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這些老手藝人,縫縫補補、敲敲打打!一生只做一件事!

2021-03-05 蒼南草根新聞

修鞋,曾是極具生活情懷的行當。在幾年前,街邊上常常可以見到修鞋的手藝人,他們經常一個人守著一臺補鞋機和旁邊零碎的工具,或坐在牆邊或在夕陽照耀下修補鞋子,仿佛是一道流動的生活場景。

這次我們採訪了在已經修了30多年鞋的陳師傅,他說現在人修鞋的也比較少,不像以前大家都很節省,一雙鞋子縫縫補補的能穿很久,生活越來越好後,大家往修鞋鋪跑的次數少了,來修鞋鋪解決麻煩的,很多是老熟客。

他們不光自己來,也告訴身邊的親人、鄰居,哪裡有手藝好的修鞋師傅,鞋子被他一倒騰,像是翻新了一樣,一傳二、二傳十的帶來了不少客人。

陳師傅說自己也修了半輩子的鞋了,現在不出攤也在家坐不住,像這樣出來和大家聊聊天也覺得很開心。

陳師傅的工具箱:起子、銼刀、沾膠、砂紙....

挑到把合適的工具就開始動手,把破了的鞋放圍裙上修修補補。

皸裂的手指、布滿老繭的雙手,都是工匠精神的最好印記。

開鎖阿姨忘了問她姓什麼了,阿姨說自己很早就在這裡擺攤了。從年輕幹到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開鎖阿姨守著自己的攤位,埋頭在一堆鎖具之中工作著。

燈光灑在桌面上,阿姨拿起一枚鑰匙放進機器,熟練地比對著齒口,來回調整機器齒輪。

嗡嗡的聲響,金屬的屑末飛濺,不一會兒,一把新配的鑰匙便展現在眼前。

阿姨說他本來也有做修車生意但是現在不讓擺了。

現在已經開始出現指紋鎖,未來像配鎖阿姨這樣的存在應該會越來越少。但不得不說他們和修鞋師傅一樣,在我們需要他們的時候,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傳統手藝的守望者」

城中路的橋頭有六七個擦鞋攤子,大多數的阿婆和大叔在這也都在這擺了十幾二十年了。而且說到擦鞋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這。

這次過來有一個大叔特別吸引我們,大叔自己打扮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頭髮也梳得油光發亮,而且很健談。大叔說對於擦鞋這門手藝,也有著自己的一套原則。掃灰、上油、拋光、護理、反覆擦拭……看似簡單的步驟,沒有一定的功力,擦不出這麼鋥亮的鞋子。

「來擦鞋的好多都是回頭客,擦了一次覺得好就次次來這擦。」說到這裡,大叔臉上也流露著一絲的驕傲。客人認準了大叔的擦鞋手藝,這對於大叔來說,也就是堅守這個行業的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河南輝縣:76歲老手藝人縫縫補補、敲敲打打堅守了30年!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粗糙的手,安靜的心,30年的堅持 ~大街小巷老手藝人的故事但依舊有一群老手藝人,在城市的某一個角落裡生活著。熱愛與堅守一份職業 做了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老手藝已經淡出我們的視線,在這些年來~雖有些許人前來拜訪學習
  • 見證城市變遷 致敬漸行漸遠的老手藝人(圖)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4日訊(記者 韋幸文 羅珊珊 實習生 覃芊芊 李煥霖)常言道:「天幹三年,餓不死手藝人。」在過去,只要學會一門手藝,就不怕沒飯吃。修爐匠、篾匠、打鐵匠、剃頭匠、鐘錶維修師……這些都曾是街頭巷尾的「熱門」職業。隨著時代發展和人們消費觀點的轉變,這些曾經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技藝與職業手藝人,正慢慢消失,越來越難尋覓到他們的身影。
  • 「縫縫補補」的F16:渾身打滿「加強筋」
    「縫縫補補」的F16:渾身打滿「加強筋」
  • 生而破碎,生活用來縫縫補補,看著這些暖心治癒的句子,有何感觸
    10.堅強的人總在夜裡把心掏出來縫縫補補,然後第二天又假裝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11.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12.我遇見過那麼多人,可為什麼偏偏最應該是過客的你 ,成了我最不想放棄的人 。
  • 一眼心動的溫柔句子|我們生而破碎,用活著縫縫補補
    我們生而破碎,用活著縫縫補補。We were born and repaired with living stitches.在這個世界,我們可能和理想中的狀態有些不一樣,但我會慢慢理解這個世界。就像生活嗎,我們要縫縫補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看到我們人海中相遇的場景。In this world, we may be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the ideal state, but I will slowly understand the world.
  • 戧刀、磨剪、修表、木工、篾活……仙桃這些老手藝人的堅守!
    修鞋匠、箍桶匠、磨刀匠、剃頭匠……從前,街頭巷尾總是聚集著各式老手藝人小小的攤子風雨無阻生活中的小麻煩經他們之手總能解決放心省事如今,街頭老手藝人漸漸淡出人們視線但老手藝人的堅守和創新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時代
  • 狗子對玩具皮卡丘又愛又恨,鏟屎官縫縫補補啥時候才是個頭!
    黑妞可愛之處就是在於,它非常喜歡皮卡丘,這種喜歡已經不是一般把它只帶在身邊的那種喜歡~經常會叼著它、咬它,結果黑妞常常力道掌握不好,皮卡丘的鼻子、嘴,早已不知去處……鏟屎官不忍心看見黑妞失落的樣子,也著實覺得皮卡丘有點微慘,於是拿起縫紉針當起了醫生,為皮卡丘做起了手術。
  • 心守一事,生死相依!88歲老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作品被羅浮宮收藏
    88歲老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作品被羅浮宮收藏:人活到極致,就是擇一事終一生…在日本,有一個特殊的行業,被稱為匠人,又叫做職人。有這樣一個匠人,他擁有驚人的平衡感。普通人做起來,完全掌握不好力度,但是他卻可以。因為技藝高超,他製作的陀螺入駐羅浮宮,他還在羅浮宮裡給物理學家,講解關於陀螺平衡的問題。他就是廣井政昭。他是日本代玩具手藝人。
  • 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為什麼那樣讓人渴望而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只是讀書研究書著書,他一生也就只愛一個人,陪伴了他近六十載的妻子任載坤。他的兒女們也如他一樣,讀書、工作、結婚、生子,一如既往地過完他們毫無故事的一生。《素與簡》就是出自他的女兒宗璞之手的散文集,既有與家人相處的平庸日常,也有文學間流動的深厚親情,既有素日的平淡,又有為學的執著。
  •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件事成就她一生」
    後來,這些紐扣基本都成了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藏品,它們是陶藝家露西·裡 (Lucie Rie) 的作品。在這些小巧的紐扣背後是露西令人驚奇的一生,以及執著了大半個世紀的手作精神。設計師三宅一生也關注到了露西的作品。1989年,三宅第一次見到露西就被她吸引,二人成為摯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 劉佳樂:一生只做一件事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 劉佳樂:一生只做一件事 2020-08-04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龍南街角邊,如今還生活著這些老手藝人…
    龍南城裡藏著很多有意思的老手藝,而這些手藝隨著歲月滄桑,正在我們的生活裡慢慢消失.生活在龍南的年輕人,已有大部分不會用縫紉機了,甚至的還沒有見過!但在7、80年代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有一臺縫紉機,而有些人更是用一臺縫紉機開起了店,即使自己不會做衣服,新年的時候也一定要去裁縫店做新衫!聽父母輩的人些說,在他們那個年代,見裁縫日子,就是孩子們最歡樂的日子,預示著新年已經不遠了。新棉布放在桌子上,不時地去摸摸,滑滑的,軟軟的,放到鼻子前聞一聞,有淡淡的香味兒。
  • 一生只做一件事,從極簡做到極致!
    大概很多人都讀過《一生磨一鏡》這篇文章,故事敘述了大名鼎鼎的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年輕時謀求了一份替政府看門的差事。或許是日子太過無聊,他迷上了打磨鏡片,沒想到這一幹就是六十年,而打磨鏡片這項看起來只是消磨時間的「愛好」也就堅持了六十年。
  • 24款創意的拼布,這種縫縫補補的美,再小的布也都有用!附教程
    拼布是將一定形狀的小片織物拼縫在一起的工藝,已從廢物利用轉變為藝術創作,早已超出了實用的日常生活品的內涵,成了一件極具觀賞和審美價值的「生活藝術品」。今天我們一起來賞析這種縫縫補補的美。以前小愛同學也發布過一期拼布的基礎教學。從工具到針法都有講解,大家可以回看下。零基礎學拼布,就是這樣簡單,從工具到針法圖文講解!
  • 一生只做一件事,日本公認第一的巧克力究竟多好吃!
    一生只做一件事,大概就是對於「匠心」最完美的詮釋。
  • 福布斯生活 | 國際婚紗女王桂由美:這一生我只做一件事
    從日本首家西式婚紗店的創辦人,到全球知名的婚紗和服裝設計師,桂由美的一生創造的「第一」的紀錄不勝枚舉:日本首個婚紗設計師,第一個在日本舉辦婚紗秀的人,第一個出版婚禮策劃和介紹儀式相關書籍的人,首個在亞洲組織婚紗峰會的人,首個讓智慧機器人穿上婚紗的人,首個婚紗鑲嵌最多珍珠吉尼斯紀錄保持者(共13262顆)……
  • 【非遺傳承】洛邑古城: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什麼?是「守」藝人!
    」 古城「守」藝人擇一藝 終一生精通一門手藝不易,堅守一門手藝更難。在古城中,有這麼一群「守」藝人,擇一藝,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追尋著歷史的烙印,守護著文化的魂。他說,「一生一件事,我只做好毛筆。這一管小小的毛筆,承載了太多的中國傳統文化。」
  • 為何我國的公路總是「縫縫補補」,日本道路卻是嶄新如初?
    同樣是用瀝青修路,我國的道路總是「縫縫補補」,而日本的道路卻一直都像嶄新的一樣,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技術落後?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徐霞客壯麗的一生為旅行家做了完整定義,我們再次講述徐霞客的故事,挖掘前所未知的史料,以他的事跡紀念「中國旅遊日」。今天倡導學習徐霞客,不是要人人成為徐霞客,而是要學習徐霞客精神,領悟旅遊真諦,在「宅風」日盛、動動拇指即妄談是非的時代背景下,更多地提倡外拓意識、踐行精神、實幹態度,從實踐中汲取更充實的營養。題記:途窮不憂,行誤不悔。瞑則寢樹石之間,飢則啖草木之實。
  • 【美遇人生】她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輩子只愛一個人,一次只見一個朋友
    自我生長Self-growth她一生的時間,只做了一件事,陶藝。日日夜夜跟這些瓶瓶罐罐較上了勁,同學聚會開Party,她躲在工藝室研究陶器,朋友組織春遊,她則以各種理由推辭,實際上卻在家中勾畫陶器的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