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明明接收的反潛機,為何非要飛上高原?找不到潛艇客串偵察機

2020-12-15 艦載前沿科技

印度一直試圖加強與美國的關係,為此從美國引進了不少武器裝備,比如:P-8I反潛機,大家會發現一個有益的現象,在2020年的時候,人們竟然在高原地帶發現了這款反潛機,印軍明明接收的反潛機,P-8I本為反潛利器,如今劍走偏鋒上高原執勤,為何非要飛上高原?

P-8I反潛機

有人說是這款反潛機的性能如何好,實則為,本職工作沒法幹,找不到潛艇客串偵察機。千萬別以這款無人機一出現潛艇就沒招了,相反潛艇的存在才逼出反潛機,一直爭鬥不休,處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競爭狀態,誰也別說誰處於優勢地位。

雷達操作員

也許有人認為P-8I性能非常的先進,現代潛艇技術也一樣在不斷的進步,不要以為潛艇還是以前的老樣子,新一代的潛艇正在不斷的進步,所以在這場進一步競爭當中,反潛機並不會佔到他們太大的便宜。

雷達

單純追求質量並不佔優,數量更成問題,印度的反潛機群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強大,P-8I的入役確實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事情,但是不要忘記了,原本的圖142反潛機實際上也已經退役了,印度的反潛機群沒有真正的擴大,而且現有的伊爾38反潛機已經處於高齡狀態,目前印度的反潛機總數並不理想,只有十幾架的水平,其中的P8I反潛機一共只有9架,其中的第9架還是剛剛接受的,即便在未來也只能夠增加到12架,到那時現有的伊爾38反潛機也會退役,整個反潛機群沒有真正的擴大。

機組成員

印度的反潛機群所擔負的任務區域是相當大,整個印度洋都幾乎處於其監視的範圍之內,大家可以看一下地圖它的任務區到底有多大,一共才十幾架反潛機,怎麼可能擔負得起這麼大範圍的反潛作戰任務呢?

印軍反潛機的數量有限,不可能有效的擔負起反潛作戰的任務,同時針對的對手就顯得日益強大起來,目前在印度洋擁有潛艇的國家正在快速的增加,反潛壓力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這才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狀態。

飛上高原

如此一來,印度的反潛作戰實際上存在著太多的問題了,並不是人們想像的佔據多大的優勢,反而處於捉襟見肘的狀態,僅僅幾架的反潛機還是遠遠滿足不了要求。

相關焦點

  • 臺媒爆料美偵察機飛越臺北 臺軍緊急否認:假訊息
    原標題:臺媒爆料美偵察機飛越臺北,臺軍緊急否認:此為假訊息[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針對21日臺灣媒體爆料稱,「美軍RC-135W偵察機,疑飛越臺北上空?」當天下午臺軍駁斥稱,「此為假訊息」。
  • 美偵察機追蹤到一艘潛艇,水兵卻爬出艙用「國際手勢」問候美國人
    近日,美國戰略司令部在社交媒體上更新了一段美軍偵察機在執行任務時拍攝場景的視頻,然而在其中有一段被網友們發現「十分有趣」,並且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視頻畫面顯示,當時美軍一艘P-8反潛偵察機在地中海追蹤到一艘浮出水面的俄羅斯的柴電潛艇,並很快追趕上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俄潛艇並沒有潛下水隱藏自己,反而在發現美偵察機後,部分潛艇水兵爬出艙,在美偵察機靠近時紛紛對準美軍機的鏡頭用中指做起了「國際手勢」,場面一度十分尷尬。至於這個手勢是什麼意思,想必也是不言而喻了。
  • 臺媒爆料美偵察機飛越臺北,臺軍緊急否認:此為假訊息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針對21日臺灣媒體爆料稱,「美軍RC-135W偵察機,疑飛越臺北上空?」當天下午臺軍駁斥稱,「此為假訊息」。大陸軍事專家宋忠平21日表示,臺軍闢謠主要是向臺灣民眾傳遞一種信息,「美軍若派軍機真的飛越臺灣領空,這對兩岸都是一種挑釁,導致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因此臺軍要給島內民眾吃一粒定心丸,一方面展示美國作為盟友沒有做出挑釁行為,一方面也展示臺軍空防系統、預警系統具備良好的監控能力。」
  • 天氣越冷,印軍就越老實!寒冬之下,高原上發生了什麼?
    基本就是保證在正常情況下不被餓死、凍死、病死就可以了,如果情況不正常,那自然就會出現非戰鬥減員了。今年的情況當然與往年不同,因為印軍增兵了。我們前面說過,印軍增兵至最高峰時約保持了10萬軍隊,如果在冬半年還保持這個兵力量級的話,那麼印軍在冬半年至少要儲備40萬噸物資。
  • 臺灣軍購武器系統介紹:P-3C反潛偵察機(圖)
    中新網香港4月25日消息:美國布希政府24日告知國會,同意出售臺灣十二架P-3C獵戶座反潛偵察機。這是一種陸基遠程反潛偵察機,配備有先進的聲納浮標、磁性偵測儀、航電系統和武器,滯空時間長達十二小時,堪稱最可怕的潛艇殺手。  4月1日在南海上空撞毀中國殲八戰機的EP-3偵察機,就是P-3C反潛機的衍生型。
  • 一架無人偵察機被擊落,印軍緊急進入戰鬥狀態,巴鐵感謝盟友出手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5日的報導稱,巴基斯坦三軍公共關係部日前表示,印度軍方一架無人偵察機出現在了巴方一側550米處的高空之上,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全,巴基斯坦部隊準確擊落了這架無人機。知情人士稱,這已經不是巴軍擊落的第一架印方無人機了,他們1月1日時,就曾擊落過印軍越境無人機。
  • 解放軍列裝機械外骨骼,高原崎嶇山路健步如飛,印軍默默選擇撤離
    這款單兵外骨骼無需使用電源,能夠讓佩戴者負重大幅度增加,還能夠在高原山路上健步如飛。海拔5000米以上的阿里邊境一線,某師官兵開始使用單兵外骨骼運送物資。高原上缺氧,日常巡邏和用背負的方式運送物資都會消耗大量的體力。據介紹某師官兵使用上這款單兵外骨骼後,大約能夠背負70公斤物資,並且步行速度4.5公裡每小時。
  • 同是高原山地行軍,為何我軍裝甲師暢行無阻,印度卻損18輛T90?
    雖然從理論上來講,武器裝備自然是越先進越好,可是有時候有些裝備就好比古人所講的「天時地利人和」一樣,儘管性能再先進卻在某些時候發揮不出作用,甚至優勢反變成劣勢。比如當中印兩軍裝甲師同時遇上高原山地環境的時候,我軍裝甲師能夠暢行無阻,反觀印軍裝甲師卻接連損失18輛優秀坦克T90S,那麼問題來了這到底是為何呢?
  • 美軍追蹤潛艇又多一隻「眼睛」,中國周邊幾國也可能用上,要當心
    美國P-8反潛機美國海軍研製的新型AN / APS-154先「高級機載傳感器」(AAS)吊艙可以發現水下潛艇航行時留下的無形尾流,從而發現潛伏在海浪中的大型物體。AAS將由P-8波塞冬(Poseidon)飛機攜帶,一旦發現潛艇,飛機可以立即投放反潛魚雷。
  • 土耳其僱傭兵聲援巴鐵,敘叛軍武裝上高原,印軍將面臨更多襲擊
    印軍號稱贏得了美英法、以色列、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世界上多數國家的支持,從而在邊境對峙中佔據優勢。印度之所以這樣認為,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都積極地向印軍出售各種武器裝備,同時很多國家還積極地向印度出售各種防寒物資。
  • 臺軍自製潛艇能擋解放軍數十年?專家:外媒鼓吹臺灣潛艇的「優勢...
    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大陸專家表示,該報導鼓吹臺灣潛艇的「優勢」實在過了頭,「CNN難以自圓其說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如果臺灣區區8艘常規潛艇就如此『了得』,那美國海軍應對解放軍潛艇時,為何還要拼命打造由近70艘全核動力潛艇組成的水下艦隊呢?」報導稱,臺灣從11月底正式開工建造新型常規動力潛艇,預計2025年交付。
  • 我軍高原哨所氧氣到床頭;印軍太可憐,只能用十幾年前舊睡袋湊合
    而單兵制供氧裝備的使用,讓我軍在與印軍的長期對峙中,具備更多的優勢。相比中方部隊獲得可靠有效的後勤保障,對面的印軍可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據《環球時報》報導,為保障被部署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數千名印軍人員能夠過冬,印度陸軍被迫從儲備倉庫找出質量低下的舊睡袋,以幫助印軍士兵禦寒。
  • 「想要正常巡邏作戰都不容易」,印媒哀嘆「拉達克」印軍過冬艱難
    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印度快報》網站29日詳細描述了位於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當前是如何艱難地維繫生存、巡邏、作戰等基本任務。 自然環境對印軍尤為不利 「歷史上,拿破崙入侵俄羅斯、希特勒入侵蘇聯時,都被當地的寒冷天氣打敗。
  • 美媒盤點2020年印太地區新武器 潛艇及飛彈成重頭戲
    參考消息網1月1日報導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019年12月31日發表弗朗茲-史蒂芬·加迪題為《2020年印太地區會有哪些新武器系統?》的文章稱,2020年,印太地區仍將是世界上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文章稱,在新的一年裡,全球軍事開支最大國家美國的軍費仍佔地區軍費大頭。
  • 印軍翻出14年前舊睡袋挨凍,解放軍卻在吃火鍋
    既印軍購買了一批二手高原防寒服之後,印媒再次報導,在前線邊境駐紮的印軍被迫只能使用14年前就積壓在倉庫裡的睡袋。印度方面如今在中印邊界對峙的前線部署了大概五萬多名士兵,而這立即讓後勤方面的壓力非常之大,無奈之下印軍後勤人員翻箱倒櫃找出了一批舊睡袋來充當緊急保暖物資。
  • 拉達克印軍很尷尬,打開手機:接收到的都是中國移動信號
    近期拉達克印度一側,印軍和拉達克「議員」表示,印度這一側什麼都沒有,村莊都不通電,也沒有手機基站信號。更加沒有工作機會,房子還都是老舊的土石房屋。印度邊境地區的村莊不僅需要從河裡打水,一旦大雪阻斷道路,村莊與城市之間的聯繫就會被中斷,中斷聯繫的時間一般會持續幾個月之久。
  • 臺媒:美軍機4月以來第13度現蹤接受臺海 高雄外海繞飛
    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追蹤軍事航空器動態的推特「飛機守望」(Aircraft Spots)今日下午發布訊息指,美軍一架EP-3E電偵機30日上午接近南海、臺海一帶,且根據其公布的航跡,更在臺灣西南方空域繞飛監控解放軍動態。
  • 高原印軍並不受凍,席夢思暖爐都齊備
    但是事實上我們都被騙了,最近印度方面公布了一些照片,其實印度邊防軍生活並不差,他們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甚至還有暖爐和席夢思的豪華軍營,這和一般人印象中的「冰雕」處境完全不同。很多網民看到印媒的報導後,都感嘆印度藏的太深,差點把世界都瞞過去。這到底是印軍打腫臉充胖子,刻意營造出的假象,還是外界一開始就被印軍示敵以弱的計謀給騙了呢?
  • 拉達克暴雪現場,印軍後勤車隊堵車寸步難行:9萬印軍要餓肚子了
    印度工兵的推土機每天都在公路上鏟雪,但是,運輸車還是堵車堵成長龍,一天也動彈不了幾步。特別困難的是左吉拉山口,這裡非常陡峭,幾乎都是45度以上陡峭山崖。 同時這條隧道,還安裝各種高級設備,比如,通風系統、應急照明、應急供電、消防設施、交通記錄設備和重型車輛檢測等系統一應俱全,是現代化程度非常高的高原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