動,最終送走了大清。

都看到這裡了,如果喜歡,歡迎關注(求求了)!

相關焦點

  • 燈塔讀歷史5:西方入侵是延續了大清還是摧毀了大清
    接下去就輪到大清出場啦,在我們的認識中覺得女真人非常落後,其實他們在金國時代就建立了帝國,他們是有輝煌記憶的。而且他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滅亡過,只不過丟了大多數領土躲回東北了而已。現在再次輪到他們崛起了。要說滿清人怎麼統治天下的,有人會說都是漢奸吳三桂給他們開的門。那吳三桂不開門呢?
  • 大清銅幣「 浙 」字版存世量備受質疑,歷史最高價格是多少?
    清錢幣上的一種歷史文化,以及具有文化收藏價值的認識。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開始鑄造清式銅圓,1911年(宣統三年)開始鑄造。鑄制的循環時間雖然只有十餘年,但卻千差萬別,布局也多種多樣。由於不像傳統的圓方孔洞,中間沒有孔洞,所以被稱為銅片。
  • 「新語聽書」《大清鹽商》解讀兩淮鹽業興衰歷史
    △點擊音頻,邊聽邊看《大清鹽商》以乾隆時期三大案之一的兩淮鹽引案為主題,涉獵多種元素:血雨腥風,刀光劍影,江淮民俗,人間情愛,哲學思辨,草根智慧,內幕解密,奇謀設局。情節跌宕起伏,推進環環相扣,故事引人入勝,語言老辣生動。全書有名有姓的人物達到78位之多,力圖探討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兩淮鹽商因何出現、緣何鼎盛、又為何衰弱的原因,還原兩淮鹽商歷史真相。
  • 大清的那些當家人中 慈禧屬於什麼水平?
    大清進關後共傳十代,宣統沒幾年大清就亡了,同治和光緒都是掛名的皇帝,真正掌管大清國的是慈禧太后。所以大清朝真正的當家人共有八位,他們分別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慈禧。在這八位當中,挨罵最多的是慈禧太后,大家一致認為大清國實際是亡在了慈禧手裡,所以歷史上的慈禧飽受詬病,現代人罵起慈禧來,花樣百出無所不用其極。
  • 大清銅幣二文銅元中,這幾枚是最貴的,最具收藏價值的!
    銅元在中國製造、流通不過半個多世紀,雖然在漫長的貨幣發展史上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其數量龐大,品類繁多,形制及版別的區分,極為複雜,可以說,歷史上任何一種錢幣都無法與之比擬,置身其中,方可體會其獨特的收藏魅力。
  • 電視劇大清風雲觀後感
    電視劇《大清風雲》觀後感前幾日,看完了一部清劇《大清風雲》,很長,50集。為避免大清在此關鍵時刻分裂,建國大業功敗垂成,多爾袞毅然擁立他唯一可以接受的皇子---- 他情人大玉兒替皇太極所生的兒子 ---- 年僅五歲的愛新覺羅福臨為帝,改元順治,是為清朝首位皇帝。多爾袞自任攝政王,情人大玉兒成了孝莊皇太后。 身為大清攝政王的多爾袞,勇不可當,誓言領兵一舉攻陷北京,建立大清帝國,離開盛京出發前,向孝莊許下諾言,攻進北京之後,馬上恭迎皇上。
  • 戶部大清銅幣到底值錢嗎?
    大清銅幣,學名清銅圓,錢幣正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其中一個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有滿文「大清銅幣」兩個字,兩側各有一個年號。邊沿中間各有「戶」二個漢字,下端為「當二十文」。錢幣的背面中央為蟠龍,上端為「光緒(或宣統)年制」,下端為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國銅幣)。全國鑄件比較統一。
  • 收藏新寵兒「大清銅幣」
    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 大清銅幣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其中尤以當十者為最。
  • 稀缺的大清銅幣鄂字版
    大清銅幣始鑄於1900年、止於1911年,又名清代機制銅圓的大清銅幣,是光緒到宣統年間主要在市場上流通的錢幣類型。故全國共二十個省局鑄造的「大清銅幣」,盡皆鐫鑄幹支年號,無一例外。現存世的清代「大清銅幣」當十,共發現乙巳、丙午、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統元年,1909年)、辛亥(宣統三年,1911年)六種年號。版面居多,年代已久,市值各異,故能留存到今天,確實是世之罕見。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發行量比較大,但因後期改朝換代、戰亂、遺失等原因導致現在存世量少,收藏價值高。
  • 精品鑑賞——大清銅幣當制錢二十文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左右兩端鑄有已酉,錢背中央為蟠龍,上端是宣統年造,各地鑄造比較統一。
  • 大清金幣詳細描述
    中國最早的機制金幣——光緒丙午、丁未大清金幣 在四起的改革聲中,清政府於光緒二十九年三月(1903年4月)下令於京師設立鑄造銀錢總廠,但隨即以建廠需考慮取水運煤之便而將廠址改在天津。光緒三十一年七月(1905年8月),財政處奏報天津廠於五月開機先行試造銅幣,並附《銀錢總廠簡明章程》呈閱:「命名曰戶部造幣總廠。
  • 歷史冷知識:大清重臣李鴻章有多高
    鴉片戰爭時,列強的堅船利炮,讓幅員遼闊的大清帝國,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在國際上的地位堪憂。而李鴻章則憑藉著先「身」奪人的身高優勢,為大清國挽回一點點頹勢。愛爾蘭人濮蘭德,在1883年來到大清後,曾考入海關,任總稅務司錄事司。
  • 大清銅幣戶部鄂字版十文錢幣
    近幾年來,大清銅幣與其它藝術品相比,更受藏家們的喜愛,少則幾萬元,多則百萬、千萬元的天價貨幣,往往成為藏家們積極追尋的目標。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又名清代機制銅圓的大清銅幣,是光緒到宣統年間主要在市場上流通的錢幣類型。
  • 蒙古當年是怎麼步步臣服大清王朝的?
    經過從康熙到乾隆長達70餘年的徵戰,漠北和漠西蒙古最終併入大清王朝。蒙古各部歷史演變簡介蒙元自從退出中原後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北元正統時期;2、韃靼時期;3、瓦剌帝國時期;4、蒙古各部各自為政時期。其實到北元在藍玉捕魚兒海一戰俘虜北元宗室、繳獲元庭印信時黃金家族就威望盡失。
  • 大清銅幣收藏中不可缺少的精黃銅版
    大清銅幣版式眾多,龍形各異,就算是同一個局造的,也有很多版本,所以大家不要聽風就是雨,別人的銅幣能賣大價錢,不等於你的也可以。 下面就步入正題。上面我也說了,大清銅幣版別很多,但有一種版本非常珍貴,那就是精黃銅版。
  • 大清銅幣收藏價值高不高,目前值得出手嗎?
    「大清銅幣」由於極為稀少,已經多年未見其蹤影。十大名譽錢幣之「大清銅幣」藏品背面神龍紋 路清晰,如刀刻所成,鑄造工藝神乎其技,且龍身紋路精美,並有雲海襯託,看上去仿佛是一幅神龍翱翔天際油畫,極其瑰麗,美得動人心魄!
  • 什麼樣的大清銅幣才值得收藏
    大清銅幣因歷史悠久,鑄造精美,背部刻有中華民族圖騰"龍"而深受廣大收藏朋友喜愛,再加上最近幾年大清銅幣在各大拍賣行拍出的各種天價,深深的牽動著每個銅幣愛好者的心。由於大清銅幣有20局鑄造,雖然發行時間很短,但發行量巨大,現在存世量非常多,而不是像一些騙子公司說的非常稀少,希望廣大藏友擦亮眼睛,別被上百萬幾百萬的價格衝暈頭腦,更別聽信一些所謂的藝術品公司和皮包拍賣公司的話,免得人財兩空。那大清銅幣到底值不值錢呢?
  • 大清銅幣中八大值錢的版本,十分珍貴,很難找到了!
    捲菸工業中的黃鶴樓。要麼就煮好餃子。並不是什麼煙都可以入嘴。生薑以及小米渣等一些配料跟著牛肉一起快速的翻。真正好排骨顏色應該是鮮紅的。它可以用作菜餚、煲湯、佐陷、熬粥、做糕點。香氣撲鼻呢!而且滷肉除了好吃之外。那樣滷出來的肉類食品真的是色澤紅亮。我們常說的桂皮。肉桂的作用。因為它只供當地人銷售。
  • 遊記:菸袋斜街的大清郵局
    由法籍猶太人開斯普於1906年在哈爾濱創建,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其名稱「馬迭爾」從清朝到民國到解放後,一直沿用未改。馬迭爾冷飲是中國最早的冷飲企業之一,馬迭爾冰棍的特點:「甜而不膩,冰中帶香」,且無膨化劑,其固化物(牛奶、雞蛋等)投放比例遠高於冰激凌。
  • 書評|蘇丹《鬧城》——龐大秩序中的縫隙
    在國家政策和資本的推動下,城市被不斷更新、洗牌,留下一代應接不暇的人站在歷史的斷層邊緣。也因這種秩序太過粗獷,私人記憶可以逃離集體的籠罩,在字眼中的縫隙裡滋長。從1960到1980年代,龐大的秩序被鑄造、冷卻、硬化而後崩塌。個體在空間、制度和人群中被打磨,也在縫隙間拼命喘息。工廠城和許多北方城市一樣,1954年的太原城被寄予強國夢的厚望,成為共和國的工業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