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兩種癌症後存活65年,揭秘宋美齡的抗癌「奇蹟」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文/方旭 特約撰稿員

核心提要

1.宋美齡在醫學史上開創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故事:宋曾罹患惡性乳腺癌與卵巢癌兩種癌症,是有史以來有紀錄的中美皆認可的最長壽癌症病人

2.她60多歲時仍然肌膚白淨、身材適中,體重始終保持50公斤左右,牙齒一直都很健康。實際上 ,宋美齡從年輕開始大小病痛不斷,外傷內症並具,包括時常發作的蕁麻疹,甚至發生多次嚴重車禍傷及脊椎和膝骨

3.宋美齡在摘除乳腺癌之後,為了養生,宋美齡年輕時抽菸、熬夜、看電影等費神的嗜好都慢慢戒了,百般呵護就是希望長保健康

4.宋美齡篤信基督教,深信人的身體為上帝的殿堂,需要勤加打掃不負神恩。她一生喜歡吃美式青菜色拉等食物,所謂「蔣夫人早餐」,就是高纖果汁、杏仁茶、蔬菜條、酸奶、美式煎蛋、新鮮 水果,最後送上一杯無咖啡因的咖啡

10月24日,是宋美齡去世17周年。2003年,這位跨越三個世紀的傳奇女性,在美國寓所以105歲的高齡逝世。她的離世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落幕。她的離去不但在歷史上留上深刻記憶,出人意料的是,她在醫學史上也開創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故事:宋曾罹患惡性乳腺癌與卵巢癌兩種癌症,兩次在臺灣地區與美國進行腫瘤大手術,終生被各種疾病困擾,但她不但抗癌成功,還成為有史以來有紀錄的中美皆認可的最長壽癌症病人。在癌症治療史上至今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

宋美齡,堪稱民國傳奇,也是20世紀中國近代史上的奇女子,曾經她權傾朝野,更代表蔣介石應邀前往美國國會演說,呼籲美國支持中國對日抗戰,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宋美齡的教育與英文造詣,乃至於出眾儀態與外表,更備受國內外人士推崇,讓她代表蔣介石外交折衝時格外輕鬆。甚至她60多歲時仍然肌膚白淨、柔軟潤澤,身材適中,體重始終保持50公斤左右,牙齒一直都很健康,最多只補了幾顆。

因此回溯宋美齡的疾病史,尤其是當她去世後,解密其曾是一位癌症患者的歷史,更是相當令人矚目的一個課題,她看來神採飛揚、極具活力,但實際上,宋美齡從年輕開始大小病痛不斷,外傷內症並具,包括自年輕時就發作的蕁麻疹,甚至發生多次嚴重車禍傷及脊椎或膝骨,可謂多災多難。但即便如此她還是能健康硬朗地活到了106歲高齡,橫跨三個世紀,讓人嘖嘖稱奇。

宋美齡之所以長壽,當然就是因為她對疾病醫療與養生的重視,一有不適,立即上醫院、看醫生;蔣介石與蔣經國給她無微不至的醫療照顧,積極毫不計成本地投入資源,雄厚保健力量隨侍身邊,更讓她得天獨厚,不會坐視病況蔓延到無可收拾的地步,無疑是她能得享嵩壽高齡的主要原因。

此外,她的晚年生活極其平靜,全以養生、保養為重,注重飲食質量,少食多餐;心態平和,沒有壓力,隨遇而安;加上喜歡按摩,其實只有一些陳年外傷困擾著她,動作上顯得不太靈活而已。

但一位美國作家在其撰寫的宋的傳記中,卻仍然認為,作為一個最長壽的癌症病人,上述所謂的說法,並不能成為其長壽的全部根源。

一生傷病不斷卻得享嵩壽

赴美休養、就醫,始終是宋美齡離開蔣介石、啟程訪美的重要理由,也可以是她停留美國,以治病名義赴美私人訪問遊說的主要理由,類似治病兼顧外交行程在49年後更顯密集。

之所以選擇美國,除外交考量外,因為宋美齡從小生活、受教育都在美國,她一生相信的醫生絕大多數也都是西洋醫師,即便國民政府東遷臺灣,她與蔣介石身旁的醫療團隊仍然多是從美國留學回臺從醫的著名醫師,甚至專門負責宋美齡身體保健的士林官邸醫官熊丸也是美國留學背景。唯一例外可能是1941年,她在重慶水土不服,加上戰事緊張,胃病一發不可收拾。蔣介石多次延請美國西醫束手無策,最後找來中醫張簡齋為宋美齡把脈治病,胃熱漸漸消除,也未再復發。

在宋美齡年輕時期,蕁麻疹、皮膚過敏是困擾她最嚴重的問題,即使更改了飲食習慣,不吃魚蝦蟹,也只能暫時改變 ,蔣介石來臺後選擇陽明山上的草山行館作為度假別墅,也是因為當地就有溫泉,對宋美齡皮膚的療養有益。 但1952年8月9日,宋美齡仍因神經性皮膚病復發嚴重,赴美就醫。 先入住檀香山的美國陸軍特列普拉醫院,之後再轉入舊金山佛蘭克林醫院治療,希望根治皮膚頑疾。

當時宋美齡發病狀況的確嚴重,主要還是因為初到臺灣,無法適應臺北炎熱和潮溼的氣候,甚至發起高燒。 為抑制大範圍溼疹,她還特地注射鈣溶液和青黴素,卻仍不見效。 據說當時宋美齡抵達美國,還特地請採訪記者不要趨近攝影,因為她罹患溼疹、皮膚炎而顯得腫脹。

另一方面,宋美齡由於來臺後皮痛症再次發作,剛好在臺灣試用了剛剛出現的新藥「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讓她覺得是仙丹妙藥,雖然夜間只能休息兩到三個小時,一時病痛幾近好了。所以她也傾向暫時放鬆自己,到氣候適宜的地方暫住,也因此決定赴美治療。啟程後更宣稱檀香山氣候仍不適宜,才儘速改往美國大陸本土的舊金山休養

此後,蔣介石雖然三催四請,還稱自己身體不適,都沒能動搖宋美齡久居美國,外交與醫病兩頭跑的打算,就算宋美齡的皮膚病看似已痊癒,但她仍避免回到溼熱的臺北,飽受皮膚痼疾復發之苦,所以數度電告蔣介石病情反覆,蔣介石也只能不斷採用溫情攻勢,希望宋美齡儘早回臺團聚,從聖誕催到農曆新年,仍不得其法。直到宋美齡盡興後才翩然返臺。60年代後,她甚至還在美國徹底切除慢性膽結石,同樣也在美休養了一段不短時間。

40歲罹患乳癌在美國曆兩大手術切除全乳

隨著蔣宋兩人年齡增加,各類病疾不斷,但與一般人不同處,在於他們有一整個專業醫療班子,隨時為蔣宋兩人醫病、預防護理,同時達到早期預防、早期治療的目標,使病情得以有效控制。

事實上,為照顧蔣介石從大陸帶到臺灣的數十萬部隊,以及他們退伍、年暮後的健康醫療問題,蔣介石早於1958年就在出身協和醫學院的國防醫學院院長盧致德主持下,創建榮民總醫院,收療軍方逐年檢退的患病官兵,提供榮民榮眷最低廉價格、卻又有較高服務水平的醫療照顧,作為退除役官兵的重要福利。

由於獲得蔣經國以下退輔會等單位全力支持,榮總從一開始便成為規模宏大且設備現代化的醫療機構,除此之外,由於集中資源發展,同時兼容各方名醫與先進醫學研究,得以解決各類疑難重症、急症,也因此擔負起照顧蔣介石以下蔣家與其親族重要人士(第六病房)與部分軍政大老(第四病房)健康的任務,例如孔祥熙晚年因略有中風,就曾到榮總的特別病房住院並長期復健。

此外,宋美齡於1967年以婦援會資源創立振興復建醫院,早年是專為臺灣頗為流行的小兒麻痺病童設立,也以醫學中心肩負提供先進醫療支援的任務,宋美齡是振興醫院創辦人兼董事長,加上與宋美齡關係親密的孔二小姐居中主持,夫人色彩鮮明,內設有宋美齡專屬辦公室,醫療大樓旁還有幢二層樓歐式房舍保留給宋美齡使用,因此聯繫國外醫師、安排宋美齡海外就醫等,振興醫院也扮演重要角色。

蔣介石晚年的醫療小組,除了常駐士林官邸的熊丸之外,人選包括榮總副院長姜必寧、振興醫院院長鄧述微、榮總神經外科主任王師揆、心臟科副主任醫師陳耀翰、胸外科主任盧光舜、心臟科醫師董玉京、李有柄、牙科醫生曾平治、泌尿科醫師鄭不非、心臟外科主治醫師俞瑞章、腎臟科主治醫師譚光柱、眼科醫生林和鳴等,可以說匯集了榮總與振興第一流的醫生資源。宋美齡的晚年健康,也正是因為相關醫療資源的齊備而獲得保障。

1967年,宋美齡突然左乳腫脹、隱痛等症狀,當時榮總醫師便建議她儘速檢查確定病情病因,但因為宋美齡自覺狀況並不嚴重,加上與蔣介石在慈湖避暑,不想掃興,因此拖了下來,直到秋天,病情突然嚴重起來,用手也能觸摸到左乳內有游離硬塊,因此立刻返回臺北檢查,榮民院長彭芳谷會診後認為不排除罹患惡性的乳腺癌。因此宋美齡隨即飛往美國就醫。

經紐約哥倫比亞長老會醫院醫生檢查後,認為宋美齡罹患了乳腺增生,但可能是乳腺癌的前兆。所以安排院內著名外科醫生哈比夫(David Habif)主刀,切除宋美齡左側部分乳房與乳腺增生,手術進行得非常成功,宋美齡也在術後返臺休養。

其實乳癌在臺灣相當常見,尤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西化改變,臺灣45到69歲之間,乳癌早已高居女性第一好發癌症。包括晚停經、月經早來、沒有生育、長期夜班等內分泌因素、飲食習慣和基因遺傳等,都是可能的風險因素。一般侵犯性乳癌中的早期乳癌(第一、第二期)通常先接受手術,包含乳房保留手術,或全乳切除手術及腋下淋巴結化驗。術後再依病理化驗結果,判斷是否需要做化療,來降低復發率。

也因此,早期防護意識的增強,其實是決定了乳癌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宋美齡就是在檢查時提早發現了可能罹病的因子,針對不正常增生的乳房腫塊進行化驗,才能在短時間內確診,透過手術避免癌症擴散到乳房以外,提高存活率,甚至此期癌症患者幾乎都可治癒。

只是沒想到,宋美齡返臺後,發覺手術部位仍有不適徵狀,所以經榮民總醫院和孔令偉任董事長的振興康復醫院會診,確定患部並沒有徹底切除,相當有可能已轉為癌症。

原來,乳腺癌手術目的雖在及時切除腫瘤,但仍希望病患乳房也得以儘可能完整保留,避免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孔令偉也捎來哈比夫口信,表示之前手術只是為少切除一些左側乳房,不得不保留一些尚未病變的乳腺,因此宋美齡也在他敦促下,拒絕了榮總希望宋美齡在臺繼續摘除手術的建議,再度搭機赴美摘除乳腺隱患。

1968年4月,宋美齡又一次飛越太平洋赴美就醫。經過五個多小時手術,哈比夫摘除全部乳腺隱患,從此她的乳疾再也沒有復發。

為防癌症復發

發誓把吸了60年的煙戒了

蔣家御醫熊丸在其回憶錄中稱,蔣介石與宋美齡兩人都是很配合的好病人,各項醫囑都會切實遵守,所以大小隱疾雖不時發生,處理過後問題都不大。相較之下,蔣經國對醫生的建議通常愛理不理,各地巡視走到哪吃到哪,知道自己有嚴重的糖尿病也不改變,最後才會釀成無可收拾的併發症。

以宋美齡罹患的乳癌為例,確切成因與發病機理至今尚不清楚,但已知吸菸、喝酒和飲食等某些危險因素與乳癌相關。同時均衡的飲食與適當的營養,不僅可以遏止癌症的生長,還可以減輕藥物的副作用。

宋美齡在摘除乳腺癌之後,加上步入更年期,變得精神煩躁,為了養生,宋美齡年輕時熬夜、看電影等費神的嗜好都慢慢戒了,早睡早起,改用清淡菜譜,除一些必要蛋白質,儘量少吃牛肉、牛排避免發胖,出席晚宴次數也變少了,還不斷測量體重、控制飲食,熱衷食素。百般呵護就是希望長保健康。

宋美齡年輕時唯一的嗜好就是吸菸,蔣介石生前多次勸她戒菸都未戒成。蔣介石去世後,宋美齡也下定決心把吸了60多年的煙戒掉了。又如宋美齡年輕時喜歡喝咖啡,但醫生勸解後,她就開始學蔣介石每天喝白開水,減少體內毒素累積。至於她喜歡喝綠茶,除了認為綠茶含氟,有助口腔殺菌,堅固牙齒,所以常用綠茶潤喉漱口外。也因為認定綠茶裡的綠甘寧可以保護血管和潤滑血管,還有防癌抗癌功效,因此她晚年也養成把綠茶當作飲品的習慣。

1975年9月,蔣介石過世後不久,宋美齡再度以就醫名義前往美國。只是不同過去蔣介石時代每次都是短暫停留的打算,由於蔣經國正式接班,宋美齡這次帶著十幾個隨從和護士赴美,先住在長島羅卡斯山谷藍丁頓市的孔宅,後來又搬到曼哈頓一棟兩層公寓裡,與其外甥女孔令儀同住,在這段旅居他鄉歲月中,宋美齡對飲食起居極其注意,精神穩定,日常生活早睡早起,深居簡出,謝絕對外應酬,結果身體除過去舊傷外並沒有大的病變。

對比宋美齡的養生原則,包括大幅降低平日攝取牛肉等高脂飲食、改選低脂或脫脂乳製品,避免油炸,煎、炒方式烹調等,都明顯符合避免乳癌死亡率上升的各項飲食要求。其餘例如選擇蔬菜中較高纖維攝取量,選擇適量優質蛋白質,避免紅肉,也都有助於降低乳癌發生率。更別提少喝濃茶、咖啡及碳酸飲料,戒菸,適度日曬。甚至體重過重也是增加乳癌風險因子。明顯地宋美齡都有按醫囑精準地選擇飲食品項與習慣。

事實上, 營養界近期分析降低乳癌發生的食物或營養素,包括高麗菜(甘藍菜)、白菜、花菜、綠花菜等,減少身體動情激素來避免誘髮乳癌生長的含硫化合物;或是香菇、洋菇、鴻喜菇、巴西蘑菇、木耳等可以活化免疫系統的多糖體;胡蘿蔔、蕃茄、黃紅心番薯、木瓜、菠菜等可以降低罹患乳癌機率的β-胡蘿蔔素;能中和自由基的蕃茄、葡萄柚、紅心芭樂等茄紅素;咖哩、薑黃、黃芥末、姜等幫助抑制乳癌細胞增長的薑黃素;富含硒元素,可以刺激白血球生成,引發癌細胞自殺作用的洋蔥、蒜、韭、青蔥;或是含葉綠素與碘的海帶、綠藻,都是非常具有效果的養生食品。

回想蔣介石家居時曾笑稱宋美齡「真是前世羊投胎的,怎麼這麼愛吃草?」但這其實是她早在衛斯理學院就養成習慣,因為校園試行「多吃蔬菜」的飲食結構,駐校營養師對食譜肉類和蛋類比例控制十分嚴格,改變宋美齡的習慣,讓她不喜蔬菜過多料理,喜歡生吃,也未嘗不是宋美齡養生長壽的秘訣?

也因此宋美齡步入晚年後,除了記憶力衰退,大致也只有過去車禍後遺症,造成雙膝關節炎疼痛與腰肢酸痛難忍,讓她發作時難以入睡,卻又變成慢性疾病而無法根治,導致行動略為不便,75歲就坐上輪椅。

晚年再於榮總切除卵巢腫瘤

宋美齡遠赴重洋,長居紐約蝗蟲谷郊區,決定在美國落地生根。除隨身醫師護士,當然也就沒有在臺灣那些第一流醫療資源協助。

但因醫療經費與藥品器材等仍由蔣經國授命全額報銷,沒有上限。 加上健康幾乎全由振興醫院負責,6名護理人員編制外,還培訓了多名經過嚴格篩選的儲備人員,英文好、有經驗,隨時可以飛往美國支援,一去至少要呆兩年。 也讓宋美齡的身體被調理得相當好。

尤其宋美齡從年輕開始就相當喜歡女侍按摩,認為有益於健康長壽,她在官邸也有一名專門的女副官郭素梅,專門為她施以按摩,這種養生保健的活動,宋美齡一生也從未停止,也包含在蔣經國提供的醫療照護內。尤其她晚年時期,對護士負責的按摩要求更為嚴格,每天午睡前或晚上臨睡前,由兩名護士輪流為她按摩。一般從眼睛、臉部到胸部、腹部再到下肢、腳背、腳心,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直到九十年代蔣經國去世後,宋美齡搬到紐約曼哈頓高層住宅後,臺灣當局逐步裁減和調離她身邊的工作人員,才讓這個專職按摩師的官缺中止。

另一方面,宋美齡從年輕時也養成了好習慣維持到晚年,她遇到不快、不順心的事一定找三兩熟人談天,將胸中鬱積之氣吐光,發洩出來,也就是「不留氣」,給她的侍衛隨扈們留下深刻印象。剛好跟現代研究相符,因為長期心情抑鬱,會導致體質酸化,人體機能下降,氣血不暢,甚至內分泌失調,由此引發乳腺疾病,如治療不當便有誘髮乳癌的可能。

宋美齡遷居美國10年,直到蔣經國為蔣介石興建的中正紀念堂落成才返回臺灣暫住。不過她個人在蔣經國過世一年之後,也突然在健康上亮起紅燈。

原來1989年6月她原定返美,孔令偉則在振興醫院安排了一次全面體檢,意外用核磁共振設備發現宋美齡體內卵巢深處出現明顯的上佔位性病變,出現約4釐米的腫瘤。 雖然切片化驗後確定為良性,宋美齡仍決定手術摘除,避免腫瘤惡化或擴大,並要求榮總一定要請美國外科醫生參加手術。

宋美齡因此住進了榮總的第六病房,手術仍是由美國外科醫生哈比夫專程來臺負責,召集王師揆、熊丸、振興醫院院長鄧述凱等外科、婦科專家組成醫療小組,8月間即接受手術,進行順利,成功地為宋美齡在榮總完成卵巢腫瘤摘除手術。

宋美齡經過這次大手術以後,暫時先搬回士林官邸靜養,但沒有多久,就再度打包返美,永遠告別臺灣,除了之後因與病榻上的孔令偉告別短暫回臺,高齡超過九十的宋美齡對此間已無任何眷戀。

宋美齡的長壽秘訣

作為人生贏家,宋美齡對養生與醫療的重視,絕對值得所有人借鑑。也是因為她篤信基督教,深信人的身體為上帝的殿堂,需要勤加打掃不負神恩的緣故。

其實,宋美齡的父親宋嘉樹1918年死於胃癌,享年52歲;母親倪桂珍1931年死於癌症,享年62歲。大姐宋藹齡1973年死於癌症,享年88歲;弟弟宋子安、宋子良分別死於腦溢血和癌症;二姐宋慶齡也因白血病去世。雖然家族有這麼多的癌症病史,但像宋美齡一樣長壽實在少之又少, 除了診斷及時、醫術高明之外,與宋美齡日常的養生之道有絕對關係。

宋美齡百歲時還做過一次全身健檢,美國醫生發現她連一般老年人都有的心臟病、高血壓都沒有,血脂也出奇正常,應該和她一生喜歡吃美式青菜色拉等食物有關。 看看宋美齡的日常起居,每項也幾乎都符合長壽保健之道,連飲品都改成白開水和綠茶了,當然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飲食風險出現。

圓山飯店檔案曾記載,所謂「蔣夫人早餐」,並非錦衣玉食,而是高纖果汁、杏仁茶、蔬菜條、酸奶、美式煎蛋、新鮮水果,最後送上一杯無咖啡因的咖啡。這已經是宋美齡在中年時期的健康飲食了,包含足夠的能量和各類營養素。

其中,高纖果汁和吐司促進腸道蠕動,預防胃腸道疾病。酸奶提供鈣質,容易為人體吸收。水果如蘋果、奇異果、芒果除了有美白功效,還可提供大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是宋美齡的最愛。杏仁茶潤肺止咳,也有助治療便秘,美式煎蛋包含西紅柿、蘑菇、青紅椒等,也有助健康。

其餘,午餐多為一盤生菜色拉、半碗米飯,也有少量的湯;晚餐仍為半碗米飯,兩葷兩素。通常她也會以西芹配低脂色拉墊肚,對降低血壓、清腸利便、解毒消腫、促進血液流通別有幫助。美方醫療顧問也開了一份健腦食品清單,包括菠菜、葡萄汁、熱可可、杏仁、橄欖油、大蒜、藍莓果等都建議多吃。

尤其她晚年也堅持早餐通常只是簡單的一杯檸檬水、一碗燕麥粥,號稱「聖水」加「清血粥」。其中,燕麥含可溶性膳食纖維,對醫治便秘、刺激腸道蠕動有很大幫助,燕麥甾醇防止血中甘油三酯形成。燕麥麩皮具降脂和排除膽汁酸作用。鮮檸檬水能消除皮膚色素沉澱,提高免疫力、預防高血壓和心肌梗塞、協助骨膠原生成等多種功效。宋美齡因此對養顏、理氣、排毒養生功效齊備的檸檬情有獨鍾,幾乎日日離不開檸檬。她甚至曾去薩拉門託的檸檬園,興致勃勃地採摘檸檬,回寓所時親自帶領廚役和護士們製作大罐的檸檬糖漿,還拿來饋贈親朋好友。

宋美齡晚年負責照料她的孔令儀則說,蔣介石死後,宋美齡也把他生前的靜坐養生之功接續過來,作為她晚年每天不可少的健美功課。認為靜坐對人體的益處還勝似瑜伽等運動。也正如她所說,判斷一個人的年齡不是以日曆來算,在與時間的拉鋸戰中,活到106歲的宋美齡才是真正的大贏家。

相關焦點

  • 人類抗癌新希望!科學家發現鯊魚少得癌的原因,癌症有望被攻克?
    之後,小艾查閱資料發現,鯊魚不會得癌症的說法,來自於1992年,一本名為《鯊魚不會得癌症》的書,在當時看來,或許沒有證據證明鯊魚會得癌,但隨著科學的深入研究,越來越多鯊魚患癌的證據浮出水面。
  • 4位名人抗癌成功的故事,教會我們「自救」和「被救」
    在癌症面前,生命都是脆弱的,無論貧窮還是富貴,著名或是無名。我們常常看到名人因癌症去世的消息,也不乏抗癌成功的喜訊。名人是怎樣抗癌的?讓我們看看下面幾位大名人的抗癌經歷,我們從中找到「自救的勇氣」和「被救的信心」。
  • MPB-1734 新劑型抗癌藥物通過美國FDA臨床1/2a IND申請
    MPB-1734新劑型抗癌藥物通過美國FDA臨床1/2a IND申請 巨生生醫所開發的MPB-1734新劑型抗癌藥物新藥已通過美國FDA審查,IND核准進行臨床1/2a期試驗。
  • 《牛樟芝的神奇療效:抗癌保肝的臺灣森林奇蹟》
    牛樟芝已經在民間持續發燒不退三十年,是眾多政商名流抗癌保健的重要保健食品;2010年五月十九日農委會和馬偕醫院團隊更召開記者會,發表從牛樟芝萃取的活性化合物「馬偕一號」,可有效抑制胰臟癌及白血病細胞。此特殊成分只存在臺灣本土牛樟芝中,可望研發成治療胰臟癌的標靶藥物,目前已申請專利,為癌症病患帶來一線曙光,更為牛樟芝的保健養生功能做出最大科學實證。
  • 查出癌症,怎麼吃?醫生提醒:兩種蔬菜汁,防癌抗癌,或可常吃
    在我們都知道,很多癌症的發生跟人們日常的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係,例如經常接觸致癌物的人,患有癌症的風險較大,像一些含有黃曲毒黴素較多的食物(發黴的花生、黴變的筷子、砧板),含亞硝酸鹽較多的食物(鹹菜、臘肉、鹹魚)等食物,從而日常要多注意飲食的健康。
  • 食物和癌症的關係,預防癌症的營養素有哪些?抗癌的食物有哪些?
    人類很早就開始尋找癌症和食物之間的關係,大約公元前400年,「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記載過,用飲食來治療癌症。 因為食物除了可以用來填飽肚子以外,還有一些營養和化學作用,有些食物可以導致癌症,而有些食物也可以用來預防癌症。
  • 創造難以複製的抗癌奇蹟之後,治療這種血液癌症還需攻克哪些堡壘?
    自從2001年獲批問世以來,格列衛在慢性白血病的治療上取得的傲人成績,堪稱難以複製的抗癌奇蹟。那麼,近20年過去後,CML的治療領域還有什麼進展呢?面對這曾經的不治之症,我們是否「一勞永逸」了呢?今天,就讓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帶您一道回顧CML疾病治療史。
  • 輝瑞新冠疫苗可抗癌?新型癌症疫苗有效率高達90%
    輝瑞與莫多那新冠疫苗具有抗癌能力?2020年12月中旬,兩家德國與美國mRNA技術平臺公司,推出輝瑞與莫多那兩款新冠疫苗。新冠疫苗與癌症疫苗令人驚豔的數據,使學界重新開始審視這個已誕生了至少20年的mRNA技術,是否可能誕生下一個革命性的腫瘤治療性藥物。媒體甚至在猜測新的諾貝爾獎,可能將花落mRNA。目前,在全球至少有十多款癌症疫苗,進入一期,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的有五六種。而被批准上市的治療性疫苗已有兩種。
  • 萬通藥業隆重推出抗癌明星「萬通桑黃飲品」
    千百年來,桑黃以其特有的神秘在中醫藥史上留下了很多傳奇案例。它能利五臟、軟堅、排毒、止血、化血、和胃止瀉。然而,它真正的藥用價值卻是近些年才被發現的,那就是桑黃強大的抗癌功效,它對腫瘤的抑制率竟高達96.7%。  桑黃——大自然中的抗癌冠軍  說起癌症,相信很多人都會不寒而粟。
  • 癌症患者應不應該「辟穀」?「辟穀」能治癒癌症嗎?—抗癌管家
    康愛管家-抗癌管家提示:辟穀,即不食五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法,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如今,辟穀的功效也越來越被神化,有的人說辟穀能夠殺死癌症患者的癌細胞,甚至還出現了辟穀治病的公司,培訓費用高達兩三萬。那麼,癌症患者能靠辟穀治癌嗎?
  • 常葆青春不是夢—— 破譯宋美齡長壽密碼,鹼回健康體質!
    ►1972年蔣宋美齡女士因公事繁忙,日夜作息失調,因此請黃民德醫師研製出具養生護肝、健脾胃、美顏、消除疲勞的全臺灣首瓶養生青梅精。青梅的神奇功效 健康的人體酸鹼值應該維持在弱鹼性,約為PH7.35 至7.45之間,目前已有很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酸性體質有較大的機會罹患疾病或是癌症,青梅不但富含鈣、鐵質、鎂、鋅等多種礦物質,而且大部分是鹼性礦物質,因此有「鹼性王」的封號,可以有效的綜合體內的酸鹼質。
  • 野生新鮮松茸可以抗癌嗎 ?癌症病人可以吃松茸嗎 ?
    松茸是中國主要產茸區有西藏林芝、香格裡拉產茸區、楚雄產茸區和延邊產茸區等地區,其中西藏林芝區佔全國總產量的70%,是連續30年的松茸出口冠軍。松茸中所含的松茸多糖對提高免疫力具有很好的功效。還能夠直接殺死癌細胞,並能抑制癌症細胞的生成和分裂。提高體內胰島素含量、減少飯後血糖含量,並具有直接降糖的作用,是糖尿病輔助治療的康復食品。
  • 晚期癌症的曙光,抗癌23年,她的生活在中藥的瓶瓶罐罐中度過
    很多人都還停留在患癌就等於絕症的思想層面,殊不知現代醫學早就把癌症定義為慢性病!也就是可防、可控、可治,人體正常細胞癌變的過程非常緩慢,快也需要3-5年時間,慢則數十年!而且大部分的癌症在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情況下,治療效果都非常可觀,即便患者的腫瘤已經發展到了晚期,也不是一定沒救,很多晚期癌症都已實現了多年的帶瘤生存!
  • 現實還是奇蹟:催眠術開啟癌症的自我療愈之道
    就目前的醫學水平而言,癌症有很大的治療難度,但這並不代表癌症就是絕症。恰恰相反,很多癌症病患在及時接受恰當的治療後,預後良好,壽命延長,甚至完全康復。如今國內治療癌症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外科手術、放化療、免疫療法以及中醫中藥、針灸等。
  • 防止癌症,你生活中必須知道的抗癌成分
    海參毒素是一種無毒、安全、對人體無毒,但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轉移,有效預防癌症,抗癌,廣泛用於肝癌、肺癌、胃癌、鼻咽癌、骨癌、淋巴癌、卵巢癌、子宮癌、乳腺癌、腦癌白血病和手術後患者的治療。甲魚、甲魚肉及其提取物能預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並能防治放化療引起的虛弱、貧血症狀。
  • 癌症死穴就在飲食裡!腫瘤專家自用5年抗癌食譜,就ー味藥!
    現在癌症發病率逐年攀升,徹底治癒癌症的特效藥卻遲遲沒有研發,我們普通人要如何抗擊癌症?儘可能的避免癌症的威脅? 杭州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腫瘤科副主任,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楊少山學術繼承人張志娣教授今天為大家分享她的抗癌、防癌經——純食療,無藥物,日常防癌簡單有效!
  • 《最終幻想14:光之老爹》原作者Maidy罹患癌症,生命僅剩一年
    《光之老爹》此後被改編為電視劇與電影,有不少人是在接觸電視劇與電影後,也開啟了自己在艾歐澤亞的冒險之旅。電視劇版本的劇情相比原著進行了修改,故事主要講述了主角稻葉光生的父親稻葉博太郎某天突然辭去了工作,陰沉在家。面對一向不善言辭的父親,稻葉光生不知如何與之交流,也無從得知父親辭職的緣由。
  • 廣島原子彈爆炸中,一19歲少女僅距離260米,為何能奇蹟般存活?
    其中有兩人距離爆炸中心僅260米,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那麼為何距離如此之近,還能夠存活下來呢?一起來看看吧。1)廣島原子彈事件起因對於原子彈這樣的毀滅性武器,相信大家也是聽了就感到害怕。這個事件發生於二戰期間,在1945年夏,日本的戰敗結局已成定型,但是他們不願意承認,還在瘋狂的抵抗。
  • 跑馬抗癌鬥士離世:1/3癌症是可以預防其發生的,1/3可救治……
    01 "跑馬抗癌鬥士"賀明6月5日,安徽"跑馬抗癌鬥士"賀明離世,享年57歲,他的百場馬拉松心願最終停留在61場。2016年,賀明被查出肺癌晚期,當被告知僅剩三個月的時間時,聽到這個噩耗,大部分人可能會被嚇倒,就此放棄生活,臥床等待死神降臨。
  • 哪些是抗癌的理想食物?看看研究證據怎麼說
    預防癌症的最佳方法是什麼呢? 癌症是一種慢性炎性病變過程,所以具有抗炎特性的食物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以及需要從飲食中清除會產生癌症的物質。因為所吃的食物會嚴重影響健康的許多方面,包括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特別是癌症受飲食影響很大。